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六十九章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炎黄种!

海军军港码头上。

两个镇又一个骑兵混成协,总兵力三万人,连同火炮辎重,齐装满员登上一艘艘商船、游轮、海军战船。

身穿黑色、白色军装的海陆军战士,整齐划一,排列成一个个方阵站在甲板上,等待离开。

叶茂、蒋进忠为首的文臣,以及谭渊为首的留守武将,为柳升为首陆军、俞靖为首海军送行。

众人话别到最后。

叶茂领衔留守众人,强压激动,郑重作揖,“柳统制、俞统制,此战是王爷带咱们这群人,在海外披荆斩棘数年创业以来,最重要的一战,献土献民之战!此战胜,咱们燕藩就是这四海之上,最耀眼的明珠,天下文明中心,将向我们燕藩转移……”

蒋进忠等人闻言,激动的作揖地手都隐隐颤抖。

只要协助大野五郎集团,平定倭国。

献土献民就成功了。

这一战,是燕藩文明、文化崛起之战!

从今往后,燕藩文明、文化恐怕要引领整个世界了!

作为其中一份子,怎么可能不激动。

柳升、俞靖相互对视。

啪!

脚后跟并立立正,举手向众人行军礼,努力按捺着激动,严肃道:“请诸位同仁放心,此战,我们海陆两军,必将燕藩之威威加四海,必将燕藩之文明文化,宣扬于天下!”

短暂作别后。

柳升大喊一声:“立正!”

“齐步走!”

嗒嗒嗒……

一群出征的海陆军将领,在柳升、俞靖带领下,排列成两队,踩着整齐步点,登上海军旗舰。

呜呜呜……

号角声响起。

八百艘中等风帆畜力混合动力船,在文武两班留守成员的注视下,缓缓有序使出军港。

叶茂扭头,吩咐留守的海军将领,“鸣礼炮吧。”

叶茂话音落下,海军将领亲自举起令旗,向设置在海军军港内的八门要塞岸防巨炮打出旗语。

砰砰砰……

岸防巨炮声,瞬间响彻整个海湾。

此刻,海湾南北两岸,早已站满了男女老少。

就连两班倒,生产不停歇的南岸工业区,所有工厂知晓今天海陆军要踏上一场献土献民的征程,都给所有雇工放假。

其中有中原迁徙来的迁民。

有俘虏依据而来的蒙古人。

更有已经学会了燕藩制定的标准汉话,已经以身为燕藩人而骄傲的吕宋本地人。

所有人听到要塞岸防炮的鸣炮声后,相互看着左右,然后眼神明亮且激动盯着海军军港方向,激动议论。

“海陆军要出发了!”

“咱们得将士,全都是好样的!”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出来了!出来了!”

……

两艘巨型旗舰统帅八百艘中等海船,组成一个巨大的编队,在百姓欢呼声中,从海军军港内使出。

军港内了望警戒塔上,值守的海军陆战队将士,站在高高耸立的了望塔,立正转身后,冲出征的袍泽举手敬礼。

眼神羡慕而充满祝福。

岸边,百姓冲着驶来的舰队大声呼喊。

“海陆军加油!”

“这就是我们的将士!”

……

俞靖、柳升一群海陆军将领,站在其中第一舰队的旗舰甲板上,看着百姓欢呼大喊。

一群将领脸上全都露出自豪笑容。

这就是燕藩的军民关系!

俞靖含笑看着两岸欢呼的百姓,提议道:“柳叔,咱们给百姓敬个礼吧?”

“好!”柳升看着两岸百姓,点头提议道:“不光咱们要敬,还要传令每艘船上,所有的将士,都给百姓敬礼!”

俞靖匆匆去传令。

柳升看着岸边欢呼的百姓,满腹感慨。

他庆幸,放下大明的一切成就,跟随燕王出海。

否则,他当一辈子的军人,恐怕永远也不知道,军民关系还可以如此。

“立正!”

号令声响起,打断柳升思绪。

柳升瞬间立正。

“敬礼!”

每一艘船上,海陆军将士,排列成整齐方阵,向岸边敬礼。

百姓看到这一幕,瞬间息声,眼中闪烁着泪花,看着战船上,身穿黑色、白色军服,满脸阳光刚毅的将士。

这一刻,每一个百姓,充满自豪骄傲的同时。

心中都感慨,他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

无论是中原迁民、蒙古俘虏、吕宋本地人。

这一刻,整个燕藩治下所有人,那种归属感,瞬间升华。

将士们笔直伫立,保持着敬礼姿势。

舰队缓缓驶向世纪大桥。

“快!再划快点……”

沈至站在一艘小舢板上,催促家中雇工,小舢板抵近钟楼,建成三丈高的巨大水泥钢筋柱子后。

沈至沿着预留的钢筋梯子,快速向上攀爬。

一直来到顶部。

上面还站着,正在施工的工人。

沈至快步冲到向海湾内的一侧。

拿出携带的酒囊和一只碗,倒满酒,高举酒碗。

此时,舰队编队也缓缓靠近钟楼。

沈至端着酒碗,大声道:“献土献民,文明之花次第开,祝将士们凯旋而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周围的工人短暂愣怔,虽然没有酒碗,也纷纷抱拳。

海湾两边,正在欢呼的百姓,看到三丈高的钟鼓基座上,工人的手势动作,无论大人小孩,无论男女老幼,纷纷冲着海湾行使的海船抱拳。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

“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

……

其中一艘战船上,不知哪个将士率先开口,唱响朱棣编写的炎黄种这首歌。

很快,雄壮的歌声,齐声响彻每一艘船上。

“曾今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

“一样的血,一样的泪。”

“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都知道,我们都是炎黄种!”

……

岸上的百姓,很快也加入其中。

……

“……

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炎黄种!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

手牵着手不分伱我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炎黄种!”

……

百姓追着舰队在海岸两侧,边唱边跑。

沈至站在钟楼基座上,大声高歌,目睹百姓追着舰队跑,眼睛渐渐湿润。

直到舰队驶出海湾。

擦了擦眼,笑道:“这辈子,最无悔之事,就是跟着王爷出海,就是做炎黄子孙!”

“沈东家,俺们也自豪,跟着王爷出海!”

“对,俺们也自豪是炎黄种!”

……

哈哈……

沈至爽朗大笑转身,看着身后,露在外面的胳膊,晒成古铜色的工人们,笑着郑重点头,“对,咱们都以跟着王爷出海,以做炎黄子孙自豪!各位工人师傅,加把劲儿,等王爷从倭国回来时,咱们这座钟楼一定要建起来,我决定了,这座钟楼,就叫炎黄楼!”

在和叶茂为首的各部长商议时。

各位部长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原本要把这座钟楼,命名为沈家钟楼。

当时他推辞一番后,就接受了。

可现在,他改主意了。

一座沈家钟楼,格局太小了!

这座钟楼,应该叫炎黄楼!

非但如此,他还要加高高度!

以前定下的十丈高,太矮了!

配不上炎黄二字!

多出来的费用,他沈至出!

他要把这座钟楼,打造成炎黄第一楼!

成为王爷治下,凝聚人心的精神象征。

不但要高。

还要建的足够坚实。

无论风吹雨打,一千年、一万年屹立不倒!

让这座钟楼,指引、凝聚遍布四海之上的所有炎黄子孙!

……

舰队驶出海湾,渐渐远去。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炎黄种……”

柳升轻哼着歌曲,结束……

看着舰首下方,波涛汹涌的海面,拍了拍旗舰护栏,笑着自语:“这辈子值了!”

身后,海陆军将领,闻声,全都露出自豪笑容。

……

正月十三。

就当数百艘战船,载着三万名海陆军将士,在海面航行,北上金陵时。

雄英大婚的日子到了。

光禄少卿马全府中。

马全次女马茹,看着长姐身着凤冠霞帔,坐在镜子前,母亲为长姐梳妆,羡慕道:“阿姐,你的命真好,给太孙做侧妃……”

哼!

马婧脸上露出一丝自豪,却娇哼一声,嘟着嘴道:“好什么好,充其量也就是个侧妃,我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少卿,最终还比不过一个村姑,而且,这个村姑还十分得太孙喜爱,我这个侧妃,嫁过去也就是看人家村姑和太孙恩恩爱爱的陪衬。”

马母脸色变了变,轻轻推了推长女,提醒道:“在家中你娇惯一点没什么,嫁出去,可不敢由着性子,太孙妃虽说是个农村野丫头,父母都是低贱的愚民,可人家有个好师傅、好师娘。”

“你作为妾室,就要守妾室的规矩,若是冲撞了太孙妃,别说人家师傅师娘不答应,恐怕就连陛下和娘娘都不答应,这丫头,跟随在娘娘身边数年,陛下和娘娘都喜欢的紧。”

……

马婧失落低头。

是啊。

那个村姑命太好了。

师傅是燕王朱棣,那可是一个,让整个大明都忌惮的人。

和太孙是师姐师弟的关系。

据说,太孙即便这些年回朝了,每次见到野丫头采绿,都是师姐长师姐短的称呼。

可想而知,这青梅竹马的感情多好。

而且,自从太孙表明非采绿不娶后,采绿就没跟随燕王夫妇出海,而是留在陛下和娘娘身边。

这些年,关于陛下和娘娘多么宠爱采绿的传闻,比比皆是。

外面人都说。

若非父亲是保守派领袖之一。

恐怕太子爷也不会选她给太孙当侧妃。

说白了,她这个侧妃,主要是因为她父亲是保守派,太子重视保守派罢了。

她和太孙的婚姻,是政治利益。今天,太孙要亲自去迎娶采绿,而她,只能由东宫派出来的人,从东宫后门,进入东宫。

连走正门的资格也没有。

哎!

马母瞧着长女失落低头,叹了口气,暗暗咬了咬牙。

她即为马家能攀上太孙这支高枝而高兴。

可又为闺女被一个农村野丫头压着而不甘心。

怎么也该她家丫头做正妃吧?那个野丫头做个侧妃,已经是走狗屎运了。

据说,太子本来就是打算这么安排的。

可太孙十分反对。

就连陛下和娘娘也不同意。

而且,据说,朱四郎曾在燕藩放话,谁敢让他的学生受委屈,他就敢让对方下不了台。

也不知真假。

反正自从这则流言传回中原后。

关于村姑配不配做太孙妃之事,就没有人敢议论了。

所有人都说,朱四郎这就是说给朝中所有,反对村姑做太孙妃的人。

“娘去看看,接你的轿子来了没。”

马母压下心中不甘,说了句,往外走去。

马茹等其母走后,走到马婧身边,拉住马婧的手,低声道:“阿姐,只要有了太孙侧妃的这个资格,往后可以一步步来,那个村姑的师傅和师娘被咱们朝中很多人敌视,朱四郎的学生做太孙妃,阿姐觉得,那么多仇视朱四郎的人,会让这样一个人,活着成为大明母仪天下的皇后?”

马婧手猛地哆嗦,骤然抬头,脸色苍白看着妹妹,“小妹,你胡说什么!不想活了!”

嘁!

马茹撇了撇嘴,“阿姐,怕什么,这里只有我们姐妹!”

话罢,马茹丝毫没有收敛,继续道:“等那个村姑死了后,阿姐就能有扶正的机会,现在的皇后是马皇后,将来的第三代皇后,未必就不能是马皇后!”

其实,这可不是她说的。

而是吕本来府中造访,和父亲在书房谈话,她无意间听到的。

“阿姐,到时候你是马皇后,而我是允炆殿下的正妻,咱们都会成为大明最有权势的女人!”

太子爷为太孙相中阿姐,就是吕本从中牵桥搭线。

同样,吕本也为允炆殿下和她牵桥搭线。

“吕世叔,为什么为阿姐牵桥搭线,又促成我和允炆殿下的婚约?还不是想等着阿姐做了马皇后,凭借咱们是姐妹的关系,到时候,关照允炆殿下吗,将来,太孙和允炆殿下的关系,可就不光是兄弟,还是连襟呢!”

……

会同馆。

朱棣、徐妙云所在别院内。

“大哥,你把采绿师姐娶走了,我好伤心,我这颗心需要安慰,你看着办吧……”

……

朱棣、徐妙云穿上了崭新的燕藩新服装,坐在会客堂内。

听着外面,孩子们的玩闹声。

徐妙云含笑扭头,看向朱棣,“咱们家雍鸣,把你的厚脸皮劲儿,全都学会了。”

朱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信誓旦旦道:“这臭小子是我儿子,像我学我不是很正常嘛?他那故作矜持学的谁?”

徐妙云笑笑。

听到孩子们玩闹声、脚步声越来越近。

二人忙收敛笑容。

很快,雄英身着新郎喜服,背着凤冠霞帔的采绿出现在门口。

一群孩子们跟着涌进来。

金豆子、祈婳拿着两个红色蒲团摆放在朱棣、徐妙云面前。

朱棣没好气瞪两个胡闹的孩子,“收起来!”

“四叔……”雄英放下采绿,少男少女站在朱棣、徐妙云面前,“四叔,是我让小妹和二弟准备的。”

他成婚,会给皇祖父、皇祖母磕头。

会给父亲、母亲磕头。

但礼数规矩,无法在他和师姐拜堂成亲的时候,给四叔、四婶儿磕头。

但他和师姐,都特别想在这一刻,给师傅、师娘磕一个头。

感谢四叔、四婶儿的养育教导之恩。

所以只能想这么一个折中的法子。

朱棣笑着瞪了眼雄英,摆手道:“你们的心意,我和你四婶儿都知道,不在这些表现形式上……”

“四叔!”雄英固执的打断朱棣。

扭头,看着盖着红盖头的采绿,握住采绿的手,少年少女缓缓跪下。

“雄英(采绿)要成婚了,谢谢师傅、师娘养育教导之恩。”

话中,少年少女叩首。

朱棣、徐妙云最终没有阻止,他们都能感受到两孩子的心情。

二人起身,扶起即将成为夫妻的少年少女。

朱棣冲雍鸣、东旭他们看了眼。

孩子们都懂事的离开。

金豆子好奇想留下来,却被祈婳揪住耳朵拽出去。

朱棣看着笑了笑,道:“雄英,你跟四叔来。”

朱棣带着朱雄英来到会客堂左侧的偏厅,叔侄二人落座后,朱棣看着雄英,感慨道:“真的长大了。”

雄英低头讪笑挠头。

朱棣神色渐变严肃,“长大了,就不能由着性子和情绪做事,做事情要权衡利弊,要理智。”

“四叔知道,你不喜欢马家女……”

雄英听到马家女时,脸上露出无奈不满之色。他只喜欢师姐。

他也和父亲说了。

可父亲根本不愿意听他的。

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就连皇祖父都不支持他。

“马家女,既然做了你的侧妃,你身为丈夫,就有责任和义务,你对马家女不好,不是你彰显对采绿有多么喜爱的方式,相反,只是证明你不成熟,还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雄英渐渐放下逆反的情绪心理,认真倾听。

“你对马家女不好,只会让别人恨采绿,所以,你这不是保护采绿,而是给采绿,在这皇宫,在这朝野树敌。”

“同时,也是给你自己树敌。”

……

朱棣说着时。

正堂内。

徐妙云也握着采绿的手,谆谆说着,“丫头,记住,一个人的自信、自尊和出身没有关系,你的学识,你的为人处事,才决定你的尊严和自信,我们为人处事中,即不要自傲,也无需卑微,大大方方的女性,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最耀眼,最具魅力的。”

红盖头下。

采绿红唇矜持噙笑。

嗯!

轻嗯一声,会心笑道:“师娘,我知道,师娘和皇后娘娘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闻言,徐妙云彻底放心了,笑着拿出一个玉镯子,给采绿带在皓腕,“这个镯子,你春晓师姐她们成婚时也都有,不值钱,这是师娘送给你们的一点心意。”

红盖头下。

采绿眼睛微红。

伸手摸了摸手腕上,翠绿的镯子。

师娘说不值钱,骗人!

她全都知道了。

阿瓦王朝生产玉石。

这些水头极好的玉石,是师傅专门吩咐往来阿瓦王朝的燕藩商贾,搜集来,又制作成镯子。

玉本身的价值多寡倒是其次。

师傅、师娘为了给她们准备这份嫁妆,所花费的心思,是无法衡量的。

何况,除了这个玉镯子,他们这些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还另有一份嫁妆。

父母也不过如此吧。

“师娘……”

“你们谈完了吗?”采绿的哽咽声刚响起,朱棣带着雄英从里面走出来。

徐妙云起身,牵着采绿的手,带着采绿来到雄英面前,把采绿的手交给雄英,“师傅和师娘,还等着抱你们的孩子呢,你们两个,一定要好好地。”

雄英微微用力握紧采绿的手,郑重点头。

……

徐妙云、朱棣目视雄英背着采绿,在一群孩子,骑着自行车起哄下,走出别院。

徐妙云欣慰笑着,眼底忧虑一闪而逝,“听说,大哥选中马家女做雄英侧妃,允炆正妃,吕本胡惟庸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不怕!”

朱棣抓住徐妙云的手,轻轻拍了拍,冷声道:“两个孩子,都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同时也是父皇母后亲自培养出来的,他们肯定能处理好这些事情,要是两个孩子,任何一个,被阴谋算计,受点伤害,咱们燕藩海陆军的火炮火枪,都会对准中原,问个明白,要个说法!”

哎!

徐妙云暗暗叹了口气。

在雄英婚事上。

四郎和她,终究是外人。

大哥的决定,他们无法干预。

充其量,只能教两个孩子,以及给两个孩子当后盾。

或许是她多虑了吧。

……

雄英和采绿大婚,整个金陵百姓报以极大的热情和祝福。

主要因为,采绿是一个平民之女!

农民之女!

皇室与农民之女结合。

农民之女将来会母仪天下成为皇后,还是大明朝第一个坚持雇工身股制的。

这样的组合,让饱受生活苦难的百姓,看到了某种光亮。

这一天,整个金陵城的百姓,都自发的拿出过年剩下,担心孩子偷玩了,藏起来的爆竹。

……

由于再过一天就是元宵节。

朱元璋下令,从雄英成婚这一夜开始,金陵城取消宵禁。

砰砰砰……

直到夜晚,城内都有百姓在放爆竹庆祝。

一番热闹结束后。

朱元璋叫上朱棣,在御书房外阔地漫步。

朱元璋听着皇城外的爆竹声,笑道:“雄英和采绿丫头结婚,预示着咱们大明未来的某种变化,也给了百姓无限希望啊。”

朱棣默默点头。

朱元璋扭头看了眼,说道:“明早,爹带你们一家五口,去宗庙给列祖列宗磕个头吧。”

朱棣微微愣怔。

随即点头。

他以为,老头子此举,是让他认祖归宗。

毕竟,从洪武九年开始,他就被老头子逐出族谱了。

……

坤宁宫。

当一切归于平静后。

朱元璋目送朱棣一家五口乘坐马车出宫,折返回坤宁宫。

躺下准备休息时。

突然说道:“咱想拟一道密旨,等咱百年之后时揭示。”

马秀英微微皱眉,询问:“什么密旨?”

“咱驾崩,不准老四回朝送咱最后一程。”

马秀英的手微微握紧,努力按捺着心中难受,“你是怕什么?”朱元璋闭上眼,自言自语道:“咱怕老四回来,再无法平平安安的离开,咱活着没人敢动老四,可咱若是不在了……”

朱元璋后续的话没有说下去。

马秀英却知道。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是对朱标不放心。

“这样也好!”马秀英默默叹了口气,缓缓闭上眼。

寝殿内,陷入安静。

……

一个月后。

“燕王的舰队已经到了松江府!”

“燕王入倭之战要开始了对吗?”

“这次,燕王的海军战船,会进入秦淮河吗?”

“听说会,燕王的海陆军,要暂时在咱们金陵休整几天,然后前往高丽。”

……

东宫。

朱标书房。

朱标坐在书案后,朱棣坐在左侧椅子上。

雄英、朱允熞、朱允炆、朱玉秀、王美人站在一旁。

朱标拿出一封信,笑着递给朱棣,“老四,这是高丽国主的回信,高丽国主收到朝廷和美人的亲笔信后,十分欢迎你们燕藩海陆军驻扎在高丽,并且,已经为大军准备好了粮草给养……”

朱棣接过信,展开仔细看完后,起身冲朱标、王美人抱拳,“谢大哥支持。”

朱标压了压手,等朱棣重新坐下后,指了指王美人和雄英等人:“这次,除了老二为首,咱们朱家皇子跟随你入倭观摩,蓝玉、丘福、朱能他们,也会作为朝廷派遣的观摩团,跟你入倭,亲自看看你燕藩陆军这些年的变化,另外,美人自从嫁到咱们大明,也十几年没有回母国了,咱想让你带美人、允熞、玉秀他们去高丽。”

王美人看向朱棣,小心翼翼询问:“四弟,会不会给你们添麻烦?”

朱棣含笑摇头:“不会,到时候,妙云也会去,正好,王诗选帮我照顾一下妙云和孩子们。”

王美人忙激动高兴感谢。

……

一日后。

浩浩荡荡的舰队编队,在松江口大明水师的护卫下,驶入大明内河河道。

俞靖、柳升站在舰首甲板上,看着远处。

柳升笑着感慨:“时隔数年,又回来了,这次却是代表王爷燕藩,以燕藩之臣回来。”

“俞靖,传令兄弟们,拿出最好的精气神来!”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