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倭国响起燕藩军靴的震动声!

倭国海。

一艘庞然巨大的舰队,在狂风大作,阴云密布,海浪翻飞的海面上艰难行进。

因为是逆风航行。

风帆已经降下收缩。

一艘艘大船的动力,只能来源于动力舱的畜力动力。

行进的十分缓慢。

汹涌海浪起伏中,战船起起伏伏摇晃。

朱允炆、朱允熞双手紧紧握着护栏,好奇看着这一切,他们还从未有过,如此恶劣天气的海上航行经验。

两人余光,全都羡慕看着两只脚,如同钉了钉子,稳稳扎在甲板上,都不用双手借助围栏,稳稳站立的朱雄英。

朱允熞满脸佩服,崇拜大喊道:“大哥,你是怎么做到的?其中有什么诀窍吗?”

马屁精!

朱允炆瞥了眼朱允熞,腹黑一句。

却也好奇看向雄英。

外公他们说了。

父亲将来肯定要剿灭燕藩这个巨大威胁的。

到时候,他想立功,无论是指挥水师作战,还是指挥步军作战。

都要渡海前往燕藩。

所以,在任何天气状况下,乘船的本领一定要学会。

他可以肯定。

只要大明和燕藩发生战争,需要一位未来第三代皇子坐镇的话。

他的机会很大。

因为大哥绝不会把刀枪对准四叔。

甚至,外公和胡惟庸还预测过,一旦大明和燕藩交恶,甚至刀兵相见时。

父亲和大哥之间的父子亲情,极有可能出现裂痕!

至于父亲会不会派二叔他们?

这个可能性也不大。

瞧瞧二叔他们现在,几乎都和四叔好的穿一条裤子了。

朝廷怎么可能派他们坐镇。

甚至,外公和胡相说,等父亲登基后,他们首先就要推动父亲削藩。

也是,现在二叔他们,兵力最多的拥有两个镇又一个混成协。

兵力少的,也有一个镇精锐!

使用的还都是燕藩制作更为精良的火铳、火炮。

并且,训练也是燕藩练兵顾问团,手把手教出来的。

这些叔伯藩王的总兵力,几乎达到朝廷兵马的三分之一!

三十万之巨!

虽然这些兵马,并不在一个叔伯手中,无法拧成一股绳。

但如此庞大的兵力,对于中枢朝廷,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皇祖父信任自己的儿子。

父亲就当真能坐视这些兄弟,坐拥数量如此庞大的兵权?

反正,换做他,他是会睡不着觉,一定要削藩才行。

退一万步讲。

就算父亲自信,这些叔伯不敢、不会反他。

难道父亲就不为自己的继承者着想。

……

朱雄英可不知道,朱允炆心中想些什么,狂风呼啸中,扭头,大声笑道:“我当初经常和雍鸣、祈婳、东旭师兄他们,被俞靖蛊惑到战船上,出海操练,这种恶劣天气下航行早已经习惯了,你们也一样,多乘坐战船出海,慢慢就会掌握平衡感,记住,不要把身子崩的太紧,身体要放松,不要和战船的颠簸做对抗,要跟着颠簸,适当顺势而为……”

朱允炆认真听完,悄悄试了试,发现还真的有些作用。

大声询问:“大哥,你预判,四叔这次征讨倭国,需要多久才能结束战争?”

对这个问题,他实在好奇。

外公和胡惟庸他们都希望这场战争持续的久一点,让燕藩陷入泥潭中,多流血。

就连四叔本人,似乎对此战都顾虑重重。

要不然,也不会主动替倭国诸侯联军设身处地思考,发明了正面阻击战,后方游击袭扰这种古怪战术。

“半个月!最多半个月!”雄英看了眼朱允炆,笑着大声说道。

半个月?!

朱允炆、朱允熞全都惊讶愣怔。

这可能吗?

‘不可能!绝不可能!外公说,胡惟庸已经派人把四叔那种古怪战术,告诉倭国诸侯联军领袖,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了。’

朱允炆不动声色看了眼朱雄英,暗笑,‘大哥从小跟着四叔,对四叔太盲目自信了!’

……

船舱作战室内。

朱樉、朱棡、蓝玉等人,三三五五,要么透过玻璃窗户,看着外面汹涌起伏,飞溅的海浪。

要么凑在挂在左侧的倭国地图前,低声议论着。

蓝玉从玻璃窗边转身,看着俞靖等一群海军参谋人员,正在汇总整理,行进过程中,得到的倭国海水纹信息。

并且将这些信息,经过低声讨论,标注在一张航海图上。

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他也不慎清楚。

这种详细的地图,不光海军,燕藩陆军也是如此。

相较于大明的行军图,燕藩制作的军事地图,更加精准。

这也是大明这边应该学习的。

比如燕藩军事地图上,等高线、海拔啊什么的术语,他们根本听都听不懂,到底是什么。

就好比现在。

俞靖等人,标注过程中使用的便捷计算尺这些工具,他们这些打仗几十年的人,只能看到俞靖等人熟练使用。

可其中的规律到底如何,大家看的一头雾水。如果朝廷军队,想要全面学会这一套东西。

就得派人去燕藩读书,全面学习,燕藩越来越复杂的数学这些知识。

而俞靖等人使用的这些便捷计算尺,据说,其实是工厂最先弄出来,为燕藩工业服务的。

沐英一直盯着俞靖等人忙碌,注意到蓝玉也被吸引,起身,低语:“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不光是装备上的改变,这种细节,若是没有工业发展的技术,也不可能出现。”

蓝玉点点头。

此刻,他越来越希望,朝廷这边早点革新。

现在朝廷很多人,对工商业的态度完全发生变化了。

可却僵持在。

到底发展私营工厂,还是雇工身股制工厂。

支持前者的有一大批人。

这些人这些年,在背后做了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手伸的很长。

那些私人水泥工厂,真正拿大头的,全都是这群人。

这分明就是一种官商勾结。

他没有对太子提及这些事。

以太子的耳目,这些情况,恐怕早知道了。

俞靖放下制图用的铅笔起身,含笑看着蓝玉、沐英。

蓝玉顺势拿起俞靖放下的铅笔。

好奇问:“这种小玩意儿,伱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俞靖笑道:“蓝叔,这个小玩意儿是无意间制作出来的,随着我们燕京工业区发展,对于煤炭、焦炭的需求量猛增,单靠从占城、南朝购买,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在寻找煤矿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类似煤炭黑乎乎,却无法点燃的东西。”

“靳宓这个小家伙对这种新奇矿产十分好奇,在研究中,首先发现这种矿石具有十分强的耐火性,现在我们的高炉耐火、耐高温坩埚砖中,就添加了这种矿石。”

石墨在工业区大量运用的过程中。

有些工人,家里有孩子读书,发现了石墨块具有很好的着墨性,就带回家里面,捣碎做墨汁。

……

“起先做墨汁的效果很不好,就有人开动脑筋,在石墨粉中,掺杂树脂、鱼漂胶之类的粘性物,制作成炭笔,孩子们蹲在永备的水泥马路边,就能写字了,后来,又有人发现了商机,为了解决用炭笔过程中满手黑的问题,制作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铅笔,现在,这个发现商机的人,已经开设了一个拥有三百工人的工厂。”

蓝玉、沐英等人,听的面面相觑。

这铅笔一物的发明,看似不经意间发生。

但只要有点见识的人都明白。

这种发明创造的过程,在大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蓝玉思考的更深。

别的不说。

若是在大明,这技术发明出来,一旦成为能下金蛋的母鸡。

就不知会招来多少各路神仙。

轻则,要把绝大部分的红利分给各路神仙。

重则,家破人亡,技术被人巧取豪夺。

这种环境下,谁还敢搞发明?

蓝玉满嘴苦涩摇头,看了眼,坐在作战室帅位书桌后,看书的朱棣,“现在的中原,学不来你们这些。”

话罢,转移话题,好奇询问:“数年前,你出海数年,发生了什么,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

朝廷一边的将领纷纷转身,看向俞靖。

俞靖出海远航数年之事,他们都知道。

但出海后,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大家对这个问题,早十分好奇了。

只是一直不好意思询问。

俞靖看向朱棣。

一道道目光落在朱棣身上,身为一个领兵之人,如此密集的视线投射到身上,朱棣第一时间察觉到。

抬头,看着众人眼巴巴的目光,好笑道:“怎么了?”

刚才这作战室内,低声交流的声音可十分密集,怎么一下子鸦雀无声。

蓝玉主动解释:“我刚才询问俞靖,他出海远航数年,发生了什么,若是不方便说,就当我没问。”

“没什么不方便说的。”朱棣笑笑,冲俞靖示意一下。

俞靖点头后,转身来到作战室旁侧,与船体锲合在一起的柜子旁,开锁后,从里面拿出卷着的布制地图,在几名参谋人员的配合下,挂在船舱侧面。

哗啦!

松手刹那,地图自动打开。

蓝玉等人就看到,一副十分辽阔的地图。

不但标注了大明、草原、占城、南朝、阿瓦王朝、陈朝、燕藩疆域……

而且还留有很多空白区域。

沐英一眼就注意到,与大明疆域差不多大小,南端的一片陆地,惊讶上前,指着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会有一块,不输咱们大明疆域的陆地?是不是搞错了?”

俞靖扭头看了眼朱棣。

见朱棣继续低头看书。

就明白,这是让他来解释。

俞靖介绍道:“这就是我们数年前那次远航最大的发现,这块大陆的面积,恐怕要比现在大明的疆域版图还要大一点……”

……

“这么大一块陆地,只有二十万人口!?”某刻,瞿能惊呼一声。俞靖笑着点头,“以前人口的确不少,不过我们航行至此时,这里的部落发生了瘟疫,若不是我们竭尽全力施救,恐怕,这场瘟疫中,能幸存的人数更少。”

话中,俞靖深吸一口气,看着大明这边来观摩此番征倭之战的众人。

“此事,陛下已经知道,王爷之所以回大明后,没有公开此事,是不想刺激某些人。”

朱樉、朱棡等人对视一眼,眼神瞬间黯然。

他们当然清楚,俞靖口中的某些人,指代哪个群体。

可以预见,若是让那群保守派知道,燕藩发现这么大一块陆地,并且可耕种面积,放牧面积如此广阔。

恐怕会更加敌视燕藩。

甚至,现在的五万迁民名额,都会被这些人从中作梗。

蓝玉扭头看着朝廷来的人,严肃警告道:“此事,你们心里明白就行,回去后,谁要是敢给咱到处胡咧咧,别怪我蓝玉犯浑,我好些年没犯浑了!”

朱能等人笑笑,点头。

朱樉询问:“俞靖,我们家老四吸纳高丽迁民,是不是就是为了向这里迁民做准备?”

俞靖苦笑,“秦王,虽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并不是主因,吕宋和这片未开发大陆之间,还有很多大型岛屿,我们燕藩现在十分缺人口,连这些地方都无法开发利用起来。”

这些岛屿,只有开发出来,才能成为前往这片未开发大陆的补给点。

像他那样,冒险远航都差点没回来。

一艘游轮装载数百人进行迁民,中间没有补给点、休整点。

那就是一场灾难。

“而且,我们现在的海船也不行,我当时之所以花了三年时间,就是受限目前海船的动力,当然,这个问题,目前来看,很快就能解决,”

朱棡若有所思道:“是利用那个六六蒸汽机吗?”

俞靖点头,“不错,只要在海船上配置蒸汽机动力,同时,在更多地方使用钢结构增加海船的强度,向这片大陆迁民的运输工具问题就解决了,诸位王爷、叔伯、同仁,说实话,如果朝廷能放开迁民,准许咱们中原汉民走出来,未来,这四海之上,会有无数的肥沃土地,生存空间等着我们勤劳的百姓去开拓,到时候,全面大规模使用我们燕藩的畜力收割机,一个人能照顾至少五十亩耕地……”

大明这边众人,看着俞靖有些义愤填膺的描绘着未来。

不由沉默。

俞靖说到最后,情绪更加愤怒,反问:“我就不清楚,既然现在朝廷这边,百姓生活的并不好,百姓穷困,还制造出一大堆麻烦,乡土村社的积极性被束缚住,雇工身股制也不搞,百姓生活的艰难,为什么,朝廷还要限制王爷迁民在四海之上发展,限制王爷,带领咱们中原百姓,向深蓝去探索!”

“如果眼下我们不做,这样的机会,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有了,再过数百年,这些本地百姓繁衍壮大的同时,开化程度必然跟着增加,一旦有了政权、国家意识,我们中原百姓再想在这些土地上扎根下来,就必须使用残酷而血腥的战争手段!”

而这,又与燕藩宣扬的理想。

燕藩军队立足的人民史观背离。

……

鹿儿岛。

就当蓝玉一群人,被俞靖问的哑口无言时。

鹿儿岛北面。

熊本、宫崎两地交界处。

十里大营,连绵成片。

中央帅帐中。

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正在主持一场大名、诸侯军事会议。

会议气氛十分轻松。

留着传统倭国发饰的足利义满,拿着一份信报,轻松笑道:“这是高丽国内,与我足利家交好的贵族送来的消息,根据信中消息估算,燕藩那位燕王,应该已经靠近鹿儿岛了。”

“不必怀疑这些信息的真假,这位高丽贵族,也和咱们,以及大明那位报信之人一样,都是痛恨燕藩两个理念、两个主张的人。”

其实,等他做了天皇。

有能力在倭国这样做。

他并不痛恨燕藩的两个理念。

数年观察大野五郎叛乱集团,他对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已经有了十分清晰的了解。

这绝对是消除政权内部,财富不均,导致尖锐矛盾的最好办法。

有利于政权稳定和延续。

但这种心思,他不能表现出来。

首先,他要统帅诸侯联军,为天皇一族‘报仇’!

只要成功,他就有了,称皇的民意基础。

其次,就是用武力一统倭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枢集权。

搞强人政治!

用强人政治,自上而下,推行燕藩这一套。

足利义满按下对未来的激动畅想,笑道:“因为这些与我们一样敌视燕藩的高丽人、大明人的存在,燕藩的一切动向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再加上,那位燕王亲自给我们设想的正面阻击、后方游击战术,此战,我们倭国,将会继击败残暴元朝之后,又一次,击败一股,来自中原,妄图征服我们,奴役我们,欺压我们的势力!”“所以,我决定,对鹿儿岛的进攻,暂时停止,养精蓄锐,等着燕藩军,渡过海峡进攻我们,而我们在海峡这边,将会步步阻敌后退,将燕藩军的作战气势,步步削弱。待其进入我们的传统统治区后,马上全面大范围施行正面阻敌,结合后方游击的战术。”

“细川君、楠木君,你们以为如何?”

足利义满看向帅帐内,左右两侧为首的诸侯:细川清、楠木正仪。

这两个诸侯,分别出自南北两派。

也是南北两派诸侯中,势力最大的。

对他足利家,威胁最大。

细川清、楠木正仪相互对视后,点头道:“将军安排很合理,我们支持将军的决定!”

“好!”

足利义满骤然起身,意气风发道:“那我们就在海峡这边等着燕藩朱棣,好好打一仗,先挫挫其燕藩军,天下第一强军的锐气,无论是高丽贵族,还是大明那位,遮遮掩掩的告密者,均都说,燕藩海陆军是天下第一强军,但我不信!”

……

又一日。

兵库县。

北滨倭国海。

一处码头。

数十艘悬挂大明龙旗的商船,停靠在码头附近的海湾,轮流前往码头卸货。

一个个腰挂武士刀的浪人,踩着木屐,盯着正在搬运货物的倭国百姓。

时不时,冲上去,用刀鞘狠狠抽打。

“你们这群杀害天皇一族的罪人,快点干!”

“你们只有累死,才能赎罪!”

……

一群大明船主船东乘坐小船,率先上岸。

看着这一幕幕,有人不由小声道:“燕藩一直说咱们大明精英,把百姓当牛马使唤,看看这些倭国人,这才是牛马,真该让那位妖言惑众的燕王,来这里看看!”

“诸位、诸位,你们说,燕王能打赢这一战吗?”

“胡东家,你和胡相是亲戚关系,你肯定知道更多内幕,快和我们说说,朱四郎能打赢这一战吗?”

……

一众商人齐齐看向走在前面的船东。

胡汉三扭头,含笑道:“诸位,燕王赢不赢与咱们没关系,咱们只是商人。”

瞧着一群海商同仁满脸失落。

胡汉三扭头,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他和胡相的确是亲戚。

而且没出五服。

真论起来,胡相还得称呼他一声三哥呢。

就连他这艘海船,也是胡相帮忙搞到的。

当初,能够出海的海船,可是紧俏货。

没点人眼通天的门路,即便拿着白花花的银子都买不到!

至于燕王能不能赢?

恐怕很难吧。

要知道,大侄子胡大虎,来倭国,就是他帮忙秘密安排联络的商船。

……

胡汉三看到前面,翘首以盼的一群倭国人,收敛思绪,忙招呼道:“大伙儿快点,今天我带诸位见得这位,可是倭国幕府,足利义满将军的大舅哥,咱们和这位打好关系,未来还愁赚不到银子!”

后面一群海商瞬间满脸惊讶。

有聪明者,已经从胡汉三这句话中,品咂出一丝东西。

认识了幕府将军的大舅哥。

未来就不愁赚不到白花花的银子?

这不就等同于告诉大家。

诸侯联军这边会赢?

很快,胡汉三带着一群人来到倭国迎接人群前面。

“胡桑!”

日野梓康即便是足利义满的大舅哥。

在见到胡汉三一个小小船东时,态度也十分卑微,九十度躬身,“欢迎胡桑,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天朝上国的朋友,我们现在,特别需要来自天朝上国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一群商人,顿时微微仰头。

满脸倨傲。

瞧瞧,倭国一国幕府将军的大舅哥,都得对他们这种小小商人,如此卑躬屈膝。

胡汉三扶起日野梓康,双方寒暄几句。

胡汉三指着身后的海船,笑道:“日野君,这次我们带来了丝绸、香料、瓷器……”

日野梓康赔笑听着。

心中却八格牙路骂着。

这些东西,根本不是正在战争中的倭国所需要的!

诸侯联军,为了打赢燕藩。

所有诸侯都已经向自己领地内的贵族下令。

在未战胜燕藩之前。

诸侯联军的财富,都要购进战略物资!

一直等胡汉三说完,日野梓康才笑着,大方豪爽道:“胡桑和诸位大明船东此番带来的东西,我们全都要了,价格还按照以前的价格。”

左右,只要这一批。

虽然战争期间,不能在这些无关战争的奢靡享受中,浪费宝贵的财货。

可贵人们也不能真的吃糠咽菜。

以前的日子,还得最低限度维持。

买下这批货,倒也没什么。

“不过,胡桑……”日野梓康微微弯腰,“想必诸位上国船东也知道,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从过往的接触中,可以看出,诸位船东与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也是同情我们的,我们需要粮食、战马、铁,如果能直接购入大明的火铳,那就更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胡汉三倒还好。

他这次来,就是秘密带着倒燕联盟的任务接触倭国。

商讨为诸侯联军提供战略物资支持。

用倭国诸侯联军,耗尽燕藩的血。

当然,也要借这个机会,倒燕联盟狠狠血赚一笔!

不过,现在身边人太多,不适合与日野梓康仔细商议此事。

胡汉三身后的船东,则有些犹豫。

这个时候,向倭国大量倒买倒卖战略物资。

此事若是让燕藩知晓,指不定会对他们发起什么报复。

当然,若是有很多人这么干了。

他们也会偷偷跟着干,毕竟法不责众。

毕竟,是个人就知道,此刻向倭国倒卖战略物资,绝对能很赚一笔。

“快看!快看!”

就当双方都各怀怪胎,短暂沉默时,忽然,惊恐慌乱的呼喊声响起。

众人循着声音转头。

码头上,已经完全乱了。

目视所及,远处海面上,一支庞大无比的舰队以半圆阵型靠近。

战船侧帮,黑洞洞的火炮,在阳光映照下,散发着令人彻骨寒冷的森芒。

在数百艘战船,半圆阵,倒卷包抄的后方,还有更多海船,密密麻麻压过来。

“燕王!燕王的海陆军!”

一名船东忽然惊恐大喊一声。

呆滞的众人瞬间回神。

日野梓康是懂军事的,脸色苍白喃呢道:“怎么会,为何燕藩军没去鹿儿岛,怎么会……完了完了……”

语无伦次中,日野梓康突然转身,冲身后随从凄厉大喊:“快!快!快马加鞭告诉将军,燕藩陆军从兵库登陆,十万联军后路被断!”

随从狂奔离开后。

日野梓康看向胡汉三等人,抱拳道:“胡桑,我无法招待诸位了……”

话音尚未落下,日野梓康转身就走。

他要组织动员兵库的武士浪人,阻击燕王,为十万联军折返争取时间。

虽然……虽然……

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但他必须试一试。

诸侯联军出动的十万兵力。

几乎把所有诸侯大名,最为精锐的军队搜刮一空了。

这十万人一旦战败。

整个倭国,就只能在燕藩军靴下,痛苦呻吟了。

他……

仿佛已经听到了燕藩军靴,踩踏倭国土地的震动声。

日野梓康刚走。

砰砰砰……

炮击声响起。

一颗颗炮弹,打在水面上,溅起一道道水柱。

炮弹的落点,迅速向码头所在海湾延伸。

砰!

一颗炮弹砸中一艘海船。

海船顿时木屑飞溅。

“我的船!”一名船东宛若死了亲娘般,凄厉大喊一声。

其他船东这才醒悟。

慌乱询问胡汉三。

“胡兄,现在怎么办?”

“是啊,胡兄,咱们得船怎么办?”

……

胡汉三浑身冰凉。

可到底是倒燕联盟核心成员,强行镇定转身,看着慌张的同仁,深吸气,大声道:“诸位,船就别想了,这个时间点,咱们出现在倭国,即便装载的货物,大多都是瓷器、茶叶、丝绸这些东西,我就不信,诸位没有少量夹带一些战争所需的紧俏货品。”

火铳他们这些人弄不到。

但是硝石这种矿产品。

大家通过贿赂朝廷硝石矿管理官员,全都夹带了一些。

“现在不是心疼钱的时候,而是保命,我知道,允炆殿下也随军来了,等允炆殿下上岸后,咱们就跟在允炆殿下身边!”

……

旗舰甲板上。

朱樉为首众人,人人举着一支,朱棣赠送的单筒望远镜,观摩着燕藩海军的炮击水平。

沐英一边观摩,一边小声询问,水师统治俞同渊,“俞统制,如何?你这个父亲统领的水师炮击水准,能超过自己儿子统帅的海军吗?”

话中,沐英自己到先笑了。

俞同渊瞥了眼唇角含笑,举着望远镜观察的沐英,低声感慨道:“差很多,朝廷水师本来就是后发学习燕藩海军,可这些年,水师的经费并不多,日常的炮击训练无法和燕藩比,就连远洋训练,因为经费原因,两三个月,才能进行一次,最远也不过是去琉球,更不用说,其他细节了,俞靖他们绘制的海图,你也见过,咱们别说绘制了,根本就看不懂!”

沐英唇角笑意消失。

也没了打趣的心情。

这就是朝廷军队,现在遇到的困难。

海陆军更换装备,花费了朝廷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这也导致,新军编练成后。

朝中那帮文臣,拼命限制军费开支。

可现在的战争,和冷兵器时代不同了。

冷兵器时代,发一把刀,就能训练,几乎没什么消耗。

可在火器热战时代。

练兵要消耗弹丸、火药。

这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大明的工业能力又差。

进而导致,弹丸火药的制作成本很高!

这就造成,训练经费很紧张。

每一文钱,都得掰着花。也就是陛下很清楚,大明虽然打垮了草原,没有外敌威胁,但也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所以一直压着文臣。

不然,那帮文臣敢直接让军队不进行训练。

可陛下也不能太支持军方。

不但会被那群迂腐文人,扣上一个不顾民生艰难,穷兵默读的帽子。

民生艰难真是陛下的原因?

这群无耻之徒,若是肯稍稍放弃一点点利益,搞雇工身股制。

以大明的体量,百姓过不上好日子?

其实,他们这些将领,十分羡慕燕藩将领。

人家燕藩那一套,每年年终,文武各部坐在一起,做军费、教育、民生各种预算就很好。

反观大明这边。

钱袋子几乎完全是文臣说了算。

军方根本无法过多插手。

……

“大哥,这些都是咱们大明商人的船只,四叔这么做,是不是有些过分了?”朱允炆放下望远镜,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举着望远镜,不为所动,平静说道:“若不如此,等四叔搜出船上的违禁品,杀了这些人,你认为就是好的处理方式?”

四叔就是故意如此。

惩戒大明商人的同时。

不与大明朝廷发生直接冲突。

朱允炆脸色变了变,余光看着朱雄英,他首次意识到,他好像,略微不如大哥!

他就没想这么深!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