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落之战!

翌日。

一夜休整。

朱棣在兵库留下一个标,阻断可能来自北边的倭国诸侯援军后。

亲率两万多骑兵军,快马加鞭向南开拔。

一路上。

战马披着黑色帆布外甲的混成骑兵协,率先行动,在周浪的带领下,混成骑兵协四个标,四处出击,滚滚向前碾压。

诸侯联军留在后方,弹压归顺‘叛乱罪人’的小股军队,在这股黑流滚动中,听着燕藩军靴的雷鸣响动,纷纷倒下。

听说天皇被大野五郎所杀,动摇而留下来。

沦落为‘叛乱罪人’的倭国百姓,喜极而泣。

这也是朱棣为何选择在兵库登陆。

在大野五郎集团曾今控制,又沦陷的区域内,打一场针对诸侯联军歼灭战的原因。

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为首的倭国诸侯大名。

将这些曾经接受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又归顺的沦陷区百姓,一直都当做异端看待。

对大野五郎集团发起进攻时,对这些百姓许诺的既往不咎。

不过是为了让战争更容易,更快结束的花招罢了。

当诸侯联军在小早川统帅军民逐步后退中,取得决定性战略胜利后。

诸侯联军便露出了卑劣的獠牙。

誓要用奴役的方式。

让这群归顺者,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逐渐**消亡。

在诸侯联军的诸侯大名眼中。

这群曾经接受过两个理念、两个主张的人,已经成为,潘多拉魔盒释放出的魔鬼。

他们担心,这群人不被完全**消灭。

将来,在他们统治的这块土地上,这颗种子还会发芽。

触及、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和利益。

倭国诸侯联军这种斩草除根的思维。

倒是与大明的保守派一般无二。

这也是必然的规律。

所以,燕藩陆军与诸侯联军,在沦陷区进行战争,有着较好的民意基础。

基本不需要担心,后方游击袭扰。

当然,这是诸侯联军为燕藩陆军创造的条件。

若非诸侯联军对沦陷区倭国百姓,出尔反尔,斩草除根的态度,恐怕,此番长驱直入,多少也会有些麻烦。

兵库与冈山边界。

混成骑兵协已经冲入广岛。

步军两个不满编的镇,进入冈山。

大军行进中。

朱棣被一群倭国百姓堵住去路。

“您就是燕王殿下吧?”

一名身穿燕藩样式,新式衣服,不过衣服已经完全破破烂烂的倭国人,站在朱棣面前,九十度躬身,哽咽恳切道:“请王爷带上我们,我们要跟着王爷大军,杀光诸侯联军!”

大军依旧在滚滚向前。

经过的陆军将士们,带着钢盔,背着火铳,默默看着这群大概数千人,多是青壮男女,没有老人小孩,衣衫褴褛的倭国沦陷区百姓。

蓝玉、朱樉等人停下脚步,翻身下马。

站在朱棣身后,好奇打量面前鞠躬之人。

以及后方,眼神敬畏中,又带着一丝期盼。

盯着陆军将士,不停打量的倭国百姓。

朱棣询问:“你是义军中的军人?还是地方官员?”

为首身穿燕藩新式衣服的倭国人,依旧躬身,摇头哽咽:“都不是,王爷,小民是一名教书先生,曾经读中原的儒学,后来大野五郎首领的义军,解放光复冈山……”

从这名身穿燕藩服饰的教书先生话中。

朱棣了解到,对方叫鸠山信。

是一名崇尚中原文化的倭国儒生。

大野五郎解放冈山后。

效仿燕藩,推行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初期。

鸠山信还颇为抵触。

直到看到两个理念,两个主张为倭国百姓带来的好处后。

逐渐成为忠实信徒。

并且,开始转而学习燕藩的新文化、新风潮。

逐渐迷恋。

不过,鸠山信没有去当官或者从军。

鸠山信认为,想要改变倭国,必须从教育抓起。

鸠山信也极力反对大野五郎尊奉倭皇。

其认为,倭皇代表了旧势力。

倭皇存在一日,旧有的一切,就不可能根除。

于是,这个过去身穿儒服的倭国儒生,剃发易服,全面学习燕藩,然后在冈山开办学塾。

小早川仲业很欣赏鸠山信。

撤退时,曾要鸠山信一起撤离。

可鸠山信说了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其当时就认为,诸侯联军绝不会信守承诺。

他要留下来,在诸侯联军出尔反尔时,保护百姓,保护自己的学生。

……

朱棣看着面前,深深折腰,躬着的身影。

能看到,一滴滴‘水珠’,滴落在脚下的地面。

当然,他不可能单凭对方一面之词,就相信对方所说的。

不过,若此人真如其所说。

那么,倒是个人才。

朱棣主动伸手弯腰,扶起鸠山信。

蓝玉等人看着不由微微挑眉,这是朱老四的军靴,踏上倭国土地后,第一次主动弯腰,扶一个倭国人。

由此可见,这个倭国人,入了朱老四法眼。朱棣看着鸠山信,满脸鞭子抽打留下的血痂伤疤,往后面看了看,询问:“你们保护的孩子呢?”

鸠山信倒也开门见山:“王爷的混成骑兵协经过后,小民就知道王爷燕藩陆军踏上这片土地了,但小民不敢确信,王爷的军队,会对我们这些人如何,所以……所以小民带着众人来见王爷时,把孩子们都藏起来了。”

事实证明,他纯粹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最前经过的队伍。

不但对他们秋毫无犯。

甚至看他们饿的瘦骨嶙峋可怜,还把随军携带,一种四四方方,好似油炸过的一些油纸包裹的小饼子,塞给他们。

现在,他的衣兜里,就装着好几块这样的小饼子。

而这位王爷,询问他孩子们。

他也知道原因。

并未贸然相信他所说的话。

虽然被怀疑。

但反而更让他信服和踏实。

这种怀疑,恰恰证明了这位王爷,及其统治下的燕藩军队。

真如小早川首领所说,是一支仁义之师。

朱棣点点头,他现在也没有时间调查,叮嘱道:“我会命令后面的辎重队,给你们留下吃的东西,伱们吃饱有了力气,就由鸠山你领导这群人,维持冈山秩序,你是个读书人,应该明白,这种情况下,如果失去秩序,饿极了的百姓,会造成多么大的动乱,人饿极了,无论是否读过书,都会把人性中的兽性唤醒,你要带领冈山百姓,积极自救,维持地方稳定和秩序。”

“王爷,小民……”

鸠山信激动开口,却被朱棣制止。

朱棣严肃看着鸠山信,“战时,我任命你为冈山最高负责人,就已经把你当做一名军人看待,你是读过书的,应该清楚,后路不稳,对我们这支征讨大军的影响。”

其实也没什么影响。

毕竟,他们是一支海陆协同作战的军队。

如果有风险,这倭国四面环海。

他们可以从任何地方,以最快的速度撤离陆地。

他只是不想这群人参与战争罢了。

原因?

他不会告诉鸠山信。

鸠山信犹豫一下,学着之前见到的燕藩军中敬礼动作,有些生疏,不标准的向朱棣敬礼:“遵命!”

蓝玉等人顿时被逗笑了。

不过是善意的。

之所以笑。

是因为,鸠山信学着燕藩的军中礼节,口中却说着遵命。

按照燕藩的军中话语,应该说‘是’!

至于为何燕藩军,全面摒弃遵命、卑职这些传统术语。

他们这些军人私下里也讨论过。

适应燕藩的新风潮。

遵命、卑职这些传统军中术语。

带着太强烈的尊贵卑贱之风。

燕藩军中有严格的上下级机制,但绝不容许尊贵卑贱之风。

这和燕藩社会风潮,完全吻合。

朱棣笑着抬手,帮鸠山信纠正敬礼姿势,然后举手,回以标准的军礼。

……

鸠山信目睹朱棣骑马离开,感慨道:“不愧是小早川君口中向往的仁义之师,理想之师,向燕藩献土献民,是倭国所有穷苦人最大的幸运。”

前面。

蓝玉扭头往后看了眼,回头,好奇问:“王爷,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燕藩陆军中的将领,当下面将士向你们敬礼,上面的将领,都会认认真真回礼?”

他们分析出。

燕藩军中,逐步摒弃‘遵命’、‘卑职’这些术语。

但始终不明白这一点。

大明军中,将士们向将领敬礼,大家最多就是点点头。

只有在需要鼓动士气的时候,重要的时候,才会捶胸回礼。

大明这边众人,纷纷竖起耳朵。

朱棣看看蓝玉等人,“别小看这细微的上级将领,向下级认真回礼的细节,军中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也最容易滋生尊贵卑贱,但一支军队,绝对不能没有森严的等级和纪律……”

“上级将领对战士认真敬礼,代表着对战士的尊重,通过这个礼节,又彰显了军中,所有人,人格的平等。”

“这细微细节,有助于提高军队士气、凝聚力。”

“也有助于时时刻刻提醒为将者,他们和战士之间的等级区别,只存在于职位等级,职位等级,只是为了将一群人,更好的组织起来,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但在人格上,无论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蓝玉等人沉默。

瞧吧,这就是朱老四燕藩的先进性之处。

细节上,都有这么深远的影响。

“老四,为什么不接受刚才这群倭国百姓,加入战斗呢?哪怕战斗力不强,十个换一个,也合算吧?”

朱棣闻言,扭头看向朱棡,哭笑不得:“三哥,我要是怀着这种想法,必然带偏下面的将士,我们这支军队的正义性,也会渐渐被丢失。”

“当然,这不是我,不让他们参加战斗的主要原因。”

“我希望,他们把对倭国陈腐旧势力的仇恨,一直延续下去。”

……

参加战斗,这些倭国百姓将仇恨情绪发泄出来,曾经受过的苦难,就会在十几年,乃至数年内忘记。人是一种善忘的动物。

“我现在不让沦陷区的倭国百姓插手战斗,他们过去承受苦难,憋着的一口气,就永远也吐不出来。”

为何,后世上面从不怕倭国搞得各种亲善团体,把人的思想带偏。

对那些所谓的亲善团体,冷眼旁观。

就是因为知道,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憋着一口,百年无法发泄的情绪。

这种情绪。

只要需要时,随时都能唤醒。

无论多少所谓的狗屁亲善团体,多少公关费都没用。

“这口气不吐不快,永远吐不出来,他们就永远仇视旧有的倭国,不会去缅怀旧有的倭国,这对于燕藩同化倭国的前三五十年至关重要。”

蓝玉等人听闻后,全都笑了。

蓝玉笑着,和沐英对视一眼。

两人虽然没交流,可却都知道,彼此心中想什么。

朱老四的优秀,绝非太子可比。

无论是军事、经济。

还是政治!

过往,朱老四的优秀,更多体现在军事、经济上。

可就凭刚才朱老四这番,不让沦陷区倭国百姓参战,让沦陷区倭国百姓,一直憋着这口气,永远不吐不快。

足可见,朱老四的政治手腕何其高明!

而朱老四不让沦陷区倭国百姓参战,达成影响未来数百、上千年的政治目的同时。

还对倭国沦陷区百姓,彰显了燕藩的仁义!

放眼大明,有几个人,拥有这等政治手段?

……

后面远处。

胡汉三为首一群商贾,骑马簇拥着朱允炆。

他们不想随军的。

可又担心,留在兵库,被燕藩那些丘八加害。

现在,跟在允炆殿下身边,至少,胡汉三认为是最安全的。

胡汉三瞧着朱允炆,竖耳,试图偷听前面对话,不由暗笑,想听就直接去听呗。

就算其外公吕本是倒燕联盟成员。

这位皇孙,怎么说也是朱四郎的侄子吧。

这里可听不到前面在谈论什么。

胡汉三悄悄看了眼朱棣背影,咬了咬牙,低声道:“允炆殿下,燕王的海军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小民们的船击沉在海里,回朝后,太子爷能不能说服朝廷,让燕王赔偿我们?我们要求也不高,海船连带货物,只要燕王赔偿我们一艘风帆畜力混合动力船就行……”

朱允炆唇角抽抽,扭头,看着一群眼睛亮晶晶的商人。

无商不奸,说的就是这群人!

厚颜无耻!

风帆畜力混合动力船。

这可是燕藩宜兰造船厂、鸡笼屿造船厂独有的专利。

朝廷这边的造船厂,直到现在,也没有攻克,畜力动力舱的转盘机括制造技术。

里面用到的齿轮、技术升级后的轴承……

对于朝廷,都是技术障碍。

即便照猫画虎做出来,质量也十分差,根本不耐用。

朝廷水师的动力舱机括,都是从燕藩成套购买的。

而用于海商的动力舱机括,刚开始,燕藩也愿意提供。

可后来,随着朝廷这边,打压燕藩海商开始。

两个政权,民间合作的宜兰造船厂就停止向大明民用海船出售动力舱机括。

现在朝廷这边,只有水师,才能从鸡笼屿造船厂得到动力舱成套机括。

而水师统治俞同渊,坚决不同意,以水师的名义购买动力舱机括,提供给朝廷民用海船。

理由也很强硬:担心水师这种行为,激怒燕藩,水师往后也无法得到成套动力舱机括。

所以,除了早期有少量民用的混合动力商船。

这些年,朝廷建造的商船,都是风帆动力。

风帆动力,受洋流、季风、天气影响太大。

十分影响这些海商赚钱。

所以,这些人心心念念都想得到一条混合动力海船。

偏偏,燕藩宜兰造船厂,股东、工会的态度十分强硬。

来自大明的民用造船订单,除了承接风帆动力,绝不承接混合动力。

开价再高也没门儿!

据说,四叔为此还说过宜兰造船厂那些股东。

但这些股东,以及造船厂雇工工会,就是不松口,对大明这边的海商放出话:不蒸馍馍争口气!什么时候,大明这边的海贸,取消对燕藩的歧视不公政策,他们才会为大明海商承接混合动力海船订单。

也不知,为什么这些人,去了燕藩后,就这么团结。

连钱都不挣了。

这种团结,就连父亲都十分不解奇怪。

哼!

朱允炆收起思绪,冷哼一声,冷笑看着胡汉三等人:“还想要燕藩赔偿你们?没有砍你们的脑袋,也是因为你们跟在我身边,你们的船上,难道没有私藏违禁品?”

“资敌的行为,若是四叔告诉皇祖父,都不用四叔动手,恐怕皇祖父就得把你们九族给灭了!”

胡汉三等人脸色变了变。

胡汉三压低声,低语道:“殿下,我们的货都随着船,沉入海底了,别说我们没有夹带违禁品,即便有,燕王也没有证据……”朱允炆冷笑打断胡汉三,“你们有没有夹带违禁品,你们自己知道,何况,你以为,四叔把杨东旭留在兵库海湾做什么?有没有可能,是打捞你们的货物,你们要是夹带了违禁品,那就提前洗脖子吧……”

朱允炆的话,确保让所有海商都听到。

众人脸都白了。

眼神闪躲游弋,明显害怕了。

朱允炆把这一切尽收眼底,继续吓唬道:“何况,我四叔看你们不爽,还用打捞你们的货物,随便拿出一点硝石,说是从你们船上打捞出来的,你们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听父亲说。

他这位四叔,做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这种事,杀冯胜的时候,就做过!

不过,这回大哥分析了。

四叔不大可能这样做。

海军提前炮击,击毁这些人的船,一方面是予以这些人警告,以及其他大明商人警告。

另一方面,则是留有余地,不想刺激大明这边。

他故意吓唬这些人。

目的很简单。

就是让胡汉三等人害怕,向他靠拢,感激他。

反正,四叔又没准备杀这些人。

他顺势赚一份人情。

若是四叔真要杀这些人,他才不会,为了这些人,现在和四叔起冲突。

他现在太弱小。

即便起冲突,那也是父亲接过皇祖父的皇位后。

胡汉三擦了擦额头,忙哀求:“允炆殿下,我们都是安守本分,向朝廷纳税的义商,现在,这里这么多人,只有允炆殿下能保护我们了……”

朱允炆暗暗得意笑了。

他也不比大哥差。

大哥就没想到,借此机会,笼络这些海商!

……

九州岛。

福冈。

“快!快!”

……

福冈堡垒附近,乱糟糟一片。

十万倭国联军,已经收到朱棣在兵库登陆的消息。

一片慌乱中。

足利义满带着诸侯联军的诸侯大名们,骑马站在九州和本州两岛的海峡之间。

足利义满和身边的诸侯大名都一样,风尘仆仆的脸,微微泛白,明显极力压抑着惊恐不安。

接到燕藩陆军在兵库登陆的消息时,他们还在鹿儿岛海峡对面,养精蓄锐。

想着,在海峡予以登陆鹿儿岛的燕藩军狠狠打击。

怎么也没想到。

燕藩军,竟然直接在他们身后登陆。

这是什么战术!

倭国上千年的历史,就从未见过这样的战术。

“这位燕王,不愧是文明起源的神州皇子,不愧是把中原文明、文化,推向另一个高度的强人!”细川清突然感慨一声。

打破沉默。

有诸侯,声音颤抖提醒:“细川君,现在不是感慨燕王朱棣优秀的时候,如果我们这十万联军溃败,我们就真的完了!”

其他小诸侯,纷纷看向足利义满。

足利义满察觉到了,勒马转身,强装镇定,笑道:“诸位,燕藩陆军强大,也只有三万人,即便加上鹿儿岛的小早川叛军,也不过将近四万罢了,而我们却有十万大军!”

“且我们抢占了福冈,福冈是本州和九州的战略要冲,只要我们钉在这里,燕藩的军队,从海峡对面登陆,尚未站稳,就要遭受到我们的打击!”

楠木正仪拧眉,提出疑问:“防守的确可以,但我们的粮草、火药、弹丸如何解决?”

诸侯们刚刚产生的一点信心,顿时荡然无存。

打仗,某种程度,打的就是后勤。

而现在,他们得不到任何一点补给了。

还要遭受南北对进攻击。

现在,后方,小早川叛军,已经渡过鹿儿岛海峡,正怀着强烈的仇恨,猛攻他们留下断后阻击的兵马。

足利义满眼中寒光一闪,便做出决断,“现在是那些害死天皇的叛乱罪人,赎罪的时候了,把福冈、佐贺等地的每一粒粮食都搜集起来,每一件铁制的农具厨具都搜集起来,用鞭子和武士刀,让这些叛乱牲口,不吃东西,为我们制作弹丸,为天皇赎罪!”

诸侯们默默点头。

不过是一些牲口,而且还是一些叛乱的牲口。

死了也不可惜。

大家都知道,足利义满没有说的话。

如果粮食实在不够,这些牲口也能当做下面英勇士兵的口粮!

这种事情,在这片狭长贫瘠的土地上,别说战争时期。

就是承平时期,也经常发生。

饥荒年。

牲口家庭的老人不配活着。

而年轻柔嫩的,就是极好的口粮。

当然,大家作为尊贵的贵族,没必要吃这种口粮,就慷慨赏赐给军中那些勇士吧!

……

一天后。

混成骑兵协,最先出现在福冈对岸的山口。

又过了一天。

朱棣率领两个不满编镇抵达山口。

大军休整时。

朱棣率领众人,骑马来到海峡北岸。

端坐马背,举起望远镜。

对岸。

海边百步外,一条横亘海岸,由石头、尸体垒砌的防线,透过望远镜映入眼帘。防线后方。

林立的诸侯联军兵,清晰可见。

“长管身火铳不多,大多都是类似咱们大明以前装备的短管身三眼铳。”蓝玉举着望远镜观察,小声总结道:“虽然武器有些落后,但对方在海岸滩涂百步外建立的这条藏身防线,不容易啃下来。”

柳升笑笑,“梁国公,打个赌如何,休整一天,明天一天,我军必能攻克这条防线?”

蓝玉为首众人,不由好奇看向柳升。

柳升看了眼朱棣,然后笑道:“此行南下,不光我们陆军,其实海军也南下,还有一部分,运输辎重的游轮,今晚,就让混成骑兵协,借着夜晚,乘坐游轮绕道诸侯联军背后登陆,明早,海军战船进入海峡,炮击对面防线,同时,搭建浮桥……”

又是海陆协同!

蓝玉、沐英相互对视。

他们的思维,还是没有跟上燕藩。

刚才竟然没想到这样打!

在这倭国四面环海之地。

只要有大船,陆军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

同时,只要有足够多的海军火炮,对面所谓的坚固防线,便如同纸糊的。

柳升在大明时,有能力,但绝不是最拔尖的武将。

可瞧瞧,去了燕藩数年。

这战争思维,明显走在了他们前面。

蓝玉为首,一群大明将领产生了强烈紧迫感。

这不是柳升的天赋。

是燕藩开阔了柳升的眼界,从而,其战争思维走在了他们前面。

这,恰恰是被中原那些保守派,称之为奇淫巧技所带来的!

技术的迅速进步。

燕藩军人,在拥有新装备的同时,也在迅速适应新装备,研究新装备,形成开阔的战略思维和视野!

朱棣放下望远镜,转头笑道:“就这么打,去安排吧!”

“是!”

柳升敬礼后,策马离开。

……

当夜,十艘游轮,在随行高丽民夫的帮助下,将装运的辎重卸下。

在夜色中,载着混成骑兵协两个标战马和将士,悄悄离开。

翌日。

“好的的船!”

“一二三……”

“嘶!一千五百门火炮!”

“完了,完了……”

……

当足利义满率领诸侯大名,从福冈营垒内赶来时,就看到,防线后面,士气全无,颓丧的己方士卒,惊恐不安,盯着海峡内,一字排开的数十艘战船!

一艘艘海船,大小不一。

全都侧舷一字排开,黑黝黝的火炮炮口,从炮窗内探出,对准这边。

大的战船,一侧就有数十门,即便是小的,也有十五门!

并不太长的海峡,密集了一千五百门火炮!

足利义满为首所有诸侯大名,脸色都极为难堪。

他们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燕藩的海军!

这辈子,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狰狞的火炮!

来到福冈,驱使叛乱罪人,布置这条,自以为天险的防线时,他们根本没想到,燕藩的火炮如此多!

更未想到,燕藩的海军战船,进入海峡,配合陆军作战!

在此之前,他们就从未见过这种战术。

即便是中原的兵书上,也没有这种战术!

就当足利义满为首的诸侯大名们,看着七八十艘,一千五百门火炮,浑身冰寒时。

一字排开的战船后面,工兵借助战船遮蔽,干的热火朝天。

一艘艘小船,通过固定的铁件、钢件结构,首尾相连。

十几条运兵通道,正在迅速延伸。

而一艘艘战船内,更加热火朝天。

蓝玉等人注视下。

炮兵战士们,将一袋袋装有泥土的袋子,压在炮架轨道后方。

轨道安装在战船甲板上,是钢结构。

火炮发射时,反作用力会推着炮车沿着轨道向后。

然后被后方的泥土袋子挡住。

火炮向后,炮口收缩,炮兵会第一时间冲上去装填火药弹丸。

装填好后。

再次将火炮沿着轨道,推出炮窗窗口。

这是燕藩海军战船上的一种新技术。

这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装弹速度,同时,轨道退炮,也减轻了,同时开炮,反作用力对船体结构的伤害。

也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运用,以及火炮用钢制作,更加轻量化,战船火炮数量才得以增加。

燕藩海军,全部战船更新换代后,这是第一次实战,每一个海军将士,都十分迫切,想看一看,新战船在实战中的表现。

虽然训练中,已经证明运用新技术的战船十分优良。

可到底还从未进行过实战!

今天,他们就要用一千五百门火炮,进行一场日落之战!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确定。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