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八十八章 胡惟庸你被捕了

徐妙云微微蹙眉,手下意识抓住朱棣的衣袖,轻轻向后拽了拽。

哎!

这一幕,恰巧被朱元璋、马秀英看的清晰。

二人同时默默叹了口气。

他们都清楚,妙云丫头的皱眉小动作,以及手下意识,条件反射抓住老四衣袖,轻轻后拽的动作。

无不表明,这丫头对于回中原,哪怕是继承皇位的抗拒。

这种心情,倒也不难理解。

老四没有出走大明的时候,受了多少委屈。

担了多少风险。

两次领兵。

第一次,被冯胜出卖,纵横草原凯旋,看似风光荣耀无限。

可其中到底有多凶险?

老四回来也从未详细说过。

可其实,想想也知道。

一千多人,被二十万蒙古骑兵合击共剿,恐怕每一步都凶险重重。

第二次领兵,是回朝助战,北征灭元。

因为被亲近标儿的将领针对,为了团结全军,不得不率领偏师,向和林进攻。

在此期间,老四偏师一路的后路,在偏师经过后,完全被草原部落遮蔽,数月间,就是朝廷都收不到一点关于老四偏师一路的消息。

这种前方有敌人大军,后方被敌军遮蔽的战争,是个领兵之人,都知道,这种战争是九死一生之战。

也多亏了老四千里奔袭,打下了北元重镇和林。

若是当时没有攻克和林。

老四这一路偏师可就危险了。

而当时,标儿的东线也陷入了战败的危局中,若是东线完全溃败。

老四偏师深入和林,就会面临整个草原的围攻。

……

老四在大明,受了这么多委屈,经受了好几次九死一生的风险。

妙云丫头怎么可能想让老四回去。

以这丫头的聪明,肯定也想到了。

即便他说服标儿让贤老四,但大明境内,强大的保守派,绝不会退让。

以及军中敌视老四的人。

老四回去,想要坐稳皇位,就必须把这个顽固保守群体打垮清洗掉。

其中,又有多少风险呢?

朱元璋收敛思绪,眼神期盼看向朱棣。

朱棣好不容易回神。

在这一瞬间,他想了很多。

父皇怎么会想到,让他继承皇位?

这太令人惊讶了。

作为一个后来人,谁不知道,父皇对大哥的支持。

朱棣视线平静迎上朱元璋目光,马车在平坦的永备道路上行驶着,车内的人,微微晃动。

外面的叫卖声、孩子嬉闹声、孩子为一个想要的小糖人和父母哭闹声传入。

朱棣摇了摇头,视线轻轻移开,扭头看向外面,自己一点一滴建起来的这一切,唇角浮现笑容。

扭头,含笑看着朱元璋,“父皇,孩儿不是一个野心勃勃,追求权力名誉的人,当初你把孩儿贬为庶人,送到土桥村时,其实孩儿心中特别轻松,那时候,孩儿就想着,像咱们大明所有的士绅一样,挣钱、买地、再挣钱、再买地,然后盖一栋宅子,娶一个知冷知热的妻子,过地主老财的小日子……”

徐妙云微微惊讶,诧异看着朱棣。

四郎对她,都从未提及,洪武九年,被赶出皇宫时,对人生的规划。

“后来在村子里认识了八叔他们,相处久了,有了感情,大家伙日子过的都不容易,八叔他们信任我,集体找到我,想让我带着他们一起干,找一条,过上好日子的路。”

徐妙云唇角浮现会心笑容。

这件事她知道。

八叔他们在土桥村祠堂,对四郎提出此事后。

那一夜,直到现在,她都历历在目。

那天夜里,下着雨。

四郎站在门口,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站了很久。

也就是在那天夜里,她执笔,四郎口述。

写下了乡土村社的建设办法。

当时,真的只有不成熟的建设办法。

还未形成,现在的理论体系。

真正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建设福建期间。

当时四郎就决定出海远走大明了。

借助建设福建的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两个主张的理论体系。

是为了远走大明,在海外能站稳脚跟。

以外族,客居的身份,立足四海。

如果没有这套理论体系。

单纯用武力去整合一个个族群,在四郎看来,是对雍鸣他们不负责任。

四郎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并不是内心的名利**驱动。

“孩儿知道,这些年,父皇目睹孩儿和大哥的关系,急转直下,越来越紧张,父皇心中其实也难受。”

“请父皇放心,我相信,我们兄弟间,一定能解决未来的问题。”

“父皇也为大明的现状操心,为大明未来的革新担心,孩儿在这里向父皇保证,孩儿一定会为雄英在大明的革新保驾护航,技术、人力、财力、乃至军力,只要到时候雄英需要,我绝不会有半点吝啬,若是大哥下定决心要搞革新,孩儿也会鼎力支持。”

……

哎!朱元璋叹了口气,抬手拍拍朱棣肩膀,“爹相信你,往后,好好照顾好自己……”

话中,朱元璋突然不知说什么了。

又拍拍朱棣肩膀,叹了口气。

收回手,眼神落寞看向窗户外的世界。

这个世界,代表着未来。

他亲手建立的大明,能逐步变成这个未来的模样吗?

老四亲手建立起来的这个未来。

会不会被标儿毁掉?

这些他看不到了。

老四不愿意回去,继承皇位,他只能寄希望于,他们兄弟在摩擦、碰撞、合作中,找到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随后,马车内的一家四口,谁都没有说话。

都静静看着窗外。

车队经过礼宾馆时。

朝臣的车队转向礼宾馆。

礼宾馆外。

叶茂、蒋进忠、夏时敏为首的各部部长已经在等着了。

胡惟庸等人下车后。

叶茂等人给足面子,率先上前,拱手问候。

双方相互寒暄片刻后。

蒋进忠拿着一叠巴掌大的硬纸片,一一递给众人。

吕本接住蒋进忠递来的纸片,看了看,发现上面有他的名字,还盖着一个印章,不由微微皱眉,“蒋进忠,这是什么东西?”

众人纷纷看去。

叶茂等人皱了皱眉。

蒋进忠?

直呼大名。

很不礼貌。

蒋进忠把手中的纸片发给丘福后,转身,带着疏离又不失礼节的笑容,介绍:“吕大人,这是临时暂居证,按照王爷的安排,每天上午,王爷会带着大家,一起参观我们燕京,下午,就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

“咱们燕京各处,有游动的警察,会对生面孔进行抽查,主要是提供身份证,或是临时暂居证,如果不能提供,会有些麻烦。”

就是凭这个身份证明。

那些混入燕藩境内的细作探子,要么秘密消失了。

要么,都被军情司严密监视起来了。

无论是大明的锦衣卫。

还是陈朝派来的探子,建立起来的细作机构,都被军情司渗透成筛子了。

毛骧在王爷的要求下,对大明还手下留情了。

只是对燕藩境内的锦衣卫系统,进行了全面渗透。

据悉,军情司的一名兄弟,都被毛骧不断送功劳,扶持成了锦衣卫燕藩分系统内的副指挥使了。

至于陈朝。

毛老六更狠。

不光在燕藩渗透,还把军情司的成员,送到陈朝细作系统内。

……

胡惟庸听着蒋进忠介绍临时暂居证的用途。

看了看手中的硬纸片。

燕藩的身份证他们是知道的。

据说,长住居民,都是用铁压制的。

蒋进忠按照名字给每一个人发放后,叶茂笑着拱手,“诸位大明同仁,来访我们燕藩,是我们的荣幸,王爷命我们,今天招待诸位,诸位同仁参观了一上午,肯定累了,稍作休息后,在礼宾馆宴会厅……”

叶茂说完后,胡惟庸等人率先回房间准备。

关上门的一刹那。

哼!

吕本冷哼,“叶茂算什么东西,在咱们中原的时候,即便是个布政使,来到京城,都得给咱们鞠躬赔笑。”

就是这么个,在大明官场要对他们卑微的人。

现在竟然以对等的身份,替朱四郎招待他们?

这是对他们的侮辱!

话中,吕本把临时暂住证直接扔到地上,“老夫倒要看看,没有这临时暂住证,燕藩小小的衙役,能把老夫如何!”

“他燕藩就是咱们大明的藩属,咱们大明随便派出一个九品芝麻官做使节,那都叫天使!衙役敢难为咱们?”

胡惟庸笑笑,也不当回事,直接把纸片扔到桌子上。

……

礼宾馆宴会厅。

蒋进忠等各部部长,等着朝廷这边的朝臣下来时。

夏时敏坐在蒋进忠身边,低声询问:“老蒋,你刚才怎么不给吕本他们讲明白,生面孔,不随身携带暂居证的后果?”

叶茂和其他各部部长,全都看向蒋进忠。

蒋进忠笑的特‘贱’:“就是要让他们某些人,吃点苦头,伱瞧瞧其中一些人,鼻孔眼都快朝天了。”

话中,蒋进忠气愤拍拍桌案,“为什么?还不是他们某些人,心底里认为,王爷的燕藩是大明的附庸、番邦吗?说句粗话,放他娘的狗屁!就连陛下都说了,咱们王爷的燕藩和大明,陛下在世是父子关系,将来就是兄弟关系!什么是兄弟!”

“兄弟就是具有血缘亲情,平等的关系!”

“不让某些人吃点苦头,他们就认识不到,什么是兄弟关系!”

各部部长,顿时莞尔笑了。

他们支持蒋进忠这么干。

虽说有挖坑的嫌疑。

但蒋进忠也提醒众人了,不随身携带暂居证,有些麻烦。

只是对具体有什么麻烦,模糊了一些罢了。

咳咳……

叶茂轻咳一声,看了看,正在布菜的礼宾馆工作人员,压低声,只他们各部部长能听到的声音,说道:“今天午后,王爷肯定要与我们商量建国定国号的事情,大家对国号,有什么想法,咱们提前商量一下,别等王爷问起来,咱们一点有用的建议都说不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叶茂话落,众人顿时激动低语议论。

“燕国这个国号肯定不能用,王爷燕王的爵位来自于朝廷,如果立国用燕国的国号,只会更加让朝廷那边的保守派,觉得咱们是大明的附庸。”

“中华如何?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天下的文明、文化中心,正在向咱们燕藩这边转移,虽然这种转移还比较缓慢,不明显,可已经发生了,中,代表,将来我们燕藩这边,才是未来文明、文化的中心,华,王爷一直强调中原起源论,四海各族,都是炎黄子孙,都是手足兄弟。”

……

午膳后。

朱元璋、徐达等人,坐在王宫小湖泊旁,一颗芭蕉树的树荫下纳凉。

微微泛黄的芭蕉,一串串挂在长长宽大的芭蕉叶中。

朱元璋抬头看着,笑道:“这地方,倒是饿不死人,各类野生果蔬太多了,咱们中原若是如此,即便有个天灾,或许,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徐达身子微微后仰,靠着圈椅,手中摇着扇子,和汤和相视一笑,摇头道:“不好,不好,陛下,正是这里的自然环境太好,养成了这里的原住民,不思上进,没有动力,咱们中原虽然苦,虽然生存艰难,也恰恰是这些苦难,让我们不断发展。”

“咱听老四说,直到现在,一些中原百姓少的,或者没有中原百姓的村庄,乡土村社发展都十分不理想,由此可见,太安逸的环境,对这个长期封闭环境内的百姓,产生的影响多么大。”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你这个粗鄙丘八,这些年,读书倒是长见识了。”

哈哈……

汤和、徐达顿时笑了。

“父皇,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声音从远处传来。

朱元璋几人循着声音看去,就见朱棣、徐妙云各端着一个盘子,从一颗芭蕉树旁侧走出来。

朱棣、徐妙云靠近后,把盘子放在石桌上。

众人看着盘子中,透明玻璃杯中的红褐色的汤汁。

汤汁还冒着白气。

瞧着像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朝时期的贵族最喜欢喝葡萄酒。

虽然,如今大明的酒文化,已经不流行这种葡萄酒,可他们也喝过。

朱元璋好奇询问:“这是葡萄酒,怎么还冒白气,放了冰块?吕宋一年四季,都炎热的天气,你储藏冰块,得消耗多少钱财?”

朱元璋说着,脸就黑了。

储藏冰块,别说吕宋这种一年四季炎热的地方。

就是金陵,都消耗很大!

他自从当了皇帝,这么多年,都没搞这种奢靡享受之事。

要知道,冬天派出船只,去北方江河中取冰,再运送回来。

征召徭役、运输、储藏……

样样都劳民伤财!

朱棣笑着解释,“父皇,这不是放了冰块,是硝石,硝石遇水就会降温,只要把盛放绿豆汤、葡萄酒之类的容器,放入水中,加入硝石,就能得到冰镇的东西。”

“为了制作火药,我们找到了好几个易于开采的硝石矿,街面上,很多小摊,都用硝石制作冷饮呢,不贵,普通百姓都能消费的起。”

朱元璋点点头。

硝石遇水能制冰这个现象,中原道家在炼丹过程中,早发现了。

“来,咱们都尝尝。”朱元璋笑着招呼众人,端起玻璃杯,小抿一口,不由微微皱眉,看向朱棣、徐妙云,“怎么感觉味儿不对?”

“我们加了点东西。”朱棣笑着解释,“吕宋这地方,气候炎热,多瘴气、蚊虫,经常会发生疟疾,春晓和民丰为了预防、治疗频发的疟疾,研究医书古籍,找到了青蒿草泡酒制疟疾的案列,现在,我们这边的所有酒水,在酿制好后,都要泡上一些青蒿,日常经常饮用,就能很好的防治疟疾发生。”

“父皇你们刚来吕宋,并且还要住一段时间,接下来,最好每天喝一杯,这种泡了青蒿的果酒、米酒,或者高度的高粱酒、玉米酒。”

宋濂、刘伯温、李善长三人若有所思。

从这一点,他们已经能感受到,大明与燕藩之间的差距。

云贵等地,一直不发达。

移民实边,百姓要么不去,要么去了都想各种办法逃离。

为何?

就是这瘴气横生,疟疾频发,不是久居这些地方,适应了环境的人,外来者,实在不适应。

生存都艰难。

而青蒿能治疗疟疾,早记载在医书中。

可历朝历代,都有向云贵移民实边的政策,但都没有这样做过。

“王爷。”刘伯温好奇询问:“不知,王爷在安顿迁民中,预防疟疾、瘟疫还做了什么准备?”

朱棣不由暗暗佩服。

刘青田不愧是明初的贤臣。

笑着介绍道:“有很多,首先,选定的迁民安居点,要放火烧荒,火会把很多脏东西烧死,在过火后,把那些存死水的水洼填埋,这种死水洼,最容易滋生蚊虫、瘴气,必须填埋,在填埋的时候,最好撒一些烧制出来的熟石灰,完成安居点周围环境清理后,就是教百姓日常预防,比如这种青蒿泡制的酒……”……

朱棣详细介绍了很多。

直到午后两点多。

才起身告辞,“父皇,孩儿今天要和各部讨论,议定建国的一些事情,妙云要陪着大嫂、二嫂他们去马场,父皇您……”

“你忙你的,咱等四五点,凉爽一点时,去你燕京街面上转转。”

“那孩儿让祈婳和金豆子陪您吧?”

“行,别啰嗦,忙你的事情去!”

朱棣被朱元璋赶走。

众人看着朱棣‘落荒而逃’,刘伯温几人,余光看着唇角含笑的朱元璋,暗暗感慨。

宋濂试探询问:“王妃,燕王准备用什么国号?是燕国吗?”

朱元璋顿时不高兴,扭头,“你这个老东西,怎么这么多事!”

宋濂满脸尴尬。

其实,内心中,他希望燕王使用燕国这个国号。

再不济。

也可以使用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国号。

倒不是,他想让大明压燕藩一头。

只是希望,燕藩和中原多一些牵绊。

徐妙云莞尔,微微摇头:“宋先生,我也不知,四郎钟意什么国号。”

此事,她也没问过四郎。

反正,四郎做什么,他都支持。

……

于此同时。

礼宾馆的午宴结束。

胡惟庸等人和叶茂等人,在礼宾馆宴会厅告别后。

胡惟庸就与吕本来到街面上。

沿着街面栽种在道路两旁,一排排绿化带的树荫下,胡惟庸推着吕本的轮椅漫步。

此时,街面的人流少很多。

胡惟庸、吕本打量着经过的建筑、人们的穿着、精神面貌。

默不作声,脸色渐渐难堪。

“胡相!吕大人!”

就在此时,有呼喊声从身后传来。

胡惟庸顿足,二人循着声音转头看去。

后面马车道上。

一辆双马牵引的新式马车停下,一名身穿新式衣服,却留着长发的中年男人,脸上堆满笑容跑来。

跑进后,谄笑作揖:“拜见胡相、吕大人。”

胡惟庸认识此人。

金陵的一位海商。

和他的胡氏商号有些生意往来。

胡惟庸笑道:“周东家,你这身穿着?”

周东家知道胡惟庸、吕本是典型的保守派。

自然不会说,这种衣服方便好看之类的话。

故作苦笑道:“胡相,小人这也是为了做生意,为了更好和燕藩的商人打交道,才不得不如此,如若不然,谁穿这等数祖忘典的衣服!”

吕本唇角泛起笑意。

胡惟庸笑笑。

吕本相信,他不信。

商人那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他不就如此吗?

搞雇工身股制,可他耐心中,却最厌恶这套东西。

周东家忙转移话题,试探询问:“胡相、吕大人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随便转转,看看这燕藩有什么好玩儿之处。”胡惟庸笑道:“听说,这燕藩没有烟花柳巷,我记得,周东家最喜欢去青楼谈生意,这燕藩没有这等场所,周东家是不是在燕藩金屋藏娇呢?”

上次陪太子爷,‘跟踪’入金陵城的燕藩丘八时。

他就对燕藩没有烟花柳巷产生了好奇。

周东家笑着摆手:“胡相,小人不是燕藩子民,是没资格在燕藩成家的,燕京这地方的确没烟花柳巷,不过好玩儿的地方可不少,比如赛马场,运动馆看比赛,大剧院看舞台剧、动物园看各种稀奇动物……”

“小人闲来无事,就是要去大剧院,这几天,正在上演水浒,胡相,吕大人要不要一起……”

“请出示临时居住证。”周东家话未说完,四名身穿类似海军白色军装的警察,骑马来到胡惟庸三人面前,坐在马背上,举手敬礼后,要求出示临时居住证。

胡惟庸、吕本脸色瞬间难堪。

临时暂居证,他们瞧着碍眼,给扔了!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