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九十九章 让大明看看,如何人可胜天!

“王爷,还是让我来吧。”

“不用再劝了,我对这次试车成功有信心,说好了,今天这次试车我亲自来。”

……

方孝孺、蓝玉跟随俞靖从马车下来,就见到,一个巨大的方形钢铁怪兽旁边,一群人围着朱棣在争执。

“俞靖,这是在做什么?”方孝孺不由好奇询问。

俞靖苦笑摊手,解释:“肯定在进行试车,火车机车头已经做出来了,不过之前几次试车都失败了,而且还发生了意外,虽然参与试车的研究人员没有生命危险,但有好几人受伤了,显然,这次王爷决定亲自试车。”

方孝孺、蓝玉对视一眼,丢下俞靖,快步往人群方向走去。

哎!

俞靖看着二人,气的嘴角抽抽。

快步追上去。

“方孝孺、蓝玉拜见王爷!”

身后突然传来的声音,打断朱棣和一群研究人员的争执。

朱棣转身,看到方孝孺、蓝玉时,顿时露出笑容,从众人让开的通道,快步走过去,“方希直!梁国公!稀客,稀客!”

方孝孺、蓝玉默默打量朱棣的神色。

很肯定,燕王对他们的到来很欢迎。

就如俞靖所说,这位燕华之主,大明皇族二代龙子,其实早希望朝廷能派人来了。

方孝孺收敛思绪,看着朱棣一身蓝色帆布工装打扮,笑道:“王爷不务正业,搞起了研究?这要是让一些人知道,恐怕要拍手相庆了。”

哈哈……

朱棣爽朗大笑,指着方孝孺,“你方希直当了大明文官凤首,倒是更加幽默风趣了,你这个协助君王,决定国策的左相,内阁第一人,不会也认为我是不务正业吧?”

方孝孺含笑摇头,看着朱棣身后,四四方方的钢铁巨兽。

他当然不会认为,研制轨道火车是不务正业。

作为一个革新派,工业的威力,他早已明白。

经过这么多年历练的方希直。

也早已不是以前,那个满脑子圣贤书,固执的书呆子。

当然,他的这一切变化,与认识眼前这位王爷密不可分。

从他怀着试探的心思,前往土桥村开始,似乎他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后来,亲眼目睹这位王爷崛起。

尤其是,目睹这位王爷教导出来的学生,取得的成就。

他就更加意识到,单凭过往奉为圭臬的几本圣贤书,做不了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方孝孺含笑指着火车机车,笑道:“王爷,我能陪你一起试车吗?”

“还有咱,咱迫不及待想乘坐一下这火车机车了!”蓝玉抢着争取名额。

朱棣笑道:“可以是可以,不过,之前的好几次试车都失败了,而且还出了点事故,伱们一个国公,一个宰相,确定要同我一起试车?”

“王爷都不怕,难不成我们还能比王爷更金贵?”方孝孺看着机车,郑重说道:“新事物的出现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各种不确定性,我们想要驯服、掌握新事物,就要有冒险的勇气,王爷,对吧?”

朱棣诧异看了眼方孝孺。

‘这方希直真的不一样了。’

暗道一句。

笑道:“对!走,咱们蹬车!”

之前连续三次试车失败,对研究人员的士气打击很大。

并且,蒸汽提供动力的机车倾覆,产生的破坏力太大了。

导致,研究司内部,出现了,要不要继续研究这种破坏力太大机器的言论。

虽然这种言论不多。

而且,他也能理解这种言论出现的原因。

蒸汽机之前,燕华的工业,说白了其实是介于手工业和工业化之间的工业。

并且凭借几千年积累的经验,研究古人留下来的各种机械知识,结合匠人的经验,发展的很迅速,甚至可以说很轻松。

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如同火车机车这种强烈的挫折和失败。

蒸汽机是匠人经验的产物。

但到了轨道火车,已经不是单纯的匠人经验了!

除了蒸汽机,其他方面,涉及的技术虽然小,但繁复重要!

从未有过的失败。

事故受伤。

对一群过往顺风顺水的研究人员,产生了很大冲击。

所以,他必须站出来,亲自试车!

奠定、展现真正的研究者精神!

研究司从事研究的众人,其实,也需要,俞靖他们探险的精神。

朱棣带着方孝孺登上车头。

俞靖,杨六六迅速跟上来。

车头内,还有两个负责添加煤炭的工人,小小的机车车头,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顿时十分拥挤。

蓝玉伸手接过其中一名机车工手中铁锹,“你们下去,加煤这种活,我们能干,杨师傅和俞靖配合王爷操作机车。”

方孝孺也从另一名机车工手中接过铁锹。

朱棣笑笑,在唯一的座位上坐下。

大声道:“添加煤炭,开始为锅炉预热升温!”

“得嘞!”

蓝玉大喊一声,抄起铁锹开始奋力往燃烧的锅炉底部添加煤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方孝孺也跟着干了起来。

杨六六盯着,制作机车过程中,做出来的简易压力表。

说是压力表,其实就是一个自由活塞内,加了一根高强度的弹簧。

另一头,连接一根直通锅炉的蒸汽管道。

当锅炉预热升温,蒸汽涌入自由活塞内后,就会挤压推动高强度弹簧,弹簧顶着活塞另一端,一根标记了刻度的小铁棍,向外推。

这个压力表,甚至连大气压的概念都没有。

只是根据反复试验,当小铁棍的第一个刻度露出自由活塞时,就意味着,机车已经具备启动的动力。

第二个刻度表明,只单纯机车状态下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四十里。

第三刻度……

以此类推。

直到锅炉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刻度。

一旦达到这个刻度,与压力表向连接的释压机括,就会自动被触发。

“王爷,达到启动压力!”杨六六大喊一声,紧张握紧拳头。

“启动制动阀!”朱棣声音响起的同时,手握住面前的铁杆猛地一拉,“鸣笛示警!”

杨六六迅速拧开汽笛阀门。

嘀——

方孝孺、蓝玉同时停下,就听到,车头左前方响起尖锐的汽笛声,紧接着,白气笼罩车头。

嗒嗒嗒……

活塞缓慢往复声,在汽笛声响起时,传来。

身子微微晃动。

他们就感觉,脚下的机车车头十分缓慢的启动了。

二人紧抓着铁锹把,充满紧张,好奇感受着机车启动的奇妙感觉。

“加煤,继续升温!”

朱棣的声音响起,二人才被惊醒,弯腰继续卖力加煤。

俞靖也抄起旁边备用的铁锹,加入其中。

炉内,鼓风机作用下,火苗熊熊燃烧。

随着杨六六拧开燃油阀门,明显经过加工处理,更加清澈的石油喷洒在火焰上。

炉内火浪瞬间向外倒卷……

煤烟味、石油燃烧的味道,充斥狭窄空间时。

嗒嗒嗒……

有节奏的摩擦声、碰撞声更加急促传来。

每个人,都明显感受到,机车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快快快!”

外面,一群研究人员,冲去拴马桩,解开马,翻身上马,就往研究司外面冲过去。

……

嗒嗒嗒……

嘀——

有节奏的轨道声,汽笛声中,机车车头的速度越来越快。

杨六六让蓝玉三人停止加煤时。

机车已经沿着铁轨,驶出研究司。

蓝玉、方孝孺站在机车内,看着两侧,向后掠去的一座座工厂,一根根冒着黑烟的烟囱。

当看到,后面一群研究人员,骑马狂奔越过他们后。

蓝玉笑道:“这机车的最大速度多快,貌似还比不上战马的速度?”

朱棣此时也无事可做。

起身,盯着赶往终点站试车台的研究人员,“最大时速为每小时四十五里!”

方孝孺眼睛瞬间瞪大,“当初实验蒸汽船时,王爷不是说,最大时速二十多里吗?蒸汽机技术又进步了?”

“怎么可能。”朱棣笑着摇头,“蒸汽机技术没进步,当时,我忽略了水的阻力,这个卧式蒸汽机的型号,没有海军战船的型号大,与试验船使用的型号一样……”

但现在是在路面。

而且在轨道上跑。

阻力相较于海中,小太多了。

“根据我们的测算,这台机车,载重五十吨后,最高速度可以跑每小时二十里左右,可以爬小于三十度的斜坡。”

这样的数据,其实真的很差。

不过,已经具备了实用性。

“这个速度的确不快,但蒸汽机车也有着畜力永远也无法解决的优势,易于伺候,且持续性强,只要煤炭足够,蒸汽机没有坏,就可以一整天一整天的运行下去,反观战马呢?”

即便是最好的战马。

奔袭百里,都要让战马放慢速度休息。

否则,战马就会留下永久性伤害。

当初,他纵横草原时。

为了逃命,一千兄弟,在草原数月时间。

消耗了上万匹,接连抢夺来的战马!

饲养一匹战马的成本多大?

即便是草原游牧民族,饲养最多的其实也是牛羊,也不敢像他们那样,挥霍战马。

蓝玉好奇询问:“王爷,是不是机车车台实验成功,就要在燕华建设轨道火车系统?”

“不可能这么快。”朱棣摇头,解释:“机车实验都未必能成功,即便这次试车成功,还得解决,机车与车厢连接等一系列技术难点。”

“王爷,到转弯处了!”杨六六紧张,甚至带着些颤抖的声音响起,“要不要减速王爷?”

“都找把手抓紧!”朱棣看着前面一个大弧度拐弯,提前骑马赶来的研究人员,也都骑马站在远处,紧张盯着。

朱棣摇头:“不用,就以最大速度实验,我相信,这次肯定能成功!”

之前的试车,就屡屡在转弯上发生事故失败。

嗞——

尖锐的摩擦声响起。蓝玉、方孝孺第一时间感觉到,身体向轨道内侧倾斜。

他们无法看到,车底,车轮和轨道摩擦,喷溅的火花。

这个拐弯处其实并不算大。

完成拐弯,其实也只用十几秒时间罢了。

可尖锐的摩擦声中,无论是机车内的朱棣等人,还是外面坐于马背上的研究人员,全都仿佛度日如年。

“成了!”

“成了!通过了!咱们成了!”

……

当目睹机车没有倾覆,车轮没有脱轨顺利通过时。

外面的研究人员顿时激动大喊大叫,拼命催马追赶机车。

“王爷,咱们成了!成了!”

朱棣含笑站在门口,冲骑马大喊的研究人员笑着招手,暗暗松了口气。

为了解决机车脱轨、先后对车轮进行改进。

明确了车轮外径小于内径。

并且还在车轮内圈设置了一圈凸起的轮缘。

为了解决拐弯问题,反复实验,最终找到了,外轨道超高与转弯半径之间的一般关系。

他虽然知道这些技术理念。

但具体的关系,他并不知道。

如何正确施工也不清楚。

所有的一切,都要研究人员一点点实验。

……

蓝玉、方孝孺看着外面,伴随着机车狂奔大喊的研究人员。

高兴之余,充满了感慨。

燕华……

每一次来,总能给人惊喜、震惊!

“王爷,减速指示牌。”某刻,当前面出现减速指示牌时,杨六六提醒。

朱棣吩咐:“开始释压!”

杨六六转动阀门。

嗤!

机车后方,释压管道喷出浓浓白雾。

机车明显开始减速。

朱棣坐回位置上,在蓝玉方孝孺注视中,双手握住车轮刹车杆,猛地用力向后拉动。

嗞!

摩擦产生的尖锐声,更加刺耳响起。

机车缓缓停下来。

……

蓝玉、方孝孺跟着朱棣下车后,顾不上,双脚轻飘飘的感觉,便迫不及待围着机车转圈打量。

……

当天中午。

朱棣宴请方孝孺、蓝玉。

方孝孺直言大明朝廷求援。

同时,蓝玉也将朱元璋灭陈那番话,转达朱棣。

午后。

战前动员有些紧急事情,需要朱棣处理。

蓝玉、方孝孺在周潮陪同下,来到他的生物研究场。

马车驶入一片用铁丝网围住的杏树林。

杏儿正成熟。

一只只鸡在树林下,啄食嬉戏。

周潮带着蓝玉、方孝孺下车后,介绍道:“方叔,这里有五千只鸡,不过,今天午间吃饭时,根据你们介绍朝廷农村养殖情况,我认为不需要从我们燕华转运鸡回去,只要带上红粉椋鸟,几种蝗虫的天敌鸟类就行。”

“迅速大规模筹集大量的鸡,是为了迅速遏制当下愈演愈烈的蝗灾。”

“而几种蝗虫的天敌鸟类,是为了以后长远考量,引入蝗虫的天敌,让这些鸟类,在蒙汉示范区内繁衍生存,往后,有这些鸟类存在,就能遏制蝗灾,用食物链的方式,防范蝗灾,把蝗灾扼杀在萌芽中。”

……

方孝孺二人认真听着,不时提出疑问:“小周潮,这些鸟类是杂食动物吧,会不会泛滥,将来对庄稼造成危害?”

周潮笑着挠头,“不会,鸟类也有天敌,尤其是椋鸟,他们喜欢在石头缝、石头堆进行筑巢,草原上的野猫、黄鼠狼、老鹰都是他们的天敌,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只要引入的物种,在原有的生物链环境中,存在天敌,这条食物链在短暂波动后,很快就会恢复平衡。”

“野猫、黄鼠狼因为椋鸟出现,繁衍速度会短暂加快,但很快,他们的天敌,狼、老鹰这些也会增加,最终,新的食物链很快又会恢复平衡!”

“而新的生态系统中,因为出现了椋鸟等蝗虫天敌的鸟类,这个生态系统,往后就很难再出现,蝗灾泛滥的情况,除非,人为破坏了生态链的平衡,比如,人们不加节制的猎杀食物链顶端的老鹰、狼等动物,让下层食物链失去制约……”

……

“其实,这食物链相互制约的道理,就和我师傅搞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一样,一个好的生态,一定是百姓、商人、官员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

哈哈……

蓝玉大笑指着周潮,“好小子,把你师傅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比作畜生们的食物链,我可要向你师傅告状!”

周潮灿烂笑道:“我师傅才不会介意,而且,我师傅都经常说,人本质也是动物,只是高级的动物罢了,我很赞同师傅这个观点,因为从我们生物研究中,食物链的角度,人的确是食物链最顶端的,而我们人,对生物链的破坏也是最大的。”

“其实,蝗灾产生,除了气候原因导致,主要就是人活动导致的,蒙汉示范区以前是传统的游牧区,但在示范区建立后,农耕活动开始加剧,破坏了原有的草原生态,同时,农耕又为蝗虫繁殖提供了大量养分。”方孝孺、蓝玉认真听着。

方孝孺好奇询问:“小周潮,通过你们的研究,认为蝗灾这类食物链灾害,主要是由人活动,破坏食物链引起的?”

“对!”周潮点头。

蓝玉追问:“那怎么防治,总不能,咱们人就不要活动了吧?可太活跃活动,又会导致灾祸,灾祸又会饿死很多人。”

周潮挠了挠头,苦笑摊手:“其实,这就是食物链,人在自然灾祸下饿死、病死,其实本身就是一种食物链的再平衡,按照我们生物研究,食物链自动调节理念的话,这种情况,的确不应该人为干预。”

“但咱们是人,是高级动物,总要自救,不能被动接受食物链的自我调整和再平衡。”

方孝孺伸手摘了一颗,黄了的杏子,擦拭同时,笑问:“那我们该如何自救呢?”

“其实也很简单,首先了解、掌握食物链规则,培养一批精于生物的人员,掌握某一地的食物链,做到对食物链的监测,比如,较为准确掌握,当地食物链中,各级生物的增长下降趋势,根据食物链变化,要么调整人的活动,要么,引入新的物种,抢先在食物链某个环节失衡前,引入某种生物,人为干预当地食物链的平衡,就好像,我要给蒙汉示范区引入椋鸟。”

……

“随着望远镜这些技术工具的普及,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对一个地区的食物链情况进行大体监测,其实并不难。”

“我们生物实验团队,现在就承担,为燕华监测各地食物链变化的任务。”

方孝孺、蓝玉相视苦笑。

看吧。

当初,周潮玩动物标本时,燕王支持,多少人在背后笑话这对师生。

可现在再来看。

才发现,玩动植物标本的小周潮,如今已经成为燕藩农业生产稳定的中流砥柱!

可朝廷那边的读书人,有多少人愿意做这种被称之为杂术的事情?

蓝玉摇了摇头,拍了拍周潮肩膀,“怕是,用不了多久,你师傅就要给你着书立说,封爵了吧?”

“我们团队的研究,还只是掌握了一点皮毛,我还没有去世界各地,考察生物的多样性,掌握生物的多样性,远没到着书立说的地步……”

嘶!

周潮内向挠头谦虚时。

方孝孺倒吸凉气,忙把送到嘴里的杏子吐到手心,“这杏子的皮怎么这么薄?这么苦,怎么种这种没有食用价值的杏树?”

周潮抬手摘了一颗,捏开,取出杏核,解释:“方叔,这种杏儿主要食用里面的杏仁,和咱们传统的杏儿不一样,这种变异的杏儿,果肉很少,并且酸涩难吃,但杏仁有一股甘甜,在我们生物研究中,把这种变异称为性状突变。”

“选择这种性状突变的种子,进行一代代选择性种植,就能得到性状稳定的种子。”

……

“这是未来的一种副食品,师傅说了,在农业科技很难再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产量很长时间,不可能发生质的突变时,要充分发展各类副食,充裕的副食,不但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能有效代替主粮,减小对主粮的消耗。”

“如果百姓每天能吃到两把这样甘甜的杏仁,试想一下,每天可以少吃多少粮食?”

方孝孺、蓝玉久久无语。

朱老四这番言论,其实在福建时就已经有了。

所以,朱老四主政福建时,把属于朝廷的山林划拨给农民。

百姓在山林中种植柿子树、枣树、可以作为牲畜精饲料的橡子树等等。

但大明境内,一个个乡土村社,真正能贯彻执行朱老四这套政策的。

其实也只有福建,以及少数革新派控制的县府州域。

反观朱老四呢?

燕华不但贯彻执行这一套政策。

百姓的日常餐饮更加丰富不说,还节省出大量粮食,让百姓赚取更多的钱。

这也就罢了。

还开发培育各种可作为副食,不占用耕地的作物。

很明显。

小周潮这个以往被很多人笑话的生物研究团队,在这方面,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别忘了。

朱老四还有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农科司!

蓝玉突然揽住周潮肩膀,“小周潮,这回跟我们回去,你要好好表现,狂一点也没事,我蓝玉给你撑腰,让咱们中原那些腐朽之辈,好好看看,你是如何人可胜天!”

大明,就是缺少冲击!

这次治理蝗灾,就是一次机会!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