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五百零七章 蒙古使节团、纳土纳捷报,齐抵金陵!

“快快快!”

“抓紧时间登船,咱们陆军不能让海军小瞧了,海军已经歼灭陈朝海军,但他们的战船上不了陆地,接下来的战斗,还得看咱们陆军的。”

“将士们,你们中很多人都是新兵,第一次参加实战,怕不怕?”

“不怕!不怕!不怕!”

……

燕京,海军军港码头。

黑漆漆的钢盔起起伏伏,钢盔下,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最小的也就十**岁。

最大的,不过二十四五岁。

新一代,年轻的燕华军人,脸上洋溢着昂扬战意,背着燧发枪,脚踩着橡胶底,帆布高帮的筒靴,发出‘嗒嗒’的整齐步点声。

嘹亮喊着‘不怕!不怕!不怕!’。

登上一艘艘混合动力商船。

隶属海陆军后勤部的蒸汽运输船,都跟随着周潮为首的救援队回大明了。

所以,接到大军开拔前往马六甲的命令后,陆军只能按照燕华的动员体系,立刻征召海商商船。

对此,海商积极配合。

海商们,并没有因为被征召运兵,只能勉强维持运输成本而不满。

甚至,由于动员所需的船只有限。

而海商商船很多。

海商们为了争夺这个光荣的任务,还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最后,海商商会不得不出面协调分配任务。

海商之所以如此积极。

首先出于商人对燕华政权的认同,以及身为燕华人的荣耀感使然。

这样的情况,在整个燕华,都十分普遍。

其次,此番打垮陈朝,对于燕华的工厂主、海商、工人,乃至农民都有十分大的利好。

这些年,燕华的工商业发展,已经因为陈朝控制马六甲,受到了极大限制。

一旦打垮陈朝。

马六甲海峡就会为燕华掌控。

燕华的货品,就可以轻松贩运到更为遥远的西方。

这条从唐朝就兴起的海上丝路。

燕华上上下下,其实已经期盼很多年了。

现在,终于要付诸实际了。

何况,此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打垮陈朝后,陈朝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很快就能享受到燕华百姓,能得到的同等政经权力!

……

海军这边。

海军部部长吕珍,亲自代表海军方面,协助陆军开拔。

叶成等已经以上将军衔退役的老将们,也跟着来见证,属于燕华的盛世。

叶成站在吕珍身后,听着面前小跑经过的陆军中低级将领的鼓噪声,不由没好气笑道:“谭渊、柳升,小心我向王爷告你们挑拨海陆两军关系!”

这两混账。

为了刺激陆军战意,竟然把海军,当做他们的噱头。

谭渊肩头扛着两颗金色星星,讪笑道:“叶老将军,这眼看着,马上又要年底了,这几年,你们海军好家伙,一口气更新换代了十六艘铁甲舰,一艘铁甲舰的花销,都足够我们武装一个镇了……”

……

“这回,俞靖统帅十六艘铁甲舰,直接全歼了陈朝230艘大小战船,这份战果,举世震惊啊!”

“我们陆军这么多年,还是维持两个镇、又四个混成协,一个混成骑兵协,瞧瞧这次出兵,一个镇还滞留在徐福省,燕京还要留一个混成协,我们能动用的,只有一个镇、三个混成步兵协,一个混成骑兵协……”

……

“我和老柳也没办法,下面兄弟要求进步的态度太积极了……”

叶成瞪了眼掰着手指头给他数陆军家当的谭渊。

笑骂道:“伱个滚刀肉给我闭嘴!”

不过,他也没办法否认谭渊的话。

海军装备的新式铁甲舰,的确太耗钱了。

就像谭渊说的。

一艘铁甲舰光是建造成本,不算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都足够武装一个陆军镇了。

蒙的那一层钢板,随着钢产量增加,花销还不是大头。

铁甲舰真正高造价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蒸汽机和新式大口径大威力的舰炮。

一门舰炮的成本,就赶得上,陆军炮营半个营的搭建成本了!

一艘铁甲舰要装配三十门这种舰炮啊!

舰炮这种大口径大威力的火炮,制作工艺,比威力更大的岸防炮都难很多倍。

蒸汽机就更不用说了。

海军用蒸汽机。

和工厂生产线上的蒸汽机,虽然同样都叫蒸汽机。

但建造用料,以及建造工艺都远超生产线上的蒸汽机。

海军用蒸汽机,不是一个大锅炉。

就用现在海军中装备的侯爵级战舰来说吧。

动力舱有四组蒸汽机,四组蒸汽机既可以独立的驱动铁甲舰的四个桨叶。

同时也能串联组合起来,为一个桨叶提供动力。

光是这套设计,其中的复杂性,就把成本推高了数倍。

这也就罢了。

为了实现更好的蒸汽推动力。

四组蒸汽机,使用的都是小锅炉。

所谓的小锅炉就是一个燃烧室上方,用来煮沸水的高压锅炉,不像工厂生产线上,那种燃烧室上方只有一个巨大的锅炉。海军蒸汽机燃烧室上方的锅炉,是由一百个小锅炉组成的。

燃烧室的高温火焰,能从一个个小锅炉的空隙中,更大面积的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加热。

同时,每一个小锅炉内,由于水的体积小,升温也快,能产生更多的蒸汽。

……

总之,这套工艺复杂的不行。

以至于,铁甲舰的建造成本十分吓人。

即便以燕华如今的富裕,过去两年,王爷和内阁也是咬牙,才以每年八艘的速度,总计为海军建造了十六艘铁甲舰!

一直看着陆军将士登船,没有说话的吕珍扭头。

笑看谭渊、柳升,“放心吧,俞靖那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我不会支持。”

铁甲舰建成。

俞靖看到铁甲舰的威力后,就在海军内部搞出一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

提议,要建造四个战斗纵队。

每个纵队,要配置八艘铁甲舰,四纵队总计三十二艘。

每一个纵队,要配置十六艘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木质运输船。

在俞靖的设计中。

如此,每一个纵队,配置经过加固,使用普通蒸汽机的运输船后,就可以确保,一个舰队,在海上航行半年,不需要陆地补给。

不得不说。

俞靖这个设想真的很不错。

这样配置的一个纵队舰队。

几乎可以代表燕华,行走在海洋的每一处角落。

但燕华现在的财政,负担不起这个庞大造舰计划。

同时,也无力支持海军,去大海周边的各个国家进行访问,传播燕华的影响力。

另外,他认为,铁甲舰的技术在未来,肯定还会发展进步。

没必要,把海军经费预算,一下子全都用于造舰计划。

事实证明,拥有十六艘铁甲舰的燕华海军,已经是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了。

再添加铁甲舰,就构成了叶成等人提出的武力浪费理论。

“咱们这十六艘铁甲舰,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也不知,传回中原后,太子以及那些仇视王爷的人,会如何……”

吕珍眼底忧虑一闪而逝。

继续说道:“所以,接下来,海军不会添加新舰,海军预算经费,都会拿出一大部分,去支持造船技术的研究。”

这就是他的想法。

或许,他的年龄,对新式海战,已经无法和俞靖这些热血中青代相比。

但他比俞靖等人更稳重,考虑到的东西更多。

这也是当初他本打算和结义兄弟一起退役时,王爷挽留他,让他出任海军部长一职的原因。

当时,王爷也是这么评价的。

现在,海军为造船厂提供部分研究经费,让造船厂进行技术储备。

技术积累,有了较大进步后,就建造一两艘试验船。

验证后,继续研究,继续进行技术储备……

如此,等其他政权的海军力量,追上燕华海军时,就会发现,燕华又拿出了更为先进的技术。

如此,才能保证燕华海军技术上的优势。

还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负担。

“此去,你们好好打,只要你们打得好,今年年终预算,我这个海军部长也会支持你们陆军扩编,别的不敢承诺,至少支持你们陆军,保证现有编制的情况下,至少再扩编一个镇,外加一个混成协。”

燕华陆军,目前为止,也只有两个整编镇。

以前,用不了这么多兵力。

而且,王爷麾下,能够出任镇一级的将领,实在不多。

最早时候,王爷自己统帅一个镇,让谭渊协助,手把手教谭渊,谭渊才勉强拥有担任一镇统制的能力。

新式军队,和冷兵器的军队不一样。

更加复杂了。

柳升来了后,才成立了第二个整编镇,第二镇。

这些年,周浪这个混成骑兵协协统,先后参加了吕宋肃清战。

倭国之战。

此番,还要参加灭陈之战。

周浪这个昔日江宁县的小衙役,领兵能力,尤其是统帅骑兵的能力,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燕华也是时候成立一个整编骑兵镇,作为战略打击力量了。

同时。

一旦灭亡陈朝后。

必须在陈朝驻扎一个整编镇。

现在的第二镇,调去陈朝是必然的。

而且。

随着此番海战强烈的冲击战果传扬开。

他也无法预料,会对大明内部,太子以及太子系,产生什么冲击。

未来,太子朱标主政的大明,又会和王爷的燕华,走到何等地步?

未雨绸缪。

趁着这些年,时局稳定,扩编陆军是一定要做的。

现在,燕华海陆军总兵力十万人。

刨去海军的一万五千多人。

陆军只有八万五千人。

如果和太子发生龌龊。

八万五千人可不够。

燕华至少要拥有二十万步军才行!

……

谭渊、柳升为首的陆军诸将,全都被吕珍的思虑惊呆了。

他们没想到,吕珍竟然考虑的这么长远。

至少要支持陆军,组建二十万规模的兵力!这样一股力量,就算是辅佐王爷打回中原,恐怕都可以试一试了吧?

咕噜!

吕珍听到众人咽口水的声音,笑道:“王爷志不在中原,咱们都知道。我也知道,其实这些年,大家看着咱们燕华受委屈,看着太子始终不肯全面效仿学习燕华,让中原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其实,心里面也有,打回中原的一时义愤想法。”

众人不由讪笑。

这种想法,的确会在某些时候,看着大明不公正对待燕华,对待王爷。

看着中原百姓,依旧过的艰难。

会在某一瞬间产生。

不过,冷静下来后,大家没有这种想法。

毕竟,他们也是亲眼看着太孙在王爷身边长大的。

虽然王爷、王妃没有对外说过任何话。

其实,大家心里明镜似的,都知道,亲自养育教导数年,太孙在王爷和王妃心中的分量,并不输世子。

其实,他们也把太孙看成了王爷和王妃的亲子。

这不光他们这些燕华官员、将领。

燕华的工厂主、商贾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尤其是,太孙和王爷、王妃的学生,采绿姑娘结成连理后。

这种认同感就更加强烈了。

要不然,燕华的工厂主、商人们,怎么会这般鼎力支持太孙呢!

说白了,在大家伙儿心中,太孙未来继承大明江山,就是王爷的另一子,继承大明罢了。

若非如此。

真以为大家伙儿是泥捏的?

手中的火器是烧火棍?

这么多年,一直对太子的行为,选择忍让?

若非上有陛下,下有太孙。

此番,就不是灭陈。

恐怕上上下下,都会高喊,打回中原,解救中原百姓了!

……

“所以,陆军扩军二十万,是为了应对未来新形势,用来防守,以及在四海扩充咱们燕华疆域。”

吕珍略微停顿,紧接着,大手猛地一挥:“可如果,有一天,太孙出了什么事,或者,太子太咄咄逼人,咱们也可以旦夕间,挥兵中原,只要出兵十万,先抢占福建,在福建,咱们有很好的民意基础,且福建的地形地貌,十分利于防守,抢占福建只要巩固一年时间,咱们就可以以福建及燕华人力资源,组建三十万强军,分兵两路,一路在海军配合下,沿江浙地区,直驱金陵,一路攻广西,入川蜀……”

……

砰砰砰……

谭渊、柳升在海军的鸣炮礼中,脑海回响着吕珍的那番话,乘坐商船,离开燕京湾。

吕珍带着叶成等人,站在军港,目视着将士们离开。

许久。

等船队走远消失在视线中。

叶成才收回视线,苦笑低语:“大哥,你今天最后一番话,有些猛浪了,恐怕很快就会传到王爷耳中,谭渊他们这些人,肯定不会瞒着王爷任何事情的。”

吕珍笑笑,“我就是要王爷知晓。”

“王爷这些年,虽然也会针锋相对对太子的所作所为进行反击,可力度还是太小了,不可否认,王爷的确是个雄主,可对待太子时,总是顾虑很多,会顾虑陛下的感受,还要顾虑太孙的感受……”

……

“反击起来,难免有些束手束脚。”

“可王爷忘记了,太子是一个接受传统帝王心术教育成长起来的权术者。”

“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咱们燕华这一套斗争妥协,太子这种人,只要你没让他感觉彻骨的疼,这类权术者,就不会收手,吃点亏后,他会不服气,他认为,自己身为储君,身为大哥,不应该吃亏!这类人别看平时仁义的很,素有贤名,可那是自己占据主导,占据优势的时候。”

“咱们都跟过陈友谅,太子朱标肯定比陈友谅优秀,但他们这类人,都有一个共通性,他们最为厉害时,可以宽宏大度的让你一起和他享受荣华富贵,可一旦他们认为,你有超越他们的可能时,他们动起手来,也会十分凶残。”

这类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更好。

也无法接受,别人比自己更好,比自己更优秀。

“你们仔细想想,这些年,太子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如此?他本可以,直接向王爷请求技术支援,王爷还会不帮他?可他呢?却用锦衣卫盗取,让陈朝一个二五仔配合他!”

“我没有落叶归根,重回中原的想法,我只是,无法接受,王爷建立的燕华,将来出现任何动荡,无法忍受,这一切美好,毁于一旦!”

“咱们在中原打了十几年,最后成了丧家犬,可现在,却能亲自参与建设出,燕华这样一个盛世王朝,谁想毁掉燕华,就是我吕珍不死不休的敌人!”

……

叶成几人默默点头。

明白了。

他们为何主动请辞退役呢?

难道在一线掌兵,掌握实权不好吗?

还不是因为,自觉他们这些老家伙离开,对于燕华的海军发展更有利吗?

因为真正热爱燕华,才促使他们,为了燕华发展,放弃实权,主动退役。在中原,为了荣华富贵,野心勃勃打生打死,鏖战十数年。

然后陛下一统中原。

大家成了丧家犬,在海上漂泊。

遇到王爷后,投效王爷,见证了燕华的壮大、发现原来每一个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其实,若论保卫燕华成果的偏激执着。

他们这些老家伙,丝毫不比谭渊、俞靖这些年轻人差!

他们更珍惜,王爷带领他们,创造的这一切美好。

……

就当燕华海军,全歼陈朝海军。

燕华陆军乘坐商船,就敢浩浩荡荡杀向陈朝时。

……

半月后。

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带着数千匹优良战马,进入金陵城。

“蒙古人?”

“蒙古人怎么来咱们金陵了?”

“你不知道吗?这是西蒙古的使节,据说,是来请求朝廷帮忙灭蝗虫的,这些战马,肯定是送给朝廷的礼物。”

“快看,周先生也在队伍中呢!”

“还有左相,左相也在队伍中!”

……

百姓看着把秃孛罗率领的使节团,议论纷纷。

……

把秃孛罗看着周潮招手回应金陵百姓的感谢欢呼声,若有所思,扭头向方孝孺,“左相大人,小周先生也是中原人,可我观他们的一些行为举止,和你们有很大不同。”

别的且不说。

大明这边,就没有人像周潮这般,去回应底层小民蝼蚁。

方孝孺苦笑。

这让他怎么解释。

难道告诉把秃孛罗,燕华没有类似大明这般,严苛到极致的等级分明?

这种情况,面对百姓对他的欢呼。

他都不敢去回应。

不是不想。

而是不敢!

在大明没有完全革新的情况下。

他若是如小周潮这般,去回应百姓,恐怕会被一些政敌扣一顶邀买人心的帽子。

而且,在没有完全打破森严的等级制度前。

也的确不能做,也不能容许别人做这种事情。

革新派中,他都不容许出现这种人。

在没有完成革新的情况下,这种人的出现,在百姓中产生巨大影响力,一旦萌发野心。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必然是一场灾难!

方孝孺只能含糊解释道:“燕华继承中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形成了一种更优秀的文明文化,在那里,燕王的子女,都经常出现在百姓中间,百姓也不会产生轰动……”

把秃孛罗认真听着。

其实,这些他都知道。

马哈木回去后,为他们描绘过燕京的一切。

之前,他还真不相信。

不过,自从救援队真的战胜天罚降下的蝗灾,以及这一路与周潮相处中了解,他有些相信了。

也深刻明白了。

马哈木为何那般急切。

把秃孛罗看到周潮和百姓打招呼结束了,转头,笑着抱拳:“小周先生,到时候,还望你能在大明皇帝陛下面前,为我们草原美言几句,让皇帝陛下,大发善心,可怜可怜草原上,那些普通牧民,燕王不是说,中原与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手足兄弟吗,虽然我们双方在历史上,以及当下,都有着各种利益冲突,但就像两个分家过日子的兄弟,如果一家真的有难,另一家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对吧?”

方孝孺唇角抽抽,差点被逗笑。

极力忍笑,看向周潮,想看看周潮如何回答。

周潮也是唇角抽搐,浑身冒出一层鸡皮疙瘩。

笑道:“我见过很多蒙古人,比如,现在带领蒙古贵族,担任蒙古文史研究的昔日辽阳王,不过,我所见的蒙古人,和把秃孛罗首领可一点都不一样,他们更直接,更爽快……”

把秃孛罗笑笑,也不生气。

周潮简单开个玩笑后,笑道:“我师傅的确说过,中原、草原自古以来是手足兄弟,这一点,在我们燕华也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如今,有数十万蒙古百姓,在我们燕华过上了好日子,彼此和睦相处,十分融洽,身为燕华人,同属炎黄子孙,我也秉承师傅的理想,我会在师公面前进言的,不过,能起到多大作用,我不敢保证,我认为,既然首领也承认,我们是手足兄弟,那就应该主动做出表示,对大明朝廷释放出善意,毕竟,在过去的一百年,由你们统治中原时,你们在统治期,的确做了很多伤害彼此情感的事情。”

“反观我们中原呢,蒙汉示范区的一切,首领此番南下都看到了吧?”

把秃孛罗嘴都快气歪了。

不可否认,蒙汉示范区的确让人无话可说。

但这不是大明搞得!

是燕王朱棣!

大明充其量,只是按照燕王朱棣留下的政策,萧规曹随罢了。

在蒙汉示范区之前,大明对他们的政策,和一百年前,他们对中原其实是半斤八两罢了。

其实,他们不怕大明以前对草原的策略。

反倒是,十分害怕、甚至恐惧,燕王朱棣搞出来的蒙汉示范区。

那才是一个,真正消亡草原的政策!也得亏,燕王朱棣出走中原了。

否则,恐怕用不了二三十年。

整个草原的牧民,都会欣然接受炎黄子孙的身份,彻底被中原同化,从此,草原成为中原疆域一部分。

当然,这些话不能说出来。

把秃孛罗郑重道:“此番,我们的诚意,左相、小周先生也已经知道,应该明白,我们是真诚想与大明王朝手足般和睦相处。”

……

一个时辰后。

方孝孺亲自将把秃孛罗一行人安排在会同馆后。

带着周潮,匆匆入宫。

刚来到御书房附近。

就看到,朱元璋带着太子、太孙以及内阁众人,站在御书房外等着。

方孝孺和周潮忙加快脚步。

“拜见师公(陛下)!”

“起来起来!”朱元璋说着,亲自把周潮扶起来,看着周潮,含笑满意点头,拍着周潮肩膀,连说道:“好!好!好!能给你们这些优秀的孩子当师公,是咱的荣幸啊!”

身后,齐泰、黄子澄的脸色变了变。

不就是治理了蝗灾嘛。

朱皇帝也太抬举这个研究杂术的小子了吧!

周潮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回答了,一个劲儿笑着挠头。

哈哈……

顿时把朱元璋逗得爽朗大笑,抓住周潮的手,“走,到御书房给师公好好细细讲讲。”

……

御书房内。

周潮详细讲述治理过程,以及治理成果。

最后总结道:“师公,眼下示范区的蝗灾已经得到有效的遏制了,再过一个月时间,投放的鸡,就应该捕获,往后,示范区内,百姓散养一些鸡,配合椋鸟等蝗虫天敌鸟类,很快就会重新形成一个稳定的生物链……”

……

“不过,随着工业活动的越来越频繁,未来,人对环境的影响,对生物链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类似此番这种天灾,一定会更加频发,想要防范灾害于爆发前,朝廷最好还是要培养一支,掌握检测环境和生物链变化能力的团队……”

……

“不发展不行,发展,就要做好,人为干预调整生物链的准备。”

……

朱元璋认真倾听,不时点头。

等周潮话落后,说道:“师公知道了,稍后,师公会从民间百姓家,挑选一批聪明好学的孩子,送到燕京,朝廷出资,委托你的研究团队,帮忙委培,这样可好?”

周潮笑道:“这样最好不过了,临行前,师傅就这样说过,不过师公不要挑选那些特别聪明的,太聪明的人,恐怕不喜欢研究生物这种杂学,最好选拔那些,能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的人,其实,搞研究,不需要太聪明了,主要是有耐心,能十数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

朱元璋听闻这番话若有所思。

他当然不是怀疑小周潮这番话。

而是,思考小周潮选拔研究人员这种要求。

这肯定是老四的想法。

收起思绪,笑问:“对于蒙古求援,你这个小家伙怎么看?”

周潮挠头,脸微红,老实道:“师公,我对这些国与国、势力与势力之间的相互交往不是很熟稔,我说的,都是师傅告诉我的,临行前,师傅就叮嘱过,如果蒙古向我求助,师傅要我答应……”

“为何!”黄子澄骤然反问。

打断周潮。

朱元璋微微皱眉。

周潮到不介意,回答道:“我师傅说……”

周潮把朱棣那番话,原原本本说出来。

方孝孺在周潮话落后,紧接着说道:“陛下,使节团暗示,如果朝廷能同意帮忙,西蒙古各部愿意向大明称臣纳贡,并且,马哈木、把秃孛罗、太平三位西蒙古首领,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金陵为质。”

“那就答应吧。”朱元璋直截了当道。

西蒙古称臣纳贡、遣送质子这些,他不在意。

他在意老四那番分析。

朱元璋看向周潮,“只是,又要辛苦你这个小家伙了。”

周潮笑笑,“不辛苦,我们平日里,为了搞清楚一地的生物链,在满是蚊虫的林子里搭帐篷,经常是一待数月……”

“陛下!”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的声音,打断周潮的话。

众人齐齐转头。

便见跟随朱元璋,回到金陵的蒋瓛,匆匆走近,来到朱元璋御案前,双手高捧密奏,大声道:“禀陛下,南海大捷,燕华16艘铁甲舰,全歼230艘陈朝海军战船!”

哗啦!

椅子倒地声响起。

只见,朱标、黄子澄、齐泰等人,豁然起身,惊讶盯着蒋瓛手中密奏。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