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天子 > 第十六章 经筵

明天子 第十六章 经筵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1:52 来源:书海阁

第十六章 经筵

时至二月。

朱祁镇的重孝已经去掉了,但是国丧期尚未过去。

京师之中,合适安静。任何嫁娶筵席都不能进行。

太皇太后已经与内阁说了,罢一切不急之务,从宣德时之旧例。

所有大工程,除却宣宗皇帝的皇陵之外,已经各处赈灾,豁免钱粮之外,都停了下来。

杨士奇所有上奏,太皇太后一并照准。

比如,整顿内外兵务,考察内外文职。等等。

有太皇太后的背书,杨士奇所代表的内阁权威大增,在太皇太后的限制,也就是不准有太大动静之下,杨士奇等人刷新吏治,各种票拟呈上来,朱祁镇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一来,很多情况他都不懂,二来,即便是懂得,在处置之上,又如何能比得上杨士奇这些政务高手。

大多时候,只是让王振用朱笔在奏折上面,写一个“准”字而已。

不过,这一封奏疏就搅动了宫中风云。

说起来所谓的奏折,其实是清代才有的,在明代都是用题本。题本与奏折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不做延伸。

一般来说,题本都是公开的,从下面层层交上来的。

而奏折却是保密的,不允许代写,不允许外传,直入大内。

题本是一张长纸,折成合页。看似一小本,但是却可以拉开很长,就要看写的内容了。

杨士奇的题本“开经筵疏。”

“伏惟皇上肇登宝位,上以继承列圣,下以统御万民,必明尧舜禹汤之道,以兴唐虞三代之治,则宗社以安,皇图永固,天下蒙福,永远太平,然其根本在于致力于圣学。”

随即下面将上起太祖,下到宣宗皇帝,对圣学的看中,极力证明,想要天下永远太平,就一定要皇帝致力于圣学。

题本外面,还有一封附录。

将日讲与经筵都说明了。

具体礼节。

朱祁镇根本没有在乎过,但是朱祁镇看着日期。

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都有经筵,而每年二月二日,与八月二十二日都开始经筵。而冬季与夏季也有挺经筵,以避寒暑。

而日讲,却是每天都要开讲,日讲官也要每日朝夕陪伴皇帝,一般都是翰林院的人过来。

在这样的体系之中,皇帝对他身边的讲官都特别看重,甚至说,大部分讲官这有很好的前程,位列内阁之中。

杨士奇这样做,并非他有什么企图。他毕竟年纪大了,也撑不了几年,即便杨荣能得了圣宠,等皇帝真正能掌权的时候。

杨士奇都告老回乡了。

杨士奇不求在朱祁镇这边有什么印象,只是却不能让杨荣借之压自己。

所以他宁可,引入其他人分宠,杨荣毕竟要在内阁日日操劳,最多是开经筵的时候,出面一趟。

而日讲官却要日日在皇上身侧。

朱祁镇看完之后,对王振说道:“王大伴,你觉得如何?”

王振说道:“内阁诸位大人,觉得奴婢学问不高,奴婢无话可手,只是陛下君临天下,手握乾坤。文学之道,自然是要学的。但是这并非要务。”

“想我太祖提三尺剑,布衣起身,打下万里河山,成祖皇帝,以八百骑出北京,四年而有天下,北征大漠,南下交趾,宣宗皇帝也屡有巡边出塞之举。”

“陛下继承太祖太宗之基业,亦当学行军用兵之道,将来御驾亲征。扬大明兵威于天下,而不是读书作文做状元。”

朱祁镇听了,淡淡一笑,说道:“说的不错。”

如果朱祁镇乃是历史上那个九岁孩童,听了他这样的话,定然热血沸腾。只是而今朱祁镇却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将来该怎么做,朱祁镇心中自有主见。

朱祁镇说道:“收拾一下,准备去慈宁宫。想来太皇太后,很快就让朕过去了。”

果不其然,有人来请朱祁镇。正是太皇太后召见。

当朱祁镇来到慈宁宫的时候,却听见了里面有人正在说话,却是一个少女的声音。朱祁镇进来一看,却见一个十六岁的豆蔻少女。她见了朱祁镇,有一丝慌乱,立即行礼说道:“见过陛下。”

朱祁镇先给太皇太后,还有胡氏行礼过后,再向这少女行礼,说道:“见过姐姐。”

这正是宣宗皇帝的长女。顺德公主。

乃是胡皇后之女。永乐十八年生,而今也十六岁了。

只是朱祁镇见这个姐姐,却不多,只是说是面熟而已。

因为这个姐姐是胡氏所生。而朱祁镇的母亲孙氏与胡氏的恩怨情仇也不用说了,故而顺德公主见了朱祁镇还有一点小紧张。

宣宗皇帝有三个公主,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常德公主。

永清公主不幸夭折,而常德公主乃是孙氏所出,是朱祁镇的亲姐姐,他们之间的情分自然不同往常。

“你来的正好。”太皇太后说道:“顺德要定下人了,你做弟弟的也来看看。”

“哦?”朱祁镇笑道:“却不知道是那家儿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太皇太后说道:“是石璟。”

朱祁镇心中寻了一遍,一时间没有在朝中勋贵之中,想起来那一家是姓石的。

太皇太后说道:“别想了,他祖上也是从太宗靖难,只是功劳不大,只有一个德州副千户的世袭,而今迁入北京,就在府军前卫。”

朱祁镇听了之后,皱眉说道:“仅仅一个副千户,也太委屈姐姐了。”

太皇太后还没有说话,胡氏就说道:“谢陛下,只是顺德已经相中了。”

朱祁镇转眼看了一下顺德公主,是决计不相信这话的。

因为宫禁森严,顺德决计不可能私会情郎,连远远看一眼都不可能,大抵能见到画像而已,哪里会相中,不过,朱祁镇转眼就想到了,胡氏为什么如此?

胡氏为什么这么着急将女儿给嫁了。

一来是年龄到了,二来就是趁着太皇太后还在,否则这后宫大权落入孙氏手中,很多事情都由不得她了。

胡氏知道自己与孙氏不睦,也知道朱祁镇倒是对她有些亲近,但是胡氏却不敢肯定,这一分亲近,是不是因为太皇太后在。

不敢找高门,只求低调的将女儿嫁了。两人能和和美美的过一辈子,她就放心了,实在不想再因为婚事太好,惹了孙氏的眼。

即便太皇太后能压住孙氏,但是孙氏毕竟是皇上的母亲。

将来太皇太后不在了,她想做什么,谁能挡得住。

朱祁镇只能心中一叹,说道:“这也好,将来我为姐夫觅一个好差事。”

“你们娘俩回去准备吧。”太皇太后说道。

胡氏与顺德公主说道:“是。”随即两个人行礼告退了。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说道:“你母亲也为常德订了人家。”

朱祁镇心中忽然闪过常德公主的身影。他与常德接触的最多,常德对她也是极好的,顿时说道:“娘还没有跟我说,却是许了谁家。”

太皇太后说道:“薛家。”

朱祁镇微微皱眉说道:“那个薛家,不会是鞑官吧。”

永乐以来,效力明朝的蒙古人从来不少,甚至而今文官都有议论,说投降的蒙古人太多了,不宜留在北京。

而其中有好几家封爵,都被赐姓薛。

朱祁镇虽然对鞑官,并没有多少歧视,毕竟有容乃大。只有能为朝廷所用。什么人都行,但是要将亲姐姐嫁给蒙古人,却是不行了。

倒不是朱祁镇看不起蒙古人,而是当时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实在不行,几乎不洗澡,被人称之为臭鞑子。

太皇太后笑道:“怎么可能,你娘怎么会将常德嫁给鞑子,是故鄞国公的二公子。”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天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