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

明天子 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1:52 来源:书海阁

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

朱祁镇又是巡视全城,又是斩杀驸马,他又是任命于谦统合北京城。

他做得这一切的一切,最后的结果,不过是保全北京城而已。

甚至保全北京城这一件事情上,也要打一个问号。

因为朱祁镇明白,北京城在选址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防洪问题,北京城所在地方,在潮白河与卢沟河之间的高地。

地势上天然不会被水淹。

甚至朱祁镇躲在宫里,什么也不做,北京城也不会被淹的,最多城墙根的内涝,更加严重一点而已。

但是北京城外,特别是卢沟河。

卢沟河大水,为了防止水淹京师,卢沟河南边的大堤被扒开一个大缺口。洪水自然南下去了。

北京是没有问题了。但是不要指望,北京工部与什么完善的泄洪计划。到底有多少百姓,没入洪涛之中。

是一个朱祁镇不敢问,也不忍问,甚至问不出来的问题。

下面的官僚们,怎么可能将人数精确到个位数,北京城中淹死人数都没有这个统计水平,更不要说外面的官员了。

有洪水,夏季的农作物自然没有了。而秋季冬小麦的种植也不是很顺利的,被洪水淹过的土地,还有种种问题。

首先,地界被淹没了。

这一片地方,到底是谁的地方,很不好说了。

甚至很多人家都死绝户,自然被百姓悄悄给吞掉了。为了田亩的问题发生种种官司,甚至是命案,从来不在少数。

其次,就是卢沟河的含沙量并不少,这些沙子淤积了土地,很多良田都不能种了,需要好好清理。

再加上不少人受灾。

善后也是需要时间的。

冬小麦估计很多人都种不上。

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而今北京城的以工代赈的规模,并不是太大,不过是兼顾北京附近百姓而已。

很多百姓还是在家中吃自己的。

毕竟而今大明还算是盛世,百姓家中也都是有些存粮的,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到断炊的日子。

但是不管百姓家里有多少存粮,渡过这个冬天之后,决计不会剩下多少。

明年春天,也就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是饥荒爆发的时候。

朱祁镇也是没有办法。

而且当时北京城在水灾的威胁之下,故而很多事情都没有多少。但是而今总结,却发现正统四年是一个大水年。

真正遭灾的决计没有不只北京一处。

何北河南都有水情,淮河运河也都不安分。长江上下也多处决口,但是真正大问题,还是在运河之上。

运河一段决堤,大运河具体停航了。

这一件事情不用朱祁镇说,杨士奇就斥责南京镇守丰城侯李贤了。

前文也介绍过李贤。也是一员重臣。军方重将,赫赫有名,杨士奇却不管这些,可见情势之危机。

毕竟大运河就是京师的主动脉。

大运河一断,京师这边情况堪忧。

更不要说,正是北京附近受灾严重,继续各方物资的时候。

甚至朱祁镇也下旨,让李贤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堵上缺口,让运河恢复运行。

李贤在受到强大的政治压力之下,调动了数万军队,一起动手,终于将缺口堵上了,但是这个缺口已经流淌了一个多月了。

北京城,天子脚下。

一场水灾,尚且是如此。

更不要说其他地方,是怎么样了。

这些事情,杨士奇在京师都严密的封锁了消息,麓川之事,成为时事焦点,这些水灾的消息,才不被注意。

否则大运河断绝的消息传来,北京的物价非要翻上好几倍不可。

朱祁镇本身也不想提这个问题。

还好,大明大部分的官员还算得力,大明的家底还算充实,最少在花在赈灾上面,朱祁镇是不心疼。也不敢心疼。

这一场大灾这才算过去了。

但是朱祁镇真感到了吃力,一面赈灾,一面支撑四场战争,麓川,广西,松潘,兀良哈,虽然只有麓川是大战,动用十几万人。其余地方,少则万余,多则三五万,也打不了多长时间。

但是朱祁镇依旧感受到焦头烂额。

而今刚刚喘息一下,就要面对明年春天的饥荒。

甚至不是一处。

朱祁镇说道:“先生觉得该怎么办?”

杨士奇说道:“陛下不是准备修卢沟河吗?正好以工代赈,只是户部一时间钱不筹手,毕竟是不是开内库,支应一下。”

朱祁镇心知肚明,未必是户部钱粮不够。

只是杨士奇不想再动太仓钱粮了。

毕竟朝廷的家底不可能一个劲霍霍完了。真遇见大事了该怎么办?别的不说,如果瓦刺突然南下,与明军大战。

这大战的用度,犒赏,杨士奇都要拿出来。

如果拿不出钱来,杨士奇就被动多了。

而且内库之中有没有钱,杨士奇也是知道的,大概具体有多少钱,杨士奇摸不清楚,但是估计也在二千万两以上。皇帝手中存那么多钱做什么?

该用就要用。

朱祁镇说道:“好,既然先敲定卢沟河治理方案,再说钱的问题,如果户部钱粮真不筹手,内库可以与户部分摊。”

朱祁镇重音咬在分摊之上。

言下之意,让内库单独出钱是决计不可能的。

因为三大殿工程,已经由内库承担了。

三大殿总耗银在七十多万两以上,这还是将金丝楠木变成了松木。减轻了不少负担,否则造价估计在一百多万两以上的。

据说,明末修三大殿用了近三百万两。

当然了,这里面有白银大量涌入的通货膨胀,也有宦官于文官的层层分润,自然是不作数的。

朱祁镇要敲定卢沟河治理方案,于是决定卢沟河治理方案的御前会议,很快就召开了。

也确定了,参加的人数。

内阁五位是万万不会缺席的。

阮安作为总工程师,也是技术代表,也不可能缺席的。王振掌管内库也在,刘中敷掌管朝廷的钱袋子,自然也要在。

除此之外,于谦也要在。

毕竟在朱祁镇心中真正组织工程的,应该是于谦。

不过,在这一场会议之前,朱祁镇还要召见一个人,就是刘定之。

得到调令之后,刘定之终于从西北回来了。

这位状元是朱祁镇第一个点的状元,虽然在这几年之内,朱祁镇也点了一个状元,叫做杨鼎,但是朱祁镇对杨鼎的重视,远远不如刘定之。

刘定之一到京师,朱祁镇就召见了刘定之。

当初意气风发的青年,此刻脸上多了几分风霜之色。

刘定之在文华殿见了朱祁镇,心中一颤,暗道:“陛下,此刻已经有帝王之威了。”心中紧张,甚至身体都有一些微微颤抖,说道:“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镇自己并没有感觉到。

其实朱祁镇与几年已经大有不同了。

朱祁镇当年板着脸,装着威严的样子,其实在外人看来,却是装腔作势,显得很可爱而已。

但是而今,朱祁镇长大不少了。已经有了成年人的身形,朱祁镇气质很成熟,虽然嘴角的绒毛,还带着稚气之色。但是行为举止之上,却已经呈现出一个成年的皇帝的威严。

朱祁镇说道:“刘卿。你在西北为朕牧马,的确辛苦了。王大伴,下去准备一些礼物,让刘卿带回去,也算是慰劳功臣。”

王振说道:“臣谢过陛下。”

朱祁镇一伸手说道:“坐,刘卿在西北日久,对于马政什么缴朕的?”

刘定之说道:“陛下,西北战马供应全军决计不够的,如果陛下想与瓦刺决战于漠北,在战马上,还要多加思量。”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天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