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天子 > 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

明天子 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1:52 来源:书海阁

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

张辅猜得不错。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句话虽然土,但却非常正确。

不管张辅对朱祁镇多忠心,张辅依旧不是朱祁镇培养出来的,两人之间是有隔阂的。但是孟瑛却不一样了。

如果朱祁镇提拔孟瑛,孟瑛这一辈子,大抵是闲居家中了。

所以孟瑛虽然也是靖难名将。但是此刻他身上贴着的政治标签,却是皇帝的人。

在同样的位置上,张辅或许有勇气反驳皇帝的话,但是孟瑛万万是没有这个底气的。

但是张辅阻挡朱祁镇提拔孟瑛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他说道:“本朝赏罚有度,爵不轻封,而今朝中也不过五公爵而已。保定侯虽然有功,但是决计不至于封公,陛下赐田,赐金,赐婚,赏宅,隐蔽子孙,皆可。然封保定侯为公,臣恐怕是害了保定侯,别的不说,一旦保定侯封公,陛下可用之在外吗?”

朱祁镇听了,心中顿时一动。

暗道:“张辅说的有道理。”

大明而今剩下的五个公爵,魏国公,定国公,出于中山王一脉,徐达的赫赫功绩,就不用说了,徐增寿对不起建文帝,但是绝对对得起太宗皇帝,这才有这一脉两公,而张辅的英国公,前有河间王救驾而死,后有张辅灭安南之功,才有国公。

成国公朱能乃是太宗靖难时的左右手,屡立战功,方有国公之位,而沐家一脉,沐英的功劳从来不小。

世人只知道沐英镇守云南,却不知道,在镇守云南之前,沐英已经转战天下,打过好些仗了,更不要说沐家乃太祖养子。甚至给个赐姓都不多。

所以保定侯孟瑛虽然有功,但与这些人相比,根本不能比。

麓川乱子虽然大了一点,但到底比不上灭安南之功。

而且张辅最后说的一句话,才真正打动了朱祁镇的心。

张辅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一向很好,如果让张辅与孟瑛比骑射,张辅未必比不过孟瑛,但是为什么张辅却一直要待在京中。

自然是张辅已经贵为英国公,封无可封,富贵已足,真立下大功。朝廷该如何封赏?

朱祁镇对孟瑛的定位,从来不是在京中镇守的大帅,而是领兵大战的大将。因为京中有一个张辅就足够了。

朱祁镇这才说道:“国公所言极是,是朕想差了。”

张辅说道:“陛下如果真想封赏孟家,臣以为最好是为孟家平反。当年的案子牵连不少,而今时过境迁,陛下也当示以宽大,优容之。”

朱祁镇觉得张辅这个注意不错。

保定侯一门之所以在洪宣两朝,如此颠沛流离,就是因为他们与汉庶人牵扯太深了一点。

如果真说他们是冤枉的,那也未必。

但是正如张辅所言,而今时过境迁,再追究谁与汉庶人走的太近,也很没有必要了。

虽然而今已经将汉王钉在耻辱柱上,甚至只能称之为汉庶人。但是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承认,当初汉王辅佐太宗打天下的时候,的确非常勇猛,也在军中广有人脉。

孟瑛不过是其一。

真正与汉庶人牵连太深,不可切割的人,早就死了,而今活下来的人,大多只是被牵连的倒霉蛋而已。

所以这一番大赦,即可酬孟瑛之功,从此孟家的黑历史就盖棺论定,谁也不能翻旧账了。同时说不定能收拢一批人才。

朱祁镇说道:“就依国公的意思。”

朱祁镇随即让身边的翰林学士拟诏,送往内阁,然后走一遍流程,发向云南。其中也对襄王之事叮嘱了两句,让襄王就藩麓川之事,让襄王与王骥,孟瑛商议,商议之后,拟出一个章程,上奏北京即可。

这个时候,朱祁镇没有心思多为襄王操心。

即便是云南战事,在朱祁镇心中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依旧是眼前的旱灾。

朱祁镇来到文华殿之中。

杨士奇,杨溥,王直,户部尚书刘中敷。四个人都智啊。

朱祁镇进来第一句话就问道:“钦天监说什么时候下雨吗?”

杨士奇说道:“臣已经问过钦天监了,最近十日,水汽稀少,应该是不会有雨的。”

朱祁镇对此并不意外,随着旱情的加剧,朱祁镇对钦天监几乎一日三问,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问钦天监天气,见大臣也要问这一句话了。

只是钦天监能力也是相当之有限的。

他们只不过凭借一些经验来判断。错误率极高,甚至比自己看天色稍稍准上一点而已。

朱祁镇说道:“粮食还有多少?”

刘中敷说道:“京中十二仓,已经空了近一半了,库存粮食不过六百万石,臣以为太仓的粮食不能再动了。”

明代一石近似于九十二公斤。六百万石不过五十五万多吨而已。对个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对北京这个人口百万大城市来说就不一样了。

更不要说北方普遍大灾,四处赈灾的粮食,以工代赈的粮食,都要从太仓而出,甚至平抑粮价的粮食,都是太仓之中粮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以这才消耗这么快。

不过二三个月,就支出数百万粮食。

总体来说,整个北方除却陕西旱情不严重,其余的地方旱情都特别严重,朱祁镇在之前公告批了一个奏折,免除山西某县赋税一万多石。

而朱祁镇有一种感觉,他担心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所以山西的粮食也不可能调过来的。

但是粮食不从太仓出,又从什么地方出?

河北好些地方五月,本是丰收的季节,但是大部分都是颗粒无收,也就是靠近河流的地方,才有一些收成,但是又被蝗虫祸害了一番。保存下来的并不多。

从三月蝗灾起,到了五月,蝗虫在几个月之内爆炸式的增长。朱祁镇生吞蝗虫作为表态,河北数十万军队,数百万百姓,都投入灭蝗之中。

只是比起后世的人来说,河北的人还是太少了。

特别是靖难时期,河北是主战场,不知道多少人战死在沙场。所以河北的元气要比其他地方恢复的慢。

所以比起后世的河北省,而今直隶省即便加上顺天府,也没有多少人。面对这样铺天盖地的蝗虫,不过是白日用扑杀,还是夜晚以光诱之。

农业社会的绝对真理,就是人多力量大。没有足够的人口,这些蝗虫根本不能消灭干净。

当时,这并非没有用。

这些蝗虫发源地就是河间府,保定府,等一些去年被洪水淹过的土地,这样的土地适合蝗虫产卵。

这样大规模扑杀,河北的农业是完蛋了,却没有让大量蝗虫飞向山西,陕西,与河南。所以这些地方仅仅是旱灾而已。

否则朱祁镇面对的,是更加残酷的局面。

但是对直隶人来说,这却毫无意义。

因为这样大量的行动,背后自然要会海量的粮食支撑,不管是以蝗虫换粮食,还是直接付给百姓工钱以工代赈在,都需要海量的粮食支持。

而今根本支持不下去了。

杨士奇也说道:“麓川之战结束,臣已经调配湖广粮食进入河南。而今山东,凤阳,河南,灾情已经得到遏制了。”

“只是直隶与京畿恐怕饥荒要蔓延到入秋,所以京师的六百万石粮食,是远远不够的。”

朱祁镇说道:“王先生,你的义民之策,怎么样了?”

朱祁镇即便再不愿意,但是也在残酷的局面之先妥协了。同意了王直提出的变相卖官的举动。

也就是直隶百姓出五百石,可以的义民牌匾,还有免除劳役等种种特权。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天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