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

明天子 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1:52 来源:书海阁

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

如果仅仅是活稀泥的话。

朱祁镇自己不会吗?

这么多年皇帝做下来,在面对重大问题上面,该怎么决断,朱祁镇还是有些压力的,但是如何活稀泥,如何留中不发,如果打太极推手,朱祁镇虽然比不上杨溥这样老奸巨猾。

但是也是很有心得的。

只是他知道,这些东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朱祁镇今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不管是人还是政策都是有惯性的。

朱祁镇从正统五年正旦诏,然后从杨士奇下台之后,重申河北水利诏书,等等各方面的诏书,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河北水利修建,都是当今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武兴这种奏折,就是说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相当一部分官员,不管上面三令五申,还是过着他们之前的日子。

他们惯性的意味漕运的重要性在河北水利之上。

朱祁镇郑重说道:“朕已经说过几次了,河北治水乃是关系到大明根基,北京兴亡,最为重要不过。任何事情都必须为之让道,于谦做的没有错。于谦是加了钦差衔,又是工部尚书,于情于理,武兴都应该服从于谦,而今他以下反上,但是念他老臣,姑且不与追究,令平乡伯陈豫假漕运总兵官,武兴回京复命。”

三人听了,顿时大惊。虽然于谦工部尚书名义上在武兴之上,但是双方是两个系统,漕运总兵官,就等于后世的漕运总督。即便于谦身上挂着工部尚书,但是他毕竟是地方官,两个人虽然在品阶上有高下,但是却没有隶属关系。

哪里来的以下犯上。

连曹鼐也不得不说话了,说道:“必须,武老将军乃是大明柱石之臣,陛下刚刚登基的时候,就镇守江西平定民乱,旋为漕运总兵官,数年来,虽有水旱时节,然漕运每年四百万石粮食,从来不绝,不可谓无功,而今仅仅因为口舌官司,恐令天下人不安。”

朱祁镇说道:“卿等放心,武老将军乃是靖难功臣,朕岂能薄待,真好神机营出缺,令他入京掌神机营便是了,总就不能让名将一直做转运之事,再者平江侯陈豫,家学渊源,想来在漕运任上,不会令朕失望。”

朱祁镇本意,不是在为难武兴。

这种能打仗,打过仗并且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老将,都是宝贝,朱祁镇爱惜还来不及的,又怎么会为难。

只是朝中有一股暗潮在针对于谦。朱祁镇自然要为于谦站台,而且直隶地方因为治水的问题,与漕运系统已经不是第一次摩擦了。

之前北河郎中,也就是以工部郎中衔治理山东以北运河河道的官员,简称北河郎中,与直隶地方的河间知府,天津知府,乃是都指挥使平江侯陈豫打过好几次官司了。

只是没有闹得双方部门老大出面而已。

第一任平乡伯陈瑄,担任漕运总兵官三十年,在漕运体系之上遗泽深厚,而朱祁镇看陈豫所做所为,也不是不堪造就的。

让他担任漕运总兵官,想来靠他爷爷留下的人脉,足够坐稳,他又是于谦手下出来的。想来就会大大的减少漕运系统与直隶地方之间的摩擦。

杨溥说道:“臣遵旨,回去之后就拟诏。”

曹鼐本想说什么,见杨溥如此也只能低下头,心中暗道:“于兄,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无能为力。”

而今于谦已经是风口浪尖了,朝中对于谦这个虽然有能力,但是破坏了不少朝廷成宪的人,风评并不是太好。

但是曹鼐也知道,这是正常的。

毕竟真正做事的人,都是这样誉满天下,膀满天下而已。

只是有些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忍忍就过了。但是陛下这样的行为,看似加强了于谦的权威,但是今日每加强一分,将来受到的反弹就会越大。

不过,曹鼐心中未必没有为自己着想的。

于谦被陛下如此看重,将来该如何是好。毕竟杨溥已经老了,即便他身体健康,还能有几年,但是于谦还年轻。

他曹鼐也还年轻。

将来,是朋友,是对手,还不好说的。

让曹鼐自己出手诋毁于谦,他是不做的,但是有些事情乐见其成,未必不好,有人愿意做恶人。他自然是成全的。

当然了,杨溥之所以这样容易低头,一来他想顺水推舟之外,也是知道,这话题不能谈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朱祁镇登基之后,很有意区分文武,文事在文华殿处置,武事在武英殿处置。文事,一内阁为尊,一旦遇见战事,就要越过内阁,咨询英国公张辅了。

而且兵部多年来一点点从五军都督府那里夺过来的权柄,也在杨荣去世,王骥去云贵之后,大大消减。

其中意味,还不明白吗?

武兴所任的漕运总兵官虽然是武职,但是转运漕粮之事,很难说是单纯的军队调动,所以杨溥有发言权。但是武兴调任神机营这一件事情,杨溥就不想越距了。

朱祁镇见他的意见顺利通过了。心中松了一口气,只是想为于谦办事扫除障碍。很多事情都没有多想。就进入下一个议题,说道:“工部的铁料库存够吗?”

王直说道:“工部那边的铁料储备不多了,毕竟最近朝廷大兴工程,各处都需要铁料,而且从宣德十年以来,遵化铁矿就被关闭了。”

朱祁镇心中等得就是这一句话。

遵化铁场乃是北京附近最大的铁场,可以说北京大部分官府所用的铁料都是从遵化铁厂而来的。

几十万大军的兵器,宫中所需,各衙门所需的铁料,都从遵化而来。

宣德十年,太皇太后罢一切不急之务中,就有关闭矿场的命令,而遵化铁场实在太重要了。至于在正统三年,就重新开启了。

但是,这种开启,仅仅是维持而已,根本没有恢复永乐年间全盛之状,这也是大明物资比较富裕。

铁料户部,工部都有的。

朱祁镇说道:“既然如此,派人再次开启遵化铁场。诸位以为如何?”

朱祁镇虽然是用询问的语气,但是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

朱祁镇才不是仅仅为了河北大堤上所需的铁料,才开启遵化铁场,而是因为瓦刺各种试探之下,决定开启战备。

战备首先从兵器开始。

而兵器首先从铁料开始。

遵化铁场说大也大,是当时北方最大,但是说小也小,服役的工匠有数千人而已。朱祁镇既然决心备战,那么这遵化铁场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所以,朱祁镇要先给内阁打一个招呼。等将来内阁发现,遵化铁场的规模,要比遵化县城还要大得多,不要惊讶才是。

“臣等无异议。”杨溥说道,毕竟这事情,皇帝如果真直接向内阁下旨,想来内阁也不会在这一件事情上反驳他。

朱祁镇又与大臣们说了一些各地的事情。不过重要性就等而下之了,比如苏州水灾,闹出了饥荒,况钟倒是能力很强,不等朝廷这里做出决策,他自己已经将饥荒安置下去了。

朱祁镇都有将况钟调入京师的想法,只是听说周忱与况钟不合,而今既然用了周忱,就只能容况钟在地方上了。

朱祁镇仅仅是下旨嘉奖,加俸,封妻荫子而已。

等说得差不多,朱祁镇将杨溥留了下来,说道:“算算时间,杨荣师傅已经去了一年有余了,朕心中十分想念,当初杨荣师傅在的时候,塞上山河表里都在杨荣师傅胸中,而今先生能不能为朕解惑?”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天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