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

明天子 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1:52 来源:书海阁

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

武英殿中。

朱祁镇与张辅分君臣坐定。

朱祁镇手捧着一杯热茶,渺渺的烟气在朱祁镇的眼前消散。说道:“英国公,建州女真不知好歹,如果朝廷不做应对,何以警后人,惩来者?此事国公何以教朕?”

英国公说道:“陛下所言甚是。”

朱祁镇一开口,就已经将基调给固定下来了,英国公张辅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为建州女真多说一个字。

他考虑的仅仅是执行。

他思忖片刻之后,说道:“陛下,只是而今已经入秋,海西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十月左右,就会下雪。到时候,朔风入户,天地冻结,弓不能张,刀不能拔。臣恐怕这仗打了一半,也只能半途而废。”

“且亦失哈新丧,焦礼虽然能稳定大局,但是总就不是老臣,此等之事,如果焦礼感觉有必胜之机,他根本不需要上报,有临阵决断之权,海西去京师千里,事事禀报,打得了什么仗。”

“如此可见焦礼之本意。”

朱祁镇听了并不觉得奇怪。这一层意思,朱祁镇早就看出来。甚至《三国演义》之中,就有演绎。

司马懿不欲出战,做得就是向洛阳请旨。

这个举动本身就是好无必要的。

朱祁镇在认识到自己军事才能的匮乏之后,可以说不管那一镇的总兵官,都有战术上的自主权。

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这个权力在北京。朱祁镇不发话,一些小摩擦总就是小摩擦。但是只要朱祁镇做出决断了。

怎么打,朱祁镇从来不管。他只看后果。

“而今辽东镇元气大伤。”英国公张辅见朱祁镇没有发话的意思,继续说道:“即便有客军,也未必能适应辽东的天气。”

“再加上海西今年虽然没有收成,但是府库充裕,入冬之前,还可以运输一批粮草入海西。建州女真愿意在野外爬冰卧雪,朝廷何必多此一举,而今海西局势,在我而不在敌。臣以为在明年春暖花开之日。”

“辽东出兵直掏建州女真,与海西镇内外夹击,并打通海西与辽东之间的陆路交通。绝建州女真部,扬我大明之天威。”

朱祁镇说道:“那么瓦刺明春会不会重新出兵海西。”

张辅说道:“臣以为不会。”

“瓦刺今年拿海西城没有办法,他明军就有办法了吗?臣以为不大可能。瓦刺即便复来,坚壁清野,谨守城池,而后击其堕归。不过今年一样而已。”

“也先不是不智之人。”

朱祁镇对张辅的办法,找不出破绽。说道:“就按国公的意思办,内库拨银五十万两,赏赐辽东军。这一次辽东军也是有苦劳的。”

这一次辽东军打的不好,但是却是下了力量了。

朱祁镇总要是安抚一二的。

英国公说道:“陛下圣明。”

朱祁镇说道:“国公觉得,辽东海西最缺少的是什么?”

英国公说道:“人丁,臣也看过海西的奏疏,海西城西北到兴凯湖一片平原,足以耕种,即便是一年一熟,全部开垦出来,也够大军一年之用。以长白山为城,黑龙江为矛,可以直抵肇州城下,与辽东两面夹击,驱逐兀良哈部,复奴儿干都司窥视漠北,陛下如此雄才大略,此方略,与汉之断匈奴右臂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汉经营西域,用了数代人,陛下之策,固然高妙,但欲速则不达。”

朱祁镇听张辅所言,刚刚还挺高兴的。

他觉得,在具体战事上,他大概是一个渣渣,但是在战略眼光之上,他却是高明不少。毕竟他从后世来,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了。

但是听到后面,朱祁镇心中悠悠一叹,他不知道张辅在之前拍马屁,是不是为了说后面的事情。

在农业社会之中,人多力量大,是最朴素的真理。

辽东经过太祖太宗两代之经营,有二百多万军民,这两百多万军民,支撑起而今的辽东镇,而想要让海西发挥出,朱祁镇定位的战略作用,那么海西镇军民,最少也要与辽东镇人数差不多。

单单凭借海西镇这一点点人,他们能做的,也就是守有余而攻不足。

更不要说,以长白山为城池,通过黑龙江水道,出没在还东北的大部分地域,水道作为天然运输路线,大大节省了后勤的准备。

甚至黑龙江一些支流深入到草原之中。

那么是这些河流一年保持数月冻结,也可以在草原上建立军事存在。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海西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有足够的人口数量,更具体的说是汉人数量。

因为不管是屯田,转运,征兵,都是需要人。

朱祁镇说道:“英国公放心,朕知道该怎么做?这一件事情,朕会花一辈子去经营,不会乱来的。”

朱祁镇虽然这样说。

但是心中一直在想怎么解决东北巨大的人口缺口。

在朱祁镇的干预之下,凡是犯罪流放,流放地只有一处,就是辽东。这已经是朱祁镇在内阁框架之内,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朱祁镇曾经想将各地流民迁到辽东。

但是他与内阁讨论了很久,最终是放弃了。

原因很多,一来,河北没有流民

毕竟河北水利工程完成之后,于谦也没有闲着。当时赶工有些太紧张,于谦一直在修缮这些水利工程。

而且这水利工程,开辟了大量的水浇地。

如此一来,河北的人丁就不够了。

所以这些人年来,河北在册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北方数省的流民都知道,要逃荒、去河北。

不管是给人做佃户也好,还是在工地上做工也好。

甚至运气好的,赶上于谦为流民分田,还能得到几亩田地。

所以,河北的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于谦的汇报之中,他认为数年之内,河北清丈结束了,河北人口可以达到一百万户左右。

洪武末编户三十三万四千户,而今几十年过去了,编户一百万户,这固然有一部分是人口繁衍增长,更多的却是流民的涌入。

北方之流民比起苦寒之地东北,他们更喜欢去河北,而南方流民少了许多,即便是有一些,他们比北方流民更怕去东北。

这是从百姓心理来说。

如果不考虑这些,就要考虑地方官的心思。

对每一个地方官来说,不管是清官还是贪官,他们都不希望让朝廷认为,自己这里有很多流民。

对于有能力的官员,他们都在效仿于谦,想办法将流民落户,增加当地户口,还提升自己的政绩。

对于没有能力的官员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不想上报流民数量了。

让地方强制执行,恐怕会出现,当地百姓被当成流民打包送走。

这是极大的伤害民心的事情。

朱祁镇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放弃了。

但是仅仅靠人口的自然增长,那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朱祁镇的计划。

难不成要他与儿子父子相承?

朱祁镇想想就感到头疼。

朱祁镇接见过英国公之后,有些头疼的问身边的范弘说道:“下一个该见谁了。”

范弘说道:“闽西伯郭登。”

虽然邓茂七滑不溜秋的,最后还是死在郭登的手中,叶留宗邓茂七前后做乱,福建乱了一年多,终于平定下来了。

朱祁镇也给郭登封爵了。

依旧是流爵,毕竟在大明军功体系之中,这些叛军的首级根本不值钱。郭登能有一个流爵也已经不错了。

因为郭登建功立业的地方在闽西,就封了一个闽西伯。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天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