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二十五章 会试

明天子 第二十五章 会试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1:52 来源:书海阁

第二十五章 会试

三月初一。

清晨,阳光从东方打过来,将人影拉出长长的轮廓。

大队人马鱼贯而入。

这些都是新科会试。踩着早上清冷的晨光,一步步的走在太和殿前的青砖地面之上。

大殿之前,已经有无数大汉将军,威武雄壮之极。

一张张案几都已经准备好了。

随即响鞭响起,无数人高呼万岁。

一个个新科进士,纷纷行礼。

朱祁镇在龙椅上落座,几个大学士,还有十几个翰林学士都在他台阶之上。朱祁镇微微点头示意。

立即有太监高声喊道:“免礼。”

随即宣读考题,开始考试了。

这一次的考题,是朱祁镇提出的,那就是何以聚财?

当然了,不会是这么简单四个字,而是列举朝廷这么多年需要用钱的地方,最后说出而今国库艰难的现状。最后问这四个字。

让朱祁镇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陈循与周忱之间是有差距的。

而且差距是相当之大的。

周忱在的时候,不仅仅是开源,而且在节流。

将大明朝廷日常开销压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但是陈循却做不到这一点,陈循上台这几个月,已经得到朝廷上下的认可。

只是朝廷的开支,却多了起来。

不是指赈灾开支,而是日常维持的成本。

朱祁镇不知道是陈循慷朝廷之慨,收买人心,还是能力不足。

但这一点事情,不是换掉一个首辅的理由。

满意不满意都要用他的。不过该敲打还是要敲打的。

朱祁镇就用了这个题目。这一次考试乃是陈循主考,至于陈循悟不悟,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朱祁镇也只是礼仪性的出席而已。

等所有人的都开始答题之后,就离开了。

毕竟他们考试会直接考到傍晚,甚至不吃中午饭,用干粮糕点之类充饥。

朱祁镇自然不会等他们。

三日之后,内阁将前十名的考卷呈上了。

朱祁镇随意看了看,毕竟这是大明将来的人才,虽然朱祁镇不喜欢一考定终身,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能考到前十的都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即便让他们与同辈再次竞争,他们也很大概率走到前面。

更不要说,科名在前的一些隐性好处,即便是朱祁镇也无法否定。

只是朱祁镇只是草草一翻。却发现一个大惊喜。

很多人对财富理解,都是从儒家经典之中来的,甚至有一个言下之意,国君最大的财产,乃是天下百姓,他朱祁镇不应该关注国库之中结余多少,而应该关心百姓如何。

这对不对?

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朱祁镇毫不犹豫的将这一张试卷打出前十,让后面依次补充上来便是。

不过,有一卷试卷,却给朱祁镇带来大惊喜。

“然人之所以生,必有所以养而后可以聚之,又在乎生天下之财,使百物足以给其用,有以为聚居衣食之资而无离散失所之患------”

朱祁镇忍不住叫好。

无他,这一句话否定了,天下财富有定数,不在官而在民。

甚至将财富的产生与人的生养有直接的关系,几乎是劳动产生财富的另类表达。朱祁镇简直大喜过望。

周忱的财政改革,下面士林一直有异议,即便周忱谥号,文忠。但是也挡不住身后很多人对他暴敛之臣的评价。

这一点,让朱祁镇很无奈。

甚至形成一个怪圈。

反正为政府增加收入的大臣,都有不好的评价,乃是暴敛之臣,任何放任税源流失的大臣,却是宽厚仁德,爱民如子。

让朱祁镇评价,就是小仁乃大仁之贼。

没有赋税,朝廷该怎么运行?

没有赋税,朝廷该怎么赈灾?

没有赋税,朝廷该怎么抵抗外辱?

只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些都不理解,也不想理解,不管你说的天花乱坠。反正天下财富,不在官就在民。

在官的多了,自然是剥削百姓,自然是暴敛之臣。

甚至这种舆论之下,大明财政不产生危机才是咄咄怪事。

朱祁镇一直想扭转这种氛围,但是这种经义上的争论,朱祁镇很不好下手。

一,朱祁镇虽然有过几年中国经史教育,但是在这上面的造诣并不高。原因无他,古代经史博大精深,并非朱祁镇几年之间就可以学透的。而且当时学习的时候,朱祁镇更多是在揣摩权谋之道,而并非经义本身。

二,就是朱祁镇也不好插手。最主要是不好直接插手。

说起来,儒家每一个学派的产生,发展与没落,其实都与皇权有关系,但是有关系是有关系,让皇帝直接下场当学问上的大宗师,所谓之君师一体,看起来很美妙,但是隐患太大了。

朱祁镇即便是插手,也必须先有人提出相应的观点来。

而此刻,朱祁镇等到了。

朱祁镇拍着这一封试卷,说道:“此乃魁首。”陈循自然不会意义,说道:“恭喜陛下,喜得良才。”

其实这一封试卷,在诸位考官之中,也是很有争议的。

那种以民为宝,何必言利,等儒家观念在所有试卷之中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毕竟很多考生也没有事务经营,也提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

只能说这些正确的废话。

其次就有各种各样的观点,但是大多都行不通的。

而这封试卷的观点,其实就是政府加大对经济的管控,以达到:“养而聚之”的目的。与王安石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自足,似乎有一点的关联。

与很多人的观点是相违背的,甚至违背了太祖的观点,太祖皇帝是反对朝廷对民间过度干涉的。

从很多地方上都能看得出来。比如太祖皇帝推行乡约,推行地方自治,几乎我们所有印象之中,那种地方上大家族,乡绅垄断基层权力的事情,都是基于朱祁镇推行以理学观念之中的乡约的结果。

并非古代历史上都是这样。

这种朝廷对民间事务干涉减少,不承担很多民间义务,所以修桥铺路的责任,都在乡绅身上。

就是这种财政思想的直接体现。

当然了,也是当时政府统治能力的极限。

只是如果当时是非不想,而不能,但是而今朝廷,是不但不能,想都不想。

这一封试卷,乃是陈循力排众议推上来的,陈循或许在有些能力上有所不足,但是在政治敏感度上,一向不差。

他对朱祁镇的心思揣摩的也很透彻。

如果以养而聚之,这四个字来看,朱祁镇登基以来很多事情都能用这四个字来概括。他将这一封试卷推到朱祁镇面前,本身就是对他本身政见的一种委婉表达。

朱祁镇说道:“此乃何人?”

陈循说道:“南海丘浚。”

朱祁镇说道:“此人授官的时候,就让值起居注。”

陈循心中一愣,朱祁镇处理公务的时候,一般是太监做打下手的工作。但是有一个人能一直在朱祁镇身边待着,而且朱祁镇有时候也会分派一些任务。

那就是值起居注的翰林官。

这是一个可以总览朝廷全局,又能深入最高层政治运作细节的职位。是一个对人锻炼的极佳位置。

陈循口中说道:“臣遵旨。”

心中却暗道:“看来我要与这个弟子,好好亲近一些了。”

陈循作为住考官,丘浚天然成为陈循的弟子,是他阵营之中的一员,只是陈循本来没有多重视这一界科举。

无他,陈循也明白以他的年纪做上三五年首辅,就会致仕,等不得这些弟子,身居高位,而今看来,却是未必了。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天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