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

明天子 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1:52 来源:书海阁

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

那就是皇帝准备在遵化设一个学堂,专门教授这种学问。并不教授孔孟之道。

为蒸汽机研究培养人才。

这也是朱祁镇寄以厚望的事情。

这也是他原本的计划。

不管对外征战,而是对内政治改革,朱祁镇一直没有忘记攀登科技树。只是他手中实在太缺人了。

特别是科研人才。

朱祁镇一直不催促,也不在乎花钱,就是为了想办法砸钱砸出一套研究的方式方法,在蒸汽机成功之后,可以用这一套方式方法去攻克其他科技难题。

这比单独有一两个发明都重要。

这些科研人才都是有大匠本身与他们的几个弟子,乃至于钦天监一些人员加入,因为真正天文学家,动手研制天文器械的能力都不低。

特别是水运天象仪,这样大家伙也是有不少的。

只是即便如此,人员也是太少了。

所以朱祁镇这才想起建设一个专门的工科学校。却不想被孔希路听去了。

当然了,这一件事情,并不是什么大秘密,朝廷之中达到一定职位的人都听说过,陛下一直关注的这件事情。

也有几个人劝谏过,只是朱祁镇压下来之后,说是为了改进驰道,是驰道配套工程。也就没有人说什么了。

毕竟,驰道作为朱祁镇第一个政绩,多年以来,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作用,朝野之中,也达成的共识,甚至有些人主动要求加强驰道建设,比如于谦等。

为驰道花钱,朝廷之中也没有什么意义。

再加上这些钱都是走少府的帐。

少府的帐又不向百官公布。

所以,朱祁镇将自己最看重的秘密,放在一个不上不下,不高不低的位置上,反而没有过分关注了。

孔希路也并不是关注这一件事情,他只是想投皇帝所好,好坐稳衍圣公的位置。

于是乎,他借着酒劲写下一封奏疏。上奏皇帝,主要说了两件事情,他听闻北孔占据很多私田,并逃避赋税,惊恐非常,以圣人之裔,遗子之经,而不是经营土地。故而,他愿意下令退回所有私田,将这西私田分给北孔各家,他分毫不取。

孔希路这样做,也是一箭双雕。

毕竟衍圣公的私田,也是有些问题的。按理说,他是来继承爵位的,这些私田是北孔家族的,并不是南孔的。但是这些私田一直与衍圣公的权势挂勾的。

很难想象,没有衍圣公的权势,他们家里能够有这么多土地。

所以,这西私田,北孔这些人也不敢全要,但是全部给了孔希路,他们岂能甘心?

即便没有了衍圣公的名头,北孔在曲阜附近数百年了。也不是好相与的。

这一下子,就清爽多了。

表示他孔希路来继承的仅仅是衍圣公的爵位,并不图孔府私产,同时也完成了怀恩公公的嘱咐。

第二件事情,就是关于四氏学。

什么是四氏学,就是衍圣公负责的学田所属的学校。是专门负责孔,孟,颜,曾。四个家族的子弟的学校。

不对外人开放。

但是这里教学方式也不是多好的,特别是孔家的教育,孔府的教学更是家学,也就是每一任衍圣公的同学,只有自己的弟弟妹妹。

与外隔绝。

孔弘绪之所以这个样子,与孔府的教育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孔弘绪他提出,愿意改革四氏学,容纳天下学子入学,并且秉承夫子有教无类之意,重兴六艺教学,并暗示请钦天监正去教授数学。

孔弘绪这一封奏折,是朱祁镇并没有想到的。

只是这一封奏疏到了朱祁镇手中,朱祁镇大喜过望,对身边的怀恩说道:“你说的对,这位衍圣公果然是明白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这是新任衍圣公向当今的投诚函。

单单是衍圣公的投诚,朱祁镇并不会太高兴,毕竟局面已经是这样了,这位衍圣公敢不投诚吗?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孔希路的决断,正中下怀。

儒家在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将孔子的地位推得极高。朱祁镇并不能改变这个基础,也无法改变这个基础,即便是变法,也要从儒家理论体系内部寻找理论支持。

所以,打不倒儒家,孔子的地位就不可能被打倒。而衍圣公孔家的牌子还是有用的。

孔希路愿意将曲阜四氏学开放,并教授六艺。

当然了这个六艺并不仅仅传统的六艺,或许孔希路觉得是传统的六艺,而朱祁镇并不觉得是。

虽然太祖那个时候,就已经提倡官学要传授六艺,但是都渐渐给废了。

其中有太多可以让朱祁镇插手的地方了。

想想如果孔子后裔在改革之中,站在朱祁镇这边,会减少多大的阻力。会使多少人改变主意。

朱祁镇一边批准,并令在孔家私田之中拔出一千倾。划入学田之中。如此一来即便放弃了所有的私田,衍圣公控制的学田与祭田,大概也在三万亩与五万亩之间,依旧不是一个小数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又为这个大学取名为曲阜大学。

并召见石璟,并少府之中,抽调不少人才去曲阜。参与建立这一座大学。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而今天下人不敢妄言,在舆论之上,并没有人敢与朝廷抗衡了。正是要做事的时候。朱祁镇心中已经酝酿了很多的政策,正要大展抱负。

只是到底是那一个政策先行,却是一个问题,而今正要接着曲阜大学这一件事情,将其中一件政令给做了。

朱祁镇立即召见于谦,先请于谦看了孔希路的奏折,说道:“先生以为如何?”

于谦看了朱祁镇的朱批,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朱祁镇说道:“圣人为政,教化为先,教化之重莫过读书。欲使得人人知礼仪,彼此相亲而不相爱,唯有读书明理而已。”

于谦听了,朱祁镇说的话。一时间不大相信这是从朱祁镇口中说出来的。

这是毕竟教化这两个字,在辟雍殿之中,一直是理学那边高举的招牌。

朱祁镇看着于谦的目光,轻轻一笑说道:“朕不是固执的人,不管谁的意见,只要有益于国,有益于天下,朕没有不采纳的,连衍圣公都兴学之心,朕欲大兴教育,先生以为当如何行之。”

于谦沉吟一会儿,说道:“难。在太祖之时,也曾兴学,令每村都有乡学,令故老教之,只是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

“而今天下还能坚持洪武之政的少之又少,即便有些乡学,也徒具虚文而已。”

“此前车之鉴,不可不慎。”

朱祁镇说道:“先生以为如何如此?”

于谦说道:“无他,读书的前途问题。”

朱祁镇说道:“读书的前途?”

于谦说道:“朝廷每一科录取的进士,举人,秀才都是有数的。而贫贱之家,能读书出来的,少之又少。一旦花费大量财力物力读书,不能当官,乡人就不会费力气读书了。”

“所以这能兴盛一时,而不能持续下去。”

朱祁镇心中苦笑。

这个现象其实古今如一。

很多孩子拼命读书,就是为了考入大学之后,能有一个好的生活,但是当考入大学之后,并不能实现这一切的时候,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就受到了打击。

在古代也是如此,甚至更加现实。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为了改换门庭,而且古代供应一个人脱产读书,花费之大,是而今享受义务教育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当读书识字不能改变人生,这种活动自然不能持续下去。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天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