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 第126章 二人反目,朱元璋狂喜

朱元璋一脸期待的看着朱标,希望朱标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李进,儿臣觉得如果李进能够进入中书省,李善长和胡惟庸可能就会收敛一些。”

朱标信心满满的说道:

“李进此人做事天马行空,性格睚眦必报,再加上手腕能力,都不一般。”

“儿臣觉得,李进绝对能够满足父皇的要求。”

朱元璋想都没想,就直接摆手拒绝,说道:

“不行,李进是凤阳人,同样属于淮西集团。”

“如果让李进也进入中书省,只怕淮西集团的势力,会更进一步扩大。”

“父皇,李进虽然是淮西人,但是他是寒门出身。”

朱标却是苦苦相劝:

“他与这些淮西集团的这些人,并无交集。”

“上一次胡惟庸还要弹劾李进,想要置李进于死地。”

“父皇想想,如果让李进知道此事,他还会和胡惟庸同流合污吗?”

朱元璋沉默了下来,朱标说的十分有道理。

李进的背景,早就被朱元璋派人查了好几遍,十分的清楚。

虽然李进是淮西人,但是从小就家境贫苦,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走到了这个位置。

没有接受过任何淮西人的支持,所以李进对于淮西人,其实没有这么大的归属感。

而就在前几个月,胡惟庸甚至要将李进罢官,就是为了得到上沪县。

这个事情,之前朱标也给李进说过了,想必李进应该也不会再跟胡惟庸重归于好。

如此说来,让李进进入中书省,也的确不是不行。

但是朱元璋一想起李进干的那些事情,内心就是一阵膈应。

贪污受贿,蝇营狗苟,这李进简直就是官场的一颗老鼠屎。

“让咱再考虑考虑吧,实在不行,再考虑李进。”

朱元璋虽然不是很喜欢李进的作风,但是如果朝堂格局真的发生改变,到了不得不重新布局的时候。

朱元璋照样还是会启用李进,对于朱元璋来说,文武官员都只不过是旗子罢了。

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达到巩固江山的目的。

胡惟庸如是,李进亦如是。

....

胡惟庸这把离开上书房之后,一刻不敢停留,就直直的返回到中书省,拜见李善长。

在将上书房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和李善长讲完之后,胡惟庸就一脸紧张的看向李善长,问道:

“恩师,惟庸是否做错了什么?”

李善长此刻再也没有之前的从容,一脸惊愕,听到胡惟庸的话后,更是不敢置信的问道:

“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

“千真万确,皇上上一刻还在夸我有办法,点子好,下一刻就直接变脸,让我先回来等消息。”

胡惟庸不敢隐瞒,将当时场景又一次详细的描述了一遍。

李善长听到这话,登时沉默了下来,不发一言。

胡惟庸见状,心中更是七上八下,继续着急的问道:

“恩师,你怎么不说话?是不是惟庸做的哪里不对,惹怒了皇上?”

“这才让皇上如此生气。”

李善长长叹一声,随后说道:

“惟庸,接下来,咱们两个一定要表现的意见不和。”

“老夫同意的事情,你一定要反对。”

“同样的,你同意的事情,老夫一定也会反对。”

胡惟庸急眼了,李善长这是要和自己撇清关系啊。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怕自己拖累他不成?

“恩师,难道你要抛弃惟庸吗?”

胡惟庸一脸悲戚,觉得自己的仕途可能又要走到了尽头。

“惟庸,你是当局者迷啊!”

李善长看到胡惟庸这个样子,站起身,轻轻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安慰道:

“上位之所以这样做,要的就是咱们反目成仇。”

“至少不能站在同一条战线。”

“咱们这位皇上,对权力的控制**太强。”

“中书省,名义上宰相帮助皇上处理朝政,但是如果不是皇上外出,老夫连奏折都看不到。”

“又哪里轮得到老夫帮皇上处理朝政?”

“不过中书省虽然是一个花架子,但是却的的确确有这权力,能够分走皇上的处政之权。”

“所以上位自然见不得一个统一的中书省。”

“之前上位将你调到中书省,恐怕存的就是这么一个心思。”

“只不过没想到这么久过去,你依然和老夫同心协力,这让上位感到了威胁。”

“他要的是中书省四分五裂,而不是一团和气。”

“你这次上书,又是提到了老夫,并且将功劳都让给老夫。”

“上位心中自然不快,这也是上位为什么会突然变脸的原因。”

“从此以后,咱们就不能再这样做了,甚至连这样面对面的喝茶,都最好避免。”

胡惟庸听完这些话后,顿时恍然大悟。

他本就不是庸人,在听到李善长鞭辟入里的分析后,立刻就明白了问题出在哪。正如李善长所说,问题就出在了上下一心,而皇上要的是分庭抗礼。

之前是因为关心则乱,现在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胡惟庸立刻起身下拜道:

“多谢恩师指点迷津。即便惟庸日后不能找恩师来喝茶,恩师在惟庸的心目中,也永远都是恩师的指路明灯。”

李善长欣慰的抚了抚须,点头说道:

“老夫自然懂惟庸的心意。”

“记住老夫说的那句话,日后咱们在朝堂之上,再不能一团和气。”

“惟庸谨记。”

胡惟庸再次拱手。

“既如此,那你就先回去吧,好好想想明日在朝堂的发言,挽回在上位中心中的形象。”

李善长端起茶杯,就准备送客了。

“日后,中书省迟早还要靠你,老夫...已经老了!”

胡惟庸朝李善长拜别,转身离开。

就在胡惟庸即将离开房间时,李善长突然大声喝道:

“胡惟庸,你竟敢冒犯老夫,日后你最好不要再来找老夫,要不然老夫非要让你好看!”

胡惟庸一愣,随即冷哼一声,没有转头,只是回答道:

“李善长,你已经老了!咱们走着瞧!”

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房间。

中书省其他官员,听到这两人的对话,纷纷一脸懵逼。

这俩人之前可一直是师徒情深,好的能穿一条裤子,怎么现在突然反目成仇?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众人面面相觑,一副吃瓜的表情。

“看什么看,还不回去好好当值,如果出了什么差错,小心你们脑袋上的乌纱帽!”

李善长作为中书省的老大,他的命令自然无人敢反抗,赶忙收起八卦的小耳朵,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

第二天,奉天殿朝会。

“上位,老臣弹劾胡惟庸不懂得尊重师长,冒犯于我,请上位治胡惟庸不敬之罪。”

一开始,李善长就将矛头指向胡惟庸。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都有些懵了,怎么回事?

中书省的一二把手,号称大明最佳师徒二人组的胡惟庸和李善长,要反目成仇了?

昨天不是还在一起有说有笑?怎么今天就直接父子局,李善长就直接要将胡惟庸送进大牢?

众人纷纷扭头,看向李善长,想知道李善长这是在玩什么把戏?

朱元璋却是一脸笑意,看向胡惟庸,问道:

“惟庸啊,可有此事?”

“启禀皇上,并无此事。”

胡惟庸却是一脸无所谓,说道:

“昨日臣拿着臣写好的奏折,关于高速公路修建的办法,去找李相。”

“结果李相却是将臣的奏折大加批驳,提出了很多离谱的建议,臣觉得李相老了,思想有些落后。”

“他却认为臣在侮辱他,其实臣并无此意。”

“你胡说,你那个奏折...”

李善长闻言就要开口反驳,但是却被朱元璋直接打断道: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嘛!”

“善长,惟庸是你的下属,你要多加关照,不要这么严苛。”

“惟庸,李相也是为了你好,你给李相道个歉,这事情就算过了。”

李善长见状,一脸难看,但是胡惟庸却是朝李善长拱了拱手,说道:

“李相,抱歉。”

看起来毫无诚意,朱元璋哈哈大笑,说道:

“好了,此事就揭过。”

“你们两人都是咱的肱骨大臣,本应该同心协力打理好中书省。”

“希望你们二人以后好好合作,和咱一起,治理好整个大明,让大明朝繁荣昌盛。”

“是。”

朱元璋心情大好,就在昨晚,他就收到了锦衣卫密报。

胡惟庸李善长反目,这一点让朱元璋开怀大笑。

没想到仅仅一个奏折,就能让二人针锋相对,看样子胡惟庸的确野心不小,要不然绝不敢挑战李善长的权威。

不过有野心是好事,如果胡惟庸没有野心,他也不配坐在这个位置上。

本来朱元璋还以为俩人有可能是演戏给自己看,现在看来,二人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翻脸。

这就意味着,无论俩人是不是装的,淮西集团以后都有可能分为两派。

这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毕竟团结一致的淮西集团,对他朱元璋有着非常大的威胁。

随着二人争斗的落幕,今日的早朝正式开始。

“惟庸,昨日交代的高速公路之事,你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臣正要向皇上禀报,请皇上下一道圣旨,通告全国,咱们应天府将会修建第一条收费的高速公路。”

胡惟庸缓缓出列,朝朱元璋躬身道:

“并且告诉天下百姓,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的银子,需要向天下士绅筹集,而相应的,高速公路的收益,则可以传承给后世子孙。”

胡惟庸此话一出,周围的文官瞬间就炸了锅。

本来这些文官都已经将这件事情,通知给自己家族,而他们背后的家族,哪一个不是士族豪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些士绅早就将这个高速公路的项目,看作是自己碗里的肥肉,哪里还容得下别人插手?

甚至他们还想要,让各自家中在朝中为官的子弟,能够向皇上提提建议,让出更大的利益。

毕竟朝廷向来不能与民争利,这样他们就可以侵占更多的利益。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士绅,已经在悄悄准备礼物,想要去拜访胡惟庸,让胡惟庸给自己家开个后门。

以此来尽早上车,或者是排挤掉其他的竞争对手。

他们想方设法的将此事给捂住,就是减少让其他士绅知道的机会,以此才能来获取到更大的利益。

毕竟如果愿意入股的就自己一家,那主动权就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于他们来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可是现在胡惟庸竟然想要,直接把这件事给挑明,通告全国。

那么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就不是这些士绅想要看到的。

大明地域何其辽阔,如果真的要让全天下的士绅,都来参加这场饕餮盛宴,那他们分得的利益就很少了。

“皇上,臣反对。”

户部主事等胡惟庸刚说完,就直接站了出来,说道:

“臣以为此事只需要应天府周围的士绅,就能够完成高速公路的修建。”

“如果要下旨的话,惊动天下士绅,可能会给天下造成动荡。”

“所以,臣觉得胡大人提出的建议,并不是好建议。”

刑部左侍郎此刻也站了出来,朝朱元璋说道:

“臣附议。”

“臣认为现在的大明需要休养生息,尤其是北方地区刚刚平定,正是需要平稳巩固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下旨,让他们入京,可能会发生不可测的意外。”

“臣等附议!”

一大半官员全都站了出来,不想让朱元璋同意胡惟庸的建议。

毕竟现在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进来分食的人越多,那么他们的利润就会越少。

甚至可能会被朝廷反客为主,尽可能的压榨他们的利润。

但是这些却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他直接大声呵斥道:

“胡说八道。”

“咱看你们这些人才是个个心怀鬼胎。”

“修建高速公路是全天下的事情,不仅跟应天府的士绅有关,跟其他府县的士绅关系也很大。”

“咱看你们就是想要控制士绅的人数,以此来要挟朝廷,想要垄断高速公路带来的利益。”

“如此利欲熏心,实在是罪该万死!”

喜欢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