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 第205章 西南土司之祸

醉仙楼中。

朱元璋看着一脸醉意的李进,不禁问道:

“你说的重要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

李进一脸怪笑,却是没有回答:

“不可说,不可说。”

“你不肯说,咱又怎么向皇上请示呢?”

朱元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喝道:

“难道就凭你空口白牙?你可知道,再怎么说,倭岛的使者,那也是一国的使臣。”

“你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想会见一国的使者,这不仅于理不合,如果落在有心人眼里,你甚至都会被弹劾至死。”

朱元璋对于万国来朝这种事情,是十分上心的。

因为这能够极大的满足他的虚荣心,朱元璋对于物质要求其实并不是很大,在他执政期间,勤俭治国,以俭御奢。

没有大兴过宫殿,也没有贪图享受,穷奢极欲。

但是只要是人,那就肯定会有七情六欲。

朱元璋的**不在物质之上,那就必然是在精神上。

相对于物质,也许他更加喜欢那种万众朝拜的感觉。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使臣来访,朱元璋都会十分重视。

在未来的几年后,胡惟庸正是因为擅自处理占城使臣之事,结果被朱元璋所杀。

如今李进竟然想要自己处理倭岛的使臣,这让朱元璋心中十分恼火。

但是李进却是信誓旦旦的说道:

“这些使臣其实并不是真的倭岛的使臣,而是其中一个诸侯大名冒充的。”

“倭岛的诸侯听说大明的回礼十分丰厚,这才想要薅咱们大明的羊毛。”

“不过这次前来的倭岛大名,实力还算不错,占据了京都一带,即将控制倭岛的君主。”

“可若是皇上召见这个大名的使者,岂不是会助纣为虐?”

“为了咱们大明,这种人还是交给我来处置。”

“毕竟倭岛上的一个大名使者,我一个县令接见他们,已经是十分隆重了。”

朱元璋听闻此言,豁然一惊,不敢置信的看向李进。

他的脑海中迅速想起了当初大明建国之时,倭岛明明已经派遣了一波使者前来,结果后来又来了多波使者,全都声称是倭岛的使者。

如今被李进一解释,朱元璋迅速明白了,自己被人耍了,而且还真的被倭岛当成了冤大头。

朱元璋恨不得立刻现在就砍了那些可恶的倭人,以消他心头之恨。

一旁的朱标等人,也想起了几年前倭岛使者一波一波的出现,同时神色古怪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当初还以为是因为倭岛人崇敬自己的天威,这才不断派出使者瞻仰自己。

“哼,此事咱会向皇上禀报的,你在这里等消息吧。”

朱元璋脸色涨红,觉得老脸有些挂不住。

李进则是晃悠悠的举起酒杯,说道:

“老黄神通广大,这种事情就拜托你了,咱们兄弟的发财大计,可全系于你一人身上了。”

朱元璋没好气的瞪了李进一眼,随后轻轻举起酒杯,满饮此杯。

虽然李进这小子是个混账,但是只要能给自己挣钱,那就是一个好混账。

现在大明各处都要钱,辽东地区的马哈木此刻又开始蠢蠢欲动。

而他刚在辽东成立的辽东都司势力还太过薄弱,若是马哈木真的要南下,侵略大明的辽东地区,只怕朝廷就要出动大军,才能平定。

西南云南贵州的土司,还在不断暴动造反,此起彼伏。

虽然沐英那小子正在云南等地镇压叛乱,但是云南贵州等地的地形实在是太过复杂,号称有十万大山。

这些土司一旦战事不顺,就往大山里躲藏。

明军虽然勇猛善战,但是论对地形的了解,却根本不是这些土人的对手。

这些土人昼伏夜出,不断袭扰明军的粮道,将明军侵扰的不胜其烦。

可是却抓不住这群土人,就好像老鼠一般,当明军大军赶到之后,这些人早就溜入茫茫大山,不见了踪影。

没有办法的明军,只能不断收缩防线,将防御的大部分精力,全都放在了昆明,贵州,郁林等主要城市。

现在西南地区,仍旧是土司自治,这些土地根本那就是这些地方的土皇帝。

朱元璋想治理这些地方,就要不断的投入明军,将这些土司全部平定。

可即便如此,这些土司也一直成为西南地区的毒瘤,在明朝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根本就没有消停过。

万历三大征其中一场战役,就是针对西南边疆的滇、黔、川、藏地区进行了长达十三年的征讨。

虽然最终平定了西南地区的土司之乱,但是正是因为这十三年的征讨,掏空了万历年间积攒下来的金银,给了东北女真壮大的机会。

可以说,明朝后期军事实力的衰落,这些土司要占据很大一部分原因。

如今虽然是明初,但是这些土司有些已经盘踞在西南近百年的时间。

即便是朱元璋,拿这些土司大族都没有更好的办法。

为今之计,只有继续派遣大军,支援沐英,协助沐英将西南叛军彻底剿灭。不过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要耗费的粮草不计其数。

原本在朱元璋的预想中,这个时间可能要在五年甚至更加往后,因为现在大明最大的敌人还是漠北蒙古。

只有将蒙古彻底解决,朱元璋才能腾出手来,跟这些土司好好算算总账。

毕竟两面开战的话,即便是大明也会吃不消。

但是李进的出现,却是让朱元璋看到了剿灭这些土司的希望。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大明太穷,银子不到位,国库难以支撑。

李进的种种举措,让朱元璋看到了国库充盈的希望,如果真的如李进的计划那样,朱元璋甚至有底气对西南和漠北,进行两面开战。

朱元璋之前对于国库枯竭,束手无策,毕竟大明刚刚建立不到五年,百废待兴。

百姓更是穷的叮当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大有人在。

朱元璋之前的治国方针又是以农为本,想要从百姓身上征税,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毕竟朱元璋不是昏君,干不出枯泽而鱼的蠢事,相反,他对百姓还会更加的呵护,轻徭薄赋,主动减轻对百姓的税赋,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这种方法对于国家的安定,自然是极为有效,这几年来,全国各地的百姓,陆续返回自己的家乡,安定下来。

但是这是定国之策,却不是富国之策。

农,商乃是治政的两条腿,两者缺一不可。

朱元璋只注重农事,虽然能定国安邦,却不能让大明迅速的富强起来,只能慢慢的积攒国力。

不过,这也是所有华夏王朝的国策,在历代王朝初期,都会经过一定的虚弱期。

虽然这个时候,王朝军队的战斗力还算强大,但是国困民乏,再加上国库空虚,所以虽然坐拥强大的军队,却没有相匹配的国力支撑这些王朝大肆征伐。

只能积攒一两代人的实力,那个时候国库充盈,粮食财帛都积攒到了顶峰,华夏王朝也迎来了真正的盛世。

如汉朝的汉武,唐朝的开元,明朝的永乐都是如此。

这都是因为前期几代皇帝给他们打下了基础。

朱元璋如今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虽然京营有精锐明军数十万,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战争,大明的国库已经十分空虚。

与朱元璋执政手段相反的是,李进却能通过商业手段,迅速的聚敛钱财。

如果说华夏自从秦国通过耕战立国之后,历朝历代的王朝,都选择以农业强国。

如今朱元璋用过士兵卫所制,同样是一种耕战的手段,击败了强大的陈友谅,驱除了北方的鞑虏。

那么现在的李进就是给朱元璋安上了另外一条腿,让现在的大明以农为本,以商富国。

再加上李进不断推进的出海事业,将会以另外一种手段,将大明迅速壮大。

那就是掠夺,以敌国之鲜血滋润大明子民,以异族之骨肉为土壤,让大明破茧成蝶。

喜欢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