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 第332章 朱元璋的心思

合浦县。

朱标想起李进之前所说的话,到现在仍旧觉得有些震撼。

李进提出来改土归流之后,朱标十分重视,他认为这个政策,完全可以平定西南地区的土司之患。

为此,朱标甚至还向朱元璋写了奏疏,上报了此事。

只是朱标认为西南土司尽是蛮夷,应当使用圣贤之道来教化,因此朱标打算从全国各地招募读书人,来充当西南土人的流官。

不过李进,却是提出了反对意见。

李进认为,流官最合适的人选,不是读书人,而是那些原本生活在底层的土人。

朱标却嫌弃这些土人,毕竟他们连汉字都不认识,如何有资格担任官职?

李进却告诉朱标,如今改土归流刚刚施行,最重要的不是治理好土司,而是先把流官的制度给定下来。

这些土人本来就是土司的底层,没有根基,易于操控,而且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可以跟土司的所有人打好交道。

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够给当地的土人们一个好的榜样,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忠于大明,那他们也有机会成为流官。

至于汉字的问题,完全可以配备一个副官,找一个懂汉字的当地汉人,两人相互协作,不需要他们作出多大的贡献,只要能将改土归流的前三年,平静度过。

那么改土归流的政策,就会逐渐在西南深入人心,才能彻底改变这些土人的思想观念,如此方可改土归流之法才算大成。

朱标被李进说服,他从自己招募的土人大军之中,抽调了一千多名忠实可靠的土人。

这些人虽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对当地都是十分熟悉,他们出身于土人最底层,也知道最底层的土人需要的是什么。

也正因为如此,合浦县的三十万土人改土归流,变得十分顺利,虽然偶有争斗,但是在这些土人的帮助下,朱标很快就平息了这些土人的骚乱。

直到李进南下安南,朱标仍旧是孜孜不倦的在处理改土归流的事情,直到收到了朱棣的来信。

对于朱棣占领河内,朱标没有丝毫意外,毕竟上一次的倭岛之战,已经足够证明大明海军的强大。

远征上千公里,都能亡其国,灭其种,更别说安南就在大明的眼皮子底下,在大明强大海军的协助下,安南对于大明相当于完全不设防。

看到朱棣邀请自己前去河内商讨占据安南的事情,朱标思忖了片刻,最终决定还是将此事,全权交给李进来处理。

现在合浦县这边的改土归流已经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朱标不想这个时候离开,而且对于安南的划分,朱标朱棣还有李进蓝玉等人,早就已经商量过了。

一切都按照之前的设想进行即可,他认为安南虽好,却没有大明西南土司那么重要,因此朱标写了一封回信,托付李进专职负责此事。

然后朱标又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奏书,将安南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都给说了一遍。

不过在奏疏中,朱标并没有写上在开战之前,李进就打算将安南王族给屠戮殆尽。

只是向朱元璋讲述,安南王族被叛军所杀,安南国君也被安南的宰相胡季氂给烧死,安南没有了合适的继承人,请求将安南并入大明的管辖范围。

两封信被朱标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送出去。

...

应天,上书房中。

自从上一次得知李进率军十万,攻入安南之后,朱元璋总感觉最近有些心神不宁。

虽说锦衣卫的说法,是因为安南国之中出现了叛乱,而且是自己的表儿下令出兵,但是朱元璋总觉得李进的目的没有这么简单。

这几日朱元璋处理奏折,总是会将刘伯温叫到跟前,若有若无的提一句安南的事情。

朱元璋希望刘伯温帮自己分析分析,安南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毕竟安南那地方瘴气横行,明军到底能不能适应安南的气候,这全都是未知数。

如果真的在安南死伤惨重,朱元璋恐怕更加坐卧不安。

刘伯温虽然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但是刘伯温却不愿意多说,上一次替李进求情,已经惹得朱元璋不快,若是再触霉头,恐怕朱元璋就要动怒了。

朱元璋本来是想让刘伯温来给自己排忧解难的,但是看到刘伯温老神在在的样子,却发现心里面更堵了。

“伯温啊,你别老是杵在那里一动不动,咱叫你过来,不是让你来站岗的。”

朱元璋眼看着刘伯温眼观鼻,鼻观口的样子,忍不住抱怨道:

“难道你不知道咱为啥叫你过来吗?”

刘伯温垂眸凝立,摇头说道:

“启禀上位,臣的确不知!”

“好好好,非要咱说出来是吧?”

朱元璋见刘伯温就是不开口,干脆也不装了,直接说道:

“实话跟你说,李进掌握十万大军,还有数万海军陆战队在安南,咱不放心。”

“咱想要下旨,调李进和傅友德回来,你给咱出出主意!”刘伯温本来不想参与此事,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其实撤兵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安南,要不就不要出兵,一旦出兵就没有回头箭,毕竟大明权威想要维持,就必须要保证强大的战力。

如果十万大军远征安南,却连安南都没有拿下,这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可是这些刘伯温能说吗?不能!

因为刘伯温知道朱元璋的心思,十万大军如果握在傅友德的手上,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大事。

因为傅友德是朱元璋的老弟兄,朱元璋知道傅友德性子,绝不可能背叛自己。

而且即便傅友德背叛自己,朱元璋也不怕,毕竟傅友德打仗再厉害,也不可能是朱元璋的对手。

可是李进却不一样。

李进此人刘伯温看不透,刘伯温相信朱元璋也看不透此子,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忌惮李进。

趁着李进犯错,直接把李进的根基连根拔起,甚至就连李进的万贯家财,也全部罚没。

可李进的能力,却不仅仅是财富能衡量的,当初横扫四海,覆灭倭岛的大军,有一半是李进训练出来的。

他研制的火铳和火炮,更是骇人听闻,吓得当时朱元璋差点调兵,平了上沪县。

就是这么一个人,现在又手握着十万大军,而朱元璋又刚刚偷了他的家,这让朱元璋怎么可能安的下心?

看着朱元璋盯着自己的眼神,刘伯温心中轻叹一声,还是说道:

“上位,太子殿下既然如此信任李进,让他出兵,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若是没有出兵之前,或许能将李进给召回来,可如今已经杀入安南,就不能如此轻易的撤军。”

“宝剑不可轻易出鞘,出鞘就必须见血,而大明的军队,就是宝剑。”

刘伯温苦口婆心,想要劝朱元璋回心转意,但是朱元璋却是冷冰冰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安南瘴气丛生,蛮荒之地,极其容易产生瘟疫。”

“如果十万大军沾染瘟疫,这个责任谁能担得起?”

“难道你忘了从安南返回的锦衣卫吗?去了这么多人,结果只有一个人活着回来了,这种瘟瘴之地,多呆一天就多一份危险!”

朱元璋嘴上都是对大军的担忧,可是心中所想,刘伯温却是一清二楚。

只是朱元璋如此说,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要的无外乎是让刘伯温表态罢了。

毕竟日后若是真的出了什么意外,还有刘伯温可以背锅。

只是刘伯温虽然惧怕朱元璋发怒,可是他心中却有一股书生意气,即便他能揣摩朱元璋的心意,可是他却不愿意随波逐流。

即便朱元璋的目光逐渐变得阴沉,但是刘伯温却依旧是一言不发,没有再说一句话。

“哼,好,好的很!”

眼见刘伯温油盐不进,朱元璋冷哼一声,而后说道:

“你以为你不说,咱就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了吗?”

“既然你不愿意说,咱也不逼你,你去把李善长给叫来吧,咱有事要吩咐他!”

朱元璋自讨没趣,打算直接找李善长,通过中书省拟旨,召回李进。

不管怎么样,朱元璋不愿意让李进执掌兵权,即便日后要再次征讨安南,朱元璋可以任命蓝玉前去,而不是让一个钦州知府,担任这征南大将军之职。

刘伯温闻听此言,轻舒了口气,正要转身离开,却见到毛骧神色匆忙的走了进来。

“皇上,从钦州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密奏!!”

此言一出,顿时把朱元璋和刘伯温给吓了一跳。

此时应该正值李进南征安南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居然有八百里急奏,难道是安南那里出了什么大事?

朱元璋想到之前锦衣卫的话,脸色逐渐沉了下去,难道是因为十万大军沾染了瘟疫,死伤惨重?

“把奏折立刻拿上来!”

朱元璋的语气急切,迫不及待的拿过奏折,而后细细品读起来。

等到朱元璋看了一半之后,整个人的脸色变得晦涩难明,甚至就连眼神也不断变化,看得刘伯温心惊胆战。

喜欢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