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 第43章 封王戍边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第43章 封王戍边

作者:妙笔入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8:47 来源:书海阁

等到封王戍边的事情商讨完毕之后,李善长想起胡惟庸的请求,决定顺水推舟,帮胡惟庸说说情。

“启禀上位,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朱元璋此刻心情大好,双眼都情不自禁的眯了起来,笑道:

“善长还有何事,尽管说。”

“上位,上沪县县令不能一直空悬,臣举荐胡惟庸任职上沪县县令。”

李善长语气很是随意。

在他的认知里,不过是一县县令,朱元璋无论如何都会给自己这个面子。

毕竟再怎么说他也是一朝宰相,虽然平时不需要处理政务,但是朱元璋对他还算器重。

“胡惟庸为人干练,做事情兢兢业业,也算是一位干吏,肯定能够胜任上沪县县令。”

就在李善长觉得此事十拿九稳时,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却是逐渐收敛。

“是胡惟庸让你来求情的?”

语气再也没有刚才的轻松,反而变得有些阴沉。

对于胡惟庸,朱元璋一开始的确是十分满意。

但是这个胡惟庸太过自作聪明,竟然胆敢擅自杀了小明王。

朱元璋虽然当初也动过这个念头,但是他却没有准备下手,因为他知道,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他绝对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不管如何,那是义军名义上的首领。

朱元璋完全可以用更柔和的方式,让小明王禅位自己,而不是这种粗暴的杀死他。

听到朱元璋语气不善,李善长心中一突,不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但还是实话实说道:

“是,今天胡惟庸来找臣,希望能担任上沪县县令。”

“这胡惟庸鼻子倒是挺灵。”

朱元璋冷笑一声,淡淡道:

“你先回去吧,上沪县的事情,咱自有安排。”

“是!”

李善长躬身走出上书房,背后已经惊出一身冷汗。

伴君如伴虎。

这上沪县到底什么来头?竟然如此受上位重视?

李善长决定回去后,立刻让人前去探查一番这个上沪县,这个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

李善长走后,朱元璋的已经眉头微皱。

“父皇,为何愁眉不展?是因为担心上沪县的事情吗?”

朱标看到朱元璋的样子,出声问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

上沪县发展到如此规模,已经不能拿一县之地来相比了。

在现在这个时候,哪怕是应天城都不一定有上沪县繁华。

这其中不仅涉及到官员变迁,还有税赋的收取。

目前为止,朱元璋都还不清楚上沪县到底有多少良田,有多少商户?

如果新上任的是一个跟李进一样的贪官,那上沪县很可能会就此没落,再也不复盛景。

“胡惟庸我也听说过,他的能力还算出众,父皇为何不将上沪县交给他管理呢?”

虽然胡惟庸韬光养晦,但是却也知道太子朱标的重要性,会时不时的出现在朱标面前,刷点存在感。

听闻此言,朱元璋眉头皱的更深了,说道:

“胡惟庸此人心机深沉,善于投机。”

“他一个四品的光禄大夫,竟然现在甘愿自降身份,去当一个小小的县令。”

“必然是在早朝听到咱对上沪县的重视,这才决定放手一搏。”

“此人奸猾,虽然办事能力出众,却不一定是上沪县县令最好的人选。”

朱标想起胡惟庸的品级,恍然的点了点头,看样子胡惟庸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忠厚老实。

“此事咱且不提,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封王戍边。”

朱元璋决定先把眼下之事给做好,至于上沪县的事情先给放到一边。

“你先去通知刘伯温,让手下的御史,全都准备一份奏折,咱要看看这些御史会怎么说?”

朱元璋的脸色冰冷,虽然语调平静,但是却不含任何感情。

“父皇,李进也要写吗?”

朱标突然想起,那李进也是监察御史。

“写,正好搂草打兔子,如果李进敢来找死,正好送他上路!”

....

几日后。

“父皇,百官们上来的奏折都在这里了。”

经过朱元璋与李善长的造势,封王戍边在朝堂基本上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文武百官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最终,在朱元璋的旨意之下,所有人都要对此事发表建议,写到奏折上,以供朱元璋阅览。

“李进的奏折也呈上来了吗?”

朱元璋想看看这个混账,对封王戍边的建议。

“应该已经呈上来了。”

朱元璋闻言,就开始在奏折中翻找,想要找到李进的奏折。

没过多久,朱元璋果然就找到了李进的奏折,缓缓打开,开始批阅起来。

朱元璋觉得李进肯定会反对封王戍边。

毕竟普天之下,除了他朱元璋,可能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理解封王戍边的意义。

果然,李进开篇就是西汉的七王之乱,随后又讲到西晋的八王之乱。

以至于之后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藩镇之乱,将分封制贬低的一塌糊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看到这,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是通红一片,恨不得现在就把李进给就地问斩。

但是看到后面,李进却是来了个转折。

所谓因地制宜,没有最好的政策,只有最适合的政策。

当初秦始皇没有分封藩王,结果二世而亡,天下动乱不堪。

前元朝廷,没有分封诸王,结果天下大乱时,却没有人能站出来为皇室力挽狂澜。

刘邦虽然分封诸王,导致了西汉的七王之乱,但是最终的天下还是姓刘。

西晋虽然因为八王之乱被灭亡,但是东晋却能保江南之地不失,这又何尝不是分封之功。

如今大明朝初立,正是内忧外患之际,分封诸王能更加稳固大明江山。

不仅如此,皇子成为藩王,还能教化百姓,功莫大焉。

朱元璋看到最后,内心激荡翻涌,口中想要说什么,却不知该说啥。

“唉!!”

最终所有的感叹,都化作一声叹息。

朱标见朱元璋脸色惆怅,惊疑不定的问道:

“父皇,怎么了?”

“难道这李进在奏折之中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了?”

朱标的师傅都是当世大儒,这些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都不太认同封王戍边。

他们认为分封制就是历史的倒退,是祸乱之源,而且对太子朱标伤害最大。

毕竟这天下未来都是朱标的,如果分封诸王,那对于朱标来说就是隐患,日后必定酿成大祸。

喜欢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