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七百一十七章 秦淮河畔的尸体

大明嫡子 第七百一十七章 秦淮河畔的尸体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2:57:44 来源:23小说

从小安德门返回应天外城,在往东北方向的秦淮河过去的路上。

孙成始终想不明白一件事。

即,这一伙倭人到底是在什么人的帮助下,潜入应天的,又会如何躲避锦衣卫的追查。

甚至于孙成进行过换位思考。

如果他是那队倭人领头的,如果是想要在禅让大典上进行破坏,意图刺杀整个明廷的高层,那么就绝不会在正月里先杀三人,然后又在应天知府衙门对面的宅子里,杀光里面的三十七人。

这是有违逻辑的。

如果倭人们所图乃是禅让大典,就不可能在此之前打草惊蛇。

但这些倭人还是这样做了。

在应天百万臣民眼皮子底下,犯下惊天动地的命案。

一下子,就将他们自己暴露在了锦衣卫眼皮子底下。

这帮倭人恐怕并不愿意在此之前暴露他们的存在。

孙成敏锐的感觉到,这件事情肯定是那些帮助倭人潜入京师的幕后之人要求的。

但是这些人又为何要这样做。

不顾倭人暴露在锦衣卫面前,也要让他们杀人?

黑夜里的应天城,显得有些清冷。

而为了保证活动,锦衣卫们并没有穿太厚的衣服,不过因为长时间的奔跑,每个人都是面红耳赤。

夜色很好的掩藏了孙成他们的活动路线。

而应天外城也并没有和内城一样,有着密集的人口居住。

外城区域,更多的是村舍和田地。

这在应天城扩建的时候有过考虑的。

当应天城受到外敌围困的时候,应天城还能保证有一定的粮食供应。

不过眼下这种安排,似乎已经有些过时了。

肉眼可见的,大明朝的京师之地,不太有可能会遭受到外敌入侵,更不要说是被敌人围困了。

也正是因此。

直隶总督衙门和应天府这段时间,正在商讨着,是不是要以应天城的外城为试点,尝试新的城镇和农村结合经济尝试。

其实这件事情已经有些基础了。

这几年应天府的官办和民办工厂,有不少都是建在应天城外城区域的。

说回孙成他们这一队人。

等到子时末。

孙成他们终于是赶到了外城秦淮河南岸。

外城南岸西边,是正阳门外大街。

正阳门外大街的东边,是京军大校场,平日里兵马操演亦或是点兵出征,多是在此处进行的。

但寻常时候,大校场这边就是一块巨大的空地,也没有多少兵马驻守,只有几队官兵负责日常的维护。

过了大校场,就是中和桥街。

穿过街道,则是一片临近秦淮河的荒地。

荒地对面,西边是正阳门外的山川坛,东边便是天坛。

两处地点的中间,是金陵美景之一的神乐仙都。

而神乐仙都又是因为此处的神乐观闻名。

神乐观掌祭祀田地、神祗及宗高、社稷时乐舞,观内有提点、知观等官员。乃是洪武十一年设置,归属太常寺管辖。

神乐观西边,靠近山川坛的位置,则是蓄牲所,乃是专门饲养供皇家祭祀时所有的牲畜。

千户官趴在河岸上,看着对面只有零星灯火的秦淮河北岸。

“镇抚,如果那帮倭人当着要在禅让大典上动手,那么对岸就是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了。”

应天城作为京师,平日里就连植被都是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城中百姓过去都是出城砍伐柴火。

而这几年随着煤炭的开发应用,应天城内的植被便愈发的葱郁起来。

秦淮河两岸,植被茂密,树木亭亭玉立。

孙成眯着双眼:“你说,那帮倭人是走西边中和桥过河,还是走东边的上方桥过河?亦或是,从这河道上游水渡河?”

这一点很关键。

倭人从哪里跨过秦淮河,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在哪个方向埋伏起来,等待着白天禅让大典开始后,再施行他们的最后一击。

千户官低声道:“白日里,陛下举行禅让大典,出城之后,先是要去山川坛,带领文武百官祭祀山川社稷。随后沿天坛大街进入天坛,在天坛当着王公大臣和百姓,将皇帝之位禅让给太子。太子需要三辞,而后接过皇帝印玺。届时,新君将会再带领文武百官,告慰宗庙,祭祀天地社稷,最后礼毕回城入宫。”

“所以重点是在天坛。”

孙成猫着身子,他的双手贴在河岸上冰凉的土地,好将自己体内的温热散出去。

千户官点点头:“到时候多半的时间,都是在天坛。不过……”

千户官有些犹豫。

自从确定禅让大典之后。

礼部和有司衙门就开始着手准备禅让大典的所有行程。

而大都督府则是会同上直亲军卫,在年前就将天坛和山川坛给包围了起来,禁止一切闲杂人等靠近。

如果倭人想要制作混乱,趁机刺杀大明高层,只有进入天坛亦或是山川坛才有可能得逞。

千户官想了又想,最后才犹豫着开口道:“或许倭人会在天坛大街上动手。”

这个时候同样有着很大的可能。

虽然说到时候皇帝和文武百官身边,会有数量众多的禁军护卫。

但是天坛大街上,却是允许百姓们围观的。

街道两侧,也只是兵马司和京军官兵护卫,防止有百姓堵塞天坛大街。

而在天坛大街上动手的话,也最容易分辨出皇帝和太子的位置所在。

虽然说可能造成的伤亡会小很多,但能在皇帝和太子身边的王公大臣,那可都是品级高的人。

杀死十个知县,都不如直接杀掉一个尚书来的划算。

孙成眯着眼,小声说道:“如果禅让大典的时候真的有事要发生,不论倭人要在什么地方动手,肯定会在这周围留下暗哨,暗中盯着朝廷动向。”

千户官立马接话:“所以,我们现在不能走两边的桥过河。”

“如果真的有倭人在这里,中和桥和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