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执剑长安 > 第九十四章 殿上交锋

执剑长安 第九十四章 殿上交锋

作者:鸡脚芝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53:51 来源:书海阁

太极殿内,百官正站在各自的位置上上奏或是听着别人上奏。近半年来唐帝上朝的时辰一日比一日晚,到了本月竟破天荒地改成了两日一朝,百官心中不禁暗暗猜测,圣上的龙体是不是出现了异样。

上奏之声不绝于耳,百官们各怀心思。

各部、各衙、各地皆有奏本,大到天灾**,小到偷盗抢劫,或伸手向朝廷要钱赈灾,或为显示自己治理有功,或向朝廷诉苦诉难。

若在往日,唐帝定然会竖着耳朵听听,不管有用没,可今日他却丝毫没有心情去听百官们的汇报,他此时脑海里只有一件事——禁军十二卫!

禁军十二卫虽然沾了‘禁军’二字,但却不负责宫里的守卫。十二卫的主要职责是日常负责出入城门的人流车马,长安东、南、西各有三道城门,加上朱雀大门前以及长安城中日常巡护的两卫共同组成了这‘十二卫’,换句话说,新唐国都长安的门户便由这禁军十二卫来把守,其重要之位不言而喻。

禁军十二卫的大统领一职,自然要由皇帝至亲至信之人方能胜任——甘戎,长安禁军十二卫的大统领,本身就是大满强者,在大统领位置上已坐了三十年之久。

唐帝为何如此信任他?原因很简单,因为唐帝尚在亲王府时甘戎便是府上的护卫统领,他是唐帝的老家臣,自然对唐帝忠心耿耿。甘戎也不负唐帝所托,他掌管的十二卫如同一块铁板,将长安城护卫得严严实实,即便在‘六王之乱’的时候,整个长安也没出什么乱子。可现今甘戎大人已年近古稀,身体也每况愈下,即便一颗忠心至死不灭,此时也要为圣上将来的安危做做考虑。所以,今日甘老大人选择入宫向圣上禀明退意。

唐帝在龙椅上心不在焉,而王延庆也在殿下心不在焉。或许是某种默契,唐帝的眼神不知不觉地飘向这位国舅,而恰巧此时,王延庆的目光也飘向唐帝——

其实,王延庆今日入宫之时便得了陈进爵的信儿,说是甘戎入宫了,而且尹敬廷也接了勤政殿的御旨,早早入宫去了。是以从朱雀大门走至太极殿这一段路,王延庆一直在思考其中关系——虽然他从未与甘戎打过交道,但敏锐的他大致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在殿门外时,连兴照例候着王延庆,并弯着腰上前与他打声招呼。连兴是户部侍郎,也是王延庆最忠诚、最得力的下属。

王延庆见他后忽然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后便拉着连兴掩口嘱咐了几句。在听到王延庆如此突兀的交代后,连兴一脸震惊。而王延庆则丢下连兴,一脸严肃地继续向大殿走去,甚至连路过向他问好的大臣他都没有回礼。

四目相对,如同一道闪电连接了海与空。

唐帝从思绪中挣脱出来,此时一位官员正在用着慷慨的措辞上奏着什么。唐帝毫不在意地扫了一眼大殿下的百官,随后轻轻地咳嗽了一声。那位官员愣了一愣,而后便识趣地草草结束上奏,乖乖地退了回去。

唐帝有意无意地看着王延庆,道:“伯忠呐,今日你可有奏折需上参?”

“禀圣上,微臣无事可奏。”

“哦?伯忠似乎有心思呐。”唐帝似笑非笑地说道。

王延庆忽然跪下,用着平缓的语气高声说道:“微臣惶恐,谢圣上挂念。臣父今日偶感风寒,身体抱恙,故微臣心有牵挂,所以......”

“平身吧。”

“谢万岁。”

“王老大人年岁已高,你作为家中长兄的确应该多多上心一些”

“微臣谨遵圣上教诲。”

百官在下面听的是一头雾水,这好好的上朝怎么就忽然变成拉家常了?不过这么一来,朝堂之上的气氛倒是缓和不少。

朝堂陷入短暂的沉默,但氛围却还算轻松。可就在此时,唐帝忽然将语调提高,像一道惊雷那般——

“禁军十二卫!”

方才一片祥和的百官陡然间又一次高度紧张起来。见百官一瞬间都打起精神、竖起耳朵,唐帝继续说道说道——

“今日甘老统领到朕的御书房来了,他对朕说自己老了,让朕挑一个信得过人顶他的位置……十二卫可是长安的守门者,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啊?”

百官一听心里不免暗暗吃惊,十二卫可是皇帝的亲军!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便是连市井孩童都知道,否则也不会流传‘没了禁军十二卫,皇帝老儿没法睡’这样的童谣……今日圣上为何毫无征兆地如此抛出?

常之山站在武官列首,他连头也不抬,只是定定地站在原处。他同样嗅到一丝气息——这丝气息不是来自龙椅之上,而是来自与自己同朝为臣的这些人之中,如此重要之位定然有人大做文章,而这文章内容......防人之心不可无呐。

大殿陷入了一阵沉默,此刻百官皆闭口不言。

唐帝俯视着殿中百官,耐人寻味地轻轻笑一下,说道:“我大唐人才济济,就没有合适的人选么?”“回皇上,微臣举荐一人!”

此话一出,百官皆面带惊讶。

唐帝也不例外,寻声望去,只见一位官员出列。他恭敬地弯着身子,甚至不敢将头抬起。

“连爱卿举荐何人呐?”唐帝面无表情地问道。

“昭武校尉常小天将军。”

“哦?为何。”

“小常将军出身武官世家,常年把守天门关,带兵有方,杀得蛮人丢盔弃甲、令其闻风丧胆,在关内颇得民心军心,况乎常将军一门三代皆为我朝忠臣,微臣以为此职位由小常将军担任,再合适不过。”

“嗯…...”唐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他不置可否地再次问道:“其他人呢?怎么看此人选?”

连兴躬着身子退回了列队中,而后大殿再一次陷入安静之中。

百官的心跳不禁加快起来,许多的官员衣襟有些许潮湿,甚至更有些官员的双腿宽大的袍子下微微颤抖,只是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害怕——神仙要打架了?这连侍郎来这么一出,不应该啊!他是王尚书的人,又怎会推荐昭武校尉?这...这是诚心推荐呢...还是...算了,沉默是金,少言、慎言、不言!看热闹…...看热闹......

“微臣附议。”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安静的大殿中响起,当这个声音响起时,百官更加感到意外。

唐帝感到有些意外,眯着眼睛意味深长地看向王延庆。

“伯忠也觉得这个提议好么?”

“微臣以为,禁军十二卫此位事关重大,关乎圣上之安危、长安百姓之生计,圣上安则长安定,长安定则大唐定,微臣纵观朝野,只觉得小常将军最为合适,故而附议之。”

“微臣附议…...”

“臣等附议…...”

见王延庆表态,方才安静的大殿此时附议之声此起彼伏,附和之声绵绵不绝。

“仲贤!”

“末将在!”常之山雄浑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将绵延的嘈杂附议之声瞬间断绝。

“此事你如何看?”唐帝饶有兴致地看着常之山。随后他补充道:“举贤不避亲,仲贤但说无妨。”

“是!”常之山抱拳躬身,态度虔诚至极。可随后,他直起身子,全然没有王延庆、连兴等人的惶恐模样,高声说道:“皇恩浩荡,常家一门三代皆受朝廷重用,臣感激涕零,自当以死相报,但……常小天将军出任禁军十二卫统领一职,末将认为......不妥!”

唐帝斜靠在龙椅上,似笑非笑地看着常之山,表情耐人寻味。

“末将以为,长安之情与关内大有不同,关内守备倚仗天门关天险,不惧蛮人来犯,我大唐军士于天门关把守,时常主动出击打击北蛮,其目的有二,一是威慑蛮人,二是以战练兵,以防军士怠惰。可长安要害,乃我大唐龙脉所在、圣上龙居之地,其要更甚关内,当以‘稳’字为首,常小天虽常年据守关内,但以他的秉性......禁军十二卫之恐难以胜任,望圣上明察!”

大殿又一次的陷入安静,王延庆此时恭恭敬敬地站在尹敬廷身后,连眉毛都没动一下。

唐帝似乎陷入了沉思,尹敬廷似乎也陷入了沉思,王延庆与常之山同样也陷入了沉思,大殿之上此时真可谓‘落针可闻’。

唐帝突然从沉思中清醒过来,他不着痕迹地冷笑一声,随后冷不丁地留下一句话,便起身离去——

“此事就到这吧,改日再议,退朝。”

“退朝——”

小太监尖锐的声音刺醒众人,当百官回过神来时,只见龙椅上已空空荡荡。

百官跪安之后纷纷退了出去,尹敬廷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便径直向勤政殿走去。

常之山则大步走出太极殿,在殿门与王延庆相遇,不知是不是巧合,王延庆一回头便与常之山四目相望。常之山浓眉虎目,自带着一股威仪地看着王延庆,王延庆亦是不甘示弱,迎着目光淡然相视。

短暂沉默之后,常之山率先开口——

“方才朝堂之上,王大人抬爱犬子了”

“常将军哪里话,常校尉忠君爱国且治军有方,本官乃诚心举荐,何来抬爱?”

常之山盯着满脸笑容的王延庆不再回答,而后双拳一握,不咸不淡地留下两个字便转身离去——

“告辞”

王延庆同样双手一抬,淡淡回礼:“告辞。”

喜欢执剑长安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执剑长安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