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招制敌,帝国起航

独治大明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招制敌,帝国起航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1:46:36 来源:9书院

天空云卷云舒,气象万千。

顺天贡院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建筑体,前部区域由将士严守大门,后部区域则是外帘官居住的至公堂和内帘官居住的聚奎堂,中间最大的区域则是考生的舍号。

一条宽阔的甬道贯穿南北,甬道中央是发号施令和便于监考的明远楼,两侧是一条条坐北朝南的矮屋,矮屋用墙隔开两米便是考生的考舍。

在临进来之前,很多考生都还在愤愤地指责朝廷包庇会昌侯,甚至一些考生在温书时还不忘写几篇谴责朝廷的文章。

若按以后世的衡量标准,这些人便是货真价实的键盘侠。

啪!啪!啪!

报应来得如此之快,甚至像直接扇打在他们的脸上般。

“……若汝为主审官,当如何裁决此案?”

谭博在看到试题的时候,却是轻蔑一笑,当即便准备按早前的思路直接处死会昌侯,但笔尖伸向纸面的时候,一道汗珠子从脸颊滑过。

他自然可以搬出大明律法直接处死武昌侯,但他真的能够对会昌侯府的丹书铁券视而不见吗?可以将英宗皇帝的许诺当放屁?

大明律法固然很重要,但亦不能做一个不忠之臣吧?

这样的答卷放上去,若被主考官王越直接黜落,还真的无话可说了。

到了此时此刻,他额头不断冒出汗珠子,终于意识到这个案情远比想象中棘手。

处决会昌侯可以视为一种不忠的表现,但若改变立场支持免除会昌侯死罪,其实这种做法同样不妥。

正如他们早前所抨击的那般,因英宗皇帝的丹书铁券而罔顾大明律法饶过这种大奸大恶之人,此举无疑是包庇恶贼了。

怎么会这样?

谭博的思绪突然间变得混乱,原本他们一直觉得是一个十分轻松判决的案子,但事情砸到自己身上才意识到远比想象中要麻烦。

早前他骂得多凶,而今心里便有多纠结。

偏偏地,这是会试考试的一道试题,却是根本避无可避,除非他们主动放弃此次金榜题名的最好机会。

虽然会试每三年有一次,且明年便能再考一次,但此次恩科录取的名额是六百个,或许是他们此生唯一高中进士的机会了。

不,绝对不能放弃,但……根本无解啊!

完了!

谭博正是犹豫该如何着手答题的时候,突然看到笔尖落下一滴墨汁落到纸面上,顿时有一种天崩的感觉。

按考场的规矩,一旦试卷上面出现标记,那么这份试卷将不能送到考官那里审阅,而是被扣留为登蓝榜。

原本他一直先用草稿作答,而后再将答案抄到试卷上,只是刚刚对于这个题目过于自信,所以直接拿出了答卷。

一滴墨汁滴落在洁白的试卷中,很快便如花朵般绽放开来。

谭博的心顿时碎了一地,急忙用衣袖去擦拭,结果发现越抹越黑,看到自己的会试毁在这一个小小的失神上,不由得痛哭起来。

以他的才学本该轻松高中,但偏偏出现了这个小小的失误。

这个哭声很快引来了维持秩序的官兵,面对这个已经失态的公子哥,当即便将扰乱考场的谭博押走。

同个巷道的考生误以为谭博是被试题折磨的,亦是无奈地叹息了一声,而后继续苦苦思索这道题目的答案。

历来都被视为最不重要的第二场考试,而今却成为了很多人的噩耗。

尽管京城的主流舆论是处死会昌侯,但无视丹书铁券和英宗皇帝,同样算是一种不忠的表现。哪怕是堂堂的皇帝都不能无视英宗皇帝,何况还是他们小小的举子,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到了此时此刻,他们亦是真正理解到皇帝的苦衷,这个案子根本不能一昧地指责皇帝,根本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案子。

很多考生终究是没有被官场所污染,亦意识到自己早前是受不当舆论的影响,不由得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现在该怎么办?难道自己的十年寒窗真要倒在这道题目前吗?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新光。

身穿蓝色长衬的徐鸿在面对题目的时候,显得不慌不忙地扶着墨条在砚中研磨,闻着空气中的墨香,眼睛闪过一抹坚定。

由于在外面便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跟海宽等人还探讨过这个案情,故而心里其实已经有一个答案。

徐鸿捻袖泼墨,脸上显得无比专注,很快便开始洋洋洒洒地书写起来。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自大的人,而是按部就班地在草稿上进行作答,而后再将写好的答案抄到那试卷之上。

海宽等人同样不慌不忙,由于得到徐鸿的提醒,所以亦是有所准备。

既然他们是要为人臣,那么就该替陛下分忧,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抨击。

既然这个案子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题,那么就不能一昧去责怪朝廷,而是应该设法去寻得两全之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徐鸿等举子都没有见到过这八个真言,但无不是其中的践行者。

他们的法子或许不是那般的尽善尽美,但他们的心是向着皇帝,努力地运用自己的智慧为皇帝解忧。

顺天贡院,聚奎堂。

咦?

王越已经开始批阅第一场考生的答卷,只是突然间若有所感地抬头望向南面,隐隐间似乎看到了一股才气直冲云霄。

此次他是为国抡才,亦是为他即将掌管的都察院物色人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跟那些青睐于能写好文章的官员不同,他更喜欢能少说话多做事的官员,故而此次他选才更重不死板的考生。

正是如此,他此次重视的考卷既不是第一场的四书五经,亦不是第三场时务策,而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二场考试。

至于皇帝交代下来的那一道题目,只能说是神来之笔,这才是选择人才的最好考题。

天空很蓝,京城繁华仍旧。

由于顺天贡院锁院将近九天的时间,所以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外界并不知晓,仿佛是属于另一个世界般。

会试对普通百姓或许很重要,但对大明朝廷仅仅是一场选择储备干部的考试。

朝廷自然不可能因为一场会试而停摆,在顺天贡院的考试如火如荼的时候,各个衙门亦是已经默默地运转。

吏部负责外察,工部负责工程,户部负责税收,而礼部则负责祭祀等,正在有条不紊地协助皇帝治理两京十三省。

有关会昌侯的案子,虽然京城仍旧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皇帝、刑部和顺天府衙很默契地采用了拖字诀。

宋澄虽然执着于公义,是请求斩杀会昌侯的坚定代表,但亦是知晓皇帝的难处。

正如徐鸿所说,若皇帝真的有心包庇会昌侯,那么便不可能支持他如此彻查这个案子。而今逼着皇帝不顾丹书铁券和英宗皇帝的允诺而斩杀会昌侯,便是一种不忠的表现。

宋澄为此还特意进宫面圣,当得知皇帝将案子放到会试的试卷上的时候,即便是万年不变的棺材脸都想笑了。

那帮闹事的士子早前是高谈阔论,而今案子摆到他们的面前,他们恐怕才会真正感受到案子的难处。

完全可以想象,那些士子定然是要抓耳挠腮,要么放弃这场会试,要么则是乖乖地思索这个案子如何才能两全。

至于会昌侯如何处置,虽然皇帝没有同意直接将会昌侯推上断头台,但起码亦没有对会昌侯无罪释放。

审判,自然是一套固定的流程。

皇帝将会昌侯的案子挑出一点毛病便打了回来,顺天府衙花费几天的时间重新梳理一遍,而后慢吞吞地上呈刑部。

刑部面对会昌侯的案子亦拖了几天才开始着手处理,结果刑部开了几场部议后,又挑了一个毛病将卷宗打回顺天府衙。

你说案子不处理吧,他偏偏一直都在认真处理,但你说他们正在处理吧,他们处理的速度确实是慢。

“可恶,可恨,他们简直就是耍流氓!”躲在暗处的马文升等人只能干瞪眼,显得十分气愤地指责。

年纪最大的灰衣老者亦是发出感慨:“咱们当真小瞧这位小皇帝了,这种手腕比先帝还要圆滑!”

“你们还是想一想该怎么处理此事,武昌侯的事情拖得越久对咱们越是不利。他知道咱们的很多事情,可不能让他胡乱攀咬,更不能让他毁了咱们的财路!”一直不吭声的老者暗叹一声,便认真地提醒。

他们之所以要推动有关会昌侯的舆论,抹黑当今皇帝是一方面的原因,其实亦是想要故意制造不当的舆论诱使皇帝快速处置会昌侯平息纷争。

只是现在的情况却没有跟他们所想的那般,不管他们如何煽动舆论,皇帝那边却是冠冕堂皇地拖着。

马文升知道在场的人都关心着自己的利益,显得胸有成竹地表态:“伱们放心好了!等到会试结束,士子的舆论的风波会迫使他们不可能坐视不理,朝廷必定会尽快给这个案子一个说法!”

西苑,养心殿。

朱佑樘作为堂堂的大明皇帝自然不可能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案子上,而是已经着眼于国家大事之中。

由于没有打算将二百万两用于修建北京外城,在没有向百姓加征加派的情况下,他手里便已经有三百万两可供自由支配。

终究是要面对一个海洋时代,在跟工部尚书贾俊商议后,亦是将打造天津皇家船厂正式搬上日程。

跟很多人所想的不一样,打造海船不是添加一张桌椅板凳,而其中的造价甚至是堪比修建一座宫殿。

好在现在朝廷的财政还算健康,虽然无法一下子打造郑和下西洋那种船队,但却能够创建一个当世最强的造船厂。

朱佑樘在敲定皇家造船厂后,又是找来韦眷叮嘱:“朕知道你是有商业才能的人,今皇家棉布的产能只能增不能减!朕知道京城的女织工人确实有所欠缺,你不是在广东做过广东市舶司提举吗?你可以亲自物色能堪大任的人员,在广州建设皇家织布分厂,务必要让大明的棉布走向海外!”

“陛下,奴婢真的可以在广州筹建皇家织布分厂吗?”韦眷得知步子竟然能迈向广东,不由得咽了咽吐沫地认真询问。

朱佑樘知道有时候要适当放权,当即板起脸:“你给朕记住:朕不管你怎么去做,而今朕需要看到的是皇家织布厂的产能提升,让更多的百姓因此获益!”

飞梭织布机的布匹优势过于明显,原本供应朝鲜和蒙古已经十分吃力,结果国内的市场出现饥渴的现象,而安南对大明棉布更是趋之若鹜。

按说皇家织布厂的年产能达到十万匹不能算低,但根本无法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偏偏京城这帮权贵对棉布的兴趣还是比较低。

既然无法依靠这帮权贵相助,那么他决定亲自扛起纺织的生产端,力争将皇家纺织厂打造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棉布生产厂商。

让他十分惊喜的是,这帮被文人贬得一文不值的太监,却是在商业领域表现出极强的天赋和能力。

“诚蒙陛下依赖,奴婢一定不负陛下的期待!”韦眷感受到皇帝的信任,亦是意识到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当即便郑重地表忠道。

朱佑樘抬手让韦眷离开,虽然两京十三省的事务多如牛毛,但心里始终记挂着大明棉花出海的事情。

只有大明成为真正的世界纺织中心,大明财政才不需要继续盘剥百姓,华夏才能借助海外的资源实现真正的腾飞。

黄昏时分,整个天地突然昏暗下来。

朱佑樘不想被困在宫外,便决定提前乘坐龙辇返回大内,结果才进入西华门,天空便已经飘下了雪花。

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的,落在这座紫禁城中,显得十分的好看。

朱佑樘看着从天空飘下来的雪花,却是感慨一声地道:“又下雪了啊!”

“陛下,瑞雪兆丰年,这是好征兆!”刘瑾当即陪着笑脸进行恭维。

朱佑樘的脸上浮起苦涩之色,便认真地询问:“朕年前让河道加强封丘荆隆口河堤的巡查,此事可有回函?”

(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