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

独治大明 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1:46:36 来源:9书院

余家庄,一个离京城不远不近的村子。

有人烧炭到京城去卖,有人老老实实种地过日子,亦有人用原始的方式打鱼度日,村民所追求的东西无非是活着。

只是这一种看似十分简单的追求,却未必能够如愿。

村东头第一户人家的屋梁柱比村里其他人家都要高出不少,虽然这座屋舍已经变得破破烂烂,但证明多年前这是一个殷实的家庭。

吱……

前院院门转轴的两个截面已经不平整,在院门被推出的时候,便会发出一个十分刺耳的噪音。

一个身形佝偻的小老头从里面走出来,那一张饱经沧桑的脸又瘦又憔悴,左边的眼睛显得肿大,似乎影响到正常视力。

只是纯朴跟外貌无关,一种善良仿佛早已经融进了血液般。

“你家不富裕,这豆子怎么给我了呢?”

“好,你放心去看你女儿,我会帮你照顾好这只鸡!”

“若是你将锄头送给我,你拿什么替那个赵扒皮耕种了啊?”

……

余明已经决定要离开这里,由于对邻居心里有愧,便将自家值钱或实用的物件通通都送给邻居们。

他在做完这一切后,先是将院门关上,接着带着包袱默默离开这个村子,然后朝京城的方向而去。

一些年老的村民远远看到余明消失在春光中,不由默默地叹息了一声,似乎已经看到了余明的归宿。

若说后世没有隐入尘烟的社会现象,那么这个时代却是一种常态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在某个山涧中,将会出现一具默默无闻的尸体。

即便是盛世,始终是士大夫们的盛世。

余明来到北郊钱府旧宅中拜祭自己大女儿,只是刚好遇上一个黑脸青年男子,而这个黑脸青年男子成了一个耐心听众:“我从来不偷不抢,一直本本分分过日子,干活从来没有偷懒!我不知道为何日子过成了这个样子,祖上传下来的二十亩地卖了,卖到钱府的大女儿还遇到不测,你说我终究错在哪里?”

在这个三月灿烂的春光里,一个有关人生与对错的问题,最终引起这一个黑脸青年的深思。

余明的善良来自骨髓般,望着天空喃喃地道:“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要伱的同情,只是希望这天下能够变得好一些,别让像我这样的人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

“你没有错,是这个世道错了,我带你到一个地方吧!”黑脸青年男子感受到这个老汉的善良,便做出一个决定道。

余明看得出黑脸青年是一个好人,便轻轻地点了点头。

只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眼前的黑脸青年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宋青天,至于要带他前去的地方更像是在做梦。

余明在踏进西苑的第一步,双腿便已经直打哆嗦,整个人像是喝了酒般,摇摇晃晃跟随着小黄门来到御书房。

且不说弘治朝,哪怕上溯太宗时期,恐怕这亦是第一位被召进皇宫的农民。

余明进到御书房只看到前面仅仅是一个空着的龙椅,但还是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草民余明,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刑部尚书何升新原本是反对召见一名普通百姓,现在看到是一个身材枯瘦且明显营养不足的小老头,顿时轻蔑地冷哼一声。

朱佑樘是第一次见到自己治下的普通百姓,便淡淡地开口询问:“今年贵庚?”

“回禀陛下,草民今年正好四十有二!”余明听到天子的声音竟然从上方传来,顿时充满敬畏地回答。

啊?

在场的官员听到这个岁数,不由得面面相觑,而后狐疑地打量眼前这个浑身枯瘦又狼狈的小老头。

哪怕他说自己已经六十,在场的人都不会怀疑。

万安亦是以为进来一个跟自己年纪差不了太多的小老头,只是听到对方仅仅四十,亦是不由多打量几眼。

由于得势已经多年,且早早进行官场,所以自己即便年过七旬,偶尔犯有小毛病,但外貌保持很不错。

咦?

宋澄一直以为余明是一个老头子,只是听到对方竟然只有四十二岁,那张古井不波的脸亦是出现了一抹惊讶之色。

朱佑樘对这种年龄反差是见惯不怪,显得不动声色地询问:“刚刚宋府尹说你是一个活不下去之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宋澄听到皇帝的问话,便给余明一个鼓励的眼神。

他之所以要排除阻力将余明带到御前,既是要余明让这帮锦衣肉食的重臣看到底层百姓最真实的情况,亦是余明本人的一次自救。

无论刑部尚书何乔新,还是户部右侍郎吴裕,压根不晓得底层百姓的生活情况。

“回禀陛下,此事说来话长!当年鞑子进犯帝都,草民父母死于鞑子之手,所以草民从小是奶奶一个人抚养长大。因草民家中有二十亩田地,且奶奶很是勤劳,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只是奶奶常年累月为草民忙碌,在草民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她因操劳过度撒手人寰。由于家中当时已无积蓄,草民便通过村里斡脱户余不仁从昌盛钱庄借了二两银,买一口薄棺安葬奶奶,月息是四分。不巧那一年遇了旱灾,次年二女儿又出生,故草民一直欠着这笔银子!只是这年月日久便要利滚利,草民咬牙卖田还债,那时已是四两!草民所托非人,余不仁拿到银两本是一笔勾销,但余不仁给草民拿回一张假欠条忽悠草民。直到债主上门之时,欠银已经高达八两。那一年朝廷刚刚加征新河银,故当年劳作仅仅只能填饱肚子,家里并无积蓄。草民被迫再签新约,在将剩下田产全部变卖后,这才堪堪将债还上。”余明将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只是眼睛慢慢湿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若时间重新来过,他还会再借钱安葬自己的奶奶,只是自己最终还是被这高利贷压垮了。哪怕他一生向善,但他自己的人生变得一团糟。

礼部左侍郎刘健对余明的孝道颇为认同,便轻轻地点头:“既已还清,虽无田产,然老老实实给人做佃农,亦可以过日子!”

宋澄淡淡地瞥了一眼这位礼部左侍郎,只是并没有说话。

工部左侍郎陈政却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深知刘健这种清流跟百姓离得太远了,典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田的农民都活成这个样子,作为佃户的日子必定更加糟糕。

刑部尚书何乔新并不吭声,却是没有想到宋澄找来一个受到借贷所迫害的普通百姓,眉头不由得蹙了起来。

“草民没有了田产后,便给邻村的赵官做了佃农。初时确实还能勉强过日子,只是我妻子突然病逝,所以草民迫不得已向钱庄借了二两银。只是次年遇上灾年,原本佃民就没有多少分成,结果最终勉强填饱肚子,压根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他们三家逼草民借债新还旧债,草民为了苟活,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只是他们早已经盯上了我的两个女儿,先后抓走两个女儿卖人为婢来抵债。草民从无做违心之事,自己过不好则罢,然而累及两个女儿,如今尚欠一家的债务,草民不愿再苟活!”余明的眼睛没有了光,显得十分诚恳地说出自己的处境。

刑部尚书何乔新家境殷实,当即便包揽道:“别动不动就要死要活!你欠了几两银子?本官替你还了!”

万安等官员不由瞪了一眼何乔新,现在哪里还是余明一个人的事情,分明就是这些放高利贷的钱庄将一个老实人逼得家破人亡。

虽然以前知晓百姓因欠债而被逼卖儿卖女,但亲眼看到这个中年男子被生活折磨不成人样,亲耳听到余明的经历,心里亦是产生了撼动。

他们心里或许有一些私欲,但终究是大明王朝的重臣,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定地站在正义这一边。

“草民虽只欠昌盛钱庄的债,但现在已经累计欠下百两!”余明倒没有丝毫的欣喜,显得苦涩地回答道。

刑部尚书何乔新的眼睛顿时一瞬,显得难以置信地道:“你说多少?”

“何尚书,他刚刚说一百两!”礼部尚书徐琼却是讨厌何乔新,便戏谑地道。

刑部尚书何乔新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多,不由怀疑地道:“若你真仅仅只借了二两白银!哪怕一年一倍,那亦不可能这么多啊!”

“何大人,你还是回去多翻一翻咱们大明新编的《初级几何》。若按复利来计算的话,第二年是四两,第三年是八两,第四年是十六两,第五年是三十二两,第六年便已经是六十四两……哪说他一介草民,哪怕大仓的库银都不够拿来还!”户部尚书李嗣有着很强的数学基础,当即便进行讲解道。

到了这个时候,他亦是知道为何皇帝突然要针对民间借贷。

若按太祖“一本一利”,普通百姓兴许还能有一条活路,但若是碰上这种没有上限的高利贷,普通百姓简直就是死路一条了。

只是偏偏地,国朝兴土葬,普通人家的丧事都要借钱。一旦为了孝道而向钱庄举债,那么很容易就会沦为余明这般。

“何尚书,这一百两你是什么时候给呢?”礼部尚书徐琼已经盯上何乔新,当即便故意恶心对方道。

何乔新不由得冷哼一声,却是淡淡地表态:“一百两太多,老夫为官清廉,这钱老夫掏不出来!”

这钱自然不是他掏不出来,而是根本不能掏出来。

若是皇帝知道自己富有,甚至怀疑自己是李敏第二,那么自己哪怕将赃银藏得再严实都没有用,到时没准落得问罪抄家的下场。

刘吉等官员的注意力并不是这一百两上,而是开始认真反思民间借贷的危害性。

朱佑樘知道是时候出面了,于是站到护栏前侃侃而谈:“民间借贷已经延续两千年,刚刚何尚书说得对,确实可以解一些人的燃眉之急!朕其实从来不是看不得下面臣子富有的皇帝,亦没有打算要打击商人经营钱庄,但圣人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是遵照祖宗之法,月息不过三分,一本一利,朕以为良商。只是现在钱庄逼朕的子民至死,二两银便可让殷实之家倾家荡产,获利更是在百倍之上。朕今日将众卿召过来,便是要一起商议该如何解决这个顽疾,我朝绝不允许钱庄如此压榨百姓!”

“如此行径,人神共愤!”

“民间借贷是到了该整治之时!”

“咱们君臣一心,定不要让这帮奸商荼毒百姓!”

……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已经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余明这种人可能占比还小,但亦知道是到了该治一治的时候,便是纷纷进行附和。

这……

礼部左侍郎刘健等官员默默地咽了咽吐沫,却是不敢响应。毕竟这棍子挥下来的话,伤到的哪里会是奸商,其实包括他们在内的权贵才是真正的放贷者。

朱佑樘居高临下,便是淡淡地继续道:“朕知道此事其实颇为棘手,这样做得罪的人太多了!不瞒诸位爱卿,朕的几位姑姑、太后和皇太后的外家都有开钱庄或当铺,朕真将她们的店铺关了,恐怕她们很快便会找上朕。至于你们,往朝不见京债,因何本朝京债盛行,当真是普通商人敢索数倍之利吗?只是朕意已决,今日之所以下令将京城最大的一百间店铺查封,不管涉及到谁,势必要大力整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陛下,不知您可有何良策,老臣势必全力配合!”万安为朱佑樘的真情所打动,当即便进行表态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亦是已经放弃所有的杂念,当即表示支持。

朱佑樘很满意万安等官员的反应,显得客套地道:“朕多日茶饭不思,倒想到了一个……”

“陛下,您要保重龙体啊!”礼部尚书徐琼听到前面半句,当即便跪下来表忠道。

朱佑樘瞪了一眼这个马屁精,便淡淡地继续道:“这一百家金融店铺虽然查封,但朕不会动店铺中的钱银,而是要进行查账。接下来由户部牵头,六百零一名新科进士暂入户部观政,要求所有店铺的利息更改为三息以下,凡偿还金额已超一本一息,则要一笔勾销!选情节最恶劣的三家,朕要用明正典法,昭告天下!”顿了顿,便继续补充道:“至于今后,由吏部对店铺和人员进行审核,只有得到金融牌照方可经营,而所有店铺都要接受户部监督。一旦月息超过三分,且不按一本一利执行者,一律吊销牌照,不可再从事放贷或抵押业务!”

这……

户部尚书李嗣等官员听到朱佑樘的方案后,嘴巴微微张开,显得难以置信地望向上面侃侃而谈的皇帝。

却是不论如何棘手的问题,一旦来到这位帝王面前,亦是难免迎刃而解。

若是执行金融牌照,既保障了民间借贷业蓬勃发展,亦能够将民间借贷利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简直是一个天才般的构想。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