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三百零九章 初雪

独治大明 第三百零九章 初雪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1:46:36 来源:9书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时间悄然入冬,北京城迎来了第一场雪。

沸沸扬扬的雪花飘洒了足足一整夜,次日的北京城染上了白色,哪怕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同样如此。

白天的北京城显得十分地忙碌,一顶官轿来到午门广场,在广场的外围便主动停下来。

午门城楼上的金吾卫身披甲胄,站在自己的岗位守卫宫门。

大将军常凤的腰杆挺拔,经过建州收复战后,整个人得到了充分的磨炼,而今颇有几分年轻将军的味道。

滋滋……

从官轿钻出一个身穿三品官服的肥胖官员,两只宽大的官靴踩在积雪上面,积雪发出颇有规律的声响。

虽然北京城遭到冰雪覆盖,但一轮暖阳正悬挂于空,正在彰显帝国的朝气。

陈坤年仅三旬,身上已经有着与同龄人明显不相符的成熟,正颇为感慨地望向既熟悉又陌生的宫门。

昔日自己仅仅是一名微不足道的户部司职官员,而今已经成为军权最重的宣大总督,一个地地道道的封疆大吏。

常凤和陈坤的目光相触,前者诧异后者的年轻,而后者同样审量对方的年纪。

弘治朝的特点之一便是官员和将领逐渐年轻化,却是打破一贯论资论辈的传统,很多肯于做实事的官员和将领都会得到提拔。

宫殿召绕耸,街衢竞物华。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

经过通禀后,陈坤从旁边的侯召室出来。

他怀揣着一份激动的心情跟随小黄门一起走进宫门,呈现眼前的是奉天门广场,此时宫道的积雪已经被清理,正一直延伸到奉天门的后面。

陈坤再次走在这条宫道上,有一种仿若隔世的错觉。

经过一年有余的宣大总督生涯,让他得到充分的锻炼,所以更加珍惜现在所处的位置和取得的成就。

此次突然受召入京,让他心里很是激动和忐忑。激动自然是即将见到那位大明之主,而忐忑则是祸福难料,却不知这条宫道的尽头是荆棘还是鲜花。

只是他知道不管是赏是罚,唯有对皇帝忠心耿耿才是他作为臣子的最大本分,亦是能够继续走上这条宫道的前提条件。

啊啾!

刘瑾站在乾清门外面,突然忍不住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而后伸手揉了揉自己微红的鼻子,并不喜欢这一种寒冬天气。

“刘公公,您怎么出来了?”陈坤远远便看到站在乾清门前的刘瑾,当即受宠若惊地迎上前道。

刘瑾显得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却是半真半假地道:“还不是因为你!你而今受陛下宠信,杂家作为陛下的奴婢,自然是要出来迎接了!”

“刘公公你这是折煞本官了,实在是恕罪!这是小小心意,不成敬意!”陈坤心知刘瑾是皇帝身边的当红太监,当即强塞一大把粮票过去。

现在京城最受青睐的货币已经不再是白银,反倒是这种便于携带的粮票。

虽然本朝有大明宝钞的前车之鉴,由于大明宝钞的信誉破产,致使很多百姓手中的宝钞变成废纸,所以对纸币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性。

只是弘治登基以来,推出了整顿盐政、清丈田亩和整理金融等举措,特别为了安置百万灾民而收复建州,无形中赢得了底层百姓的好感。

最为重要的是,粮票拥有极强的流通性,不仅可以直接跟米行和官府兑换米粮,而且还能用于向朝廷交税。

正是因为大明朝廷通过税收等方式回收发行的粮票,从而给粮票赋予了很高的使用价值,正在默默地取代白银的地位。

刘瑾发现这个笑得像弥勒佛的宣大总督很是顺眼,当即便微笑道:“好说!陈大人,快进里面,可别让陛下久等了!”

之所以出来这里候着,一则刘瑾知道陈坤是一个懂人情世故的官员,二则其实仅仅是想尽快将人带到弘治帝面前。

他虽然贪点小财,但却是比谁都要忠心,始终以皇帝的喜乐为第一要务。

乾清宫,东暖阁显得四季如春。

身穿常服的朱佑樘显得不怒自威地执笔书写,看到已经有地方官员将贺表送了上来,发现今年的时间过得真快。

现如今,他感觉自己到养心殿都还没有太长的时间,特别太液池解冻都没有过去太久,结果又得龟缩在东暖阁办公了。

幸好自己倒不算是碌碌无为,今年不仅整顿了金融,而且还收复了建州,更是有条不紊地推动清丈田亩。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朱佑樘知道自己已经触碰到权贵阶层的利益,京城那一股神秘势力不弱反强,所以更加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臣宣大总督陈坤敬问陛下圣安!”身穿三品官服的陈坤走进来后,便激动地扑通在地哽咽道。

这……

刘瑾看到身上满是戏般的陈坤,亦是没有想到这个白净的胖子竟然能如此释放情绪,活脱脱一个忠心耿耿官员的形象。

朱佑樘同样微微一愣,但打量着跪在自己面前的陈坤,眼睛透着一份暖意:“朕安!陈爱卿,平身吧!”

“陛下,臣愿意跪着,臣太久没给陛下跪着了,臣想借此机会弥补回来!”陈坤已经是泪眼婆娑,显得情真意切地表忠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佑樘能感受到陈坤对自己确实十分忠诚,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容易出现迷恋帝王官员的时代,便淡淡地表态道:“陈卿在边地替朕镇守边疆,朕圣心甚慰。只要陈卿今后能尽心尽责替朕办事,咱们君臣共事定有数十载,陈卿无须如此急于表忠,先平身吧!”

“臣今后做事一定尽心尽责,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陈坤发现朱佑樘说得有道理,这才叩三个响头道。

刘瑾认真地审视这个八面玲珑般的宣大总督,亦是隐隐感受到陈坤对皇帝的那份忠诚,今后成就恐怕不比刘忠弱上太多。

朱佑樘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将陈坤召回来,当即拿起早前陈坤送过来的密折道:“陈卿,你在密折所言可是全部属实?”

“陛下,臣到任以后,便更加重用夜不休,同时策反一些北顺牧民和头领。经臣再三查证,此事千真万确,北顺国今冬确实出现重大灾情,近期牛羊冻死及饿死将近一半!”陈坤终于知道皇帝突然急召自己回京的意图,当即十分笃定地道。

大家都知道农耕社会靠天吃饭,一旦遇到水灾、旱灾或蝗虫等大自然灾害,当地的庄稼往往是颗粒无收。

只是牧民其实同样是靠天吃饭,除了害怕草原的干旱和蝗虫等自然灾害外,亦是害怕寒冬和瘟疫等。

北顺国今年的冬天遭遇一场数十年一遇的大寒流,所以温度比往年要冷得多。

由于温度骤降,牛羊等牲畜的饲料和水源受到限制,大量的牛羊因寒冷和饥饿而死亡。加上满都海想一统草原而征伐不断,致使北顺国的抗灾能力其实并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夏的历史中,其实很少记载大草原的灾情。

这一点很好理解,以前的大明王朝的当权者向往共享太平之福。他们心里祈求蒙古铁骑不要来犯,致使大草原是什么样的灾情,却是压根不会主动关注。

只是华夏不进行这方面的记载,自然不等于蒙古不存在灾情,实则实情是约束蒙古人口增长的最大利器。

朱佑樘之所以将陈坤召回京城,其实主要是想确认蒙古方面的灾情。

毕竟在原来的华夏历史中,并没有这场灾情的记载。现在得到陈坤的亲口确认,他并不认为是自己改变了历史走向,而是原先的王朝并不关注这场灾情罢了。

真实的情况恐怕是仁君朱佑樘受到文官集团的影响,却是想要跟周围的势力共享太平之福,故而压根没有兴兵的念头。

在原先的历史中,即便达延汗以大元可汗自称,满朝文武亦是熟视无睹,却是选择跟达延汗和平共处。

由此可见,他们的心里唯一在意便是达延汗会不会率部来犯,却是从来没有兴兵解决达延汗的念头,自然就不会关心草原的灾情了。

不过历史终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然这一场自然灾害如期发生,但现在坐在龙椅上的是暴君弘治皇帝。

朱佑樘的手指在椅把轻轻敲击,却是十分认真地询问:“陈卿,此次北顺国的灾情是谁全权在负责?”

“陛下,此事并不难查实!虽然北顺每次出征必是达延汗挂帅,但真正的掌权者一直都是满都海,此次亦是由满都海负责赈灾!原本他们计划是想向我们购买棉衣,但北顺国的国帑已经空虚!”陈坤十分重视情报系统的建设,显得十分认真地汇报。

朱佑樘打量着眼睛的青年胖子,不由得满意地点了点头。

现在大明跟蒙古已经握手言和,特别自己将蒙古公主伊克锡纳为妃子,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情报。

虽然原先历史的执笔者将达延汗推为中兴之主,但史书明显弱化了满都海,甚至想要将满都海这个女人进行删除。

只是历史上的达延汗固然很有能耐,但十五岁终究只是初中生的年纪,所以朱佑樘却不认为达延汗已经能够掌握一切。

远的不说,哪怕是正统的继承人万历皇帝,亦是到了二十岁才能亲政。

现在年仅十五岁的达延汗并不是正统的继承人,甚至算是以赘婿入主,所以在政治上要远逊于万历皇帝。

即便达延汗已经成为征讨大军的主帅,但军中的威望和班底都没有建立,特别不可能具备管理才能,所以真正掌权必定是满都海。

反观满都海是一个选择幼儿成亲来掌权的女人,而且还是她亲手将达延汗抚养长大,又怎么可能那般容易失势呢?

正是如此,朱佑樘知道跟自己博弈的对手仍旧还是北顺国真正主人满都海,而不是还没有成年的达延汗。

朱佑樘现在的心里已经有了决断,便十分认真地询问:“陈卿,北元危机解除之后,你可知朕因何将你一直留在宣大?”

“臣愚钝!”陈坤不敢自作聪明,当即恭恭敬敬地拱手。

朱佑樘打量这个胖子,便敞开心扉地道:“朕希望你能明白一点:不管是北顺还是北元,北边始终都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今刘忠在湖广替朕一尺一寸清丈田亩解决隐田,朕亦希望你能徐徐图之,替大明解除北边之患。”

虽然他选择走上和亲的道路,但心里清楚这种其实是短期的安稳。

在原先的历史中,大明朝廷正是追求这种短期的安稳,坐看达延汗一统蒙古并逐渐做大,最终给后面的朝代留下了隐患。

朱佑樘虽然给达延汗授予北顺王,但却清楚地知道双方的关系根本不可能调和,一旦蒙古完成统一必定将矛头再度指向大明。

正是如此,他需要在北顺国没有真正实现统一的时候,将这个政权彻底瓦解,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安定而放任他们成为华夏的祸害。

“陛下,臣知陛下乃千古一帝,心中早有良策!”陈坤的心里涌起一阵激动,当即认真地表态道。

原以为他跟兢兢业业清丈田亩的刘忠差距越来越大,只是没有想到陛下仍旧如此看重自己,甚至将自己跟刘忠相提并论。

虽然刘忠确实在做着一件不世之功,但自己只要将眼下的事情办妥,功绩其实不比刘忠弱上太多。

朱佑樘的眼睛微微一亮,当即递给刘瑾一个眼色。

刘瑾心知事关重大,当即将无关人等打发离开,而且安排两名大汉将军守在门口,以确保这对君臣的对话不会泄露出去。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陈坤踩着轻盈的脚步离开。

朱佑樘看着陈坤递上来的计划,突然发现八面玲珑的官员未必不是人才,而自己似乎捡到了一个能臣。

现在只需要静静等候一年半载,却是希望陈坤真能给自己带来一份大惊喜。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