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宝船明远,明迎革命

独治大明 第三百二十七章 宝船明远,明迎革命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1:46:36 来源:9书院

夕阳西下,整座湖面显得波光粼粼。

朱佑樘倒没有过于纠结世人过度追逐黄金现状,毕竟自己可以既要黄金,亦能默默推动科技发展,只有小孩才会做选择。

至于所面临的财政问题,更是没有必要喊娘。

现在终究还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摆在这里。仅仅凭借实施仁政根本无法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甚至收入远逊于暴政,所以财政注定不可能过于充裕。

朱佑樘执政已经三年,亦早已经想清楚很多东西,现在想要真正崛起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条道路。

正是这时,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于铭前来求见。

朱佑樘已经持竿开始钓鱼,发现自己的脑子是刚想到曹操、曹操便到了,亦是轻轻地抬了抬手示意将人领进来。

现在工部是他推动提高生产力的最重要部门,所以一直十分重视培养工部的实用型人才,只是不清楚这位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消息。

华夏目前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而生产资料的方向自然是农产品,但是八亿亩的田地以水稻和小麦种植为主。

有鉴于后世的知识储备,他知道华夏传统农作物的水稻和小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亦是为何现在华夏人口始终无法破亿的真正原因。

很神奇的是,后面的朝代人口竟然从七千万突破四亿,而原因正是引入玉米、土豆和红薯等高产作物。

正是如此,他结合现在大明王朝生产资料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贸然追求飞机和火车等高科技,而是决定引进玉米、土豆和红薯,从而引领华夏进行一场农业生产革命。

一旦大明王朝拥有生产四亿人口粮的能力,那么华夏便可以更专注地搞科研,从而真正引领全世界的科技潮流。

只是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

尽管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在海上蠢蠢欲动,足迹正慢慢地朝东方而来,但现在离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还有着32年的时间。

若想要借助西方航线将玉米、土豆和红薯散播过来,这还需要更长的时间的等待。

且不说实际的时间会是五十年或上百年,哪怕仅仅只需要等待32年,这都是朱佑樘无法接受的。

朱佑樘并不打算让华夏民族再等待上百年的时间,亦不想将这个事情交给下一代,所以他决定亲自改变原有的历史。

正是如此,他一直默默地推动华夏造船厂的发展,更是将横渡太平洋海船的任务交给工部和天津造船厂,计划由华夏自主完成第一场农业革命。

就在昨天,经过反反复复无数次修改后,造船方案已经正式敲定,却是已经完成至关重要的一步。

此时的夕阳显得无限好,整座西苑被金灿灿的阳光笼罩。

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于铭正低着头,跟随小黄门缓步走来。

他是一个身上透着几分傻气的青年男子,年约三旬左右,眼睛透着血丝,面容憔悴,显得睡眠不足的模样。

在将近来到钓鱼亭的时候,似乎是过于投入于走路,加上整个人显得头重脚轻,整个人差点被台阶绊倒。

刘瑾打量着这个在酉己恩科脱颖而出的官场新人,却是不由得暗自摇头。

直到现在,他都不明白这个透着几分傻气的青年官员有什么过人之处,结果仅仅依靠几张图纸和模型便得到陛下的青睐,甚至都已经准备将他提拔为都水司郎中。

“臣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于铭敬请圣安!”于铭来到这里后,当即便郎声见礼道。

这……

刘瑾猛地回过神来,显得惊恐地狠狠瞪了一眼不懂规矩的于铭,而后担忧地扭头望向正在钓鱼的朱佑樘。

朱佑樘看着浮标突然没了动静,却是知道这个工部员外郎将自己的鱼吓跑了,心里不免生起几分不快。

只是他并不准备因这种小事而暴怒,每日朝自己摇尾讨好的臣子太多了,多几个独立独行的臣子亦不算坏事。

何况,于铭这个人虽然不太合群,但确确实实是一个能够专心做事的人,特别在造船有着很高的天赋。

韩幼英一直关注着朱佑樘的反应,看到这个男人并没有因此发怒,亦是十分配合地送过去一杯茶水。

朱佑樘将手中的鱼竿放下,却是没有急于端茶,而是开门见山地询问:“于铭,朕记得已经敲定你们都水司明远宝船的方案了,你此番求见意欲何为?”

大明想要前往美洲大陆寻找高产的农产物种子,自然需要远洋船。

只是大明海禁已经近百年,当年郑和宝船的图纸交由刘大夏管理后,郑和宝船的资料已经出现了严重遗失。

正是如此,大明失去了最重要的造船技术资料和经验,所以现在大明的造船技术已经倒退。

当然,既然郑和宝船的资料完整,但船只过于笨重,且航行的速度太过于缓慢,根本无法达到横渡太平洋的要求。

有鉴于此,朱佑樘推翻了仿制郑和宝船的方案,而是决定借鉴几乎同时代的卡拉克帆船,打造能够横渡大平洋的明远宝船。

虽然现在打造卡拉克帆船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以华夏的造船基础加上创造力,想要造出几艘卡拉克帆船横渡太平洋并不是一件不可克服的难事。

“陛下,臣以为明远宝船的制造存在好几个技术难题,且造船耗资过大,所以请陛下退而求其次,采用臣的最新造船方案!”于铭将图纸呈上,显得十分郑重地发出请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韩幼英规规矩矩地跪向朱佑樘,正是目不邪视地观察这个男人,但此次亦是忍不住古怪地瞥了一眼这个透着傻气的青年男子。

朱佑樘当即蹙起眉头,很不喜欢事情敲定又扯后腿的人。

虽然仿制卡拉克帆船确实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但在造船的过程中,只要大家慢慢想办法克服即可。

现在倒好,事情刚刚经由他们都水司敲定好造船方案,结果这位都水司员外郎竟然又抛出第二套方案了。

刘瑾看着朱佑樘不吭声,当即知晓朱佑樘已经生气了,只是看到朱佑樘始终没其他表态,便硬着头皮将图纸转呈。

“陛下,茶凉了!”

韩幼英其实是希望朱佑樘能够做一个兼听则明的明君,却是担心朱佑樘喝茶而不看图纸,当即硬着头皮收回茶水道。

朱佑樘内心原本是有所摇摆,此刻便伸手接过于铭呈上来的图纸,只是看到上面的设计后,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所谓大道至简,世界的造船史是桅数变得越来越少,直到后世消失不变。

郑和宝船采用的是九桅帆船设计,只是事实早已经证明并不是桅数越多越好,采用三桅更加的科学。

现在于铭并没有借鉴自己所倡导的三桅帆船,而是仍旧采用六桅落后于时代的设计,即便设计的体型更小省钱,但无疑是一种理念上的倒退。

咦?

刘瑾擅于察言观色,当即便默默地低下头,只希望于铭是自求多福了。

朱佑樘发现于铭压根不是什么造船奇才,便将手中的图纸直接摔在地上:“于铭,你当真以为这船能比得上明远宝船吗?”

“陛下,臣设计的帆船虽不及明远宝船,但造价只需要明远宝船的十分之一!”于铭知道确实有所不足,但认真地强调地道。

朱佑樘的眼睛闪过一抹失望,但还是压着怒火询问:“你见过大海吗?”

“臣自幼怕水,所以不曾到过海上!”于铭没想到会遇到这个问题,显得有些难堪地回答。

朱佑樘意识到问题或许不在于铭身上,扭头望向前面的湖面道:“湖面平静,亦有兴浪之时,黄河泛滥能淹开封城。若是船入大海,宛如一片枯叶落入湖中,生死难料。大明现在处处要钱,黄河要治,建州要兴,军队要强,财政已是捉襟见肘!只是大明可以省钱,但有些钱一旦省了,那么出海的数千人很可能便藏身于鱼腹!此事不仅仅是几千人命的事情,一旦无法顺利取回宝种,华夏何时可兴?”

“臣错矣,请陛下治罪!”于铭意识到眼前的帝王想得更周全,亦是主动认错道。

朱佑樘并不打算问罪,轻轻抬手示意离开。

他知道于铭是受儒家的思想影响过深,始终认为君主应该垂拱而治少折腾,但殊不知发展才是硬道理。

若自己现在不主动出击,那些高产种子传过来至少需要等待一甲子,而且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列强的巨船重炮。

现在大明只有完成农业变革,主动解决粮食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世界。后世的某大国虽然是公认的科技领先,但其实一直都牢牢掌握着粮食产量。

次日上午,阳光明媚。

养心殿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西苑中,自从疫情过后,这里便重新热闹起来。不仅两位阁老重归这里办公,而且六部重臣时而前来求见。

按说,造船前往新大陆寻回高产种子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但于铭刚刚提出异议后,又迎来了另一位重量级人物。

“陛下,万万……不可啊!”户部尚书李嗣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却是差点急得方言都要用上了。

朱佑樘正在处理着两京十三省的日常事务,自从水泥问世降低筑城成本后,各府纷纷上疏请求设立新县。

其实皇权不下乡,这跟地方宗族的势力有关,亦跟一县管辖的范围过大有关。

像之前闹事的赣南地区,自从朝廷设立了崇义县后,官府便能够更好地管理赣南地区,而不再总是鞭长莫及。

跟赣南相似的情况有不少,像天下闻名的松江府仅仅只有两个县,西南诸府更是一县管辖的地区远超江南一府。

面对广东方面请求增设三水县,这个西江、北江、绥江的汇流之地确实可以置县兴地,当即大笔一挥。

朱佑樘今天的心情原本很好,面对前来叫苦的户部尚书便安慰道:“李卿,户部只要挤一挤,这点钱总能拿得出吧!”

“陛下,这话您已经不止说一次了!现在先后要拨给工部的钱银都已经逾千万两了,臣即便能点石成金,亦是填不了这个窟窿啊!”李嗣虽然知道朱佑樘是要做大事,但奈何自己已经无法满足这位帝王了,却是只好涌出几滴眼泪道。

朱佑樘已经不是第一次因银子的事情跟这位老户部尚书扯皮,便放下手中的奏疏:“李卿,朕知道你很难,但此事关系的是咱们大明的粮食。一旦能够顺利将宝种取回,不仅是朕要名垂青史,你这位户部尚书同样是功不可没!”

“陛下,户部是真没钱了!”李嗣顿时有所心动,但还是苦诉道。

朱佑樘看了一眼李嗣,显得早有准备地道:“你不是一直筹集着开采金矿的银子吗?反正还有一段时间,你便拨给工部吧!”

“陛下,现在银子根本没有凑齐,一旦将银子拨给工部造船,咱们真没有开采金矿的银子了!”李嗣的眼睛一瞪,当即便说明情况道。

朱佑樘发现自己又面临了选择题,不由得苦涩地询问:“李卿,伱说十座金山重要,还是粮食增产两倍重要?”

“臣以为金,……臣愚钝!”李嗣正想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但终究是混迹官场几十年了,便是改口道。

朱佑樘知道自己才是掌舵者,便轻轻地拱手道:“去吧!朕意已决!”

在这个事情上,他明显做得不那么民主,甚至都没有放在最高会议上讨论。

只是他知道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现在挖金矿重要,但让底下的百姓吃饱同样重要。如果能够顺利找回高产的种子,那么便能够拥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从而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于科学研发中。

不管是飞机还是火车,如果连自己肚子都吃不饱,这些其实都是扯蛋。

“遵命!”李嗣原本他是决意要反对这个冒险之举,但隐隐感受到皇帝的抱负,亦是改变态度地表态道。

只是他仍旧不解,为何皇帝不痴迷于刚刚好不容易找到的金矿,反而更迷恋于前往大洋彼岸寻找未可知的宝种。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