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三十四章 考场多汗,良材两棵

独治大明 第三十四章 考场多汗,良材两棵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1:46:36 来源:9书院

“主子,考场已经布置妥当好了!”刘瑾来到宝座边上,显得恭恭敬敬地汇报道。

李佑樘看着已经跪了许久的户部官员,这才抬手让他们通通起来,接着对户部三位首脑道:“李尚书、李侍郎和叶侍郎,你们免试!”

“臣谢主隆恩!”李敏发现朱佑樘还是给自己留几分颜面,当即便谢礼道。

华盖殿外的天空仍旧灰蒙蒙的,但没有丝毫下雨的征兆。

这里的广场已经摆放三十一张桌椅,桌面上放着纸笔墨砚,而桌椅间拉出足够的距离,已然是一个临时考场。

“本场户部十三司考试最长一个时辰,开考!”梁芳看到准备就绪的十三司官员,显得面无表情地宣布道。

在场十三司的官员都不敢马虎,除了本场考试采用末位淘汰外,考试成绩亦将关系到他们的仕途。

若是能够从郎中超迁至侍郎,那么人生便算是完美了。

主事想着升迁员外郎,员外郎又想升迁郎中,而十三位郎中亦是想要努力表现,从而完成最疯狂的一个跳跃。

“起驾!”

朱佑樘并不想在这里监考浪费自己富贵的时间,在安排刘瑾在这里监考后,便直接摆驾返回乾清宫。

事态的发展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安,既然自己的即位恩都能被封驳,那么王越的任命恐怕很可能不顺畅了。

原本自己已经交代将都察院副都御史的位置留给王越,但王越终究是戴罪之身,而今重新启起便要通过刑部平反。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知王越的事情是要卡在刑部,还是最终被九卿廷推摆上一道。

朱佑樘不由得暗叹一声,自己将王越推出来总理盐政,可能是有些操之过急,以致他们三方很可能合力应付自己。

“正堂大人,咱们回去吧!”叶淇恭送着皇上离开,便对李敏提议道。

李敏发现自己完全看不透这位少年天子,但还是轻轻点头道:“好,咱们走!”

在经过考场边上的时候,他忍不住瞧了一眼,只是所站的地方比较远,故而看不清上面的试题内容。

李嗣亦是朝那边望了一眼,但心里感到惋惜。

跟旁边两位不同,他有着户部担任主事的经历,故而算术方面远超这两位。若是自己此次参加考试的话,恐怕皇上便知道谁才是最合适的户部话事人了。

华盖殿前的广场很大,考场仅占一小块地方。

由于这里是皇权之地,故而只有“皇土”,并不见树木,而他们所有人的举动都暴露在监考官的视线中。

在考试开始之时,一股竞争的气息弥漫全场。

十三司官员原本还能勉强聚拢在李敏的麾下,只是皇上画的饼太大了,所有人都想要赢得这份荣宠。

十三位郎中是最有机会得到荣宠的人,一种竞争的情绪悄然展开。

其实朱佑樘说得很对,户部确实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故而户部侍郎一般都是从户部主事升迁上来的。

现在的十三位郎中,在排除二名关系户外,其余十一位郎中都是实打实的干吏,都是有能力管理好一省财政。

“一个古董商以五贯的价钱购入一件古玩,后以十贯的价格卖给顾客,顾客拿出一张百贯宝钞,古董商到隔壁米行换得十张十贯宝钞,找零九十贯,事后米行掌柜上门言百贯假钞,古董商损失几何?”

本来很多人都担心皇上的题目过于简单反映不出水平,但看到第一道算术题目的时候,顿时不由得傻眼了。

这都是哪跟哪,世间竟然有如此要人命的题目,还让不让人活了?

刘瑾站在前面观察,发现皇上出的题目似乎真的难倒这帮自视甚高的户部官员,心里不免是沾沾自喜。

跟自己的主子相比,这些菜鸡简直就是弱爆了,竟然还胆敢跟自己主子作对。

广东司郎中陈坤在几经计算后,便是得出了答案,顿时笑得跟弥勒佛般。虽然不知道这般精妙的题目出自何处,但已然足够淘汰一批人。

在将正确的答案写下后,他得意地吹干笔迹,只是突然瞥见左侧的死对头司广西司郎中刘忠动笔,心里顿时便不美了。

刘忠人如其名,奉行一个“忠”字,却是唯一不参加户部小动作的郎中。面对着这道刁钻的题目,亦是按部就班地作答。

只是在看到接下来题目的时候,亦是不由得暗暗咽了咽吐沫,意识到此次的考试比想象中要复杂。

“北宋神宗时期盐税年收入多少贯?本朝盐税全部折银几何?论两朝盐税的利弊!”

陈坤同样开始翻看第二道题目,脸上同样露出凝重的神色,但很快转为释然,当即动笔进行作答。

有关宋朝的盐税情况,只需要翻开相关的记载,便能看到准确的数据,而最高记录是6000万贯,神宗时期保持在1200贯。

本朝的盐税收入在早前或许很难计算,毕竟朝廷“开中法”并不用银两结算,但自从朝廷允许余盐折银后,便已经可以进行计算了。

由于朝廷定下的余盐折银价格是“正盐一引折银七钱”,故而用这个价格乘以产量,便得到大明盐税收入的数额。

“约一百二十万两?”

刘忠通过计算得出了结果,看到仅是宋朝的十分之一,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所幸,这仅仅只是一个假设,大祖制定的开中法不至于这么愚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开中法的本质是以运力换盐引,即盐商将十石米粮等物运到九边的粮仓,大明朝廷便给予一张盐引。

只是现在的事实上,你花七钱银根本无法让商人帮你将十石粮运到九边的粮仓,但你用一张盐引便可以。

究其原因,一张盐引的价值是在七钱银之上,而今开中法下的盐税收到的“运力”远超一百二十万两。

虽然不知道为钱将正盐的盐引价格定得这么低,但从大明朝廷的利益出发,自然还得沿用太祖所制定的开中法,以盐引折银只会便宜那帮奸商。

陈坤每答完一道题,脸上都会洋溢弥勒佛般的笑容,只是抬头看到刘忠作答完毕,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很快地,考试来到了最后一道题目:“京城的盐价今几何?”

这无疑是此次考试最简单的题目,并不需要复杂的计算,亦不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仅仅只要了解时下生活中食盐的价格即可。

只是面对这么一道如此简单的题目,刚刚势如破竹的几个人,但现在都是纷纷抓耳挠腮起来,一个个显得满头大汗。

若是到外面随便逮住一个贩夫走卒,必定能够知道盐价多少,但现在却已经难倒在场学富五车的官老爷们。

大明官员俸禄低,主要是指在洪武年间,但经过文官集团的不懈努力,他们的收入早已经是水涨船高。

由于太祖朱元璋对官俸加上“遂为永制”,所以历代的皇帝和官员都不敢动基本工资,但他们在津贴和福利上大做文章。

以柴薪银皂隶银为例,每名月办柴薪银一两,皂隶人数的名额从两名到十二名不等,即高级官员可以每个月拿到十二两白银,闰年加一两,不经户部而由兵部和地方布政司筹集。

除了津贴外,还有来自地方的“冰儆”、“炭儆”和“别儆”,更是封妻荫子不绝,可谓是好处多多。

至于盐和茶,早已经由京城的衙门发放,很多官员更是趁机从中大捞好处。“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此话已经不适用当下的大明了。

且不说他们压根不需要为食盐担忧,哪怕真要花钱去买盐,以他们现在的收入压根不需要当一回事。

“交卷!”

正当其他户部官员还在抓耳挠腮的时候,广东司郎中陈坤和广西司郎中刘忠几乎在同一时刻举手示意交卷。

刘瑾很是意外地望向刘忠和陈坤,便走上前查看,发现两人果然已经完成答卷。

他先将刘忠的试卷收下,只是在他收取陈坤试卷的时候,一锭银子像变戏法般跑到了他的袖口中。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独治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