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三百四十七章 风波不止,内阁新貌

独治大明 第三百四十七章 风波不止,内阁新貌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7:41:21 来源:书海阁

就在朱佑樘享受帝王假期的时候,外界并不平静。

刑部尚书何乔新是文官集团的旗帜之一,一直以清廉着称,特别历经几十年塑造“不取一文”的形象早已人尽皆知。

像今年明明是京察大年,各地官员在春节前纷纷进京打点关系,但何乔新并没有收下任何官员的钱银。

最近,何乔新在国债一事上违背了奸臣万安的意志,致使万安活活被气死,毅然成为清流的领袖之一。

结果呢?

弘治皇帝为了一个奸臣,竟然对一位不取一文的清官蓄意打击报复,更是勒令都察院在大年三十将准备过年的何乔新关到了牢里。

面对如此的不公,不少标榜自己是有识之士的学者或官员纷纷站出来痛斥。

虽然在年初一元旦大朝会上,谁都不敢在奉天殿吱声,但怨念的种子早已经种下。

即便现在还是处于春节的假期中,但一场有关刑部尚书何乔新的营救行动已经悄然开启,他们势必要将贤臣何乔新从牢里拯救出来。

“此举分明就是打击报复!”

“若因为奸臣而报复清官,国将不国也!”

“自周以来,哪有皇帝亲小人远贤臣之理?”

……

以礼部左侍郎丘濬等人为首的官员悄悄发动舆论攻势,暗里地更是鼓动贤士为何乔新鸣冤,致使京城的舆论倒向何乔新。

“茶酒本是寻常之礼,贵贱乃因商贾图利造势之故!”

“华夏自古尚人情往来,一些俗物相赠岂有不收之理?”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何尚书为官至今不取一文,乃第一清官也!”

……

即便有关何乔新收受价值十万两礼品的消息传出,舆论风向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而是仍旧极力为何乔新洗脱。

他们避重就轻的舆论攻势很巧妙,故意要含胡价值十万两的实物,默默地将那些价比黄金的东西贬得一文不值。

至于比黄金价高百倍的龙涎香,他们连提都没有提。

按说,这种舆论攻击并不会影响到大局,但说的人多了,便造成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何乔新真的被冤枉。

在年初三的那天,一帮人浩浩荡荡要慰问狱中的何乔新遭拒,结果第二天一大帮年轻书生便跑到都察院门口闹事。

“你不过一个臭当兵的,给小爷提鞋都不配!”

“以为在战场杀几个蛮子就很厉害了?本公子一言能抵百万兵!”

“如今小人当道,搞得朝堂乌烟瘴气,你们这帮狗腿子还助纣为虐,愧对你们父母!”

……

这帮书生多是京城有钱人家的子弟,甚至有不少跟何乔新还沾亲带故,此次便是纷纷指责站在门前的胡军等人。

现在京城的舆论造势已经起来了,若这种风向不进行加以遏制的话,不仅不利于大明朝廷的威信,而且很可能会制造出更大的祸事。

从古至今,书生确实无法造反成功,但真要论闹事能力其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特别他们破口大骂的能力出众。

在这个时代能够在京城读书都不是普通人,而他们打心里是瞧不起这种莽夫,以致唾沫星子飞到拦住他们的脸上。

“俺倒要瞧一瞧,你们这张抵百万兵的嘴能否挡得住这一拳!”一个身材健硕的汉子动手,当即握紧拳头朝那个叫得最欢的公子哥打过去。

噗!

拳头显得十分的坚实,重重击打在那个公子哥的脸上,当即便打得脸都歪了,更是吐出了一颗带血的牙齿。

读书人见状,当即便有人事头道:“弄死这帮臭当兵的!”

“兄弟们,让他瞧一瞧什么才是热血男儿!”王煜和胡军早已经气得怒发冲冠,看到一帮书生围向自己同伴的时候,亦是不客气地加入了战团。

噗!噗!噗!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斗殴,那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只有挨揍的份,而王煜和胡军所率的人员是拳拳到肉,打得这帮人是满地找牙。

由于事态严重,特别有官员已经告了御状,所以这一场风波传到了皇帝这里,时间已经悄然来到了年初五。

天空湛蓝,如同被水洗般。

西苑的大部分区域仍旧被白雪所笼罩,而养心殿已经燃起袅袅檀香。

“这都能帮何乔新洗,当真是不要脸了!”朱佑樘在得知这场风波始末后,不由得哑然失笑地道。

虽然大明律确实没有针对实物的界定,只有名存实亡的“超过八百贯问斩”,但何乔新拿到的实物折现都已经可以斩上八百次了。

现在这帮人竟然昧着良心为何乔新喊冤,却不知是这帮人自视甚高,还是以为自己这个皇帝已经死了。

单凭何乔新的贪赃枉法,而今王越又将证据全部搜集完成,自己有什么理由宽恕这个不取一文的伪君子呢?

王越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腰杆仍旧挺拔,眼睛显得炯炯有神。由于每日清晨地坚持打拳,身材仍旧显得结实,保留着老将军的风范。

由于刚刚都察院门前的伤人事件,所以他亦是主动来到宫里面圣。王越知道眼前的帝王是罕见的明君,显得一本正经地回应:“读书人间的师生、同乡和同窗的关系错综复杂,一些资历深的学者往往能一呼百应,此事必定是他们在背后推波助澜!”

经历了这么多,他亦是看清了读书人的真正嘴脸,更是明白这读书人其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圈子。

虽然他们嘴里天天喊着爱国爱民,但事关他们利益的何乔新被关起来的时候,所谓的正义亦是被抛诸脑后。

正是如此,他知道最可恨的人并不是闹事的那帮读书人,而是那帮躲在后面煽风点火的儒学大家。

“王卿,这帮读书人这般胡闹,都察院现在能扛得住吗?”朱佑樘知道京城的读书人有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显得认真地望向王越道。

王越知道朱佑樘是不想打草惊蛇,当即便微笑道:“虽然这帮士子闹得确实很凶,但搜查厅的军士都是上过战场的!”

“若动刀子怕是不好收场,你得约束一下搜查厅的军士!”朱佑樘并不想将事情闹得太大,当即便提醒道。

王越是一个有分寸的人,当即轻轻地点头:“臣早前便已经交代他们!若是他们实在忍不住,可以动拳头,反正他们都有以一敌百的实力!”

“你们此次做得没有错!这样吧,只要他们仅是动拳头的话,有事朕会罩着!”朱佑樘不仅不打算惩治都察院的搜查军士,而且还大度地表明立场。

原本他还不好处理那帮闹事的读书人,现在有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兵痞子能够随时动手,事情反而好办了。

王越微微一愣,显得疑惑地轻声询问:“陛下,罩是何意?”

“出了事,朕顶着!”朱佑樘瞥了一眼不太聪明的王越,便进行解释道。

王越暗自一喜,却是知道自己的孙子是要欢天喜地了,显得恭恭敬敬地道:“陛下圣明!”

正是这时,刘瑾小心翼翼地端着茶盏走过来。

“王卿,若是你今日不进宫的话,朕其实亦会传召于你!”朱佑樘的脸色一正,显得十分认真地道。

王越心知朱佑樘找自己必是大事,不由得想到海西女真部落的挑衅之举,当即认真地拱手:“请陛下吩咐!”

“万阁老已经离世,现在内阁仅剩下刘阁老一人,故朕打算安排几个人入阁!你便在内阁挂个名,主职还是负责都察院!”朱佑樘端起刘瑾送来的茶盏,显得云淡风轻地道。

虽然自己感伤于万安的离世,但现在内阁竟然已经出现了大变动,那么自然要进行重新调整,特别需要重新布局内阁。

以前万安对自己死心塌地,自然不需要安排人员进来画蛇添足,但现在内阁仅剩下刘吉便要另作安排了。

刘吉的忠诚度要逊于万安,偏偏刘吉是一个有心计的阁臣。为了防止他一人独掌内阁,为了内阁不至于失控,自然是要增加阁臣的数量。

尽管礼部尚书徐琼对自己还算忠心,但奈何能力太差了,且很可能被刘吉吃得死死的。思来想去,他决定将王越拉进内阁,让内阁形成多方角力的局面。

当然,王越是一个值得培养的臣子,甚至是将来一个理想的首辅人选。

王越一直游离在权力中心之外,哪怕现在亦是不能参与最高会议的商议,顿时吃惊地指着自己的鼻子:“啊?臣……臣非翰林,岂可入阁!”

在大明朝官场的潜规则中,非翰林官不得入阁,这几乎算是一条铁律,所以翰林官才显得越发的超然。

王越这种不是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压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入阁拜相,但现在相位诡异地砸到了他的头上。

“在朕这里,非翰林不入阁,并不成立!朕要的是能够真正辅佐朕将大明带上强盛的阁臣,除非你压根没有这个心愿!”朱佑樘喝了一口茶水,故意用激将法道。

王越从来都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当即跪下来谢恩道:“臣谢陛下赏识,一定不会令陛下失望!”

只是这一刻,他整个人仿佛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梦。

从谪居安陆的罪臣到位高权重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便已经是一个奇幻之旅。

结果现在呢?

虽然他并非翰林官出身,但陛下竟然为他这个曾经谪居之人打破了一贯的传统,竟然要将他提拔进入百官梦寐以求的内阁。

从谪居到入阁拜相,自己恐怕是有明以来头一遭了。

咳……

站在一旁的郭镛发现王越竟然有些失神,当即轻轻咳嗽进行提醒莫要失了仪态。

“年后,朕会召开最高会议商讨万阁老谥号一事,不知你怎么看?”朱佑樘知道要给万安一个谥号,便是认真地询问。

在原有的历史中,由于万安被文官集团所排挤,虽然没有被扣上恶谥,但得到的谥号其实很是一般。

只是现在自己当政,而万安这些年确确实实是尽心尽责,自己没有理由不为万安争到一个好的谥号。

王越跟万安并没有太多的交集,略作沉思便道:“万阁老忠于先帝,今又忠于陛下,臣以为可用文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咦?

郭镛听到这个谥号,显得十分吃惊地望向王越。

大明王朝文官最好的谥号是文贞,而文忠紧随其后,王越提出这个谥号无疑是在抬举万安。

只是据他所知,王越跟万安并没有交情,却是没有想到王越竟然为遭到清流人人喊打的万安争取这个顶级美谥。

“若用文忠的话,恐怕那帮读书人不愿意了!”朱佑樘想到那帮唯恐天下不乱的读书人,显得苦涩地摇了摇头。

王越的脸色一正,显得无比正经地道:“君父虽要广开言路,但一家一国事关兴衰,故皆由主定!”

他并不是拍弘治的马屁,而是这正是他的人生信条。

在行军打仗中,若是不能够由主帅发号施令,任由底下的将领各抒己见,根本不可能拧成一条绳。

像当年突袭威宁海,正是他跟汪直压下一切怯敌和转向的杂音,一路朝着威宁海奔袭才有的战果。

现在万安的谥号是美与恶,其实由皇帝决断即可,犯不着受到那帮读书人的影响。

朝廷跟行军打仗一个道理,如果今日听这个臣子的,明日又听那个臣子的,看似一个很开明的君王,但压根做不成事情。

朱佑樘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知道自己确实要拿出更多的决断力,而今亦不需要再有过多的瞻前顾后。

在将王越打发离开后,便召见已经到来的刘吉。

刘吉是正统十三年进士,北直隶人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三年考满因成绩优异留翰林院任编修,从而开启了他们词臣生涯。

由于是帝师的缘故,加上受到老师前任首辅高谷的照顾,仕途显得十分的顺利,于成化十一年入阁拜相。

现在可以说是媳妇熬成婆,随着前任首辅万安身死,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明新任首辅。

刘吉恭恭敬敬地向朱佑樘行礼后,显得语出惊人地道:“臣请陛下宽恕何乔新!”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独治大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