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江南你是真该死啊

独治大明 第四百一十七章 江南你是真该死啊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7:41:21 来源:书海阁

十二月的京城,北国飘雪,银装素裹。

西苑中央的太液池已经冰封,这座皇家园林同样被白雪所覆盖,惟有西边那座宫殿还露出黄色的屋脊。

一行朝廷重臣身披裘衣,顶着漫天飘下来的雪花,踩着来不及清扫的积雪从宫门走进来,每个人的脸色都显得肃穆。

在他们跟随太监来到御书房,先在门前的屋檐下抖掉身上的积雪,这里恭恭敬敬地走进里面参拜。

御书房的地暖已经全面启动,不仅有着源源不断的暖气从地底冒起,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大明王朝最高会议始终安排在这里,而今他们亦是为了解决帝国所遇到的问题而来。

在朝廷政令推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如今的阻力出现在江南。无论是农业还是商贸,江南都是帝国重中之重的地区。

“兴化县至今没有张帖银元政令!”

“徽州府市面如今尚没有出现银元!”

“淳安有名儒称新钱为假钱,呼吁士林拒之!”

……

弘治朝在今年推出最具深远意义的举措,正式废除帝国一直盛行的银本位制,结果在江南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

北京城是天子脚下,朝廷治理了整个权贵阶层,加上这里的百姓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废除银本位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虽然无法避免还有普通百姓使用白银交易,但绝大多数的交易结算都改用铜钱和银元,新币可以说彻底取代白银的地位。

银元的好处其实显而易见,且不说店家的秤容易缺斤少两,而且银两的杂质有所差异,最终的火耗会损失的损耗差别很多。

现行的银元存在固定的面值,且还会跟低面值的铜钱直接绑定,这无疑大大强化交易双方的公平性。

只是在京城畅通无阻的银元,结果到了富庶的江南地区想要推行竟然举步维艰,遭到了重重的阻力。

至此,朝廷和江南地主阶层的矛盾在这一刻竟然意外爆发冲突。

究其原因,大明朝廷在江南的影响力早已经大幅度削弱,而且朝廷废除银本位确实侵害了地主阶层的核心利益。

国朝至今已经一百余年,社会阶级早已经固化,绝大多数的财富已经被少数人所掌握。

他们几代人积攒大量的白银,现在仅因为日本拥有大银矿和海外存在诸多银矿就要废除银本位制,这让他们又岂能甘心呢?

朝廷这项废除银本位的政令到其他地方还好,毕竟很多地区穷得叮当响,只要朝廷能够保障银元的购买力即可。

江南地区却是完全不能接受,由于国朝至今一直有所遏制土地兼并,白银是他们财富的重要形式。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积攒到如此丰厚的家财,又岂能让这数之不尽的窖银大幅度贬值,乃至不能流通使用呢?

至于日本会不会因为坐拥大量银矿而洗劫大明的社会资源,这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亦或者压根一点都不重要。

正是如此,废除银本位制已经大大触犯到江南地主阶层的核心利益,而今几乎整个地主阶层都在阻止银元流通。

朱佑樘跟以往那般坐在阁楼上充当观客,在接受这帮重臣的跪礼后,便让刘瑾示意他们可以进入会议了。

“在江南推行新钱确实十分的难办!”

“哪怕难办亦得办,难道咱们的商品要给日本和蛮夷席卷一空吗?”

“咱们总不能要用刀子架在他们脖子逼他们使用银元,此举跟北虏又有何区别?”

……

今日召开最高会议主要内容正是商讨新币在江南推行遇阻一事,虽然他们意识到废除银本位的重要性,但亦是不愿意采用武力的方式。

理论上,朝廷通过武力确实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酿造大的反抗势力。

历朝历代在遇到财政危机的时候,通常都想到发行大钱来解决,但以一当百的大钱往往加剧货币体系的崩塌,更是促使地主阶层倒戈。

现在他们想要通过武力迫使江南所有地主使用新币,且不说能不能做到,哪怕真能做到亦得面临不可预测的大动荡。

最为重要的是,一旦王朝彻底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整个江南地区,那么难免要面临政权更迭的命运。

徐琼虽然的声望不及刘吉和尹直,但却是坚定的帝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你们就别在这里抱怨了,咱们朝廷接下来该如何在江南推行新钱,今日必须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吏部尚书李裕和工部尚书贾俊知道光抱怨确实无济于事,只是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不由得暗自感到一阵头痛。

按现在的情形,江南的地主阶层已经开始抱团,朝廷现在通过政令的方式废除银本位制简直是难于登天。

“虽然遇到了阻碍,但咱们朝廷自然是继续要求整个江南推行银元结算。从布政司到府,再到州和县,要求所有地方官员倡导百姓使用新钱,禁止白银在市面流通!”兵部尚书刘宣深谙治军之道,当即率先表态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自从思想上由虚转实后,他亦是觉察到军队的中低层将士无非是为权为钱,而今饱读圣贤书的地方官员必定同样如此。

只要朝廷拿捏着地方官员的前程,那帮地方官员必定不敢阳奉阴违,而是乖乖贯彻大明朝廷废除银本位制。

工部尚书贾俊的心里微微一动,便是认真询问道:“刘尚书,这个方向是没有错,但该如何层层施压下去,又如何让整个江南的百姓都接受新钱呢?”

“自然要对推行不力的地方官员进行问责!凡是不积极的州县,不仅州县要免职,连同知府都要进行惩处!”兵部尚书刘宣避免后面的问题,却是揪着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做文章道。

吏部尚书李裕掌握百官的升迁,却是轻轻地摇头道:“刘尚书,新币在江南推行不力,固然有部分官员懈怠,但而今想要跟宋澄那般为民请命的地方官员亦是不少。以知县为例,一县之地有辅官、吏员和衙差,一旦下面的人不干活的话,知县想干活亦做不成任何事!”

“李尚书,你此话怎么像是帮地方官员开脱呢?”兵部尚书刘宣的眉头蹙起,却是对李裕的动机进行质疑道。

礼部左侍郎周经等官员并没有地方官的履历,现在听到李裕这一番袒护地方官员的言论,亦是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吏部尚书李裕知道在场有些官员过于理想化,便满脸认真地道:“别看知县风风光光的,但咱们大明官员都是流官,仅仅带着几名随从到地方上任,甚至连当地的方言都听不懂。反观吏员和衙役都是本地人,而这些人通常都跟地方大宗族和乡绅有关,所以新币推行不畅并不能一昧地怨地方官员懈政!咱们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这才好对症下药!”

虽然他没有知县的任职经历,但亦是地方担任监察御史,还出任过山东按察使和陕西布政使,加上担任吏部尚书以来亦是认真听取下面官员的工作报告。

结合着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下面官员汇报上来的情况看来,他意识到衙门吏员和差役的重要性,这帮人一旦联合甚至可以轻松将知县的权力架空。

此次废除银本位制在江南推行不畅,新币迟迟打不开局面。如果仅是几个地方如此,那么自然是该地的官员怠政,但整个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便不能全怨地方官员不作为了。

虽然匪夷所思,但一些偏远的地区,其实会出现知县害怕当地吏员的情况,甚至不敢受理有关吏员的案子。

如广东下面的新安县便发生一个颇为神奇的案子,负责选拔的承行吏员遭到同僚陆荣祖殴打致死,结果新安知县居然不敢管,直到苦主的亲属上告广州府才被惩治。

“既然吏员和衙差才是祸首,那么咱们便问责吏员和衙差!”徐琼得到李裕透露的情况后,当即便进行表态道。

不等李裕有所表态,刘宣显得苦涩地道:“徐阁老,这下面的吏员和衙差是吏滑如油,且不说基数过大,而且他们不见得稀罕那份差事!”

大明的官员通常都是寒窗数十载才谋得的差事,亦有不少官员想要施展抱负,更是肩负着一族的兴衰,所以前途对他们是命根。

只是吏员和衙差都是底层人混一口饭的差事,如果有人给足了银两,压根不会在意会不会被朝廷革除职务。

正是如此,朝廷能够以前途要挟地方官员做事,但涉及成千上万的书吏和衙差操作起来十分的困难。

“这……那该如何是好?”徐琼发现事情还真是如此,顿时傻眼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和工部尚书贾俊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这个徐琼虽然对皇帝有足够的忠心,但其眼界和才能还是有所欠缺。

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堂堂的阁老怎么能撂挑子呢?

“本官当年在湖广丈量田亩,遇到的阻碍同样数不胜数,只是诚蒙陛下器重,以湖广总督的身份凌驾湖广诸官之上,对中底层官员和吏员更有直接罢免之权,方使宵小敢怒而不敢言!既然现在无法通过政令的方式推行于江南,那么本官以为可派遣钦差重臣下江南,总揽废除银本位和推行新币的事务。”刘忠结合自己在湖广的经验,亦提出自己的提案道。

“此法似乎可行!”

“推行新币不比丈量田亩,新币要求人家配合!”

“不管如何困难,当派遣一位重臣下江南主持大局!”

“京城离江南太远了,确实得派大臣前往总揽大局,对阻挠之人亦可当场惩治!”

……

兵部尚书刘宣等官员得知刘忠的提议,虽然新推新币确实不像丈量田亩那般简单,但亦是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阁楼上,茶香袅袅。

朱佑樘接过韩幼英递送过来的茶杯,亦是默默地品尝着手中的香茗。

其实他有意派遣重臣下江南总揽大局,只是江南的局面比很多人所想要复杂得多,存在的阻力极难推动分毫。

虽然他一直身处京城,但一直默默关注江南的动静,却是知道江南那些大家族正在慢慢抱团对抗着朝廷的新币。“陛下,臣等合议请拟一重臣下江南总揽推行新币一事!”经过在场重臣的表态后,首辅刘吉朝着阁楼上的朱佑樘请示道。

刘瑾望了一眼朱佑樘,便用特有的嗓音道:“陛下准诸卿所请,不知谁能胜任?”

此话一出,下面顿时安静下来。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机遇,但亦是一个挑战。

如果他们能够将事情办好,那么自然可以像刘忠那般,以六部尚书的身份重返朝堂,甚至得到陛下的亲自相迎。

只是他们如果将事情办砸,那么不仅不能重返京城,而且还可能丢失官职,彻底跟自己的仕途道别。

原本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只是想到江南那帮世家大族的力量,心里不由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却是知晓这个事情的难度。

户部左侍郎吴裕犹豫了一下,却是主动请缨地道:“新币本就是户部的事务,现在恐怕只有本官最为合适了!”

兵部左侍郎吕雯等侍郎听到吴裕主动请缨,却是不由得暗松了一口气。

虽然事成是一场天大的富贵,但失败的概率太高,与其在这个职位上豪赌,还不如老老实实等一个地方总督过渡。

“吴侍郎勇气可嘉,但你的资历太浅,在江南官场亦没有声望,恐怕是震住那帮宵小!”吏部尚书李裕望了一眼刚刚步入中年的吴裕,却是轻轻地摇头道。

倒不是他要针对吴裕,而是吴裕从户部郎中升到户部侍郎,现在的资历和声望都太弱。如果到一般的总督位置自然没有问题,但在江南压根不够看。

要知道,江南盘踞着武勋、官宦、大儒和世家大族,一个前些年还是小小五品官的吴裕根本招架不住。

“此事总不能由尚书出面吧?咱们尚书每人掌管一部,每日都是忙不过来,又谁走得开的呢?”兵部尚书刘宣突然发现李裕望向自己,顿时感到荒唐地道。

兵部左侍郎吕雯等官员意识到李裕是想要让尚书级的官员前往,但事情真如刘宣所说的那般,根本是分身乏术。

咳咳……

坐在旁边的王越一直忍着喉咙发痒,但突然到了临界点,不由得发出一阵咳嗽。

虽然他一直不服老,但在京城养尊处优的这些时日,身体还是出了一些毛病。特别在今年这个冬天,自己的精力很容易耗光。

吏部尚书望向刘宣后面的王越,最终暗叹一声道:“吴侍郎的资历尚浅,而今六部尚书确实走不开,所以兵部左侍郎吕雯比较合适!”

我?

兵部左侍郎吕雯刚刚还为自己躲过一劫而窃喜,却是不想被高高在上的吏部尚书李裕举荐,顿时嘴里像吃了一百只苍蝇般指着自己的鼻子。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发现李裕的思路并没有问题,便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不要啊……

兵部左侍郎吕雯此刻是欲哭无泪,虽然表面上还在努力维持自己不怕事的人设,但心里却希望出现变数。

跟其他官路亨通的官员不同,他们南京担任光禄寺少卿多年,却是知晓江南的水有多深。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兵部左侍郎,哪怕兵部尚书下去都得被淹死。

只是他注定是要失望了,由于他平时确实过于高傲和树立正直的人设,偏偏他的资历和声望都很高,故而得到大家的一致举荐给皇帝。

“如今年关将至,朕非刻薄之君,前往江南不须急于一时!吕雯可先行做准备,年后朕会有决断!”朱佑樘面对下面重臣推出的人选,便淡淡地表态道。

废除银本位制关乎华夏的兴衰,他心中的人选并不在侍郎,由于六部尚书根本走不开,所以真正的意向是内阁阁臣。

刘吉作为首辅自然不宜派往江南,徐琼的眼界和能力并不足胜负此职,所以其实只剩下王越和尹直。

他心里最属意的是王越,只是王越的年纪已经不小,偏偏身体明显出了毛病,所以不忍再让这位老臣承担这个压力。

不过现在已经来到了年关,哪怕再如何心急,亦得让人家过完年再出发,而他想要在此期间好好考虑清楚人选。

完了!

兵部左侍郎吕雯彻底傻眼,虽然得到一个春节的喘息时间,却是知道自己仕途要断送在这个年后的任命上了。

王越现在已经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却是深深地望了一眼吕雯,知道事情恐怕还得由自己前往。

尹直注意到王越的反应,想到这位一生默默为帝国和百姓的同僚,心里同样有了决断。

“哈哈……咱们的商船顺利返航了!”

“此次回来又不用缴税,真的太棒了!”

“现在的银两赚得太轻松了,今年我要在翠花楼夜夜做新郎!”

……

跟北京城的忧心忡忡相比,随着一艘艘满载而归的海船顺利返航,整个江南的世族大家呈现欢庆的盛况。

虽然海上贸易的蛋糕被京城那边通过棉布窃取很大一部分,但他们的瓷器、丝绸和书籍都是海外所梦寐以求的东西,同样得到了丰厚的贸易回报。

更为甚者,他们此次还在九州岛上找到了银矿。事情真如暴君所说那般,日本确实存在很多的银矿,而他们将会跟日本的大友家共享银矿的大饼。

时间悄然来到十二月底,结果出现了一件让人始料不及的事情。

从吕宋前往京城的黄金船队遇到了一场风暴,其中一艘黄金船竟然搁浅了,结果遭遇上一艘从日本归来的商船和其护航船。

紫禁城,乾清宫。

休息在皇宫的朱佑樘得到一则最新的情报,顿时咬牙咬切地道:“即刻传王越和尹直觐见,朕要江南知道它该属于什么颜色!”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独治大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