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四百二十六章 江南赢了?连朱佑樘都坐不住!

独治大明 第四百二十六章 江南赢了?连朱佑樘都坐不住!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7:41:21 来源:书海阁

正当宁波市舶司遭到雷霆一击之时,此时京城迎来了阳春三月。

京城郊外已经万物复苏,呈现一副农耕的景象。

冬日的冻土被黄牛拖着犁耙翻成了黑土地,经历一场场春雨的滋润,加上从水渠引来活水,农田变成了一面面镜子般。

吱吱!

滋滋!

哇哇!

一些青蛙已经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春燕在水田中啄起新泥筑巢,各种的小动物已经活跃在田野间。

既没有农药等化学试剂,亦没有轰鸣的机械声音,而今的田野正呈现一幅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景。

弘治五年,这是一个好时代。

正在辛勤劳作的农夫是一张张经历风霜的脸,只是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虽然现在刚刚开启春播,但眼睛已经期待着收获,期待将会变得更好的生活。

“官府张榜说今年不再限制咱们种植棉花面积了!”

“如果全都种植棉花的人家,可以用新币进行缴税!”

“养鸭子的人家可以得到官府的补助,每只鸭都可以领取米票或抵销税粮呢!”

……

跟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官府给与北直隶百姓一些福利性政策,而这些福利性政策第一时间在北直隶地区传播开来。

以前的百姓都十分抵触政令,毕竟官府不管颁行什么新的政令,其实都是想要从他们身上压榨油水。

只是经历了朝廷整顿盐政降低盐价、打击金融清除高利贷和清丈田亩等政令后,一切都已经发生改变。

他们现在反而开始期待新的政令,如今的朝廷心里确实是装着他们这帮普通百姓,总会出现很多的惠民措施。

像百姓养鸭子还能给补助,这种好事情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甚至不可能相信朝廷会安什么好心。

但到了今年,一切都仿佛是水到渠成般,而今这个充满关爱百姓的朝廷再度给予他们普通百姓一些好处。

“若真是如此的话,我今年全都种上棉花了!”

“嘻嘻……养鸭子竟然有这等好事,那我再孵一窝鸭蛋!”

“现在的天子真的太贤明了,单是他这些年的举措,老汉便希望他能长命百岁!”

……

面对着朝廷刚刚颁布下来的新政,面对着这些明显有利他们的福利性政策,百姓们对朱佑樘是越发的爱戴。

或许朱佑樘在士大夫群体越来越坐实他暴君的名号,但在如今普通百姓的心里,弘治帝已经是一位无比圣明的天子,甚至超越了传说中的尧。

朝廷的福利性政策同样传到北郊,亦传到了赵老四的耳中。

赵老四是第一批尝试种植棉花的吃蟹人,正是这些年种植棉花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让他全家穿上新棉衣和盖上了新房子。

现在得知官府今年已经松开对种植棉花的限制,在认真对比稻谷和棉花的产值后,便决定二十亩田全都种上棉花。

“咱们按着朝廷的政令走准没错,大家今年都种多一点棉花吧!”

赵老四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仅自己全都种上棉花,而且还鼓动村里的人跟着他一起种植棉花趁机赚上一笔。

虽然他预期棉花有所跌价,但怎么都要强于种植稻谷的经济收益,所以种植棉花仍旧是他们农户的最佳选项。

“你看着吧!我今年的田全种植水稻,瞧一瞧咱们两个谁能发财!”马有礼的祖上阔绰过,显得十分倔强地道。

赵老四得知马有礼竟然是这个打算,顿时皱起眉头无奈道:“你这人好歹上过几年私塾,怎么这么固执呢?”

“我看你才是看不透!现在人人都争种棉花,到时棉花多了,棉花肯定卖不上价钱,但米价必定飞涨!”蹲在墙脚的马有礼冷哼一声,显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地别脸望天。

虽然他不明白朝廷因何要放开对棉花种植的限制,只是他知道丰年米故贱的道理。反观棉花的行情好了几年,原本棉花就应该是要回落,现在大面积种植必定贱到泥里。

至于北直隶的米价,他们北方地区原本就缺粮,现在种粮的人少了,那么米价自然是要水涨船高,所以现在种植水稻才是最佳选择。

赵老四看到自己是说服不了自作聪明的马有礼,便进行挑衅道:“马有礼,要么咱们赌一个呗!”

“赌什么!”马有礼仍旧将手藏在袖中,眼睛闪过一抹狡猾地道。

赵老四知道马有礼的女儿虽然有点胖,但生得细皮嫩肉:“如果你输了,将你女儿给我小儿子做媳妇!”

“如果你输了呢?”马有礼知晓对方老早就想跟自己结亲,便进行反问道。

赵老四眯了眯眼睛,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道:“我小儿子给你做上门女婿!”

“好,一言为定!”马有礼的眼睛微亮,当即痛快地答应了这个赌注。

很快,在里正的见证下,这个赌注便完成了。

虽然这个赌注对两家十分重要,但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过是农民间的一个小小的游戏。至于接下来是棉花贱米贵,还是棉花贵米贱,只有交由时间来给出答案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京城的三月,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西苑已经变成一个鸟语花香的皇家园林,太液池的水清澈如镜。

养心殿,一缕缕青烟从铜炉中冒起,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

朱佑樘坐在宝案前处理着来自两京十三省的奏疏,现在已经习惯于这种三点一线般的生活,针对这个国家的治理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虽然人在皇宫,但两京十三省的大事件都了解如胸,即便是东瀛那边亦有情报传回,而今东极岛的采金工作已经有序地进行。

若说有什么感到担忧的是,石见银矿开采受阻,这直接影响到自己两年后的白银兑付。要么尽快重启开采石见银矿,要么从其他银矿中弄来大量的白银。

虽然现在大明王朝面临的问题多如牛毛,但目前最重要的事务,其实还是打造属于华夏的货币体系。

韩牛站在门口处,显得小心翼翼地接过刚刚送来的茶盏。

现在他们统管京营的太监,每日都会前来西苑轮值,伺候着这一位给予他们荣华富贵的大明皇帝。

经过这些年的相处,他知晓自己是幸运的,遇到的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而大明必定能重返明朝初期的荣光。

“着令山东巡抚巡视府仓,各府粮仓务必夯实!”朱佑樘仿佛进入忘我境界般,正在十分认真地处理手头上的政务。

生活在这个时代,粮食安全才是重中之重,甚至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性命。

不仅是一个国家,哪怕是一个地区,其实都要保障粮食充足,不然很容易会造成一个地区的大动荡。

很多农民起义并非是他们想要推翻封建王朝,而是当地的粮食严重不足,为了生存他们才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

即便是被大家所痛恨的北方游牧民族,有些时候选择南下亦是迫不得已,特别遇上灾情只有南下才能解决粮食的问题。

虽然山东现在是一片太平,并没有相应的蝗虫报告,但他的心里始终感到不踏实。按以前的经验,一地的蝗灾通常是连续性的。

作为一个有志于带领华夏走向强盛的帝王,却是不能等到出现蝗灾再亡羊补牢,而是需要拥有未雨绸缪的智慧。

朱佑樘虽然没有得到高产作物,但十分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

去年已经成功打通朝鲜的粮食贸易,虽然朝鲜北部的桥梁遭到破坏,但天津港成为连接朝鲜海港的纽带。

东北府的粮食产量已经逐年走高,加上漕粮亦能通过京杭大运河按时运达通州粮仓,所以京城并不需要过度担心粮食问题。

出于山东粮食安全考虑,亦是提前防范山东可能出现的蝗灾,他决定夯实山东各府的粮仓以防突然出现的缺粮情况。

今年之所以鼓励百姓养殖鸭子,正是希望通过民间的力量将蝗灾扼杀在摇篮中,亦或者让蝗灾的规模变小。

至于鼓励百姓种植棉花,同样是为了防范蝗灾。

虽然大面积种植棉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北方粮食的总产量,但如果山东蝗灾真的来临,那么种植棉花的百姓便可以避过蝗灾,经济损失会大大降低。

“陛下,请用茶!”韩牛端着茶盏过来,显得小心翼翼地道。

朱佑樘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年轻太监是越来越稳重,突然开口进行询问:“韩牛,此次解运黄金船在海上可有不适?”

由于去年的黄金船遇劫,所以朱佑樘亦是将京营统领之一的韩牛派往吕宋负责押运,而今成功地将新一批黄金运回京城。

“回禀陛下,奴婢年幼被拐前,犹记是生活在船上。此行往返吕宋城,虽然耗时良多,但奴婢并无不适!”韩牛回忆幼年时期,便微笑着回答道。

朱佑樘若有所悟地打量着韩牛,像突然想起什么一般:“朕跟张永初见之时,他便说想要做像郑和那样的宦官,不知你可有此心思?”

“陛下圣明如太宗,便需要奴婢下南洋往西海,奴婢愿为陛下之郑和!”韩牛的眼睛十分坦然,当即认真地表态道。

朱佑樘知道航海对一些人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魅力,便端起茶盏询问道:“朕派工部侍郎刘璋前往南美洲寻找宝种,又遣新建伯之子王守仁南往澳洲,至今都没有音讯,你难道不害怕吗?”

“陛下遣刘璋和王守仁于海上,志在给华夏万民带来长治久安。若陛下以为奴婢可堪一用,亦可将奴婢遣于海上,奴婢定效郑和为陛下分忧!”韩牛亦是想要做实事的人,显得没有丝毫畏惧地道。

虽然刘璋迟迟没有归来,确实让人不免有所担忧。只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花费十三年,唐三藏取经花费十七年,刘璋前往新大陆寻找宝种难免有所波折。

不过一旦能够带回高产农作物,那么将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华夏英雄,而自己亦是想要对华夏有所贡献。

朱佑樘感受到韩牛想要做事的决定,似笑非笑地轻呷一口茶水道:“若朕现在便要将你派往西洋呢?”

“奴婢义不容辞!”韩牛的心中大喜,当即跪下来道。咦?

刘瑾刚刚进来,结果听到朱佑樘竟然要将韩牛派到西洋,不免得暗自一惊。

朱佑樘心里有了决断,其实派韩牛前往西洋,不过是印度洋罢了。

大明现在想要开展海上贸易,无疑需要开拓足够大的消费市场,而消费能力跟人口有着很大的关系。

目前最佳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印度,另一个是法国。

自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两国都走上统一民族道路,现在法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一千二百万左右。

由于葡萄牙仅仅发现好望角,虽然已经开启大航海时代,但并没有打开海上商贸的航线,亦没有大规模牟取海上资源,所以这些海洋国家只能是潜力种子。

不过现在最重要还是印度的洛迪王朝,这是一个正处于没落期的王朝,拥有大概一千五百万的人口。

大明的棉布需要市场,所以洛迪王朝是一个不错的选项。至于欧洲的法国,现在的距离还是太远,所以还得慢慢进行图谋。

朱佑樘决定启动向西的计划,便是决定赐姓道:“你本是无姓之人,朕便效仿太宗赐姓郑和,你今后便改名郑牛吧!”

“奴婢郑牛谢陛下赐名!”郑牛心中当即大喜,便重重地叩头道。

朱佑樘原本是想要慢慢发展自身实力,但石见银矿的变数和江南地主阶层的阻止,让他不得不加快推进海上贸易的脚步,正式打开往西的航线。

好在,现在拥有足够多的人才,亦拥有了明远宝船的技术,财政上同样不是问题,所以花费半年时间打造下西洋的船队并不是什么难事。

郑牛刚刚退下,刘瑾便将刚刚得到的军情送上。

朱佑樘看到是竟然是王越送来的,只是看到王越遇刺的内容后,当即十分愤怒道:“这江南是龙潭虎穴不成?召集重臣商议,朕要——下江南!”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独治大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