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四百八十一章 终究还是被怒火填满了

独治大明 第四百八十一章 终究还是被怒火填满了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7:41:21 来源:书海阁

渤海湾,天津港。

自从大明开海以来,特别修建京津运河和引进朝鲜米,而今这个码头显得热闹非凡,成为大明对外的重要窗口。

天津港的海风带着些许咸涩,吹拂着每一位在场者的脸庞,却无法吹散空中弥漫的庄重与那份期待。

靖国公赵承庆已经年过四旬,一张标准的国字脸,身形异常挺拔,正站在码头的前端静静地等待。

此刻,他的脸色显得十分地凝重,正十分认真地望向入海口处,眼睛慢慢习惯海风吹拂所带来的干涩。

虽然他是深得帝恩,仅仅是因为几件军功便被册封国公,但对宝种的事情一直是有所疑惑,甚至心里一度觉得二百万两是打了水漂。

只是消失两年的刘璋归来,而且还声称从美洲大陆带回了宝种,让他的心里生起几分惭愧,亦是多了一份期待。

尽管他不是农民出身,但看到东北府翻天覆地的变化,亦晓得一种高产农作物的意义,还有对民族所带来的福祉。

正是如此,他此次既是代表皇帝前来相迎,亦是代表着几千万华夏百姓前来迎接这一位凯旋的英雄。

在靖国公赵承庆的身后,礼部和天津本地官员已经站成一排,他们的表情各异,但眼中都流露着对这次迎接的重视。

只要是真正了解农业的官员或将领,他们都晓得宝种意味着什么,而将宝种带回来的刘璋无疑是民族英雄。

今日是没有太阳,但亦没有雨水,是一个灰沉沉的阴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平线上终于出现了一艘帆船的轮廓。

这一艘船慢慢呈现三桅的高傲身姿,正缓缓驶过来,仿佛感受到了这份庄重与期待,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身穿官服的刘璋站在船头上,亦是远远地望着越来越近的故土,看到码头迎接他们归来的官员,眼中不禁泛起了泪光。

此次前往美洲经历万险,他很多次都认为自己回不来故土。

现在重新看到这一座码头,看到码头上熟悉又陌生的官服队伍,一股酸楚和幸福一起涌上了心头。

只是往事不堪回首,而今他终于顺利归来,回到他所思念的故土,而很大可能会迎来属于他的荣光时刻。

船停在码头上,刘璋一步步走下船梯,脚步沉稳而有力。

每走一步,都似乎在与这片土地进行着深情的对话。当他终于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涌上心头,让他的眼眶再次湿润。

且不说美洲大陆其实是一个仅仅经过粗粗糙开发的蛮荒之地,而他拥有很浓的故乡情结,那片异大地又岂能跟华夏相比呢?

靖国公赵承庆主动上前,显得十分热情地道:“刘总督,老夫奉陛下之命前来相迎,您辛苦了!”

“陛下隆恩浩荡,臣感激涕零!”刘璋得知皇帝竟然派堂堂的靖远爷前来相迎,当即朝北京城进行表忠道。

身后的官员和将领看到刘璋归来,亦是纷纷上前见礼。

刘璋在天津造船厂呆过很长一段时间,跟相熟的官员或将领打过招呼,又是对赵承庆客套:“有劳靖元侯前来……”

“刘大人,错矣,侯爷已经晋升靖国公了!”话还没有说完,便有官员急忙进行纠正道。

刘璋终究已经离开了两年,偏偏弘治朝廷近两年的动荡很大。不说先后被问斩的权贵,还有江南那帮官绅,哪怕原首辅刘吉都已经被抄家。

“恭喜靖国公高升!”刘璋先是一愣,而后更加尊敬地道。

虽然他知道弘治朝的变化很大,亦从张遂那里得知皇帝南巡和皇帝有了子嗣的消息,但更多的人事情况便不得而知了。

靖国公赵承庆并没有托大,显得十分谦逊地道:“本国公只是立着微薄之功,这是皇恩浩荡!刘总督,陛下对宝种已经心心念念两年,不知可否先让本国公一观呢?”

“自然!”刘璋深知眼前新晋的国公必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亦是十分爽快地道。

既然是要呈交皇帝的东西,那么肯定还得提前进行验证。何况宝种是否真的带回来,却不能仅仅听刘璋的一面之词,而且还需要进行验证。

由于有“太祖的梦境”为据,所以有关宝种的形象已经被绘制了出来,而刘璋想要造假都十分困难。

刘璋的使命不是带回宝种满足皇帝的猎奇心,而是要将宝种带回华夏,然后在华夏的大地上进行推广。

虽然宝种在华夏千金难求,但在美洲大陆仅仅是粮食,所以刘璋的明远宝船所携带的宝种是以筐计,正堆放在船舱之中。

船员在得到指令后,亦是将险经万险带回来的宝种抬到甲板之上。

“这是红薯!”

“真的有红薯?”

“看着十分可口呢?”

……

一众官员随着赵承庆来到甲板上,当看到被抬来的满筐红薯,有人当即掏出了红薯的画像,而后十分激动地道。

“这是玉米!”

“真是粒粒如黄金!”

“老夫只望有生之年能尝之!”……

在看到又一筐玉米被抬出来的时候,看着跟画像描绘的并无二样,一些年迈的官员更是激动地哭泣起来了。

甲板上的船员看着官员激动的一幕,亦是涌起了一份自豪感。

历经千难和万险,他们从那片土地带回了宝种,这恐怕是要载入史册的壮举了。

正当大家欢声雀跃之时,又一筐宝种被抬了出来。

“这是?”

“似乎是土豆?”

“是不是太小了呢?”

……

在场的官员拿着图纸进行比照,只是看着眼前的小东西,虽然已经猜到是土豆,但亦是有几分的不解。

刘璋似乎早已经猜到大家的反应一般,便望向靖国公赵承庆:“国公,这美洲土豆品种颇多,这……这已经是臣寻找到最好的品种!”

“陛下早已经有明言,宝种恐有偏差,然有此宝种华夏必兴!”赵承庆并不是吹毛求疵的性格,亦是认真地表明态度道。

虽然土豆有些不太符合自己的期待,但终究是已经带了回来,而且红薯和玉米给他一种很利害的感觉,这刘璋便已经算是大功一件。

至于皇帝要如何论赏,这恐怕只有皇帝才清楚了。

纵观皇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虽然他确确实实斩杀了很多的权贵,但对有功之臣从不吝赏赐亦是出了名的。

此次刘璋立下如此大功,不说官升几级,恐怕会被封爵了。

“有此宝种,华夏必兴!”在场的官员纷纷抹除土豆的不足,亦是涌起一份豪情地道。

赵承庆当即让人将宝种进行归档和封存,而这些宝种都要一并呈交于皇帝,自然是一粒都不容有失。

刘璋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国公大人,请问我的家眷和苏灿的家眷在何处呢?”

消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他亦不得不担心家里的变故。

在他说出这个话的时候,他亦是特意观察在场官员的反应,却突然发现气氛顿时沉默了。

这世间之事,总是难以预测。

蓟镇位于北直隶的北部,西侧是宣府,东侧是辽东。

按说,蒙古骑兵历来骚扰大同或宣府两地,而女真人的骑兵光顾辽东,而蓟镇理由是一个太平之所。

正当蓟镇一心谋求发展之时,安安心心地种着庄稼,结果祸事还是毫无征兆般地降临在这片和睦的土地上。

一支近万人的蒙古骑兵趁着守军松懈,借着夜色的掩护,他们从西边的一处溃墙进入,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蓟镇的大地。

“杀!”

“谁抢到归谁!”

“这里都是肥羊,一个都不能放过!”

……

这支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碎石板,激起一片尘埃,宛如从地狱中涌出的幽灵般,正露出獠牙大喊大叫道。

一座名为地莲堡的土堡没有来得及防御,亦或者根本抵挡不住这支人数众多的骑兵,却是遭到了洗劫。

蒙古骑兵冲入土堡大门,他们的双眼闪烁着贪婪与残忍,目光在街道上四处扫视,寻找着可以掠夺的财物。

每当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用粗暴的方式将其占为己有。

由于物资匮乏,哪怕是普通的玷板,他们亦会带走。在此时此刻,却无法掩盖他们内心的那股黑暗。

游牧民族奉行的是强盗准则,而他们视大明百姓恐怕跟猎场上的山鹿没有任何的区别,亦非要区分便是大明百姓更加的富有。

如果不是大明王朝的皇帝确实是一个厉害的国君,他们早已经每年都下来洗劫,而不是直到如今才寻得机会。

蒙古骑兵的马蹄声在狭窄的街道上回荡,伴随着尖叫声和哭喊声。

土堡中的百姓被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却往往难逃被骑兵追捕的命运。这些蒙古骑兵以折磨人为乐,甚至故意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

噗!

一名骑兵并不像其他人那般冲进民宅中洗劫财物,而是四处纵火,然后抽出腰刀收割着从民宅逃出来百姓的生命。

不论是年轻的男丁,还是抱着婴孩的妇女,亦或者是一些老人,却通通都逃不过他手中的这把屠刀。

在这场洗劫中,蒙古骑兵展现出了他们残忍无情的一面。

他们不仅掠夺财物,还对人命视如草芥,地堡的百姓在他们的刀下呻吟着倒下,鲜血染红了街道和房屋。

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这一座生活着几百名百姓的土堡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仿佛被笼罩在一片末日般的景象中。

“鞑子,老子跟你不共戴天!”闻讯而来的蓟镇巡抚陈纪看到眼前的一幕,显得目眦欲裂地大声吼道。

由于这一支蒙古近万人的蒙古精锐突然闯入,整个蓟镇当即进入了高度的警戒状态,更是组织军队对这支蒙古骑兵进行围杀。

只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对近一万蒙古骑兵进行截杀,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自从大明开发东北后,蓟镇和辽东的军队人数都被调走了一部分,从而造成蓟镇的驻军已经下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此次这支蒙古骑兵从溃墙突然间杀来,正好打了蓟镇一个措手不及。

关内的道路四通八达,若是没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其实很难对骑兵进行围堵。何况,蒙古骑兵的机动能力确确实实要强于大明。

蓟镇巡抚陈纪结束守孝后,便被弘治皇帝破格任命蓟镇巡抚,而在职期间亦是十分重视边防建设。

他亲自调集三万军队对闯入的蒙古骑兵进行围堵,但效果跟着地莲堡的情况十分相似,结果总是慢上了半步。

偏偏地,蓟镇是北京城的北面门户,他还得提防蒙古骑兵南下,从而直接威胁到北京城中的弘治皇帝。

如此重大的军情,陈纪自然不敢隐瞒,而是第一时间送到了紫禁城。

二月的夜空,深邃而神秘,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铺满了无尽的宇宙。

乾清宫,东暖阁的灯光通明。

朱佑樘在沐浴之后,便跟往常一般,来到这里翻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情报,了解帝国的最新动态。

其实在宫门刚刚关闭的时候,便已经知晓军机处送来了一份急件。

这个军机处的权柄跟后面那个朝代并不一样,普通的政务仍旧落到内阁,但军事的重要事务则转到军机处。

王越的军事才能得到证实,更是整个大明最有威望的官员,现在由他主管军机处,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值得一提的是,军机处的成员不再限于文官,而是武勋亦会加入其中,甚至将来可以由武勋执管军机处跟文官的内阁相抗衡。

朱佑樘在翻看宣府的军情后,原本还信誓旦旦天下没有值得愤怒之事,而今满腔怒火瞬间被点燃了。

虽然他无法亲眼见证地莲堡的惨况,但看到上面有关情报的描述,亦是知道这些蒙古骑兵简直就是一帮禽兽。

朱佑樘的额头浮起青筋,亦是带着几分自责地道:“早知这帮人狼子野心,当年真不该草率言和,不杀光难消朕心头之恨!”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独治大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