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

独治大明 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7:41:21 来源:书海阁

距离,成为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最大挑战。

白古国跟云南并没有可直通的路,亦没有大明的驿站,所以这份捷报最稳妥的方式是经海路传递。

白古捷报由莫塔马湾起送,同印度洋经马六甲回到南洋,经中南半岛的大明军事基地承接,然后转送到达广东的省府广州。

从广州城到京城又是万里之遥,如果是普通的举子赴考,这个路途又得花费小半年的时间。即便大明王朝已经在两京十三省设置塘报系统,但这一路同样需要不少时间。

此次受南洋风暴的影响,这一份在八月呈报的白古捷报到达京城之时,时间已经来到三个月之后了。

大明都城,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城,这里人口持续增长。

“犯我强明者,虽远必诛!”

“小小白古,简直是自寻死路!”

“要我说,干脆挥师缅甸,将缅甸变为大明行省!”

……

虽然捷报传递的时间着实是太长了,而且还存在海洋风暴这种不确定的因素,但这份捷报在京城传开的时候,亦让京城的百姓和士子无比的自豪。

朝廷的屡战屡胜,亦让民间的舆论显得越来越好战,心里自然不将西南一个小小的缅甸地区放在眼里了。

事实上,现在大明的军事实力已经冠绝天下。

即便是强如蒙古,而今亦是将他们的小王子乖乖送到京城为质,满都海面对各方势力的虎视眈眈已经选择向大明朝廷寻求庇护。

至于日本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名选择放弃天皇和幕府将军,跟朝仓贞景那般选择接受大明王朝的恩封。

他们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忠诚可言,而今将军幕府出现内部分裂,自然是乐意于自立为王,亦是愿意接受大明王朝的恩惠。

现在摆在大明王朝最大的难度并不是军事能力不强,而是这糟糕的自然交通情况,以及落后的信息传递方式。

十二月的京城,天空已经飘下鹅毛大的雪花。

自从蜂窝煤横空出世后,整个京城对煤炭的需求直接上升,而家家户户生火做饭都选择物美价廉的蜂窝煤。

“今天的木炭怎么还贵了?”

“以前谁家舍得用木炭取暖啊?”

“咱们的日子变好了,啥东西都抢着买能不贵吗?”

……

本以为蜂窝煤会彻底占据木炭的市场,但随着冬天的来临,京城对木炭的总需求量反而出现激增,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只是如今最为热闹的地方是皇家钱庄,因为今年的兑付潮已经开启。

自吕宋的金矿国债后,朝廷陆陆续续推出了东极岛国债、九州岛国债和京津运河国债等,而这些都是到年底兑付。

“呵呵……我的一分年息到手了!”

“这些年朝廷是真给福利,又让老身赚了一笔!”

“说起来还是吕宋金矿国债厚道,可以换吕宋金!”

……

在初一的大清晨开始,大家便手持国债的凭证,然后排着队伍过来登记兑付,而后拿着他们的本息兴高采烈地离开。

以前吃利息是属于权贵阶层的专利,但现在朝廷给与恩惠,他们的财富不断地跟着增长,即便不干活都有可观的收益。

只是最让他们羡慕的还是吕宋的金矿国债,持有这个国债换上黄金的话,既能享受到利息,亦可以享受黄金增值带来的利益。

以前白银跟黄金的比率是四比一,即四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

大明朝廷在推行废银令后,特别越来越多的日本白银涌入大明,加上越来越多的百姓相信美洲大陆遍地白银,所以黄金的地位一再走高。

皇家铺庄隔壁,皇家布行。

一个身穿素衣的中年妇人走了进来,虽然身上没有贵重的首饰,但眼睛显得十分坚定,而身上散着一股自信。

“刘掌柜,您来了!”正在柜台拨弄算盘的孙掌柜注意到中年妇女的到来,当即热情地打招呼道。

刘英将携带而来的礼品放下,嘴角噙着微笑地道:“孙掌柜,你这是取笑奴家了,还是直呼奴家刘英吧!我不过是开了一个小小的作坊,这些年多得你及皇家布行的关照,不然我哪能有今日,这是上等的高丽参不成敬意!”

时势造英雄,当年那个生活窘迫的带娃妇人,而今一步一步往上爬,摇身变成了一个能力出众的女掌柜。

刘英原本是皇家布行下面的居家女织工,但今年抓住棉布的好行情,加上皇家钱庄的贷款支持,亦是成立了自己的作坊。

这个作坊其实是皇家布行的下游的供应商,正是通过源源不断向皇家布行供应白棉布,成为了有头有脸的作坊主。

“若是刚开始,你确实还是小作坊主!只是你给的工钱高,住宿和伙食都好,整个城北就数你的作坊人最多,有一千人了吧?”孙掌柜收下刘瑛的礼品,然后掏出账本边翻边询问道。

刘英微微一笑,却是不好回答了。

她原本是贫苦出身,亦是一个女子,所以更懂得体恤女织工的难处。当时办作坊的初衷其实是希望姐妹们不被作坊主欺压,所以只要持续作坊运作,哪怕不赚钱都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只是自己这个有些侠客精神的举动,没想到被姐妹们推上了神坛。

她现在的女织工何止是一千人,而今越来越多的女子冲着自己而来,甚至都已经在南郊开设一间分厂了。

“啊?”孙掌柜看到账本后,却是突然脸色一凝。

刘英注意到对方的反应,不由得疑惑地道:“孙掌柜,怎么了?”

“我们皇家钱庄共计拖欠你五万银元?”孙掌柜因身体的原因造假了一段时间,而今看到账目显得十分的震惊。

刘英微微一笑,亦是理解孙掌柜因何这般震惊:“如今投靠我的姐妹越来越多,她们日以继夜工作,前阵子韦公公还将城东的单子都交给了我们作坊,所以数额确实高了一些!”

她能够有如此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得到时代红利后,亦得益于韦眷公公这个贵人的特别关照。

城东的作坊原本是有关系户在生产,但产品屡屡出问题,更是出现打死女织工的情况,这事直接惊动了上面。

朝廷不仅严惩那一间作恶多端的作坊,而且还整顿全城的织布作坊,更是出台一个对女织工的保护法。

至于城东空缺的合作伙伴,韦公公最终将城东市场转而交给她的作坊,而且在作坊的扩建和人员安置都给了支持。

她甚至隐隐听说,此事得到了皇帝的重视,甚至有着皇帝的意图。

虽然仅跟皇帝有一面之缘,但她亦是相信皇帝始终关心着她们底层的女织工,对她的作坊其实开了很多的方便之门。

“原来如此,这个是皇家钱庄的汇票,你可以随时提取!”孙掌柜其实仅是震惊一下,而后取出准备好的汇票道。

现在皇家钱庄已经打造了一套成熟的金融体系,不仅从国子监那里得到很多人才,而且还做出很多的创新。

皇家钱庄的汇票已经等同于银两,减轻以前押运银两的负担。

张英接过递过来的汇票,在检查没有问题后,便拿着汇票到隔壁。

这笔钱并不是利润,里面包含女织工们的工钱,还有原材料的采购费用。只是在扣除这些费用后,她的荷包确实是越来越鼓了。

皇家钱庄虽然人山人海,但已经开辟了vip通道。

刘英早前是举债三万银元的负债人,如今虽然还清了所有贷款,但她名下的存款越来越多,更是国债的狂热购买者。

钱掌柜跟刘英是老熟人,亦是亲自进行接待,两人亦是寒暄了几句。

“我的吕宋债今年还是选择皇家藏金,谢谢!”刘英想到自己最引以为傲的那笔国债投资,当即便微笑地道。

钱掌柜对这个选择并不意外,便将早已经准备的金条拿出来:“刘掌柜,这是你吕宋国债的本金和利息,请核对一下数目!”

刘英如今是今非昔比,身边亦是跟着两个亲信,亦是进行了清点。

其实她是信得过皇家钱庄的信誉,若是没有皇家钱庄,其实亦不可能有他刘英的今天,而皇家钱庄的信誉一直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刘掌柜,这是咱们支行的理财顾问,您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于他!”钱掌柜身边跟着一个面相清秀的青年人,亦是隆重地介绍道。

自从新建伯王华入主国子监后,国子监在皇帝的支持下进行了改革,而今不再仅限于向科举输送人才,而是培养很多优秀的学子送往各行各业。

皇家钱庄属于新兴的金融业,而国子监有着专业的学科,眼前这个戴着一款新式近视眼镜的青年人正是第一批毕业生。

只是他并不属于柜员,亦不是账房先生,而是一个闻所未闻的理财顾问。

“刘掌柜,久仰大名!鄙人叫陈小川,在国子监主修理财,请多多指教!”陈小川按着国子监所学,显得彬彬有礼地道。

刘英从这个青年人身上看到了朝气和稳重,亦是客套了两句,便开门见山地询问:“我身上如今倒是有一些闲钱,不知现在哪个国债适合投资呢?”

“京津运河现在的货运量过多,加上受季节的影响,像如今冬季便不可通航,所以朝廷决定修建京津铁路!”陈小川的目光保持注视刘英,便将最新的动向说出来道。

刘英已经从服务人员的手里接过茶盏,顿时生起兴致地道:“何为京津铁路?”

“我早前到总部参加过培训,但具备的情况培训老师亦是不得而知。大致的意思:京律铁路是解决两地的运力问题,朝廷决定投资巨资修建铁路。他们要在地上铺一条铁道,像大马车一样的车子在铁道上面行驶,一节连着一节,很快便可以将货物和人员送到京城,亦可以将京城的棉布更快地送到港口!”

钱掌柜停下喝茶的动作,显得惊讶地道:“这事真能行吗?”

“钱掌柜,说实话,我听着亦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总站想要力推的新项目!”陈小川苦涩一笑,显得十分老实地道。

铺着铁道,然后大马车一样的车子在上面走,怎么听着都让人不可思议。只是上面交下来的任务,他这个新入职场的理财顾问,难道还敢拒绝推销不成?刘英亦是惊讶于这个说法,却是认真地询问:“这个是什么玩法?”

“因京津铁道的建设周期过长,可以购买五年国债券,亦可以入股!基于朝廷的信誉判断,本人提议可以购买京津铁道的五年期国债,听闻后续还可以在二级市场转让!”陈小川显得十分专业地提议道。

刘英制止他继续说下来,而是突然出生兴趣地道:“入股?这是不是像早前皇家织布厂那般,由皇家占大头,其余股份由大家按资认购?”

“正是如此!这条京津铁道初步预计要投入1000万银元,一千银元作一股,任何人都可以在我们皇家钱庄进行登记认股!”陈小川不晓得对方因何对认股有兴趣,显得十分专业地讲解道。

刘英的眼睛变得坚定,显得语出惊人地道:“好,给我二十股!”

“啊?”

在场的钱掌柜、陈小川和她的两个亲信纷纷震惊地望向刘英。

刘英像是认定了京津铁路能成,显得十分果决地砸下了能够动用的两万银元。

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了轩然大波。

她已经成为了京城投资界的风向标,在得知她重金投资京津铁路的时候,很多人纷纷过来向她取经。

刘英从最初囤布票开始,再到带头认购吕宋黄金国债,这些年时常精准出手,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投资能手。

刘英面对大家的追问,显得十分坚定地道:“若是真不行,朝廷亦不会做!现在京城跟天津的运力紧张是公认的事实,如果真能修出这么一条铁道,那么该造福多少人?国债确实能保证收益,但我更想见证一个奇迹,而且我相信皇帝会带给我们这个奇迹。”

此话一出,大家亦是纷纷动容,想到那位总是给他们带来奇迹的皇帝,想到如今越来越强盛的王朝。

虽然京津铁道的事情显得不可思议,但她们已经开始相信奇迹,只要龙椅上仍旧是暴君弘治皇帝,那么便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独治大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