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365章 汪直名震海疆大计的第一步

靖明 第365章 汪直名震海疆大计的第一步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皇帝之下,一文一武。

夏言加了太子太保、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冠梁七道,昂首走向养心殿。

做了军务会议总参谋,此刻他心里想的是:逢此大世,天恩浩荡,他才四十九岁,还大有可为!头上的梁冠,还可多一道。以功封公,入庙,英杰殿上站得看,看后世千秋万代!

“尔宜勤学,将来位至尚书,庶可脱我家军伍。”

这是幼年时,父亲夏鼎督促他的话。此前惯例,官做到尚书,才可脱离军籍。

尚书是正二品,他现在是正一品。

军籍什么的,他现在已经无需在意这点小事。他一生想一展才华抱负,今日有了用武之地。

朱厚熜与夏言打交道的次数不算多,因为夏言很早就去了地方。

他知道夏言有才干、有能力,但也知道许多人对夏言的评价。

夏公瑾有两“直”:耿直、强直。

这家伙,实际上是很强势的。

看着夏言在自己面前恭敬地跪下陛见,朱厚熜心里嘀咕着:让他做军务总参谋而不去管民政,也许他的耿直、强直会更好一点,而不至于被严嵩那种心思犹如山路十八弯的家伙玩崩。

“公瑾已见过了应德,又在陕西呆了一年多。先说说看,应德所说先复套、再拿回青海西域、最后扫灭汗庭之策,这战略有没有问题?”

让他起身坐下之后,朱厚熜立刻干脆地问话了。

夏言知道在皇帝面前的这第一次奏对很关键,直接关系到皇帝后面能不能信任他的意见。

他也很直接地回答:“臣不敢苟同!”

朱厚熜的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浮动:“诸边大事,朕都在等着你先到任。有什么想法,直言无忌。”

刚刚到任,军务总参谋对三边总督的计划就说了反对意见,这事自然是敏感的。

才干与圣眷,皇帝似乎要在两人间偏向于谁了。

夏言说道:“应德之才,臣自知之。然陕西不比宣大,边情尤为复杂。吐鲁番吞哈密,狼子野心蠢蠢欲动;右翼据青海,南北夹击之势只待良机;衮必里克纵才略稍逊俺答,却是名正言顺的右翼之尊。先复套,则腹背受敌,舍易取难。”

“那你胸中是如何谋划北患西线之事的?”

“依臣之见,当先趁右翼于青海立足未稳,取青海,绝腹背受敌后患;以青海为基,开边市,抚乌斯藏。青海、甘肃两路则出击土鲁番,复哈密忠顺王及嘉峪关西七卫;数年后,宣大和西三边练兵有成,再以数路大军复套,嘉峪关西七卫及甘肃镇则保西域无后患。”

夏言说得一点都不磕绊,显然是心里早有这番计划。

朱厚熜斟酌了一下,开口问道:“公瑾可知,俺答信了黄教?”

“……此事,臣有所耳闻。”

“昔年太祖招抚青藏,蒙元吐蕃宣尉使管辖的是青海。永乐年间,太宗册封了三宗法王和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虽造册给印,青藏实无大明一兵一卒。太祖曾有言,西番之民归附已久,而未尝责其贡赋。此后,也只是用茶马市易,得了些藏马。正德年间,亦不剌西逃青海。这次右翼赶走了亦不剌,乌斯藏那边能坐视其事,公瑾以为何故?”

夏言发现自己之前没有把这些考量在内了,此刻略一思索,开口问道:“是俺答与乌斯藏有了密议?”

“应该是如此。亦不剌在青海,没有少劫掠乌斯藏。青海易主,都知道他们要花些时间才能稳稳立足,乌斯藏为何没有把青海重新纳为己有?俺答应当是许了黄教传教草原。如今俺答并不寇宣大,右翼的下一步,恐怕是攻灭土鲁番。如此一来,青海就能与右翼连成一片了。”

朱厚熜说完这些,又问夏言:“大明若现在便取了青海,反倒让乌斯藏、吐鲁番都担忧大明兵锋。若是先取了青海,如何招抚乌斯藏?朕不能也去信那黄教吧?分兵守青海,能顺利复了哈密吗?”

夏言之前在路上的意气风发顿时被消磨了不少,一时沉默不语。

朱厚熜又拿起好几本册子:“西三边还只是大明边事其一。公瑾莫急,先看看西南诸事,还有蓟辽动静。许多事,都拖了一两年。宣大一战后,朕与安宁伯那时都想看清形势变化再做决定。如今公瑾做了总参谋,不妨通盘考虑。大明兵力、钱粮,何时用于何处,只怕都要通盘考量。”

“……臣立功心切,陛下恕罪。”

“言重了。”朱厚熜摇了摇头,“朕欣赏公瑾锐气,更相信安宁伯所托得人。只是公瑾这些年在南京、浙江用事,军国之事关心得少。这几日,先在武英殿看看秘档。你有什么疑惑处,可径入御书房,朕自会解疑。”

他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军务会议所谋划之事,并非只有北患一桩。”

“臣明白了。臣这就先去武英殿,查阅秘档。”

夏言的心态总算放平了一点点,知道军务会议里的水比自己想象的要深一些。回到了武英殿,先草草见过了那军纪、军备、战训三部的首官,这才问道:“麦公公,秘档在何处?”

已经离世的不只是杨一清、杨廷和,去年,张永也走到了人生尽头。如今,麦福从广东回京了,接替了张永的位置。而在军务会议当中,怎么会少了御马监掌印的位置?他虽然不列席,但武英殿中的秘档也由他保管。

“夏总参,这边请!”

麦福把夏言带到了武英殿的后殿敬思殿之中,打开了由两个禁卫、一个内臣和一个绿袍书办一同在门外守卫或办公的房间。

“库中秘档,夏总参尽可入内取阅,却不可带出。”

夏言看到那内臣和书办都提笔记录了什么,心中凛然。

这些手续应当不是要怎么防着他这个总参谋,但想来还会有其他臣子需要看一些东西的,那就要登记、要有人随侍在侧了。

走入了房中,夏言一眼望去,是一排排的架阁。

目前,还只有三大两小五排架阁:兵备、情报、会议、将领、军器。

夏言想了想之后,直奔会议那一大排架阁。

这应该才是脉络。军务会议上一次次的会议,有资格被存档到这里的,才代表了陛下最真实的军国方略想法。

夏言这一开始看,就在这里面看了四天。即便是夜里离开,脑子里也还在想着那诸多秘档当中的内容。

他渐渐知道了大明从多久以前就在准备着域外之事,也知道了更多以前不了解的情报,因此也渐渐放弃了先取青海的想法。

那并不能说明夏言在谋略上不如唐顺之,只是他知道的东西更少。

但问题是,唐顺之已经有资格知道这些了吗?还是说,王守仁对唐顺之说得更多,对自己说得更少?

夏言压着心中的疑问,就这样开始了他作为总参谋的官途。

……

新官上任三把火,夏言在军国大事上烧的火更急一些。

“臣已深悉陛下宏图,臣请先以抚宁侯朱麒改任山西镇总兵官,以平湖伯纪维民改云南都指挥使,宣大军屯改制扩至山西、陕西、四川……”

他在雷厉风行,这次朱厚熜给了他信任。

“看来,公瑾是明白这三年以何处为重了?”

“阮淦既已寻得黎氏后人,交趾变局已到。云南银铜之产天下十有其七,若通了缅甸、交趾商道,钱粮可自蜀、湖广入陕晋。臣明白了。”

这是刚刚才传回来的消息,不仅外察事厂找的黎氏后人,阮淦手里现在还有了另外一个他自己找到的黎氏后人。

而恰好,莫登庸派遣的使臣还已经出发了。

“纪维民在湖广平叛一战中统率神机营选锋,他从四川去云南,确实能让缅甸、交趾再想起昔年大明火铳破了象兵阵之威。”朱厚熜说道,“西北,静等俺答再助他哥哥灭土鲁番,让唐应德伺机助哈密富国则足以牵制青海和右翼西侧兵力。云南那边,要好生谋划了。”

新一届的军务会议开始正式商议关于云南的事,伍文定与沐绍勋的策略在等待他们的答复。

这个时候,徽州海贸公司的船队刚刚抵达云屯港。

“这便是那什么鸟粪石?”

船上,汪直并没有下船,他觉得在船上还自在些。

现在,他手里拈着一块鸟粪石端详着,不解地问道:“为何一定要带这么些玩意回去?”

“家家都如此,到底是什么缘故,那却不知了,想来是有大用的。”

“不值得,不值得啊……”汪直问道,“东家,真不能打点一下,带些别的回去?我昨日下船转了一圈,宝石、象牙、上好木料……哪样不比带这个回去赚得多?”

在他面前的,正是招揽他下海的许栋。

“其余事都能打点,这件事打点不了!”许栋摇了摇头,“我让伱去办这件事,反而是看能不能从海贸行那里商议一下,价钱再压一点。如今下海的民船越来越多,海贸行那里也是一年一个价。”

汪直皱着眉头:“此物既对朝廷这般有用,海贸行为何不自己运回去?反要咱们这些民船花钱买了,再运回去抵税?他们自己运回去,不是更能立功呢?还是说朝廷更想要海贸行赚更多钱?这鸟粪石,只有海贸行手上有吗?”

面对他的诸多疑问,许栋再次摇头:“到底是为什么,我也不清楚。这鸟粪石倒不是只有海贸行手上才有,他们也是买来的。”

“啊?那到底产自何处?”

许栋伸手指了指西面:“这鸟粪石听说只产于海外孤岛。海贸行也只是行商,岂能雇了人到岛上开采?倒是这南洋夷酋,尽可掳了贱民到岛上开采。海贸行来者不拒,别看一斤鸟粪石不用几个钱,但奴役贱民开采,也是一本万利、天天有得赚的生意。”

“咱们若是找夷酋去买,那岂不是能便宜不少?”

许栋叹了口气:“如今确实有人想这个法子,也确实有人从夷酋手里买一些,那大多还是给钱比海贸行多,想跟当地大族搞好关系。再说了,咱们这些民商,一年才要得了多少?他们不会轻易得罪海贸行,咱们也不想轻易得罪海贸行。”汪直拈着这鸟粪石默默不语。

如今的价格,在这里是百斤鸟粪石才五钱银子。当然了,运回宁波,百斤鸟粪石可抵七钱的税银。

也不知这鸟粪石开采起来难不难,但想来凿出百斤石头,也用不了多少工吧?

凿出来就有人要,对夷酋来说确实是个好生意。

让人有吃的有气力,一日一日地挖下去,一人一天能凿出三五百斤石头,那只怕就能从海贸行手里赚上一两银子。

一个岛上有三五百人,那岂非每天就能挣上几百两?

想必也不这么简单,不然这钱太好挣了些。

许栋想要他去跟海贸行交接这些事,看看能不能把价钱谈低一点。

汪直现在却有了别的想法:“东家,你说,咱能不能也找到一处有这种石头的孤岛?若是再去这南洋掳上一些人,让他们开凿这石头,咱们再运回宁波。其他各家尽可载其他货回宁波,从咱这里买这鸟粪石抵税,那不是更好吗?”

许栋张了张嘴,许久才道:“你当没有人这么想过?产这种石头的岛,听说方圆数百里都是汪洋大海。我们行商,一年能多跑两趟就回来了。占一个孤岛去开采,谁耐得住在那荒无人烟之地一直盯着?”

汪直咧嘴笑道:“我倒耐得住。守孝之时,我也住在山上,与鸟兽为伴啊。”

许栋不以为然:“那也是在村里,你想下山就能见到人。”

“东家要是觉得这法子可以试试,我先去跟海贸行的人聊一聊。”汪直挺心动,“若是他们不忍这转手一道就能赚上一笔的好生意,我们未尝不能让他们省些人力,分润给他们,只是要让咱们帮他们来办这件事。夷酋也是此理,他们懂多少采矿之事?何处有这鸟粪石,岛也是现成的,咱们来帮他采。或租或买,总有法子嘛。”

“……那你试试看。”

汪直这才下了船,只觉得这海上果然处处是宝藏。

没想到这不起眼的鸟粪石,朝廷居然这么看重。既然每一家民商出海都要求带这鸟粪石回港抵税,那么若是把这鸟粪石生意做大了,岂非每一家民商都要看徽州民商的眼色行事?

听许栋的介绍,朝廷也并没有让海贸行凭这些拿捏民商的意思。

至少没有明令必须从海贸行手上买,也有人确实不从海贸行手上买。

汪直想要名震海疆的心,这大计的第一步只怕要落在这鸟粪石上。

兜兜转转一番结交,汪直出现在了海贸行于这云屯港外吉婆岛上的管事太监彭跃面前。

“听说,你想和海贸行谈谈包下鸟粪石的事?”彭跃有些惊异,也有些不屑,“许栋怎么没来?你一个小小账房,也敢妄言此事?如今下海的民商,哪一家不得带上鸟粪石回去,你倒是算盘打得叮当响。”

汪直并没计较他的奚落,只是微笑着说道:“公公离了那锦绣之地来这南洋,定是另有重任在身。这区区鸟粪石,草民以为公公实犯不上为之劳心劳力。海贸行无需在这事上拨银周转,公公只消派个人,草民这里但凡百斤鸟粪石,便分润二钱银子到海贸行。公公于这南洋另有大事不好亲自做的,草民也能想方设法帮着做了,岂不是美事?”

彭跃笑了起来:“咱家要做的事,岂能委于旁人之手?听说你这还是第一回出海,胆子倒不小,不怕这南洋海水太深吗?”

“草民下了海,倒觉得这海像家一般。草民如今也只是向公公表明心迹,草民能不能办事,公公尽可考较。”

彭跃笑容一凛,不再说话。

汪直看着他,试探地问了一句:“方才草民进来拜见时,见公公似有愁容,应当是有什么事为难吧?”

彭跃盯着他,心里琢磨着。

这小子倒是会察言观色,那件事确实为难,不太好办。

过了许久,他才说道:“你第一回出海,在这交趾倒是个生面孔。你要咱家考较你,不怕丢了性命?”

汪直感觉有戏,顿时说道:“草民怕丢性命,就不会出海了。”

彭跃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连说三个“好”。

“不瞒你说,这事咱家已经问过了好几家,包括许栋,他们都不敢。”彭跃意味深长地问道,“咱家这么说了,你还想试试吗?”

汪直只犹豫了片刻,随即就说道:“公公不妨先说说看。”

彭跃嘿嘿一笑:“只不过是要你开一条去哀牢的商路,那里,如今还战乱频频,但是海贸行要采买的一些货却断了。”

汪直心中一动:“哀牢?不知是哀牢何处?”

海上航行的数月,他也在了解着南洋。这哀牢虽在交趾以西,范围却也不小。

“清化以西。如今那里,是阮淦盘踞。那里的象牙、犀角、沉香木、野灵芝,可是好东西。怎么样,你敢不敢去?”

汪直只稍微想了想,随后就笑道:“草民自是敢去。只不过,公公需帮我劝说东家一二,让他允我就留在交趾。”

彭跃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现在还不到海贸行直接表明态度的时候,陛下旨意是“静观其变”嘛。

生面孔和民商,更合适先把这条线打通。

“好,你既有这胆量,咱家自会把话带到许栋那里去。你若打通了这条商道,你们徽州海贸公司,明年可以只用出八成银子买鸟粪石!”

“还请公公派上一人,好教草民那夷人鸟语。”

彭跃这下更满意了,他知道这汪直懂了他最好派个人去办真正要办的事。打通商道什么的,当然只是幌子。只要有银子,当真收不到那些货吗?

“你与昔年汪公公同名,倒与咱家有些缘分。”彭跃点着头,“用心办成了这件事,往后的事情也不是不能商量。”

许栋得到了更低的鸟粪石采买价格,汪直成了徽州海贸公司刚在吉婆岛上设的店面掌柜,他开始学他口中的“鸟语”。

从京城出发的命令一个前往昆明,一个前往四川。

总督云南部院里,伍文定看着诸人:“谁愿先往缅甸,堪明实情?”

那些人纷纷缩了缩头。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