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385章 全本屠龙术,历史的车轮

靖明 第385章 全本屠龙术,历史的车轮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大明并非第一次发行国债,迄今为止,唐顺之在宣大干过一回,张凤在云南干过一回。

有了两次经验,杨慎对国债其实也不陌生。可是,他一直以为那只是由于战时的特殊需要,更是为了防备战事持续太长的一道保险。

可现在竟是为了辅助新钱推行?

“世人好买地,好臧金银。”张孚敬自做官起,所有经历都基于新法,他钻研得更加深刻,“嫁娶传家,金银是收不尽的。然正如陛下所言,钱只是由于大家伙都以为可,所以成了钱。金银铜稀少,故而以钱使之;宝钞滥发,所以价值低贱。如今要行新宝,虽是成色好的铜钱、银元,却也是往民间发了大量新钱,恐物贵钱贱,百姓遭祸。”

朱厚熜提醒着杨慎:“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数据。大明如今大体上一共有多少银钱流通,用修能给个准数吗?大明田地、作坊、工厂、海贸,各种货物一年大体上分别有多少数目在流通,用修能给个准数吗?新钱不能像宝钞一样了,以后只行新钱,但发行多少新钱而不至于让物价飞涨,用修心里有数吗?”

这回发行国债的目的不是为了暂时敛财支应军需和朝廷财计,而是要一举两得,同时也先尽量收上来富贵人家里的闲钱、旧钱。

“先从一年期、三年期开始,朝廷立了信誉,再设三年期、五年期甚至十年期。”朱厚熜说道,“只有民间还存有的旧钱降到足够小的比例,朝廷才能通过已经发行了多少新钱,大致知道民间的财富总量是多少。同时,根据货物流通的规模,也知道该把新钱发行总量控制在什么样的范围内,稳住物价便是稳住民生。”

大明的“财相”要开始具备更宏观的视野和更专业的财政知识,这堂课,朱厚熜是当仁不让的教师爷。

民间自然仍然有大量走私、逃避关口商税的人,但是至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完全两眼抹黑,既对货币私铸无能为力,又只根据朝廷和皇帝需要乱印宝钞。

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好货币发行、建立起货币信用。

“除粮赋因为农户极为缺钱而不能折银外,诸多赋税能折宝钞、能交旧钱,只有这段窗口期。将来,不仅官府只认新钱,民间也以用旧钱为违反钱法。通过金银器行熔铸做些传家物件不需去管,但凡用之买卖,便是犯罪。”

张孚敬说这样的话,是很有威慑力的,毕竟他是“张杀头”。

杨慎觉得这未免太强势了些,民间私底下用碎银买卖物事,这也谈得上犯罪?

“不要不以为然。”朱厚熜趁他懵逼的时候加大教育力度,“官府要的是权威,是管理的效率。在新钱这件事上,更重要的是威信。既有权威,又有信用!朕只说两点。”

杨慎看向了他,朱厚熜伸出一根手指:“其一,铜实在太过有用,如今却因为没办法,大量的铜都需要拿来铸钱。可钱分明就是让百姓都认可、能买到需要的东西便行。威信立起来了,造纸和印刷的技术再提高一些,或者将来找到更廉价的配方,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硬币甚至纸币来替代铜钱?”

“……那不就是宝钞?”杨慎之前也听过相关的议论,却还是感觉太难,“总有宝票在先,但普通百姓在这么些年里是没财力见得到的。将来若见纸币,只以为是新宝钞,必不敢用。”

“所以要把这些年的事先做好,让大明上下都知道新钱可信。”朱厚熜又伸出一根手指,“其二,钱是用来买东西的。大明再有钱,若只堆在国库,那也就像是民间有人挖坑深埋,往往十年二十年等同于没这笔钱花用。于朝廷而言,过去是要钱花便印宝钞,而后宗室、官员等折钞发放俸禄,最后官民都遭祸。用修,你需要想想,若是大明藩国、藩族也信大明的钱,而大明只认大明的钱,会怎样?”

杨慎有聪明的脑袋瓜,一旦脱离了大明子民的限制范围,他略微思索之后就有点豁然开朗,随后张大了嘴巴。

朱厚熜笑了起来:“其实本就有不少人违禁去藩国用大明通宝和银宝买货,彼国权贵、富商本就喜大明的钱,因为用之再买大明好物也更加便利。把新钱推行好,提高信用、增强便利,将来诸多边市有外国商队来往,通关汇算只认大明新钱,他们便需要大量大明新钱。这国债,将来是可以让外国来买的。”

现在倒不用、也不适宜就这么开始提出什么债券、证券的概念,只用先奠定更规范系统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基础。

一旦接受了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货币要通过流通才能兑现为实物价值等等这些概念后,杨慎随即就对未来的财计局面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而后便是和国债会付息相同道理的另外一个重磅手段:大明银行作为第一阶段的唯一银行,将推行有息存储。既建立另一个吸纳民间旧钱的渠道,更要将贷款这种业务也规范起来。

宋朝曾为了刺激农业生产搞过青苗贷,但如今第一阶段的贷款根本无需触及这个领域。要想让农户的收入涨起来,大明自有铁器、水利、种苗甚至将来肥业去打造相对好上一些的环境。而大明银行的贷款业务,既有朝廷以赋税为担保的临时借支,又有以诸多国企为首的商业实体,更有工商业把基础再打牢一点之后更广阔的未来。虽然短期内大明银行还比较难实现贷款收益除去利息后的盈利,却也会走上正确的方向。

“最主要便是周转。只要有利息,不用的时候钱便存在银行,用的时候一般也不会一次全取出去用了。”朱厚熜调侃了一句,“对于银钱周转的奥妙,用修自然是不陌生的。放心,只要有利息,最先带头开户,把大量的钱存进去的,便是资产局底下的诸多企业。”

杨慎开始抠脑袋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崔元则已经头皮发痒好长时间了。

大明对于新钱、银行、国债还能有漫长的时间用来了解、习惯、接受,崔元忧心的事还有一点。

靖安侯府上,崔元忧愁地拿着三张宝票给孙交看:“老国丈,您给说说,这将来到底会如何?太祖、太宗和陛下的敕像,竟印在这宝票上,陛下执意如此。”

杨廷和、杨一清已经在英杰殿上站着了,顾仕隆虽是新朝国公,但对内平叛建功的他,被皇帝从礼部提交的名单里划掉了,并没有列入造像英杰殿的名单,只是立碑置于雁翅楼下。

而七十九的孙交仍旧精神矍铄。

他瞅着宝票上的朱元璋、朱棣、朱厚熜敕像,长长叹了一口气:“见天颜而不拜,已是惴惴不安了。”

“就是啊!”崔元很纠结,“您是国丈,我是驸马。这里没别人,我便直说了。这礼尚往来、求人办事,没个二五十两银子,大抵也拿不出手吧?这么一张宝票递过来,不显山不露水,本是极合适的。但如今印了天子敕像,您说收钱的人被太祖这么一盯,心里打不打鼓?”

孙交心想那大概是浑身的皮都一麻一痒,好像要和骨肉分家了。

但他知道崔元为什么来找他聊这个。

“……想收的,还是会收,法子多了。”孙交摇了摇头,“陛下也不是想靠这个来警醒官员要清廉。只要事情办好了,陛下向来是不吝赏个富贵的。自然,将来若犯了事,那便也多了一桩罪名。”

人活到七十九,啥没见过?贪污这种事,没什么好办法的,这是人性。

“哎呀!”崔元急了,“老国丈,你我也是十一年的交情了,何必还避重就轻?心里打鼓,却还是会收。宝票既然印制了,便定然要通行。这通行得越广,多年以后天子威严何在?既然是钱,还是数目很大的钱,走南闯北,难道举着贡着赶路?如今碎银子都想法藏着,这宝票,只怕还有人藏在鞋底踩着才踏实!”

两个天然的帝党并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把天子敕像和腌臜铜臭牵连在一起。虽然也有警醒犯罪的好处,但也是对天子威严无形中的消解。

试想,过去出门在外藏妥银钱的法子都是什么样的?藏裤裆里的都有!

过去使钱都是什么样的?青楼勾栏之中往娇娥怀里扔的也有!

将来呢?裤裆里藏太祖,美人玉体上撒太宗?

崔元想到陛下百年后有可能被这两位老祖宗撵着打的画面,不禁发抖摇了摇头:“天子威严越来越小,这不是好事!敬畏一失,可就难办了!”

“……莫非你是想让我问问陛下?”

“老国丈,舍您其谁?”

“……这可是国策会议上都议定了的事,国议殿上陛下金口玉言,也已经准了。”

“还不晚!这宝票毕竟面额不小,可以先只是兑银元。”

孙交叹了口气:“那我便去问问吧。”

做过户部尚书,做过参策,是皇后亲爹,还活到了七十九。

面对老泰山的疑问,朱厚熜哭笑不得。

他这些天一直给人上课。既有中圆殿里的小子们,也有国策殿中新一届的参策们,现在还要面对七十九岁的老同志。

孙交和崔元的顾虑很简单,也很真实:伱这么不把皇权威严当回事,将来你的子孙们恐怕不方便啊。

这件事有着前因:重新设了宰相,放了权,如今更是统一国库,皇帝想用钱也只能在每年的定额之外再提出“申请”了。

没错,在孙交和崔元看来,就是申请,而非要求。毕竟,额外的开支是需要在国策会议上商议的。

现在自然没问题,你嘉靖牛批嘛。你提出来的要求必定是有理有据,参策们你也都能把握住。

但将来你的儿子、我外孙呢?你的孙子呢?

如今资产局这个钱袋子你能捏紧,军权你也能抓紧。

但军务会议总参谋也是文臣了,将来会怎样?

现在甘心接受要降等袭爵的宗室和勋臣,他们的子孙将来还能不能服服帖帖?

连司礼监的地位也已经被御书房排挤了不少!

若说这些只是为了再造大明、创个中兴盛世,那也就罢了。可是连天子、皇家的脸面也印在了钱上,从此变得庸俗,这又是为哪般?

“……原来崔元当时拐弯抹角的,说的是这事。”于是孙交震惊了:“陛下难道打心底里就没想过这些?”

朱厚熜表情复杂:“朕确实没想过。”

这是思维观念的完全不同,朱厚熜实在见多了钱上印人头的局面,心底更没有太多对于皇权神圣的执着。在他看来,这么做是好处多多的,所以为什么不做?

如今被孙交直接一提,他想了想就说道:“百姓对天家不觉得那么神秘了,与将来的皇权稳固与否是两码事。朕实话实说,如今中枢改制,对国家更有利,对天子确实不如以往有利。或者换句话说,如果天子庸碌,不至于因此对国家祸害过重。如果天子想有所作为,那就对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他设计了更复杂的体系,将来的皇帝如果想要打破,一定会更难了。

在目前这种体系下,将来必定会渐渐走向虚君的那一步,国策会议只怕渐渐变为议会,而总理国务大臣成为实质的君主。

如今制度下的军权、财权、人事权、决策权、监察体系,也会带来诸多牵制。不论是皇帝想打破它回到从前,还是某些野心家想打破它重新整合,都会面临新的极大阻力。

毕竟,如今这个制度是皇帝甘愿舍弃了部分皇权换来的。任谁想要获得更大的实质性皇权,将来都会面临其他不甘心权力被收回的人的反扑。

孙交不理解的就是这一点,他的心态很复杂。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外孙是太子,他的心情不会这么复杂。

朱厚熜坚决地说道:“天下从无王朝当真千秋万代,若想传承得久远一些,该有些新的举措,有舍才有得。当然,朕也并非不为子孙后代考虑。虽然英主雄主难求,大约还是庸碌者多,但朕还是有办法的。”

“……臣斗胆请教。”

“那无非就是教育二字罢了。”朱厚熜笑了起来,“太祖曾有祖训,然世代变迁,大明在发展,内外局势也常有不同。朕那实践学、辩证法,正是要教会子孙后代这一点。既明其理,又有实践,终归不会差到哪里去。譬如载垺,朕让他去一趟云南,就是让他先看一看。载墌将来也一样,朕会让他同样先历州县的。”

“陛下,这万万不可!”孙交大惊,“越王去云南,臣知陛下用意。然太子离京,岂是小事?”

眨眼间,孙交从这一代的后宫夺嫡,联想到将来一代代的后宫夺嫡。出门在外,不出意外的话就极容易出意外。为了大位,当真是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朕说了,朕能让载墌这么做。至于载墌将来能不能、敢不敢让他的儿子这么做,那便是将来的事了。”朱厚熜不以为意,“储君不明实务,将来继位,也无法从国事为重的角度出发掌稳朝政。也不会那么早,在让他出去历练之前,朕还有很多东西要教他。”

“……陛下之教育,可保历代储君贤明?”孙交始终不以为然,皱眉不已,“莫不如还是在将来大明国富兵强、再造盛世后,仍旧再改一改中枢之制吧,至少让太子将来好掌权一点。”

朱厚熜沉默了。

不知不觉地,他要开始面对将来自己的子嗣能否坐稳皇位的问题。

大家仿佛对他能够再造大明不持怀疑态度了,现在只有与皇权紧密联系的勋戚们,开始担忧将来的局面。

过了一会,朱厚熜又笑了起来:“国丈何须着急?朕虚岁才二十七呢。”

“……臣老了啊!”

孙交心里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朱家皇帝,除了你印到宝票上的太祖、太宗两人一个活到七十一、一个活到六十五,其他诸位再刨开四十八的仁宗、四十一的宪宗,便都是四十以下人就没了。

论在位时间,永乐年号用到二十二,成化用到了二十三年,剩下年号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年而已。

你知不知道嘉靖这年号已经用到了十一年,其实已经是中老年号了?

但皇帝毕竟才二十七,不能咒他也有可能活不过四十,孙交只能说他自己已经老了,浑然不管顾仕隆在阴间有话想说。

人与人对还没发生的历史并不能感到相同,朱厚熜只觉得无奈。

但是自己当真能比道君活得更久吗?朱厚熜只能叹道:“也罢,朕便先将数卷书给国丈读一读。这是安嫔过世后,朕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慢慢写的。国丈先读完,回头再跟朕来谈这个话题,可好?”

孙交疑惑不已,只见皇帝当真拿出了一个上了锁的盒子,打开之后取出了五册手卷递给他。

“不可示之他人。朕如今只是先写了个草稿,将来这书,也是内外有别。这内版,只以之教育太子。那外版,却只能择一部分,托以话本言之。”

听皇帝说得郑重,孙交就说道:“那还请陛下再赐个书盒,赐一把锁子,臣回府后细细拜读。”

“就这个吧。”朱厚熜把盒子和锁钥也给了他,看他告退回府。

历史自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朱厚熜相信孙交有足够的阅历和学识,能看懂他那些超越了当前时代的认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皇权毕竟是站在顶端攫取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财富的产物,它迟早也要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适应将来必然会出现的历史潮流。

到了明朝这样的时候,皇权其实已经站在了它集权程度的顶峰,至少也是极为接近顶峰。再往上走,只会攫取更多的利益,刺激作为帝国根基的人民的反扑,阻碍国家的发展。

与其如此,不如主动下坡。

朱厚熜在其位,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立场,有自己对子孙后代的关切。究竟怎么做才是对大明、对这片土地更加有利的,他又怎么能想得通通透透呢?

保留一点将来改变的空间,至少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主动改变的思维,更需要的是得明白为什么要那样改变的道理。

对朱载垺和将来其他皇子的安排,也未尝不是一种开枝散叶、留下更多的可能性。

孙交回到了府上,独自钻进了书房,开了盒子拿起第一册。

从这一天起,他内心所受的震撼,完全不比杨慎和崔元要小,应该来说要大得多。

这才是朱厚熜所记得的、所知道的、所熟悉的全本“屠龙术”。

深悉唯物史观之后,才会真切地看到历史的车轮。

在历史的车轮面前,皇权能做的,也只有躲,只有修好路,尝试让自己仍能享受一些利益而不是被碾碎。

但让孙交震撼的,并不只是这个,而是朱厚熜对未来的描绘,或者说“判断”。

对他来说,有二十一世纪的朱厚熜前身看水滴和二向箔的震撼。

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初七十九岁的老人家在看真正的科幻史诗,阿查拉卡马拉看到太监们抬来新的玻璃窗子,虽然她不知道科幻这个词,但有这个感觉。

“这可太危险了!”孙茗担忧,“若是失手打破了,伤到了怎么办?”

朱厚熜笑了起来:“这可是禁宫,是养心殿!现在用得起这个的,也都是达官贵人。朕先将这里改一改,来觐见的臣子瞧见了,大约就会回去也用一用。若买的人少,这玻璃怎能越造越好?说来还有个妙用,若是用了双层,中间留些空,那还很保暖……”

属于皇帝的私人时间,后宫妃嫔们瞧热闹一般来到养心殿看这里的窗户改造。

阿查拉卡马拉是去年十月里才进京入宫的,她一派出家般的心态来到了这里,结果反倒像是入了大观园,心境常常不定。

各种新物件最多的,就是养心殿的后院。她最喜欢去的,除了御花园那边新改建的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就是养心殿的后院了。

现在瞧见她诧异无比的眼神,朱厚熜又对她笑了笑,于是阿查拉卡马拉心里一怯,低下头看往一旁。

“让他们装吧,黄锦,拿上球拍,你又胖了一些。”

黄锦委屈地拿起用皮和羽毛缝制的羽毛球和球拍,跟着皇帝、后妃及跃跃欲试的太子往御花园走去。

开发更多消磨时间和精力的体育娱乐方式,对朱厚熜的后宫和谐有利,对皇帝本人和皇子公主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利。

朱厚熜还能不懂孙交的眼神?他怀疑自己也活不过四十!

当然了,朱厚熜也是佩服他的,七十岁了还能给自己生个小姨子。

有皇帝一同参与的体育娱乐活动是后宫妃嫔们最喜欢的,眼下正是春天,更宜游园娱乐。

莺莺燕燕中,朱厚熜很快活,劳逸结合。

也怨不得人留恋皇权,所以有人对他适当削弱皇权感到不理解实在正常。

在春日里,大明皇帝陛下对交趾局势的圣裁终于决定,翁万达带着大明天子无上的宗主威权启程南下。

至少当前,大明天子朱厚熜陛下的皇权强大无比,威严如山。

这一刻,于交趾而言,大明就是具象化的历史巨轮。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