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389章 做枭雄多爽快?

靖明 第389章 做枭雄多爽快?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大概并不知道朱元璋在他平定天下的一生里,时时都注重交通事业。

在还没有统一全国之前,他所占据的地盘内就在修复道路、设置驿站。等到正式建立大明后,更是打到哪、修到哪。

洪武二年,常遇春攻克开平,置八驿,东四驿接大宁,西四驿接独石。洪武十五年傅友德、蓝玉、沐英平定云南,即“令东川、乌撒、芒部诸部置邮传通云南,开筑道路,各广十丈,凡六十里置一驿”。

“如今陛下整修天下直道、驰道、驿路,若能功成,边陲之敌更易治理,此诚万世之基。”

真定府外的驿站之中,高拱拘谨地拍了拍龙屁。

朱厚熜瞧了瞧他:“你倒是对这些熟得很。”

“……臣此前往云南游学之时,为免厄于歧路,多看了些商旅杂志。”高拱继续说着他对大明水陆路线的了解,因为皇帝看起来像是考较他。

虽说是路途中闲聊起来,但身为皇帝,他岂会不知道大明的诸多交通要道?

今科会试殿试后,高拱果然如愿中了进士,还名列一甲。他的命运也拐了弯,被点入御书房,这下更是让许多朝臣知道皇帝对他颇有期待。

若按照新规,新科进士们最好的升迁路径已经变成了先授职七品的六科委给事中,建言献策之余接收庞大的信息量提高自己对官场和民政的了解。而后外放,差一点的混个从六品县令,好一点的混个正六品知县。

随后,再转任都察院,这样的话科道和基层主政经验都有了,就能看机缘,好一点的搏一搏正四品的知府,差一点的就去一府从二号、三号做起,又或者先经过八部的郎中、总司跳一跳。

在第一次授职里,比先做六科委给事中这种能时常写写策疏表现一下自己、又能在京城结交同僚更好的位置,自然就是御书房伴读了。

高拱先被点入御书房,这一次更是直接伴驾,他已经是个闪耀的“超新星”。京城不少达官贵人还没来得及招他为婿,皇帝就把他带离了京城。

此刻,高拱就能在朱厚熜近前表现自己、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北京出发的这八条主要驿路,直通济南及太原的两条最短。另外六条,如今按新规制要修的直道,过了保定、真定,后面便是顺德府。河南境内过了彰德、卫辉、开封、汝宁,便至武昌、岳州,听闻先只是修到长沙。听说,三年里已经花了一千六百余万两银子。”

“你以为值不值得?”朱厚熜随口问了一句。

“臣随陛下出京到真定,一路坦途。护驾大军行军之速,往来驿传之快,比臣读那《水陆路程便览》中所载还要快上四成,那便是节省了近半的时间。此利在千秋之举,不能只看眼下花了多少银子。如今云南也开了边市,除了北患后,往北的道路、驿站也需要整修好。臣知道靖宁伯虽然常常愁苦,却也未见力不从心,想来该是修得起的,这都是新法之功。”

听他说起常常愁眉苦脸的杨慎,朱厚熜笑了笑。

“先歇着吧。明日再往西,那就是旧驿路了,不像这样平坦。”

北京去太原的主干驿路,是从真定府这里再往西。

朱厚熜选择从这条路过去而不是绕宣大过去,也存了看看大明新修的这一条“高速”的心思。

北京到广东、广西、云南的路程太远了,提高交通效率,加强治理能力,将来这一条完全体的“京广线”,是大明能够聚集力量的核心。大明不能只有一条运河的水运命脉,南北的陆路也必须以更强的转运能力打通,以便让华中、华南、西南也更加快捷而直观地感受到北京的存在。

虽然第一期只修到长沙便需八年、耗费四千余万两,但它自然将是值得的。

高拱并不傻,皇帝和国策会议都定过了的、已经在施行的措施,他只用回答修的必要,同时称赞一下皇帝和重臣们治国有方。连一年五百万两这个级别的花费都能搞定,并且是在这几年还有西南、塞北战事的情况下搞定,可见新法富国是已经有成效了的。

告退之后,高拱还没有睡意,于是便又去找同样随行的杨博请教。

他既是御书房的前辈伴读,也是高拱在云南结识的好友。从昆明做了一年多知县,把皇帝交待他的几个学校设立好了,杨博就陪同越王回京。现在他的官品并没有变化,但挂职通政使司,这一趟要负责朝廷那边不断送到这边来的奏疏。

通政使司和御书房,那已经正好是需要对接工作的关系。

杨博房中,还有一个郑晓,昔年与唐顺之一起考中了制科的人。他在军务会议,又负责联络军务会议那边收到的、要报到皇帝这边来的军情。

御驾出行,年轻人里以这三人以及负责护卫的陆炳为主,壮年则还有几个八部里的右侍郎,而为首的则是已经位列国务殿、领礼交部事的国务大臣张璧。

张璧也算是老资历了,在御书房做过首席,是皇帝的老乡,去辽东任过总督。如今领礼交部事,御驾亲征带上他,可见皇帝这一次的意志很坚决,必定是要有什么礼仪上的大事得做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御驾如今才堪堪抵达真定府,还没出河北省,但御驾毕竟已经离京。

太原那边,太原镇总兵官朱麒和山西总督都在大张旗鼓地做着准备。御驾将在太原停留至少三月,他们焉能不上心?

最主要的是,消息要传到河套那边去。

如今私市虽然被禁绝,那只说明边将不敢再这样搞。但是民间,铤而走险的商人甚至细作永远不会绝,大明边镇的一些表面动静,他们还是能探知的。

皇帝要到太原,三边的哨骑出动,一些卫所的边军在调动,这些信息汇总到衮必里克那里,只激得他又惊又恼。

上一次亲征的大明天子让博迪把命留在了宣府,这一次,他到太原,那是什么意思?

太原,西边是甘肃、宁夏、延绥三边,东北面是大同、宣府,是居中的位置。

可是河套东边的消息也已经传过来了一些,土默特和永谢布的地盘,都出现了明军。

俺答那家伙跑了,衮必里克自然不会放过在整个河套平原东部的丰州滩,他刚刚消化了一大片牧场,却也暂时忌惮着仍旧驻守在土城一带的明军,没有去更东面。

知道俺答要铤而走险去察哈尔那边做什么了,衮必里克本来已经打算好了,等到马儿吃肥,就通过阴山的两个隘口从阴山北面绕过去,准备做那渔翁。

但看来,大明是要瞅准时机,先驱逐他了。

“济农!不能坐等他们打垮了永谢布。现在,他们明明是在那边打仗,汉人皇帝到这里来,一定只是虚张声势拖延时间。等他们打垮了永谢布,大军再往西包回来,永谢布可就不能帮咱们牵制明军了。万一他们堵住了东北面的口子,甘肃和宁夏的大军又堵住了西面的口子,我们除了死战,就只能往北走。”

“阴山北面都是戈壁滩,济农,那里不好过冬啊!”

衮必里克犹豫不定。

他是右翼济农,永谢布现在也属于右翼。于情于理,哪怕为了鄂尔多斯部的安危,他现在也应该去救援。

“汉人的皇帝到太原,又先清扫永谢布,万一便是调虎离山呢?他们故意只守土城,连凉城都没有拿下,怎么看都像是要引我们先分兵去救援。况且你们忘了?汉人若要攻来,岂会等到快入冬时?”

衮必里克说出了自己的考虑,他摇了摇头:“俺答走了,丰州滩才是必须要拿下来、守住的地方。是俺答放弃了那里,让永谢布与我之间被卡了一个钉子。要怪,就怪俺答那小子突然发了疯!现在汉人的皇帝要到太原,若被他们攻下了这里,右翼的牧场才都要没。人还在,牧场就能夺回来!丰州滩不小,我们鄂尔多斯部的牛羊马匹也吃不完上面的草。”

“派人去永谢布,告诉他们刚好往西迁来,合兵一处!先夺回土城,把汉人赶回到城墙以内,他们自己的牧场也能拿回来。”

衮必里克打着属于他的算盘,抛弃了自己驻牧地的永谢布,到了这边之后从此就只能寄人篱下,彻底成为他鄂尔多斯部的一部分。

草原上的局势已经在发生改变,不管俺答和左翼的战斗会有什么结果,他都必须要有更强大的力量。

而河套,实在是易守难攻的地方,不能丢掉!

喀喇沁部突然没了的消息还没传来,永谢布万户以下诸部却更早得知消息。

睡梦之中就突然被明军从中心爆破的喀喇沁部族人,那天夜里也最终逃出来了近四千。他们有的去找到逐水草放牧的本族人,成为了一支小一些的力量。有的则去了其他部族,希望抱团取暖。

但是他们也带去了恐慌。

一支强悍得不像话的大明军队,成为了他们的噩梦。个个身手非凡,自称是亲手用箭矢灭杀博迪的勇士宛如魔神,神不知鬼不觉就能来到本身就加强警戒的喀喇沁部营帐旁边,如果他们继续往北呢?

草原广袤,不同的人在做着不同的选择。

严春生在喀喇沁部的地盘继续呆着,等待朵颜部的人过来。

这段时间,他已经换上了草原人的装束,他麾下的将卒也如是。

喀喇沁部存活下来的妇孺,除了这段时间里帮他们恢复一点防御准备,还帮他们准备着转场。

草原部族一向逐水草而居。虽然有了驻牧地,但仍旧要让不同区域的草场休养生息。他们的迁徙,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说法,这种迁徙就叫转场。

所谓春洼,就是春天要选择地势低的地方,避开风沙,且牧场融雪早,或有地表、地下水源,地势低的地方往往水源足,牧草返青早。

夏岗,就是夏天要选择在山岗上安营,山岗上有风,比较凉爽,牧草生长旺盛,蚊蝇少,而且下雨也不用担心。

秋平,则是秋天要选择在平地扎蒙古包,平地气候适宜,山腰、山麓、河流两岸的平地牧草更为丰茂。

而冬阳则表示,冬天要选择向阳的地方扎蒙古包,便于采暖,气温较高,有利于牲畜过冬。为了迁徙,要准备好车辆,要拆卸蒙古包,要备好牛羊马匹。

等朵颜部的人到了之后,特战营就要伪装成一个正因战事而迁徙的小部族。

他们是被他们自己“吓跑”的。

来到这里的朵颜部头目,正是打哈。

如今他的侄子是朵颜部的头领,他却被派来完成这一项危险的任务。

喀喇沁部的这一片草场,归了分给打哈的这几家,但打哈无法安享这一切。

见到严春生时,他已经有些愕然,因为要不是知道严春生何许人也,他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另一个草原部族。

严春生却还不太满意:“伱们对草原部族更熟,再瞧瞧,我的弟兄们扮得怎么样?另外,你这个长者,草原上认识你的人也不少吧?要换换模样。”

“……严将军放心,我会再仔细叮嘱的。我们朵颜部一直跟永谢布诸部打交道,有几个小部族,我们很熟。扮做他们的话,名字、年纪、部族的故事,我已经把这些长者都准备好了。若遇到其他部族,自有我们出面,严将军麾下便都是部族的勇士,我们再给你们都取些名字。另外就是口音……”

“不急,这还早着呢,一路上也多的是时间。若是回头出了岔子,打起来或者灭了就是。即便只用弓箭,也不怕。反正草原上现在不太平,那么多部族迁徙,争草场打起来再寻常不过。”

“……将军说的是。”

在打哈帮着严春生伪装成草原部族向西迁徙的时刻,特战营的战报也已经传回宣大,再继续往太原、京城的方向传去。

朱厚熜还在路上走,唐顺之得到了最新的战报。

“传令甘肃镇,照之前部署,过大通山,设一个寨。宁夏镇,出贺兰山,设一个寨。延绥镇,横山至神木,出边墙五里!套虏要不要守黄河以南,先看看动静!”

黄河,是厄尔多斯部靠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个河套,有西套、后套、前套之分。西套,便是宁夏镇所在,如今实则还在大明手上。前套,便是俺答已经放弃的丰州滩一带。如今,大明插手了一小部分,衮必里克则掌握着后套全部及前套大部。

而大明这一次所谈论的复套,是要收复完整的河套,从此北面以阴山为屏障。

现在皇帝还没到太原,但西三边先有了进攻的迹象。

压力之下,衮必里克是准备先收缩回河套的核心区,还是对黄河南面也全力防守?

青海那边大通山南面也出现了明军,衮必里克管不管?

唐顺之要看的是衮必里克的反应,从这个反应,他也能知道衮必里克有多少注意力放在南面。

这样的话,已经完成第一步的严春生,他后面的计划也能顺利一点。

人不过千的特战营要千里转进,去阴山断鄂尔多斯部后路,他们需要时间“迁徙”。

以宣大边区总兵官身份指挥着大军的李全礼知道了严春生新的功劳,只是发狠地红了眼。

“入秋之前,本侯要重回开平!”

只有他和唐顺之这样级别的人知道,这一次御驾亲征的主力方向,并不是河套,而是汗庭,是察哈尔!

复套,只是顺带应该有的战略战果。

趁他病要他命,大明这次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让北虏从此真的不能翻身,不给俺答任何机会。

陛下随后若要到开平来过冬,他怎能不保证这里的安全?

他也怎么能只让严春生专美于前?

落汗沟一战,和严春生一同扬名天下的,还有已故的赤城候李瑾啊!

这个时候,俺答也终于带着阖族老小,迁徙到了察哈尔部草场的西南部。

“兀良哈那边该准备好了吧?”

他问了一句,望向东北面。

昔日,他助博迪征讨兀良哈,他是兀良哈的敌人。

但今天,他有了另一条路要走,兀良哈也可以是朋友。

“大汗放心,他们无法舍弃大汗给他们的承诺。”

俺答点了点头,一整个春天,在做出最后的决定之前,他都在积极联络这些事。

或者说,有了把握,他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传令下去,就在这里下盘。”俺答平静地说道,“休整三日,随后大军出征!”

当初被他救下的察哈尔大将,纵然回复说汗庭给的也不少,但他们麾下的哨骑已经见到他的大纛和部族,而东北的方向依旧平静,说明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他们是真正经历了当年那一战的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草原如今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大汗。

只有追随俺答,才会有未来。

打来孙那个小子和那几个老迈而愚蠢的长者,他们不配!

俺答放弃了丰州滩,也放弃了逐渐积累威望和名声的王道。

但现在他发现,没了那些包袱,真舒服啊。做枭雄,竟是这般爽快!

或者说,草原上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利益之前,巨大的威胁之前,有识之士更渴求能带领他们守住利益、扩大利益的枭雄。

收回了目光,他又问道:“我那哥哥,就缩在了那边?”

“东南面的哨骑遇到了逃窜的喀喇沁部,永谢布那边现在是地狱。”

俺答沉默了片刻,稳步往自己的营帐走:“汉人皇帝眼里只有我,那就让他来吧。”

马芳也在这庞大的土默特诸部的大部队里,命令已经传来,他也在积极地做着准备。

这回没关系,这回是杀鞑子。

他还不太懂那些大的得失,他知道俺答如果赢了,对俺答来说肯定是更好的。

但他更知道,多死一些鞑子,对大明来说同样是更好的。

再说了,万一他在这一仗里立下很多功劳,能够更得俺答信任呢?

夏日里的草原上,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选择。

他们这些选择,共同决定了草原的未来。

衮必里克倒是做出了一个有血勇的选择:“当我可欺吗?把汉人赶回去,送他们的皇帝一份见面礼!”

过节奔波,欠的两更后面补。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