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07章 一个月跨越大明

靖明 第407章 一个月跨越大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封舟抵达广州时,正值乡试时节。

乡试仍旧年年举行,虽然如今正榜举人录取比例开始下调,但广东作为新法最早试行的地方,读书人的基数也扩大了不少。

赶考只是这个时节广州城热闹中的一环,因为广东市舶司的存在,广州繁荣的商业才更加令人目不暇接。

南洋诸国使节团在港口得到了热烈的欢迎,那热忱甚至令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惶恐。

来的人太多了。

翁万达不禁看向如今的广东总督:“李督台,费心了。”

现在到广东做总督的,是厚积薄发、嘉靖六年定国安民制科的魁首长平伯李默。

他闻言笑了笑:“这可不是本督安排的。南洋频传捷报,民船海禁已解,这些都是先知海暖的人呢。”

翁万达愣了愣,仔细看去之后才发现确实有不少衣着体面的人,热烈的双目反倒只是频频往各国使臣的脸上瞟。

原来如此。

大明好物卖向海外,买主自然都是当地贵族。

如今有一个先通名姓、沟通商机的可能,他们就都聚了过来。

“……恐无法在广州久留,部里有令,万寿圣节前要抵京。”翁万达仍旧惦记着这个,“如今已是八月十七,不足一月……”

“翁总司勿忧,本督早接到张国务公函。”李默胸有成竹地说道,“正使先行抵京赶上大典,随从及其余人等入京可稍后。各国使团,也并非人人都需要入京。到武昌之前的官船、车驾,通译局都安排好了。”

两人寒暄一阵之后,各国使臣才过来向李默见了见礼。

翁万达介绍着李默的身份,其中自然多有夸赞。

其实无需强调李默伯爵的身份、制科魁首比状元都要高的含金量,单是大明一省总督、正二品的级别,已经可以让这些藩国使臣恭敬异常。

来的路上,海船上自然不乏礼交部官员对他们进行的礼仪普及。大明如今的官制,也是重中之重。

相比过去布政司、提刑按察、都指挥、巡抚及监察御史互相监督分权的制度,各省常设的总督如今权柄很大。

在这些藩国看来,只能按照他们的旧思维理解为近似于分封的国王。

虽然是流官,但任期之内,对于大如他们一国甚至数国的大明一省来说,总督就是这里说一不二的主。

对应中枢改革,省、府、州、县都各添衙门,广东省在总督广东部院设了午宴,款待之后就立即继续启程。

对此,各国正使并无异议。

每人只带两个重要随从,午后就登了船,沿水道先赴武昌。

“刘总裁,这官船不一样啊,是宝船监新创制的?”

见到通驿局的总裁、诚意伯刘瑜亲自到来,翁万达对于能不能及时赶到京城的担心放下来不少。

刘瑜闻言笑了笑:“确实如此,还在试制。这一回也是迫不得已,先拿来用用,也记录一些数据。翁总司可有意观摩一二?”

对大明不少有心的官员来说,新词已经不算什么。

皇帝对于物理之道的见解最深,如今创制什么新鲜物事,都讲究要有数据。有数有据,才好不断改进。

“若没有不便,自是想看看的。”

“翁总司这边请。”

登船之时,翁万达就看到了船舷两侧有轮子。

这东西倒是并不新鲜,相传宋时就有车船,那便是有轮子的。

昔年李纲就主持造了这种战船,脚踏踩动,滚滚向前。

只不过现在,船两侧的轮子翻动不绝,莫非这次为了赶时间,沿路要像急递铺一样不断换人来踩踏?

翁万达觉得宝船监应当不只是重新创制当年的老船,只怕又有些新的做法。

到了下层底舱,翁万达顿时无语。

他怎会想到竟是骡马?

在不算宽阔的底舱里,是两头骡马像拉磨一般缓缓转圈。

旁边既有人看管照料,又有人拿着纸笔记录些什么。

只不过,中间拉着转动的铁轴,顶上是一个比车轮还大的铁齿轮。它转动之余,又通过其他齿轮和铁轴,再延伸出去。

不用细看也知道,那是带动外面轮子的。

“……宝船监花了偌大力气,便只试制出这样的车船?”翁万达不解地问,“能快上多少?”

“风帆加上轮桨,总能快一些。”刘瑜指了指那些齿轮和轴承,“主要倒是得记录这些物件能受多大的力道。如今虽只有畜力可用,但这底舱都空了出来,以后是能用别的。我听说,京城那边一直在试制一种机器。若是那种机器制出来了,往后车船都能往来如飞。”

翁万达看了看这里的空间,他不禁问道:“何种机器,竟有如此神力?”

不管如何,车船行进,总需力道。要么畜力,要么风力,要么人力。

刘瑜既然这样说了,翁万达自然能明白那机器就能自行发力。

可他不理解。

刘瑜摇了摇头:“这差使是将作监领办,听说从嘉靖七年起便一直在用心。当年制出印刷机封乡爵的郑魁,后来奉旨改进了炼铁高炉,又升为县爵。如今,不止郑魁一直在办这件事,皇明大学院、宝金局、兵仗局……许多大匠都在做这件事。我听说,还是跟烧火有关,听说是烧开水。”翁万达更加迷糊:“烧开水?”

“陛下既然早就极为看重此事,你我便不用管了。”刘瑜又领着翁万达上去,“那些使臣上的船,还有一些与这艘不同。那烧开水的机器虽然还没有,但各种不同样式的桨,却可以先试一试哪种最好用。”

此时此刻,出使大明的各国使臣们都在后面几艘船上。

有的船有轮子,有的没有。

但是底舱中骡马发出的声音、齿轮咬合与轴承转动的声音、船两侧或者尾部激起的水花,他们都能听到、看到。

这只是让他们新奇的一部分,让他们更加留意的,是这些年陆续被清淤、治理了一通的河道,还有大明的良田、百姓。

出了广东城之后,他们一路上会穿越大半个大明,从南到北。

沿途的城镇、来往的商旅行人、长势已经很好只待收成的庄稼,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派富足又安宁的安居乐业模样。

这样的景象不止是某一小块地方,而是沿途所见皆如此。

为了赶时间,他们没有去广西绕道进入湖广,而是从广东进入了昔年叛军的大本营郴州。

这里有一段路,是要换乘马车翻山越岭的。

而叛乱平定已经过去了八年,这里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镇。湖广到广东的货物在这里转运,停留于通驿局在这里驿馆的这一晚,就是他们前半段旅程唯一能与更多人接触的时间。

但只是在夜里,他们也只能在驿馆中,听到外面其他茶楼酒肆里饮酒作乐甚至吹拉弹唱的喧闹。

天亮之后,就是长长的马车队。

翁万达看了那山路和健马之后就心有所悟:“大败北虏后,俘获了不少马匹?”

“都是边军看不上的。”刘瑜点了点头,“北患虽未绝,但大明以后不会缺马了,这也是此战所得大利之一吧。”

翁万达神往不已:“靖边伯真文韬武略全才,镇安伯更是神勇无双。如今叙功,如何封赏?”

“听说是要等北征大军都班师后,一起叙功。这回万寿圣节,想来只怕是大典之上诏告天下。”

翁万达微微叹气。

他只是钦差巡视南洋,交趾之功、马六甲之功,与他都没有关系。

若说功劳,只是苦劳。这一趟回去,能因此升个官就是最多了。

若他当初胆子大一点,敢担责任一点,也许能混一混再败葡萄牙远征舰队的功劳,但谁让他已经做出选择了呢?

在湖广和广东交界处,翁万达留意到的是大明民间的马匹多了很多,南洋使臣们感受到的是大明水运与陆运衔接的发达。

而所有的水陆驿,都是队伍中那位诚意伯负责打理。

听说,他的祖上是大明开国功臣,而且是开国功臣中极为重要的谋主。

重新到了水路之后,又是一批新的官船。

到了这里,他们发现有更多的船队了。

官船停靠一些码头更换骡马时,总能见到有人搬运一袋袋的粮食到码头上其他的船只上。

懂汉字的人,瞧着那些船上都挂着写有“河运”二字的旗帜。

翁万达久离故土,于是便问了起来。

刘瑜只说道:“湖广藩王作乱、诸王又进京之后,抄没、清丈出来的田土极多。这些年,粮储号在湖广良田极多,历任总督都有清整水利重任。粮赋直征后,以湖广粮赋增长最速。如今河套、宣宁边区要好生经营,陛下准了河运局不只于漕河转运,专设了两河分局,这是转运湖广夏粮去陕西、山西。”

翁万达由衷叹道:“若非设了诸企业,只怕去年外滇、九边、南洋三处征战,粮饷难以支应。”

“杨尚书愁眉苦脸一年多。”刘瑜笑起来,“也是外滇速战速决、追了所欠贡赋,南洋一战有海贸行、海运局出力出钱,粮储号更备了不少粮食。再加上国债,这才勉强支撑下来。”

去年密集的大战毕竟是过去了,眼下入了大明腹地,便安宁了下来。

一路无话,抵达武昌时已是九月初二。

翁万达又开始发愁:“刘总裁,只有十来日了,总不能九月十五才赶到京城吧?”

刘瑜微微一笑:“广东至北京,急递之外寻常行路要多久,我通驿局是最清楚的,翁总司勿忧。”

于是出乎翁万达意料之外,不是按老路继续沿长江南下,从运河再去北京。

在汉口登了岸之后,就是陆路了。

这一次,排在驿馆外面的是更加宽大的马车,足像一个小房子,前面是四马共拉,车身也是四个轮子。

翁万达傻眼了:“难道就这么赶到京城?若要赶到,岂非要昼夜不息,又或日间狂奔?”

单独少量的人,带着完全不能耽搁的命令,是可以这么做。但要么自己骑马、沿途更换,要么就忍受马车上一路不停的颠簸。

但现在各国使臣加在一起,队伍不小啊。

这么多人吃喝拉撒,难免要耽误时间。

虽然都是小国,但毕竟也是出使大明的客人,把人家一路颠散骨头架子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路好走多了,翁总司勿虑便是。”

“直道已经修到武昌了?”

“才修到河南卫辉。”刘瑜直言,“不过,从武昌至卫辉,路基已经重整过一遍,后面是越来越快的。放心吧,局里已经算过了,十日时间,定能抵京。累虽累一些,但也不会极累。翁总司不见这是一些新马车吗?”

“……马车不还是马车。”翁万达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他的安排。

自己也坐上一辆马车之后,才发现里面居然是三面榻,中间有个小小方桌钉在地板上。

看着那上面的软席薄被,翁万达久久无语:“莫非就准备让使臣们睡在车上?”

“无需如此,只不过白天里多赶些路罢了。”

新规格的直道还没有修到这里来,舒适一些的马车队走的也只是新夯实了一遍土的路。

走了一阵之后,翁万达这才感觉到这种马车似乎没有印象中那么颠簸。

他并不明白是为什么,夜里在驿站歇宿时才问刘瑜。

“用四匹马拉,不只是因为大一点,还因为重一点。”

翁万达莫名其妙,做这么大不就是会重一些吗?

“翁总司有所不知,这新马车的轮子上,都用了一些新的好钢板,有的直有的弯,叠了几片才撑起车厢。”刘瑜笑了起来,“是不是没以前那么颠簸了?听闻,这是为公交马车创制的,到了保定府之后,你就能看到了。我不是说过了嘛,离京城越近,走得越快。”

于是先花了六日才抵达卫辉,翁万达和各国使臣们见他们洗了车轮后,奢侈地往车轮上钉了皮革。

而面前的直道宽阔,再不见了泥土。

从卫辉到保定,这回就只花了三天。

而到了保定之后,他们终于看见路又变了。路中间多了四条铁轨,两侧还能行其他车、马、人。

而那铁轨之上,现在停好了一辆辆新的马车。

这种新的马车,更瘦长,一个车厢足能坐上十余人了。

翁万达都没见过这个,更别提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大明的都城还不知道在哪的南洋诸国使臣。

再次换乘,刘瑜很肯定地说道:“今日天黑前,定能入城。”

坐在这什么“公交马车”上,翁万达很震撼。

等到速度更快、更稳之后,他不禁握紧了窗弦,颤声问刘瑜:“跑这么快,随后如何停下来?莫不是要撞上前面?”

刘瑜点了点头:“之前试行时撞过两回。”

翁万达自然脸色一白。

“后来自然就熟练了。”刘瑜笑起来,“翁总司看,前面这不是一人御马,另一人也始终握着那根铁杆嘛?有刹车的。”

“杀……车?”

“放心吧。”

翁万达并不放心。

但好在,通驿局在这一段已经很熟练了。

那个手里握着铁杆的,每每看见前面那辆车不只是一个小点了,变得大了一些,就会喊一声“慢”,然后数着数随御马之人提起缰绳拉住马的同时,也轻轻往下拉一点那个杆子。

然后车子就会稍慢一些了。

这么一路提心吊胆地,外国使臣们就这么又新奇又刺激地看到了大明的都城。

首先让他们感到震撼的,竟是重工园那个方向如巨树一般林立的烟囱。

而随后,便是京郊越来越密集的人群。

一个月的大明旅程暂告一段落,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从一路的速度里,已经知道大明是何等广袤。

现在,帝国的都城出现在他们面前。

主宰这片广袤土地命运的大明天子,就在面前这座巨城里。

而整座城市、整个大明、包括他们这些域外的藩国藩族,都在准备庆贺他的生辰。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