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13章 让大明王师脱胎换骨

靖明 第413章 让大明王师脱胎换骨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在人人还在为一战封了四国公而咋舌的时候,大明天子说了这么一句。

而听这一句的对象包括了商人,这是什么含义?

这一刻,杨慎忽然理解了皇帝当初为什么要派越王为杨一清扶灵归葬,到黔国公府住上那么久。

皇帝心中的志向如此之广,这开枝散叶的说法,又岂是只为了鼓励臣民?

藩王藩王……将来,大明大约是要再如国初一般,当真是诸王实封外藩,以为屏障了。

在新的一套体系之下。

杨慎能想到,张孚敬他们自然也能想到。

大明周边的域外藩国如此多,容得下诸多皇子。

皇帝现在才六个皇子,这只怕不够。

所以睿王为什么也能得到天子耳提面命,那就讲得通了。

诸藩并非完全圈养于京城,也讲得通了。

既然如此,帝国的心脏还当真需要好好规划一下。

于是席间闲聊时,张孚敬提了提之前他们在午门外商讨的事情。

“重新修整紫禁城?”朱厚熜皱了皱眉,“为免诸殿再走水,确实要多加防范。只是这工程耗费有点大,不急在一时。”

印象中嘉靖“火德”充沛,好像在位时连三大殿都烧了。

杨慎总算知道张孚敬为什么今天提这件事了,因为顿时有许多乡贤富商“误会”了张孚敬的意思,踊跃表示应该尽一份力。

给地方官员送礼打点,哪里比得上直接向皇帝送礼打点?

这种帮皇帝把他的家修建得更高一点的机会,求都求不来。

金坷垃更惭愧了。

他搞了这么多年,养了那么多人,就是没赚那么多钱。

好在皇帝没有当场应允。

“这样吧,礼交部和工商部研究一下,先拿出个方案和预算。你们都有心,朕心实慰。这回万寿,内承运库着实多了不少贺礼,有许多奇珍异宝倒是华而不实,宫里也用不了那么多。等下你们可以看看,有哪些想买回去。也不用急着拿银子出来,最终这工程不都是要有诸多采买嘛?”

朱厚熜又笑着看杨慎:“状元公也出出力。今日认筹国债,响应国策的,那也是良善人家。写些字,回去装裱门楣,也不失为一桩佳话。”

杨慎啼笑皆非,但只能回答:“臣自当尽心。”

顿时是宾主尽欢。

对这些富商来说,见到了皇帝本人,他的气度和格局,他说话的风格,是真的与想象之中很不一样。

若说最不一样的……没有低看他们的意思,反而很有倚重之意。

这还不够吗?

哪一朝哪一代,行商获利,竟与这等国策有了紧密联系?

……

至此,万寿圣节的三件大事:阅兵封赏、内外贺寿、经济扩张顶层部署都做了。

接下来这几个月,是筹备。

两大长城公司的设立,与即将推动的户籍变革、军制大改相连。

户籍变革,也与青甘、河套、宣宁三大边区的土地分配相连。

军务会议要先把精神传递下去,这一回,先是五府都督、边区外的各省总兵赴京参会。

都是军伍中人,来得比文臣要快——若是马都不能骑、受不得颠簸,做什么将领?

他们离开当地,至少在这个冬天,又是安全的。

将领们在路上赶,南洋那边诸多小国的使节还没离京,要急报入京的快船已经行驶于南洋之上。

去年夏天,马六甲被大明海师夺还。大败的消息传回葡萄牙时,已是去年底。那个时候,河套正在激战,朱厚熜在去开平的路上。

随后葡萄牙研究对策,定下了必须搏一搏的基调。

伯爵恩里克率现成的数船先行,既问责印度总督和马六甲总督,又肩负夺回马六甲的重任。葡萄牙那边则组织更多的战舰、商船组成远征舰队,随后出发。

他漂洋过海先到果阿,解除了前任印度总督的职权押送回葡萄牙,花了一点时间整顿之后,就冒冒失失地直接先过去谈判。

也许是身后正在过来的葡萄牙远征舰队给了他底气,也许是过去这么多年葡萄牙在海上的无往不利让他过于自信,也许是印度总督与胡安推脱罪责说了些迷惑他的消息,谁知道呢?

许多时候是会有蠢货做蠢事。

而这一回,在大明进化了的阿方索,本就精明无比的汪直,野心膨胀的胡安,还有想要再立大功的赵俊,共同导演了一场大戏。

当拿着恩里克“命令”回到果阿带着商船为主、大小战舰只十一艘的部分葡萄牙远征舰队驶入了马六甲海峡、接近马六甲城之后,早就埋伏到海峡靠近印度洋那一端岛屿峡湾里的部分大明海师及海贸行护航战舰,连同分散到东面的其他战舰包围了过来。

而马六甲城里,还当真假模假样地换上了葡萄牙的旗帜。

被俘虏的恩里克穿得人模人样,相隔那么远,有胡安的亲自带领,至少这一批葡萄牙战舰及商船上的大人物们都要上岸面见“立下大功”的新任印度总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结果自然就是惊喜。

在岸上的陆战队与包围过来的大明战舰一同合力摧毁了两大四小葡萄牙战舰及五艘商船之后,其他人充分发挥了惜命精神。

这戏还可以继续演。

一个可以得到葡萄牙、大明两边都认可的新果阿,能够掌握住亚洲与欧洲海上航线的利润,活下来得更多的商船船主们用不着多想。

只需要他们再回去,一起控制住留在果阿的其他战舰。

这一次就更容易了,先快船回去报信,说俘虏了几艘还滞留在这边巡海的大明战舰,拿着一些大明的旗帜、盔甲、武器为证据。

又有最铁心跟着胡安与阿方索一起干的商人带着满满两船货物先回果阿,要那边的远征战舰别空跑一趟,到马六甲来装运货物回葡萄牙。

若昂三世只不过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派错了一个人,就把葡萄牙在亚洲的国运葬送了。

阿方索还没死心,他看着被俘虏的这么多葡萄牙将领和兵卒,忍不住对赵俊说:“现在葡萄牙一定是最虚弱的时候!只要他们能效忠于我,回到了葡萄牙,我就能赶走若昂!”

胡安听得心惊胆颤,不知道阿方索为什么比他的胆子还大。

辗转于马六甲和果阿之间,带着那些人下船上岸后立刻就炮火轰鸣,他胡安也是冒了奇险的——要是他跑到迎接而来的阿方索的卫兵身后之前,被背后的子弹打中呢?

而现在,阿方索居然真的想取代葡萄牙王室!

赵俊摇了摇头:“陛下上回密旨说得很清楚了。南澳伯,你们那边很讲究血统,很多国家王室之间又有联姻,葡萄牙也并不是只有这边一个航路和利益。能计赚果阿就已经足够了,我不能带着海师去冒险。”

他望着这些降将:“俘获战舰及这些降将,要听陛下如何处置。下一步怎么走,不如等杨都护和阳武侯到了再说。算算时日,阳武侯在广州接上了杨都护之后,这几日间也该到了。”

“哎……”

阿方索只能长叹一声。

虽然他也知道皇帝说的是实情,但如果能够那么耀眼地回到欧洲,对他来说也是极为爽快的一件事。

可惜,赵俊连倾巢而出去果阿直接击败那边的远征舰队都不肯,反而要冒着被识破的风险引诱他们分两批到马六甲这里的伏击圈来。

阿方索知道,这支大明海师就是赵俊以后的立身之本了,所以他绝不可能轻折。

但是如果赵俊还要把俘获的战舰都带回大明,那么也许就是西班牙吞掉葡萄牙,而下一次到果阿来的,也许会是西班牙人的远征舰队。

又到了需要等待大明天子做出决定的时候,好在两日后,阳武侯薛翰率领的海运局护航舰队终于带着杨博来到了这里。

望见了马六甲城,杨博站在船头,只感慨自己经历之奇。

中举后先是亲历了嘉靖六年的北虏南侵、与俞大猷在黄崖山死战,中会试后则与越王一起送杨一清归葬、又在后方经历了外滇之战,去年更伴驾北征,今年又跑到了南洋。

得亏他年轻、身体好。

但现在,他有了新的身份,而这个身份必将伴随他不短的时间。

到了码头上,与赵俊、阿方索等人的见面之后,杨博倒是有些惊异于一同来迎的当地人:“赵提督,这南洋,还有这么多汉人面孔?”

赵俊笑了笑:“杨都护有所不知,千百年来,闽粤边民、赵宋遗民,远赴南洋者不知凡几。”

“也是……”杨博感叹的只是比例,“昔年三佛齐,也是汉民后裔。如此说来,我到这里为官还能轻松一些。”

当日翁万达已经在这里把大的秩序都定好了。

大明只要这马六甲城及周边的一大块区域,渐渐将之兴建为一个要塞和繁华港城。而其他地方,便是诸小国各划国界,共尊大明,在这南洋以直属于大明的马六甲城为中心。

所以杨博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毕竟只治理好一座城。

但是说复杂,那可就太复杂了。

第一件事就很复杂。

听完了他们介绍最新的形势,杨博这才古怪地看着阿方索。

最后他只说道:“这里离欧罗巴更远,战局有快有慢,一时半会倒不急。反倒果阿那边,要快些回去了。若葡萄牙国主遣使询问战况,总不能露馅了。”

胡安就等这个话,他现在仍旧是俘虏身份,只是相对自由,为大明的图谋和他自己的野心而战。

如果回到了果阿,就没人能制他这个过去印度总督之下的第一人了。

“商船都载满货物去果阿吧,但不可即刻启程归航。”杨博意味深长地看着阿方索,“正如伱们之前说过的,葡萄牙承受不了失去这条商路的后果。如今既然将能调遣的战舰折在了这里,葡萄牙国主不低头也要低头。陛下要夺回马六甲,是为海贸之利,不可本末倒置了。”

“可是……”

杨博又看向薛翰:“陛下既遣阳武侯到此,也是到南澳海贸公司任职,便是对南澳伯另有安排。本官奉旨到此,便是来向南澳伯传达这个安排的。”薛翰始终没赶上这次立功的机会,心中不无遗憾。

马六甲孤悬海外,此刻他和赵俊虽是侯伯之尊、领军之将,却必须受杨博节制。

阿方索看了看薛翰,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

他虽然是外族,但离京之前皇帝希望他做的,他都做到了,难道还不能够证明自己的忠诚吗?

卡萝丽娜还在宫里,他的外孙还在宫里呢。

现在他听到这个话,只是先行了大礼,这是接旨的模样:“臣叩问圣安?”

杨博站了起来:“圣躬安。”

随后肃然道:“陛下口谕:阿方索,胆子太大了些。不过你们计划的事情如果能成,你何不携残存军力回去葡萄牙,只做个重臣?欧洲许多家族打来打去,你想坐稳位置谈何容易?先凭海贸之利养好私兵培育力量,再生个儿子吧。朕既然要若昂赔偿,他就必须把银子送来。”

阿方索心中大喜,这是允许他了?而且是允许他把这些被俘的战舰和将卒都带回去。

“朕可以助你去做这件事,但只帮你到这里。若有俘获战舰和将卒,便当朕借你的。你到了葡萄牙,若是若昂不低头,你就抢东西回来,印度总督府这么多年积蓄再算一起,勉强弥补损失了。他要是低头,那就两艘大商船换一艘战舰。朕将来与葡萄牙贸易只认你,能不能凭这一点在葡萄牙重新立足,就看你的本事了。”

杨博转述完了,才对阿方索笑着说道:“南澳伯,听明白了吗?”

“臣听明白了!”阿方索仿佛重焕青春,“确实急不来,要等机会。如今,反倒不能让葡萄牙真的大乱。要是被西班牙吞了,他们肯定要过来争夺,马六甲也不得安宁。”

“那就一起去港口看看,共有多少还能回葡萄牙的战舰吧。赵提督说俘获甚多,想来南澳伯也不是全都用得上。陛下万寿圣节,南洋都护府战事仍未绝,还不曾道贺呢。靖海伯还朝献捷,阵势大一点更好,赵提督,是这个理吧?”

赵俊脸上都是笑:“正是!”

怎么能空手而归呢?

朱厚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阿方索去做了。

但绝不能是粗暴地把葡萄牙王室赶下台,那样的话根本坐不住。

反倒要是若昂三世不低头,那就真的暂时断了和葡萄牙的海贸,让他自己苦苦支撑去。这样一来,胡安也接受不了。

最好的结局就是若昂三世低头了,胡安能得到两边承认,而大明也已经在葡萄牙钉进去一颗钉子。

阿方索若想慢慢实现理想,只能依靠大明在背后的支持。

他开路,南澳海贸公司随后,触角总会慢慢抵达那边。

海上的形势发生彻底改变,腹地两京一十六省的军方要员也都集中到了北京。

时间已经来到十月,武英殿中今日气氛十分严肃。

参加会议的既有夏言这个军务总参谋,又有领国防部事的国务大臣以及国防部尚书顾鼎臣、民政部尚书翟銮和财税部尚书杨慎。

而包括严春生在内的三大营提督、郭勋李全礼朱麒这些五府都督、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鹏举和南京振武营提督西宁侯宋良臣在内的各省统兵将领则都先坐着,等皇帝过来。

他们面前,都放着一个册子。

那是即将正式推开的大明军改草案。

等候的时间,也是他们先行翻阅这绝密的、刚刚才拿到他们面前的草案的时间。

人人的表情都很凝重。

总体上,大明要厘定军制、兵制,走精兵方向但不放弃对庞大国土的治安管理。

从定位来看,大明正式军队将从布防区域划分为边防军、领土军、机动军三大类。

边防军里,青甘、河套、宣宁、蓟辽四大军民一体的边区,自不必说,云南、广西在军务上也化为边区,而台湾、海南两个军民边区既临近的福建、广东在军务上则将以海师为主。

领土军,自然是其余腹地诸省了。除两京外,腹地诸省划入五府的日常管辖范围。

从方向上来划分,这五府所代表的五大军区,前军都督府辖两个海岛边区,右军都督府辖了云南广西两个不直称边区的边区,中军都督府辖了宣宁边区,左军都督府辖了蓟辽边区,后军都督府则辖河套、青甘两个边区。

但边区的事,五军都督府在平常和战时都没法一家说了算,要看皇帝旨意和军务会议的意思。

机动军则非常简单:京城三大营、南京振武营及长江水师。

除这些正式军队外,则有锦衣卫下直属于皇帝的特别力量、治安总司体系下的治安力量、皇明资产局下几个特别企业的护卫力量。

从兵制来看,这一点影响最大。以前都是军籍基础上的卫所制和募兵制并行,而此后,将改为志愿募兵、义务征召。

精兵,就是以后的边防军、领土军、机动军都将采用志愿募兵的方式,包括其他军事力量。志愿募兵,都有合约,定满年限,长期专门服役。

而除此之外,则除非大规模的国战、现有兵力已经不够用了,才会开始义务征召。而义务征召,则不再区分军籍民籍这些了,只按年龄来。同理,军籍也不再有必须世代出丁从军的枷锁。从军功军备军饷军衔来看,也都有改动。

最显眼的一点,莫过于爵衔与军衔脱钩。爵衔,是祖上和自己功劳的体现。而军衔,从此后才是真正决定能担任哪一级将帅的基础。

将、校、尉,看得出来,大明在逐渐剥离继承自蒙元的诸多官职、官级称谓色彩。

将官外,普通的志愿兵卒也将有士级,对应不同的军饷、抚恤、犒赏和退役待遇。

而所有的军备,都由军务会议总军备部统筹。

根据新的草案,大明将把常备的正式军队数目削减控制在六十万人。

按照之前大明名册上所谓的数据,大明应有两百余万将卒。但一方面这里大部分是屯军,另一部分数据水分也很大。实际的情况,真正的战力应当只是接近百万,可调动的机动力量则很难超过三十万。

但这些力量要分布在广袤的大明,真正一次动用十万以上大军的,少之又少。

而现在,这六十万人将编列六万海师和水师,机动军力锦衣卫体系下战兵两万、北京三大营十五万、南京振武营两万,剩下三十五万中还有一共二十五万分布于北面四大边区和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剩下十二省每省都不到一万。

其余的人,都将转为民籍,或者去治安司体系,又或者签订合同成为企业护卫军卒。

若遇大规模国战,则还有一个义务征召的预备役体系,总兵力规模可以暂时扩充到三倍,百又八十万。

募兵及征召,这兵源事宜、名册军衔管理,就是将来国防部的事。

率先看完的人不免都看向了夏言。

这样真的好吗?一共六十万常备正式军力,够用吗?

夏言自必不回答,朱厚熜到了武英殿之后接受完了觐见之礼,开口说道:“都看完了吧?兵贵精而不贵多,寻常兵卒一年饷银三到五两,再加上军备粮草营房操练,大明每年的军务开支可不是小数目。”

改完之后,募兵的饷银几乎都可以存下来。在军中之时,吃穿住都是军方来承担了。

杨慎的压力确实很大。

大明现在有没有全面实行常备兵募兵化的财力条件?那要看去年北征大捷、皇帝威望到了一个新高度之后今年赋税收缴的实际情况了。

但皇帝决心已下,眼下必定是会朝着这个方向改的。

许多人还有许多疑问,在这个“阐明精神主旨”的会议上,朱厚熜有问必答。

而杨慎听着听着,是供应各军日常口粮、被服、军器体系中诸企业庞大的银钱流动。只是在皇明资产局、总军备部、大明银行、国库的体系内流动,其实诸多的军费开支仍旧是以实物的形式供应。

募兵的合同在国防部存档,是与大明签约,而非各级将领私兵。

将领们的指望,是军衔、爵衔、军职带来的多重收入和待遇,别想着像过去那样通过喝兵血、役军籍、侵军屯来做“土大王”。

朱厚熜携大胜而归的威望和一批新封的勋臣勇将,坚决无比地指向大明君臣已经忧虑多年的这块顽疾,在这些年历次小规模的边镇军屯试改、地方治安司设立改动之后。

相应的,这一次改变之后,腹地诸省总督的标兵营就不再归总督管了。把握好方向,就是把握好方向——此前有些人担忧的地方大员权力过大,也会在这里收回伏笔。

文的归文,武的归武。

但文武,包括钱财,都归于天子。

在杨慎心情复杂的目光中,朱厚熜淡淡吩咐着:“在京城多开几次会,理解透彻了,想清楚了。继续坐镇军中,又或者去长城公司,去治安司,定下心来。军改不是因为天下太平了,是为了将来。立功的机会还会有,先让大明王师脱胎换骨!不管是守土出征,还是救灾救难,朕眼里的功劳不只出于战场!”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