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29章 用心良苦,弄巧成拙

靖明 第429章 用心良苦,弄巧成拙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明知崔元他们在,黄锦仍旧在这个时间进来禀报了。

这不是黄锦在挑时候,等崔元这个在宗室里影响力极大的人在场才来禀报处置。

以黄锦的性格,只能说明这件事刚发生。兹事体大,不能不报。

“在查了吗?”

“奴婢已经把知道这事的几个奴婢都关在了司礼监直房,先赶过来禀报陛下处置。”

去年蒋太后离世归葬安陆后,张佐也老了,被安排回去督造显陵,以后也在那守着。现在的黄锦已经升任司礼监掌印,成了内臣第一人。

朱厚熜点了点头:“做得好。仁寿宫不用查,问问那告发的,早不告发晚不告发,为何今天告发,何人指使。先暗查,不要声张。”

张太后那样的人,朱厚熜从来不指望她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她会祈祷诅咒朱厚熜一家,很奇怪吗?

告发的人都说了,是多年来一直祷咒,可见早就知道了。

所以重点并不是张太后本人。都留她这么多年了,朱厚熜只当她已经不存在,何必这个时间再对她做什么?

反倒是这个时间点来告发,说明后宫里已经有人按捺不住了。

皇帝做了这样的表态,崔元心里松了一口气。

作为当年张太后向皇后撒泼、而后被皇帝带去奉先殿、随后便软禁起来的那件事的亲历者,崔元深知如今这个时间点多么敏感。

一年多以来,丧讯频传。如今,更是皇后新丧、张孚敬离世消息入京,皇帝本身就可能处于情绪最容易失控的时刻。

若是天子一怒,其他麻烦先不讲,最大的麻烦是他自己的后宫会开始人人不安。

在皇子皇女们逐渐长大成人的这个时候,若知道后宫有心存野心的人,哪个妃嫔不会为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命打算,主动会被迫加入这场争斗?

这就是后宫没了主人之后,立刻就爆发出来的问题。

朱厚熜沉默了良久,开口说道:“朕本打算如太祖、太宗一般,不再立后的,只以淑妃进贵妃,打理后宫。如今看来,也是想得简单了。”

崔元陪他叹了一口气,回答道:“陛下仁善,后宫杂事,无法如太祖、太宗一般的。”

后宫当然可以没有正式的皇后。

但是后宫只要有妃嫔在,有些人便始终会争。后位空悬,有那一线希望,明争暗斗就会更剧烈。

如果朱厚熜是那等冷酷的君王,逮住一两个典型之后狠辣地办了,或者以后但凡有那种苗头都以霹雳手段处置了,那就压得住。

问题是:朱厚熜不是那样的人。

不想靠压,又想后宫没那么多纷争来让自己头疼,更希望儿子女儿们能和和睦睦,这才是让朱厚熜犯难的地方。

但现在看来,不得不先杀一杀这风气了。

出手策划这件事的,是谁?

……

皇宫里发生的事,外面暂时还不知道。

陆炳有了新的任务,黄锦不能搞得沸沸扬扬,暗访之下能拿到的信息有限。

过了一整天,他还是只能到朱厚熜面前汇报进展。

“……奴婢无能,陛下恕罪。”

养心殿里,黄锦磕着头,朱厚熜没怪他。

去年开始,宫里宫外那么多人走了,尤其是蒋太后的离世,后宫之中人员调动、事务交接,有人钻了空子先串联好,这很正常。

朱厚熜如今看着的是最重要的记录。

仁寿宫是软禁状态的,里面服侍的太监和老宫女,基本都很少离开。有离开的,也不会离宫,只是登记好之后办一些必要的事务。

而但凡有其他人去仁寿宫,也都要记录在册。

朱厚熜看着记录,开口问道:“这上面,去年以来与仁寿宫接触过的内臣和女官都查过一遍了?”

“回陛下,奴婢谨遵陛下嘱咐,只暗查过这些奴婢前后的行止。除仁寿宫的奴婢外,其余奴婢都各有差使,寻常也无法将他们每日行止都记得那么仔细。”

“拿来朕看。”

第一份记录是去年以来和仁寿宫接触过的内臣和女官。

第二份资料则是这些内臣和女官的差使、在与仁寿宫接触前后目前可以暗查到的一些行止。

一天时间,黄锦拿出来了这两份东西,已经是用了很多心思了。

朱厚熜也知道他为什么不继续查下去了,因为皇帝想知道的是有什么人指使了那仁寿宫的太监昨天跑来告发。

有资格指使仁寿宫太监的,自然是后宫中有分量的人。

除开黄锦这些大太监外,最有可能的自然就是妃嫔们。

于是两份资料佐证起来,显眼的就只有四人:原先服侍蒋太后的文静仪,从小就服侍孙茗、随她进宫后作为坤宁宫女官之首的章巧梅,太子东宫端本宫的掌事太监殷芳,还有端嫔所在的永安宫掌事太监田育。

朱厚熜看向了黄锦:“殷芳是你干儿子,朕让他去东宫,你有没有先问问他?”

黄锦磕着头:“仁寿宫每年诞辰,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太子殿下依例要遣人去一趟的。去年,奴婢也代陛下去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就是文静仪、章巧梅、殷芳出现在仁寿宫的原因。

“田育呢?”

“与仁寿宫掌事太监王和素不相识。王和是孝庙在时便入宫了,田育却是陛下御极后才入宫的。”

朱厚熜看着记录说道:“但他们两人却先后在御用监、在惜薪司、在浣衣局遇到过三次?昨天,还在神宫监碰到了,一起领香灯?”

仁寿宫里据称常年礼佛诵经,向来多用香灯。端嫔那边,也是为皇后礼佛吗?

黄锦只说道:“请陛下圣裁,奴婢下一步怎么查?”

朱厚熜没说话。

仁寿宫已经是宫里的重点提防对象,虽然只是秘而不宣地暗查,很快也能得到这样的初步线索。

但是端嫔?

就算他父亲是如今担任民政部尚书的曹察、今年大有希望进入国务殿,这皇后之位轮得到她?

这端嫔前后一共为朱厚熜诞下了三个女儿,命中难以诞下子嗣一般。

朱厚熜顺着这个线索想了一想,忽然脸色就更加难看了。

“那田育在宫里人缘如何?”

黄锦赶紧回答:“以和气着称,人缘很好,与十二监四司八局及各宫掌事都处得不错。”

“和哪几个关系最好?”

“那倒没有,也只是逢人便笑脸相迎。”黄锦答完这一句,头低了低。

朱厚熜的眼神寒了寒:“还知道什么就说,不要朕问了才答。”

“……陛下恕罪。”黄锦磕了磕头,“那田育……得端嫔恩典,和永安宫女官童瑞英结了菜户,宫里素有两人情深恩爱赞誉。那童瑞英颇知岐黄之术,一向得端嫔重用。这些年永安宫里三位公主偶有微恙,她是出了不少力的。最近这五六年……童瑞英多有与诞下皇子的各宫女官来往。端嫔盼有一子,遣其询问食方,这倒也是寻常事……”

本来很寻常,但现在就不寻常了。

但目前都只是猜测,朱厚熜和黄锦两人也不能因为这些交集、因为端嫔一直求子心切就觉得她是嫌疑人。

关键问题是,皇明的英明后宫谁人不知?指使这件事,一查便知。如果查到了是端嫔主使,她还能有什么指望?既没有诞下子嗣,又恶了皇帝。

除非这件事有妥善的后续处置手段,有让朱厚熜很难拒绝的方案。

而那个仁寿宫的王和……既然敢来告发,恐怕就算面对朱厚熜本人也不会松口。

朱厚熜有些疲惫地闭上了眼睛:“朕记得,贤妃、淑妃宫里掌事的,都是老人吧?与王和的交情怎么样?”

“……陛下明察秋毫,本来都是王和的干儿子。昔年王和在安嫔宫里办事不力,安嫔不幸后,王和也是得了他们求情,最后才只发落到仁寿宫。”

“先去告诉陆炳,让他查一查王和。家里人、族中人,近来有什么交际吧……朕要想一想再做决断。”

安嫔难产,一半是因为身体的问题,也有一小半是当时掌事的王和喝了点小酒、通知御医们慢了。虽然很可能及时通知也改变不了最终结果,但当时第一次面对自己妃嫔难产、一尸两命的朱厚熜,还是不免要处置王和。

能被派去做一宫掌事,王和本身肯定是得到认可、或者说得到宫里大太监们认可的。弘治朝就入了宫的他,连两个干儿子都能分别被安排到贤妃和淑妃宫里,他本人若非很不错,如何能去安嫔宫里伺候?

当时年纪也大了,有人帮着求情,朱厚熜平复了心情后,就只是让他去了仁寿宫。

在后宫里,任何处置,太监或者宫女,时间长了,在合适的时候,就会结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果。

但这件事,很明显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王和的两个干儿子分别在贤妃和淑妃宫里。

他为什么要害两个干儿子?难道觉得他们昔年为他求情,适得其反?呆在仁寿宫还不如当年就被逐出宫去?

除非是有人许了他什么……许给他的东西,让他认为值得,而且应该一定能得到。

陆炳又多了需要去查的东西,朱厚熜却苦涩地看着另外三个人:文静仪、章巧梅、殷芳。

他们当真只是去仁寿宫例行走一趟吗?

如果端嫔想做这件事,曹察不可能不知道。

有曹察参与,他应该很清楚:在皇帝眼里,皇储才是根本问题。而从目前已经知道的线索来看,这件事如果要处置,有利的会是太子。

或者说,王和涉事,皇帝刚好可以借处置一下与他有关的人的名义,用处置一下两个妃位宫里掌事太监的方式告诉后宫,太子不会动。

端嫔生不出儿子,但她有三个女儿。

她生不出儿子,就不会威胁太子。

在如今的规矩下,这还意味着如果端嫔成为了皇后,太子有三个驸马作为肱骨之臣。

而孙茗病还不算很重之前,操心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太子马上就十七了,可以考虑一下太子妃的事……

不巧,她见过曹察回京后,曹察夫人进宫探望端嫔时带过来的侄孙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虽然还只有十二岁,但孙茗很喜欢。

重点是:曹察兄长的儿子,一直跟着去过广东做官的曹察研习新学、新法,是嘉靖十七年的状元。

才十二岁,做什么太子妃?说来说去,无非是帮朱载墌多拉些帮手。

朱厚熜现在感觉到苦涩的是:这件事太子知不知道,参与没有?

这件事,是不是孙茗布置的另一个备选后手,如果朱厚熜不答应她让孙岚入主坤宁宫的话。

可是朱厚熜不是已经答应她了吗?

……

紫禁城里,蒋太后走了,孙茗走了,朱厚熜已经不能再找到谁来诉说这种苦闷。

不论他在国事上如何得心应手,现在这个问题是他的家事。

尽管他的家事就是国事。

用他的方式再确定了一些事情之后,朱厚熜离开了养心殿。

几筵殿里,朱厚熜来到了孙茗的梓宫前。

“载墀,你年纪小,先回去歇一歇吧。”

“……是,父皇。”

朱厚熜站在那里,背对着身侧跪着的朱载墌。

“其他人也先退下,朕跟皇后,跟太子说说话。”

“是……”

朱载墌紧张了起来,他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要屏退所有人,甚至让四弟也先离开了,只单独和他说话。

几筵殿里细碎的声音之后,彻底安静下来,只有油灯燃着的哔剥声。

朱厚熜静静看着孙茗的棺椁,眼眶渐渐红润起来。

是后宫的妃嫔太多了,而她自知寿数不能长久,所以只能不把全部指望都放在自己身上,想方设法为儿子安排一切吗?

朱厚熜不确定,他隔了许久之后才背对着朱载墌,轻声说道:“伱也许会做很久太子,父皇会一直用心教你。好好学,慢慢历练,不会有什么意外,明白吗?”

朱载墌以为他是来安自己心的,顿时心中温暖不已,哽咽着回答:“儿臣明白。”

“殷芳可还得力?”

朱载墌愣了一下:“他……儿臣以为还是得力的。”

朱厚熜转过身来看着他:“这几日,殷芳一直在这边伺候?”

朱载墌感觉到有点不妙了,父皇的眼神有些锐利。

他回想了一下,有些紧张地说道:“多半时间都是在这边的,但也出去过几次。”

“几次?”

“……儿臣没留意。”

朱厚熜看着他的眼睛,停顿了一阵才问:“他是端本宫建好后,从你祖母宫里过去伺候你的。清宁宫里的旧人,你知道他和谁来往最多吗?”

“应该是文司闱吧。祖母恩典,许了他和文司闱。”

朱厚熜想起昔年蒋太后常常指派着到他眼前晃荡的文静仪,她曾代表着蒋太后对于儿子早点有子嗣的念想。不论是用她做乳娘,还是儿子看到她那澎湃的胸怀而意动。

最后,朱厚熜办了林清萍。

父子相谈,朱厚熜只想确认一点。

“殷芳是不是事事对你禀报?”

朱载墌心中一悸,父皇问这句话时,眼神更加锐利了。

他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大事是会禀报的,但琐碎杂事……父皇,应当都禀报吗?”

朱厚熜分辨着他的眼神,继续问道:“那这几天呢,有没有大事向你禀报?”

朱载墌听他句句问的都是殷芳,顿时回答:“这几日,儿臣都在这里守着,端本宫里没什么大事。”

朱厚熜点了点头,再次转过身去看着孙茗的梓宫,缓缓开口:“母亲灵前,你要记着,不能有虚言。你母亲临终前盼朕应允的事,朕是当着你的面应允的。你不知道,朕心里宽慰了不少。”

朱载墌声音有了些颤抖:“父皇,出了何事?”

朱厚熜摇了摇头,走上前去,手轻轻抚摸过棺椁,声音柔和,说的话却让朱载墌心头一颤:“记住,你身边的人,不能有任何事瞒着你,哪怕是为了你好。而有些事,你却一定要瞒着身边的人。朕在你母亲临终前允诺的事,你是不是告诉了下人,安他们的心?”

“……儿臣做错了,父皇恕罪。”

“算不上罪。茗儿啊,他终究还太小,要学的东西很多啊……”

朱载墌这下确定殷芳大概是有问题了,可是他不是黄公公的干儿子、是祖母和母亲也都觉得很受信赖的人吗?

他做了什么事?

朱厚熜回到养心殿时,章巧梅、文静仪、殷芳三人还跪在那里。

大明的主人,紫禁城中说一不二的皇帝回到了三人面前,坐了下来,一言不发。

一个是紫禁城两尚宫之一,坤宁宫的女官之首。

一个是尚宫局下司闱,蒋太后离世后又去了端本宫约束所有女官不得魅惑太子。

一个是东宫掌事太监。

朱厚熜终于开了口:“仁寿宫掌事太监王和昨夜告发慈寿太后多年来祷咒不已,这件事,章巧梅,你知不知道?”

三人在这里已经跪了很久,章巧梅自小就是孙茗的贴身侍女,她已经迷糊了很久,这时脸色陡然一白,顿时说道:“陛下,奴婢……不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殷芳也陡然浑身一抖,情不自禁看了一下文静仪。

朱厚熜也看向了文静仪:“你呢?文司闱?”

“……奴婢不知道。”

“好,都不知道。”朱厚熜缓缓说道,“一个是皇后宫里的,两个是太子宫里的,朕也不好对你们严加查问,免得朝堂震动,是也不是?”

“陛下,奴婢们当真不知道啊……”殷芳连连磕头。

“你不知道就说你不知道,你代替她们说不知道做什么?”朱厚熜冷冷地看着他。

“奴婢说错了,奴婢当真不知道,奴婢掌嘴……”

朱厚熜在他用着全力掌嘴的声音中看着黄锦:“你问问他,他知不知道?”

黄锦也跪了下来:“殷芳!这件事,你这几天知不知道,以前知不知道!”

“奴婢……”殷芳先向朱厚熜磕着头,然后又哭了出来,“奴婢真不知道啊……”

“他一贯是憨直的,就跟奴婢一样,许是当真不知道。”黄锦居然大着胆帮他求了一句情,“我问你,那文司闱常去永安宫的事,你知不知道!”

这就是黄锦顺藤摸瓜下,又了解到的新情况。

这一下,殷芳是知道了,只是分辩着:“也是端嫔娘娘来请,才去的……”

“太子视你为近臣。”朱厚熜目露寒光,“太子告诉你的事,你都对文静仪说了吗?”

“……奴婢知错,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偏偏到了此刻,文静仪却是最镇定的。

朱厚熜瞥了他一眼,最后看着章巧梅:“朕允了皇后,你听到了的,莫被人害了。朕只想再知道一件事,这件事,你以前清楚吗?”

章巧梅大哭起来:“陛下……没有这件事……皇后娘娘告诉奴婢的,没有这件事啊!陛下已有安排,奴婢奉皇后娘娘遗命,以后去端本宫照顾好太子便是。”

朱厚熜眯上了双眼。

终究确认了,孙茗确实另有一番隐秘的安排。原本也许不是这样的,但既然向端嫔释放了一些态度,坤宁宫隐在后面背书一二即可。怎么做,是端嫔的事,是曹察的事。

另一个计划本应中止了,因为朱厚熜应允了孙茗,答应了她心目中的首选。

但是,心里被种下了种子的人,又如何能按捺得住?

朱厚熜睁开了眼睛之后才看向文静仪:“你又是为什么?因为巧梅去了端本宫,就没你的位置了?”

文静仪镇定的磕头回答:“奴婢只是奉了皇后娘娘懿旨,若永安宫有召,则不必见外。”

“哪怕形势有变?”

“奴婢愚笨粗鄙,陛下素来知晓,奴婢哪里懂什么形势?”

朱厚熜看着她,竟从她眼中看到一丝怨意。

看来她是不装了,但这怨从何来?

她在宫里,也属于最上层的女官之一,如今更是东宫女官之首。

年已三十五,在这时代历经二十余载,朱厚熜略一思忖之后,便觉得无奈至极。

“便因昔年你得母后只言片语,曾有过指望,最后落了空,如今你便要让朕这后宫不得安宁,众妃嫔人心惶惶?”

“奴婢不明白。端嫔有问,奴婢奉皇后娘娘懿旨不见外。其余事,奴婢当真不知。”

朱厚熜明白了,防火墙。

坤宁宫和东宫,释放的都只是态度,不参与具体怎么执行那个计划。

孙茗还是殚精竭虑的,只是漏判了人心。

文静仪在其中有没有出谋划策,提醒这个可以一举把贤妃、淑妃两宫也牵连进来的切入点?

朱厚熜不禁心累。

孙茗在时,后宫安宁。孙茗去后,朱厚熜必须要面对的第一场宫斗,竟然也是因为孙茗的“遗命”。

可自己答应她时,她为什么不提醒一下自己还有过别的安排?是忘记了,还是知道孙岚入宫接替她的位置难度极大、隐忧也在?

她用心良苦为儿子做这么多,难道就不相信她的丈夫一定不会动摇太子的地位?

还是说,多年来宫里的生活,让她不再像当年一样单纯,仅仅把宝押在“信任”上?

搞到现在,这个果,都是自己种下的因结出来的,包括文静仪的怨恨。

是端嫔通过她知道了朱厚熜已经应允孙茗、准备让孙岚入宫,这才发动了吗?

如果孙茗没有这个请求,后面的计划又是什么?端嫔凭什么越过贤妃、淑妃坐上皇后的位置?

不,大概率还是这个计划。

如果要保太子地位,生不出女儿的端嫔确实优于已经有皇长子的贤妃、生下了皇七子的淑妃。

扶她上位,顺势敲打一下贤妃、淑妃。再加上曹察的侄孙女可以成为太子妃,亲上加亲。哪怕杨慎成不了总辅,国务殿里又多一个坚定的太子党曹察,那太子岂非稳得很?

面对这样的情形,朱厚熜的反应变得很干脆。

这些天抑郁的心情和这件事发生后的愤怒,都化为冰冷的三个字:“宣曹察!”

当年还因为张居正入京而上奏避嫌的曹察,现在作为孙交之后又一个有希望成为文臣几巨头之一的国戚,他这是过于想进步了!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