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37章 天下,可以都是大明的模样

靖明 第437章 天下,可以都是大明的模样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嘉靖十九年盛夏六月午后的阳光从紫禁城的方向照到万岁山中峰的峰顶,在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与他的儿子太子殿下面前,十六岁的张居正呆若木鸡。

多少年之后,这句话都会不断萦绕在他耳际。

但此刻只有午后宁静的风,还有万岁山这里山间诸多古槐与山下北果园里的蝉鸣。

元朝时,这里是皇宫的中心,名为青山。蒙元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就位于青山南面。而青山一带广植花木,是蒙元皇帝们的后花园。

永乐年间,北京大兴土木,从紫禁城周围护城河以及太液池、南海等挖出的泥土都堆在了这里,形成了五座山峰,将延春阁基址牢牢镇压在山下,包含了对蒙元“龙气”镇压的意愿。

当然还有实际用途:堆煤。为防残元反扑围困北京导致燃料短缺,这里曾长期储存大量煤,也是民间称“煤山”的由来。

现如今,这万岁山称不上园林,没那么多亭台楼阁。

朱厚熜心想那大概是嘉靖以后才建了一些,他并不知道,是万历才开始修了一些殿阁,而后满清时才真正在这里大兴土木。

大明的万岁山,此时民间只知这里有个百果园,又唤作北果园。

这中峰峰顶,如今也只有一个小小的亭子。

在张居正震撼而呆滞的目光里,朱厚熜露出了微笑,走回到了亭子里坐下。

“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华夏有了一统定例。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如今,大明也有同样的机会。你们知道的天下,比始皇帝知道的要大得多。这天下,要想尽是大明国土自然极难。但这天下,可以都是大明的模样,大明的标准!”

两个孩子站在面前,朱厚熜的声音不大,却震耳欲聋。

皇帝说的天下大同,虽然与张居正印象里的不一样,但仍旧是难以想象的功业。

以始皇帝当年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来举例,以张居正已经知道的天下有多大,让天下都与大明行同样的制度,以大明为准绳,再千年后,又会是如何一般景象?

这样的功业,陛下说,将来有希望在他这一代完成。

只听皇帝悠悠轻叹:“大明如今真正的实力,尚没有发挥出十之二三啊……”

两个少年发现皇帝远眺的是京城,他们面面相觑:如此强盛的大明,还只发挥了一两成的实力吗?

朱厚熜是由衷这么觉得。

大明当然是强大的,只不过君臣都以为,大明有如今是因为君明臣贤这些不客观、没有延续性的东西。

君臣对于大明之强的真正原因还迷迷糊糊,大明的实力还没真正发挥出来。

呆在一亩三分地,守着旧的华夷之别,阻碍了太多可能,形成了东方帝国隐形的天花板。

始终就这么大的蛋糕,让华夏的内耗一直不曾休止。大明最有实力的一群人,不就是官绅富户吗?

在漫长的时间里,认识不到位,大家就只是本能地把财富、精力投资到帝国最有价值的硬资产土地和软资产科途仕途上。

土地兼并,大量佃租的农民又与后世的打工人何异?怪不得伟人认为,天朝的农民天然就是可以团结的对象。

每个王朝的末期,起义的百姓,其中多少就是无产者?

但在矛盾累积到那个层面之前,受限于交通和通信条件,习惯于千百年来工商业的弱势地位,华夏已经很久不再有开疆拓土的意愿了。

赵宋不谈,打不过。

大明呢?其实汉唐旧土就谈不上尽复。

开疆拓土后治理起来总是得不偿失,那那其实是认识不到位,方法也不对吧?

朱厚熜四处望了望,找了找疑似歪脖子的树。

沉思了一会他就站起来挥了挥手:“走吧,回宫,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朱厚熜带着懵懵懂懂又莫名激动的两个少年,向他忠诚的皇宫走去。

真正的天下大同自然很遥远,但既然无论如何都要先走过那个过渡阶段,朱厚熜还有什么顾虑?

哪怕筑起了海上长城,那也只是扎稳了篱笆而已。

可更加高级的形式,朱厚熜又不是没见过。

而与之相反,在如今这个时代,大明本就是最强,无需脏了手去做太多掠夺、殖民的事。

明确了自己本身就是个最大的农业资本家的身份之后,朱厚熜对于工商业资本的野蛮生长问题也没那么纠结了。

把本质说透,士绅和工厂主、商人又有什么区别?

都是把持了关键的东西,让财富可以加倍膨胀的东西。

大家不如一起合力,内外两开花。

只要把新的阶层当人看,把外族的百姓当人看,那就会发现广阔的机会。

前提是要发自内心地这么去做,舍得先让外族百姓过好,让他们心向大明,成为……更庞大的消费群体。

为什么历来各国各朝,最深刻的改革永远是土地改革?

因为和所有人有关,尤其是和普通老百姓有关。如果大明要去外藩打土豪分田地,难道外藩老百姓对此不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喜迎王师?

外藩国主都是大明天子册封的臣子,难道外藩百姓不是大明的子民?

朱厚熜决定关爱自己的子民,先从争乱不休的朝鲜和日本开始。

他太爱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子民了。

……

“啊!京师,我终于回来了!”

北京东边,大明东瀛伯严世蕃一只眼睛热泪盈眶。

书信来回,如今去对马岛已经不算很久了。

盛夏七月,严世蕃跋山涉水,终于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大明都城。

带着伯爵身份。

如今他的表面身份是徽州海贸公司的日本分号总经理,他的隐藏身份是海上长城公司的少校军官,他的实际身份是小国老、东瀛伯!

“先把两个小的送回府,本伯爷去觐见陛下!”

严世蕃挥了挥手,从大明带过去的侍妾、在日本新收的侍妾,还有她们分别生下的一子一女自然要先送回家。

老严家添丁进口的事,严嵩自然是知道的。

前年已经把老二送回来了,这回是老三和长女。

严世蕃雄赳赳气昂昂,跨入了北京东城墙。

见着了繁华烟火气,他感叹道:“这才是人呆的地方!”

对马岛屁大点地方,就算严世蕃如今地位也非同小可,但始终就像乡下一样。

一泡尿就尿过的地方,也能称一城?

严世蕃早已饥渴难耐,他觉得陛下对于日本过于高看了。

都不用大明海师出权力,给他个三五千的,他觉得自己能平推过去,把他们那僭越的什么天皇家的姑娘全捉来送到正牌天子的床上。

嘿你还真别说,这日本的姑娘比交趾的还乖顺!

严世蕃四处打量着来到了承天门外,愕然开口:“五府六部已经变成了这模样?”

“……伯爷,是八部,早就八部了。”

“嗐,喊顺嘴了。”严世蕃啧啧称奇地看了看图书馆,又看了看大明银行。

到了午门外,他又看了看碑林,抬头望了望英杰殿:“不知何时能被立在这。”

“赶着死?”

一个声音响起,严世蕃勃然大怒,而后看到了那个笑眯眯的面孔就堆出了笑:“陆哥!”

说罢一个大大的鞠躬。

“哎呦!这是忘了天朝礼仪?”陆炳笑得不行。

作为大明高级官员,他对于那倭国人怎么行礼,自然是有耳闻的。

严世蕃这姿态,标准!

站直之后,严世蕃挤眉弄眼地凑了过去:“许久不见,让陆哥瞧个开心。你怎么亲自来迎小弟了?”

“伱东瀛伯爵大人招摇过市咋咋呼呼,陛下自然知道了。反正你爹也在御书房里,陛下就让我来给你接个风,告慰一下你多年身在异国他乡之苦。”

“……陛下隆恩,臣……”严世蕃眼泪都快下来了。

“别假模假样的了,走吧。获封之后,你还没见过驾。堂堂伯爵,规矩不能丢!”

他这么说,是因为他发现严世蕃有点想上手勾肩搭背了。

禁宫之下,忒不讲究了一些。

再见宫阙,严世蕃一路好奇发问,陆炳自然讲解。

而到了御书房门口,听到里面皇帝的声音之后,他发现这种感觉很熟悉,于是小声问:“陛下又在讲课?”

陆炳似笑非笑:“讲了快一个月了,天天都讲。现在朝里都有传闻了,能来听课的,这回才有望位列参策。”

“……这么重要?”

黄锦出来之后让他确定了。

“国老们还在,陛下有旨,东瀛伯先在致远斋稍候吧。”

“臣领旨。黄公公,多年不见,您身子骨越来越健朗了啊。”

“……东瀛伯莫要说笑了。”黄锦的声音不高,只示意他过去。

“我就不陪你了,万寿大典的护卫事还要去安排。”

“……那小弟岂不是一个人干等着?”

“不然呢?你进去把你爹他们赶走?”

两个打小就认识的人说起话来就是随便,陆炳自顾自地离开了。严世蕃走进了致远斋,这才发现还有一个人等在里面。

“睿王殿下?”

严世蕃吃了一惊,先和他见了礼。

朱载堚并不托大,谦逊地回了回礼,而后说道:“东瀛伯远道归来,一路还顺利吗?”

“……也就是在海上时担心些。”

严世蕃与他闲聊起来,他很意外,睿王在这个时间专门来请见陛下是要做什么?

按身份,他自然是要排严世蕃前面先见皇帝的。

严世蕃也没藏着掖着,直接问他了。

朱载堚答道:“我如今一心钻研物理大道,奉旨协办那蒸汽机,近日却于另一事上有了些发现,特来向陛下奏明。”

“哦?什么发现?”

“我闲来无事,还一直在和陶真人一起去研算那种能看得更清楚的镜子,陛下说可称为显微镜的……”

于是不久之后,御书房里专心听讲的严嵩陡然听到儿子的大声惊叫:“什么?水里有许多看不见的小虫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脸皮抖了抖,离座弯腰:“犬子无状,陛下恕罪……”

朱厚熜倒是愣了。

严世蕃的这个话,他自然听得懂。朱载堚来了,他也知道。

联系在一起……

朱厚熜顿时表情严肃:“今日就先讲议到这里吧。”

“……是。”

老头们倒并不是在被熬,这段时间以来,皇帝说的很多观点也让他们很受启发。

虽然新奇,但确实道尽了许多要害。

眼下谈不上松了一口气,反倒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最近这一轮陛下讲议,反倒更加偏向于学问交流。

近一个月下来,大家私下里聊起来,都觉得皇帝在人理大道上似乎又有了集中的领悟。

现在从御书房里告退了,严嵩倒是暂留了一下,用眼神复杂地盯了盯儿子。

“……父亲。”严世蕃倒是眼睛一红。

严嵩的表情柔和了下来,随后只是说道:“先见驾,夜里回府再说。”

这里自然不是一叙别情的地方,严嵩向朱载堚也行了一礼,就先离开了。

看到父亲头上又多了一些的白头发和有些弯了的腰,严世蕃抬起袖子摸了摸眼睛。

“睿王殿下,东瀛伯,陛下还等着呢。”

“一起?”

严世蕃问了一句,黄锦点了点头。

“睿王殿下,陛下知道大约是那显微镜制成了,不知在何处?我差人去抬过来一下。”

“……就在小王府上,黄公公径去取便是。”

他不由得看了看严世蕃,就因为他那一句惊叫,陛下就知道了是显微镜制成了?

之前来请见,只说了是蒸汽机的事。这显微镜的制成,朱载堚是想给皇帝一个惊喜的,顺便看看有没有把生身父母从凤阳高墙里解救出来的机会。

如今想不惹眼一点,去考进士就过于引人注目了。

和严世蕃一同进了御书房,自是先行礼。

严世蕃的动作幅度夸张太多:“臣严世蕃叩见陛下,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的事等会再说。”朱厚熜很随意地让他起来了,而后则显出一些迫切,“载堚,那显微镜,你们磨出合用的镜片,还能对准了?”

“……启禀陛下,正是。臣也是参悟了一下礼交部译的一些西洋论述,而后又细细推算过许多遍,这回磨出了合用的镜片。另外,如今宝金局的螺纹刻得越发细密了,这才制成。”

朱载堚感觉到皇帝对于这件事的惊喜,心里不由得多了一些期待。

他立刻又补充道:“那蒸汽机上陛下说的冷凝器,臣和陶真人、郑大匠他们又绘了一个新型状,此前单独试了试,有些成效。要观测在蒸汽机开动时能不能用,得造办实物再实验一下了……”

“朕会吩咐下去。”

说完这话,朱厚熜看着朱载堚。

蒸汽机项目组的实际负责人不是他,由他来汇报,而且先隐了显微镜的事,这孩子心里的想法朱厚熜也猜到了。

看来陶仲文如今既了解皇帝,也欣赏这个睿王,这才想帮他一帮吧?

再问了一下他们这回解决两个问题的详细考虑和过程,朱厚熜就吩咐了下去,让人把陶仲文也喊来。

细问了一番,他翻阅了《墨经》中“鉴洼”、“鉴团”的记载,所谓“鉴洼”、“鉴团”,就分别是凹面镜和凸面镜。

而另外,从路易斯搜罗来的托勒密的书里,又有关于光的折射的详细阐述。

大明的科学人才还不算多,陶仲文是被他纯粹喂成了这个领域的耆老,但朱载堚能够主动去研究东方、西方对某些现象的经验总结,就算本就有皇帝虽不具体但方向明确的指引,那也是很难得的好苗子。

归国见驾的新封东瀛伯就这么被晾在了一边,有一种被冷落的委屈。

不过他倒是也想看看睿王说的是不是真的。

睿王府本就离皇宫不远,那台显微镜原型很快就被抬了过来,陶仲文也从博研院被叫到了这里。

“去院里摘一片叶子。”

朱厚熜再次吩咐了黄锦,然后就自己上手先试了试。

透过小小的目视孔,旋动沉淀了十几年的师傅们磨刻的精细螺纹旋钮,视线里的那一小盏生水里,诸多微生物显露了出来。

朱厚熜的心里不由得有些激动。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了,终于又见到像这样的景象。

这是科学研究开始进入到微观领域的第一步,从此后,大明有了一样新的工具。

“大功一件!”朱厚熜先开了口,然后又对回来的黄锦说,“把叶子拿给朕。”

这一次,他还先剥开了叶子的外层,露出里面细嫩的叶肉,然后才放到显微镜的置物台上。

叶片中的细胞已经大致看得出轮廓了,只是内部结构还不算十分清晰。

想了想,应该是倍数还不够的原因。

他只知道显微镜这种东西的大概原理,现在有了第一台就是进步。

在历史上,猛人列文虎克是磨出了完美曲线的单面镜,让他那个透镜的放大倍率达到了将近三百倍,看到了细菌、酵母、水中更多的微生物。再之后经过了改进、进一步提高倍率,微观世界的大门就被越推越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细胞也有很多种,朱厚熜不知道大的细胞需要大概多少倍能看清,但如今既然能看到叶子里的一个个小格子了,就确实证明了这台显微镜的可用。

“大功一件!”朱厚熜再次开心地笑了起来,还对陶仲文招了招手,“你来看看。”

“……陛下,臣自然是都看过的。”陶仲文也不隐瞒,微笑着说道,“当年陛下说的细胞,臣这次是真正看见了。这显微镜如今才制成,陛下竟有如此先见,臣钦佩之至……”

“……那是朕推想的。”

朱厚熜糊弄了过去,严世蕃试探着找存在感:“陛下,能不能让臣也看看?”

“你看吧,看水。”

严世蕃好奇地走过去,把眼睛凑近。

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只眼不用紧闭。

正因如此,他看得更清晰,顿时就吓了一跳。

“真有虫子!真有!”严世蕃的声音都打颤了,“那臣每日喝的水里……”

从皇帝到陶仲文,再到睿王,三个人对他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

严世蕃心有余悸,再次把眼睛凑过去看了看,这回脸色更白了。

在水里,有一些长着许多只脚的小虫子游来游去,也有长着很多毛的,还有带着尾巴的,又有像线团的……

他难以置信地挪开眼睛,又看了看那一盏干净清澈的水。

“这……这……”严世蕃呆呆地看着皇帝。

“再看看叶子。”

严世蕃直摇头:“臣不看了!”

他怕又看见脏东西。

“陛下,水中有虫,那还怎么能饮入腹中?”

“这不老祖宗才叮嘱,水要煮开了之后再喝啊?”朱厚熜笑了笑,随后摆了摆手,“这些细小活物,也并非悉数有害。”

说罢凝视着朱载堚:“载堚,这显微镜的重要,远在你以为的之上!世间万物,生老病死,许多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概因肉眼凡胎,有些东西不借助工具,是看不分明的。有了这显微镜,物理大道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你居功至伟,朕不能不赏!”

朱载堚跪了下来:“臣不敢言功,都是陛下指明了方向,巧匠磨制之功。”

朱厚熜只是笑了笑:“朕这就下旨,赦你生身父母一家,到京城来团聚吧。载堚,你这条路选得极好!继续专心此道,千百年后,你必在华夏圣贤之列!”

朱载堚和生身父母的感情其实是很生疏的,毕竟那么年幼就被过继了。

但血脉亲情,当年一乱,生身父母从此囚居高墙之内,他又如何能放下?

现在,皇帝终于给了这个恩典,还明言他将来能被称为圣贤留名青史,朱载堚激动异常,哭着谢了恩。

“朕盼这一天,盼了太久了!”朱厚熜也激动,“若蒸汽机也制成,大明在物理及人理两条大道上走在最前面,何愁没有天下大同的那一天?今年有很多事要做,你们二人且先再把蒸汽机改进实验好。传旨,研制显微镜的,人人有功,各给赏赐。”

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里,现实世界格局的新大门,科学领域微观世界的大门,都被打开了。

严世蕃一回到京城就被抢了风头,陛下明显对显微镜的反应激动多了。

日本呢?您不是说天下大同吗?

等等……天下大同……

严世蕃呆了呆。

他当年也是读书人当中的好苗子啊,只不过因为瞎了一只眼,这尊荣在科途上很难,在军伍之中倒别有气度。

天下大同什么的,他也懂。

开什么玩笑?

而等睿王他们谢恩走后,皇帝严肃地对他说道:“朕没在开玩笑。”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