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79章 大明战争机器,启动!

靖明 第479章 大明战争机器,启动!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摆在面前的问题是:皇长子越王早与黔国公结亲,他的将来在西南。

太子自不必说,而后皇三子乃澳王,他的将来在南。皇四子和王,原本的计划也不言而喻。

其余皇子,最大的问题是年纪尚幼。

如今朝鲜竟率先冒出大问题,根本就没给大明先行讨倭、南北合围朝鲜的机会。

朱厚熜考虑过这个问题。

从去年底消息从鸭绿江边传来,朱厚熜就一直在思考可能的机会和随后的处置。

而此时,他很直接地说道:“辽王年已弱冠,自幼受朕教诲。其母毛氏明书史,沉毅有断,贤声闻天下。”

“陛下,万万不可!”严嵩吓了一跳,“此例一开,不患寡而患不均!宗室诸王虽感陛下恩德,但……”

一句话,藩王那么多家,谁不想能够得到这个机会逍遥自在?

“利大于弊。”朱厚熜却心意已决,“不给朕拖后腿,就都有机会。除立大功外,允为外藩之主,便是不降等之唯一出路。”

这下子众臣才有点明白,原来去年底严办两藩王、一公一侯一伯时,陛下大概也准备好了给这个甜枣?

很明显,这是让一些人看到饼越来越大。这样的话,兴许不仅不拖后腿,还会积极支持大明的新战略。

也许还留了个将来若做不好或者有异心,皇帝能在恰当时机将几个关键位置收归实土的伏笔……

成为实土实权藩王……虽然自在逍遥,却也不一定好做啊。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只是通一下气。

李那边,还真的带着尹元老的头颅前去请罪了。

连元宵节都还没过,朝鲜王子悍而手刃仇凶,虽然当得起看热闹的大明百姓一句“孝顺”称赞,但终归还是“不讲究”。

大过年的动刀,不吉啊!

果真是蛮夷,哪怕是所谓王室子弟。

但极有可能继位为王的他情愿献土称臣,还是让京城百姓炸了锅。

有心人早在准备,自正月初十之后,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士子、商人帮着请命。

倒不提什么纳为实土,只是从文教的角度、从百姓生计的角度,请朝廷下决心解朝鲜倒悬之急。

而这种变化为尚元、毛龙吟“想通”最后一步也带来了刺激。

当正月十五,尚元、毛龙吟也在新年第一次望日朝会时,跪于午门外来了这么一出之后达到**。

他们的实力更孱弱,尚元的王储身份更明确,已经久无音讯的琉球国王定然是不在人世了。

新年伊始,两国献土称臣。

国议殿上,大明皇帝终于降下明旨。

朝鲜王子李封安东公,协辽东边军、北洋海师入朝平乱,朝鲜国计待平定内乱后再议。

琉球王储尚元封台东公,琉球法司毛龙吟封台东游击将军,协东洋海师赴琉球驱逐倭寇,琉球国计待首里光复、倭寇远遁后再议。

多年之后,除宣宁边区对蒙元汗庭的袭扰之外,大明再次举起战旗。

天津直沽,山海关内外,宁波泉州,很快就将热闹起来。

崔元这个大明银行总裁在配合财税部及国库筹备旧的十年国债兑付及新的十年国债发售,余承业则再次召集着皇明资产局下诸企业做动员。

成国公朱希忠还没定罪,但建设局总裁的位子他是坐不了了。

要推选新人。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以兼任的宗人府宗正这个辅助宗人令的身份,与粮储号中的诸藩王的商议。

“去年收入及统计还未完成,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粮储号需全力运转了。”

与陆炳、郭勋等人配合一举搞了两家藩王的余承业现在说话管用了些,至少这些藩王们此刻战战兢兢。

蜀王朱让栩还活着,顿时极为老实地说道:“自当为陛下分忧。”

余承业又说道:“如今,还需要两家就此退出粮储号,将来不再领俸、分润。其中一家,陛下钦定了辽藩。”

本身就是因罪差点除藩、过继到毛氏名下才承袭了辽王之位的弱势藩王,年轻的他现在只是心中一颤,难以置信地问道:“不知……小王有何罪?”

余承业面容严肃摇了摇头:“非罪!此陛下之恩。另一家,则需主动争请了。”

大家都不明所以,余承业则凝重地说道:“这次再有走漏风声,陛下有明旨,那就真是死罪了!以旧时赐田所占粮储号及其余诸企业之股份,换的是堂堂正正一国之主之位。诸位王爷,还记得去年初春,陛下降旨考较诸藩世子,明言德才皆备、深明大义者将来皆有可能分封诸国为主一事吗?”

殿内鸦雀无声。

余承业向辽王行了行礼:“辽王爷为其一,如今还有一国献土称臣,王主正虚位以待!”

于是殿内又躁动了起来。

难道当初说的话是当真的?

也许是之前的风雨搞得人太害怕了,又或者皇帝本就把他们这些宗藩诸王都圈在了京城不像是能那么放心他们的样子,所以当时冷静下来之后就没当一回事了。现在竟真要这么做?

诸位皇子也有已经成年可以就藩了的啊!

余承业终于微笑了起来:“陛下说了,忠君体国,机会还很多。天下这么大,大明周边容得下几十藩国。今日,就需要诸位王爷再下定决心了。先表态争请,再到御驾前聆听圣谕。辽王爷外再选定一王,还有诸多事宜要与陛下及诸公商定。做了真正的一国之主,如何教化治理外藩,又是新课程。”

于是殿内彻底炸了锅。

琉球堪比一府吧?朝鲜更是形同一省吧?

当真能做了实权国主,以前的俸禄、赐田赐宅转成的股份所收的分润能算什么?

争请二字……实则就是让他们此刻就先下定决心,至少暂时放弃分润去排队。

粮储号的运作空间自然更大。

计划真正推进到这一步,为了搭架构,确实还有相当多的事情需要做。

唐顺之所说的把当地权贵全都推干净、打权贵分田地自然不可能如此粗暴,但规模同样不会小。

既要让外藩百姓获得一次大规模利益分配的机会,也要为大明迁去的王公、文武、商人、百姓让出空间。

而怎么搭配当地的亲明派、怎么去建立新制度、怎么保障与大明的关系稳固,最终被皇帝选出来的辽王和肃王听得极为头大。

要学的确实有很多。

……

已经累计逃到大明这边来的三万余朝鲜难民,眼下就变成了民壮辅兵,带路、协助转运;剩下也有许多人,则变成了宣传员。

龚用卿又回到了这边,卖力地动员。

“王师当真平定了兵乱,就不允朝鲜上下再同过去一样祸害你们了!那些权贵奸臣,杀头抄家之后,要给你们分更多田地。将来,也要像大明百姓一样,不担那么重的徭役。当官的,大户,都得纳粮!你们看看,这都是本官向陛下奏请来的好粮种、铁农具……”

他如今跟打了鸡血一样。

在朝鲜做过多年宣交使、这次又恰逢其会,这就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机会。

如果这一次顺顺利利,难道他这个大明正三品礼交部右侍郎做不得将来朝鲜的总理国务大臣?

现在他又看着“安东公”李:“朝鲜群臣、地方大族,谁忠谁奸,本官也只知道大概,其余就要李大人指引了。”

“同为明臣,我自当效力!”

李说得正义凛然。

受封安东公后从北京启程,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到达这里,李又收到了确切的消息,心头大石终于是落了地。

尹任和朝鲜王世子是真的被围杀了,消息已经传来。

这也证明了文定王后和尹元衡此次本来应该是很有把握的,只不过终究失控了而已。

在另外一个历史里,李怿死后,朝鲜王世子是只做了一年国王就蹊跷地死了。

文定王后和小尹兄弟没什么不敢的。

而这一回,引爆矛盾的压力更大,他们反倒不能做得那么周密、帮文定王后的亲儿子夺位夺得那么顺利。

眼下,已经手刃了尹元老的李倒处在了相当有利的位置上。

他以李怿现存诸子之首的身份,已经向南面发去檄文。

献土称臣的事情,还没大肆传开。

但消灭了王世子,又冒出了个李,只会让文定王后与小尹派更抓狂。

同时……为免后患,李其他那些仍然身处朝鲜的弟弟们,只怕都危险了。

尹元衡敢保证没有第二个李吗?

只要文定王后和尹元衡当真发狂到这种程度,那么朝鲜就必然人人自危了。

此刻,李倒也没那么狠毒。既然下定了决心,他就坚决地开始往这个方向走。

这个路,带得越早越好。

檄文当先,宋良臣早已准备了一个冬,眼下旨意即到,他哪里还按捺得住?

“相信朝廷的粮草转运!趁江面解冻之前,过江!”

这是一次从前年就开始酝酿的大战略,中间还有将卒兵种调动、合练,本就是为了各个方向的征战需要定制的。

如今启动的时间早了一些,但那也要看对手怎么样。

现在的对手,根本就无法形成合力,各自为战彼此提防。

而在军械和操练水平上,早已是清一色募兵的满饷大明军,加上将来能各得封赏、在大明或者朝鲜都能有一官半职的前途,都如同娇美少女在面前招摇。

李看着明军精神抖擞却秩序井然过鸭绿江的样子,心情很复杂。

早就有如此精锐大军,但是这么多年都按捺下来了四处征伐的**,大明的图谋实在超出他的想象。

去年他从这里去北京时,辽东还是一派和平安宁景象,没有要大动兵戈的意思。

现在他回到了这里,几个月之间,辽东就已经像是全速运转的机器。从文官到武将,人人各司其职,做着对于尽快平定朝鲜有利的事情。

一些具体的小做法,调度起来通过海陆两路转运的车辆、船只、物资,背后都反映的是超出他想象的组织能力和效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在李根本不知道的背后,是朱厚熜刚刚敲了皇明资产局下诸宗室勋戚一记重锤带来的刺激,是如今又放两个国主之位让自己儿子以外的藩王去做的诱惑。

属于朝鲜的框架在搭,包括将来要依托朝鲜人力、物产来做生意的企业。与辽王捆绑,会有那么几家勋戚可以分流过去,助辽王掌稳朝鲜钱袋子。

而对马岛那边,严世蕃也终于收到了来自朱厚熜的最新命令。

他看完之后哈哈大笑:“果然这样更痛快!宗桑,有了朝鲜,何必还纠结于这对马岛守不守得住?伱先好好守着,老汪,奉旨,我们自东南夹击去也!”

汪直兴奋异常,宗晴康却当即面色惨白跪了下来:“严桑,汪桑,你们不能走啊!只留下我们,如何抵挡得住御守联军?”

“已经运到的粮食,本伯爷又不会全带走。再有那铳枪队,你还怕守不住这金石城?”严世蕃看似无奈,“我乃陛下钦封东瀛伯,岂能抗旨不遵?”

“守不住……至少,您的战舰可以抵挡住他们不会那么快就登岸,这才是对他们更大的消耗啊!”宗晴康苦苦哀求,“您受封东瀛伯,您的基业在这里啊!能多消耗他们一些,难道对将来不也是有利的吗?”

“……圣旨不可违!”

汪直看了这模样倒是笑了笑:“伯爷,旨意只是给你的。宗桑说得也有道理,要不这样吧,我带三条小船留下来。”

严世蕃眼神微眯,看了看他。

汪直点了点头:“听陛下旨意,朝鲜自然是要速战速决,甚至想不误夏粮。伯爷封锁朝鲜东南,很快就能凯旋而归。大内义隆刚刚经略了尼子氏领地,虽然大肆叫嚣进攻对马岛,但论功行赏稳固新领地的事没做好之前,他也不愿冒险的。在这里稍微受挫,那就是声威骤降了。”

严世蕃还是没说话:所以大明战舰才要都撤走,让那什么狗屁御守联军攻来啊。区区对马岛,到时只有倭敌,那就可以放心一顿轰了。正面打了下来,狗屁御守联军大败,那才是乌合之众立马要作鸟兽散。

“倭国毕竟很大。”汪直又看着宗晴康,“宗桑既投靠大明,岂能不护着宗家基业?伯爷,当真只靠打,全部打下来要多久?速战速决,让海贸重新兴旺起来,才是为陛下解忧、更有利于陛下大计!”

严世蕃思索了一会之后,也就不再啰嗦。

“好!老汪,那这边就交给你了。本伯爷去去就回!”

辽东与山东之间,薛翰也站在座舰上遥望东面。

他的前后,帆影遮天。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