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89章 东瀛双雄

靖明 第489章 东瀛双雄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严嵩到朝鲜只办三件事:册封、建交、改制。

如今朝鲜上下虽“一致认同”李氏民心已尽失、为朝鲜万民将来计,该由大明纳为实土、共享新法富贵,但朱宪焮可不能自己做主,只能代为呈请大明皇帝陛下。

名义上,他只是代大明天子以宗室亲王身份入朝抚民。

而等严嵩到了汉城,就得开始走流程。

首先是朝鲜的“一致意见”需要让大明皇帝做决断,消息往来有时日。

而大略拖延了近月之后,他才掏出来的时候就带好的圣旨。

国情有别,大明也无有侵吞朝鲜之意。朝鲜仍自成一统,辽王为朱明宗室,若朝鲜上下以其贤明愿以为王,只此一次册封礼后,将来便以朝鲜国主自居,爱朝鲜万民如子,造福一方。援朝诸官,去留自便。

于是随后便是以李、成家、申家等为首,由京畿道、平安道、黄海道等各地方耆老共请,三请三辞,辽王朱宪焮受大明册封,祭告天地山川,登基为王。

那“去留自便”的官员,自然需要朱宪焮拿出个章程来:这才过来没多久呢,大多数人也没个亮眼的功绩,难道就此回大明候缺?

于是而后便是建交与改制一起进行。

向来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这回是当真要从制度上与大明基本看齐了,除了一些还不必要设置的部门。

严嵩是大明新法从头至尾的亲历者,有他帮忙梳理,从中枢到地方,衙门体系、官员配置、办事章程事无巨细都有。

当然,宪条、律例、文字……也都包含在内。

而涉及到那些援朝官员的未来,这就是大明与朝鲜建交的友好条款了。

这一建交就是最高等级的兄弟国关系。

贸易上的优惠自不必说,以宣交使馆为窗口,朝鲜在籍国民只要申办了签证,均可赴大明进学、务工、经商。

若朝鲜奏请,大明可向朝鲜援助各种人才。于朝鲜效力期间,除朝鲜给付薪俸外,大明还额外有津贴,且依朝鲜朝廷及大明朝鲜宣交使馆共同认定的援助功绩考成、纳入大明内部的升迁奖励评价体系。

一句话,在朝鲜是可以赚双份的,想回大明了也能根据援朝时功绩再考评升迁另授更高职位。

当然,仅限正三品以下。

而正三品以上的,那就是要面临选择了:这次机会下,此后入朝鲜籍,受朝鲜新王重用;还是堪平朝鲜内乱后,归国叙功?

于是又有一轮奏请,这一次仅限于张经、龚用卿、宋良臣这等重臣。

至于防务安全,则又签订了一份边防剿匪合作条约:朝鲜百废待兴,财计艰难,维持治安兵力已自艰难,而倭贼、女真虎视眈眈。愿意济州岛为海防军港、仁川设京畿大营,请王师遣精兵驻扎,震慑宵小。

这样一来,诸事就都谈好了,“皆大欢喜”。

朱宪焮随即封赏众臣。在得了大明天子回复后,张经、龚用卿、宋良臣、李俱封国公,各局显位;朱宪焮新立的朝鲜出身妃子夫家,都有重用,比如成家代掌王室诸企,申家直入朝鲜国务殿。

另外两个特别的人,一是曹察,拜为国务大臣,仅居张经之下;一是沈炼,直接掌管新设的禁卫军和治安军体系。

再之后就是朝鲜恩科选拔出来的人走殿试过场、人人授职了。

这个过程对严嵩来说很轻松,毕竟很多事是早就商量好的。

严世蕃在过年前从江原道、庆尚道那边先回了一趟对马岛,协助汪直打退了趁台风季过后攻来的大内义隆御守联军舰队,而后就转向全罗道,与宋良臣、薛翰一起参与对忠清道、全罗道的最后清剿。

异国相见,自然不胜唏嘘。

他们父子二人商议了些什么,旁人不知道。

但朝鲜已经改天换日,京畿道在内的西五道已经尽皆臣服,东北咸镜道仍自观望,江原道和庆尚道则群虫无首。

“济州、仁川、义州,海陆三处边市,商贸必定大兴。”

严嵩面前,张经、曹察也只能安静倾听,李及其他朝鲜重臣更只有闭着嘴的份。

“陛下恩泽四海,更多粮种也在筹备转运,不会误了西五道春耕。如今嘛,倒是要让朝鲜也多有产出,可自边贸获利。缺工匠,大明诸企业可带过来。在朝鲜设厂、经营,税入朝鲜国库,这也是一桩好事。”

不论李心里有多么复杂,但这一年以来,除了明军攻伐尹氏逆党造成了一些破坏,大明当真是在帮助朝鲜百姓。

如今,严嵩带来了大明援朝的一个五年期计划。

有些词他不算太懂,但是大明宝金局、宝船监、织造局……在朝鲜都将设厂。

除一些大工匠之外,要在朝鲜雇不少人的。所产出售往大明的货物,济州、仁川、义州都有关税,他们在朝鲜的经营收入,也将上纳给朝鲜国库相应税收。

勘察矿产、清整水利、粮种农具……无一不是在帮朝鲜打下基础、提升国力。

“故而除庆尚道外,其余两道倒不急着平定。”严嵩说道,“新朝初建,两相比较,朝鲜百姓方知谁庸谁贤。速速征伐,兵祸一起,那两道百姓便连新朝一起恨上了。围而不攻,新朝六道百业兴旺、安居乐业,那两道百姓苦不堪言又不得出,那便是残党逆势而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宪焮有些担心:“毕竟有庸人心存不甘,放任两道拥兵自重,六道不臣之民皆往投效,恐怕日渐壮大。”

严嵩摇了摇头:“膏腴之地尽归新朝掌握,有中国之助,更兼新朝君臣一心爱民治政,哪怕那两道横征暴敛,又怎比得上新朝壮大得快?中国入朝戡乱,非为奴役藩国。此间种种,智者能及早察觉,庸人却要见到明证。届时万民归心,方称王道。”

“若两道逆军时时侵扰,则何以御之?”

“那便是驻朝王师之责了。王主放心,外臣也会奏明陛下,令军务会议严令诸将。助新朝守土御敌才有功,冒进启衅则必定问罪重办。守好重要关隘,若逆贼大军入境扰民,后勤乏力,剿之更加不难。”

听起来还有两道,但沿着山脉,确实总共也就小几百里边防。

没有反扑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朝鲜国王毕竟换了姓朱,那些心有不甘之人,不如也开个口子,让他们汇聚到一起,尝试一番“反明复朝”大业。

给点时间,让他们聚集。

他们勾结女真也好,壮大了一些也好,等大明从东瀛再凯旋,一网打尽不是更加免除后患?

当前这种剧变阶段,舍弃两道,专心经营交通、田土条件都更好的半岛西面和南面,当然是以更小的支出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慢慢来,反正大局已定。

李回到了他的安东公府,府上得王上恩典,设了家庙。

规格与之前自然不能再比了,但是列祖列宗的牌位仍在。

他脱去了官袍,换上了孝服,又到了家庙里跪着。

算日期的话,从他的父亲死去,到如今还没满二十七个月。

李一个人孤零零地跪在那里,如今他只有一个弟弟还活着了,被送去了大明的都城。

他终究还是双目之中流下泪来,头磕在了地上:“不孝子孙无能为力,无能为力……列祖列宗,朝政败坏几十年,朝堂党派倾轧,权臣奸佞横行,早已危在旦夕。而大明……大明……那位皇帝陛下拥有怎样一个富饶强大的大明,有多少贤臣良将,又有多大的决心啊!我没办法,真的没办法……”

这一生,他必定将在战战兢兢之中度过。

能不能将李家的血脉延续下去,只能看他这一生怎么做。

他知道其实他改变不了什么,没有他这么做,大明一样会把事情办到今天这一步。

可列祖列宗,朝鲜上下,又有几个人能理解他?

他们大多都没有去大明,与如今的那个天子和他的群臣,深入接触过那么多。

他们没有深刻地见过如今的大明是什么模样。

真的没办法……

……

“耻辱!”

周防国山口馆是大内义隆的居城,如今他的居所中,陶隆房看着酗酒解忧的大内义隆怒不可遏。

“区区一败而已,您如今可是十一国守护,创下了大内家最鼎盛的基业,御守大将军之名远近皆知!怎么能就这样消沉下去?”

“五郎呦……”大内义隆眼神迷离,“你没有去……你没有……见到他们的眼神……”

“那么就算海战不能敌又怎么样?”陶隆房仍旧大声说道,“如今石见山已经掌握在我们手里,尼子氏灰飞烟灭,只要能阻止他们在陆地上的推进,一样是足以让诸国豪杰臣服的伟绩!”

“……没有收到……海边的消息吗?那……那些从朝鲜……逃来的人……”

“……别胡说八道了!”陶隆房有些不讲规矩地冲过去,仗着与他儿时就一起长大的情谊揪起了他的衣领,“你这家伙,给我醒一醒啊!明军攻灭了朝鲜又怎么样?他们是可以从陆地上去朝鲜的!难道伱以为,他们比曾经的蒙古人还要更强大?”

“哈哈哈……”大内义隆竟肆意地笑了起来,笑声却有些苦涩,“蒙古人……他们是……骑马的。他们的船……好吗?”

陶隆房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大明是不是强过极盛时的蒙元且不论,但给大内义隆这么大打击的是攻伐对马岛的海战失利。

一开始,陶隆房是不建议去打的。

拿下了尼子氏,在地利之下守住本岛才是不败王道。

可是探查到护卫大明商船的战舰大部分已经离开了,只留下了三艘在那里,大内义隆耐不住了。

他十分想要再涨一涨声望,哪怕并不分兵去守那什么对马岛,学岛津贵九把那里全破坏掉再回来继续执行之前的战略也好啊!

于是大内义隆坚持带着人去了。

这一次,岛津家没有派船过来,只派了些家臣武士领一些人随大内义隆出征。

毛利元就那边倒是派了大小十余条船,和大内义隆这边加在一起也有近七十余条船、三千余精兵了。

本来并无埋伏,但谁料那三艘大明战舰既比他们的船大,还比他们的船快,火炮更是厉害?

根本不接舷战斗,就是一边航行,一边找着角度轰击他们。

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可后来又有六艘战舰从岛的另一侧赶过来,想要包围住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大内义隆这次当真是逃得一命,回来的,只有不到三十条船了。三千余精兵倒是有数百在船沉前逃到了对马岛上,但只怕凶多吉少;除开回来的一千余众,其余人连对马岛都没登上就沉在了海里。

大内义隆大受打击。

“御守联军兵力过十万,损失两千又算得了什么?明军的战舰再强,难道船能航行到岸上来?你这混蛋,给我打起精神来啊!”

“……交给你吧。”大内义隆挥了挥手,“你是总大将,交给你吧……让我再养几天伤……”

御守大将军这些天不见人,对外说的自然是征讨对马岛时受了点轻伤,需要静养。

可这都养多久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病重垂危了呢?

陶隆房不知道他在海上究竟受到了多大的打击。

就算是七十余船对九船算是大败,也不至于如此一蹶不振吧?

找来了当时随大内义隆一起出征的幸存家臣,那人眼里露出仍旧后怕的惧意:“总大将……恐怕是援军的及时出现,还有这次战败之后担忧岛津家和毛利家他们的反叛吧……”

“讨伐尼子氏时就放出过征讨对马的风声,他们有所防备设下埋伏有什么奇怪?”

“……您不知道吗?从朝鲜逃过来的人,有一些被带去对马岛让他们冲在前面了。那些后来才出现的明军战舰,他们确实在朝鲜东边的海上也见过。旗帜可能是假的,那个狂笑的独眼将军,他们都认得啊!”

陶隆房呆了呆。

以他的能耐,他也回过神来了。

这么说,当时冒险去探查的人,回报的只有三艘战舰是真的。那六艘战舰,是确实离开了,去了朝鲜。

可是联军这边十分确定,没有见到过对马岛那边有船只过来侦查。

就算看到了有船只在港湾的码头里集合,出发的时间也是绝密啊。远在朝鲜的那六艘船,又是什么时候回到对马岛的?

难道……其实联军的高层里,一直有人做两种打算,在为大明充当内应?

那也不对,从确定时间到真正出发,一共只有三天而已,根本不够他们传递消息到朝鲜让那几艘船赶回来。

还是说,从集结战船,就有人往那边传递了消息?

陶隆房有些浑身发凉:是谁?这件事,最初只有大内义隆、他和毛利元就、岛津贵九区区四人知道。

岛津贵九已经血洗琉球,他还有余地?

想到这里,陶隆房不禁看向了东面。

是毛利元就吗?

对马岛上,汪直代替了严世蕃,成为了宗晴康心目中同样应该畏惧的人物。

他仍不知道汪直是怎么准确知道御守联军即将来袭的准确时间,而且能提前很久派快船去朝鲜东南沿岸寻找严世蕃的。

但是对马岛在上一次被攻击下称得上毫发无损,岸上的战斗只不过歼灭精疲力尽游过来的残军。

这个秘密他恐怕需要很久才能知晓,但现在,朱厚熜知道了。

其中内情到了现在才由严世蕃告诉严嵩,再由严嵩报过来,只能让朱厚熜感慨:“人心是真野了啊,谁说汉人不喜冒险的?”

黄锦听得不明所以。

朱厚熜脸上却是笑容。

严世蕃已经爱上了驰骋汪洋的感觉,汪直也对东瀛这等“世外之地”颇为心喜。

汪直策划的事,功劳由严世蕃奉上,严世蕃也不畏惧皇帝猜忌他如今就在那边收着汪直这样的小弟,培植将来属于他的势力。

那里确实天高皇帝远,和朝鲜不能一个样。

但朱厚熜确实没有想到,汪直竟挖得这么一手好锄头。

毛利元就吗?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