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95章 拿这个来考验大明百姓?

靖明 第495章 拿这个来考验大明百姓?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一整年,杨慎的核心工作就是军需后勤。

他负责关注税赋,负责筹备军资生产,而严嵩则负责海陆转运。

这是一个好搭配,因为严世蕃功业系于此,他安能“让前方没了军需,让儿子吃了败仗”?

“有国债支撑,朝廷暂能支应。臣请今年东南粮赋、税银不必解运抵京,就地转为征倭军费,筹购新粮发运至琉球!”

面对严嵩的奏请,朱厚熜想了想之后看向杨慎、崔元他们:“你们的意见呢?”

“……不是不行,不过。”崔元谨慎地想了想之后给出自己的看法,“须派要员,领诸部衙得力人手,厘清账目。”

“用修,你以为如何?”

杨慎此时反倒很干脆地点了头:“此事,臣与诸国务先议过。转运损耗,一来一往,于战事不利。然数额庞大,财帛动人,非同小可。臣请先依朝鲜例,选定将来辅佐和王之重臣。前程所系,方不致中饱私囊贻误战机。”

“这样的话……”朱厚熜看了看他们,“夏言是打算就留在那边了,唐顺之是还要回来的。除了朱纨,还有哪位重臣有意从此远赴东瀛?”

“文蔚新补国务,他愿请缨。”

“聂豹?”朱厚熜不由得看了看严嵩,而后思索起来。

这是严嵩的门生,去了东瀛,将来自然是会和严世蕃彼此照应的。

对老四来说,还有朱厚熜要安排在那边的胡宗宪这等年轻一代,也不用担心他将来受严世蕃和聂豹所制。

况且聂豹虽是严嵩门生,却也正式拜过王守仁为师,不见得完全听严嵩。

夏言六十多了,聂豹快六十,朱纨刚过五十,再加上后面的胡宗宪,这倒确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梯队。

“有这等意气,自然该用。”朱厚熜点了点头,“除了聂豹,诸部衙再各选右侍郎一员,并都察院钦派巡按一员、大明银行一同去办吧。”

此时此刻,他只知道按照计划那边应该已经发动了,战果如何尚不知晓。

但远征除了军队本身的战力,打的本就是后勤。

好在看起来,大家对于此战结果都是看好的。连一贯精打细算的杨慎,如今也再不添堵,仿佛只希望这征倭大战早日顺顺利利结束,因此还提前安排着将来怎么治倭。

这个课题,与朝鲜不同。

援朝官员,大明还会给俸,也计考成。

而要去东瀛的话,将来就算是迁居了。

大明愿意去东瀛的人,会比愿意去朝鲜的少得多。

那么大一个海外孤国,将来哪怕朝堂上也势必是以本地人为主。

其中需要的治理智慧极高,朱厚熜一直没有停止对朱载墀的教导。

“东瀛国土远大过朝鲜,但连年战乱,如今人口却大约多不了多少。虽说地狭多山,毕竟疆域辽阔,只是过去交通不便,治理不力……”

与中国几千年打下的基础不同,东瀛如今的发展状况实则连朝鲜都不如。

由于多山,中古时期本就小国林立,发展缺乏规划。

后来虽有所谓天皇“一统天下”,但实则在治理能力方面也差了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不少。再加上很快又进入幕府时代,“摄政”的幕府大将军也是通过缝合地方诸侯实现表面上的“一统”,各地大多自治。

这种情况下,权贵大多是那些家,依附于他们的家臣和武士居中,再底下就是农民、渔民、工匠、商贩和贱民了。

“如今大明百姓虽然仍旧比不得官绅富户显贵,但也比那东瀛百姓强多了。你去了东瀛,需要打破的是那里千年来都是那么些门阀高高在上的局面。能破了这个局,百姓就会衷心拥戴伱……”

朱厚熜自然很清楚那里哪怕几百年后,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门阀仍旧把持着核心权力和财富。

从这一点来说,大明将给东瀛普通贫民带去的,绝对是更好的未来。

去东瀛,对那里如今的整个权贵阶层来说绝对要有强力压制,创造更多阶层上升通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将来的本土势力反扑。

为此,需要朱载墀和将来的群臣不能只求过渡稳,就保留太多如今在那里已有的权贵、制度。

“相信大明制度上的先进,别怕百姓开民智。”朱厚熜谆谆教诲,“万不可在东瀛仍旧是世家袭替,一定要兴文教、开科举、选官于民间。过渡期间,缺人用也要不拘小节,不能妥协之下就只从世家里选任。爹会在大明多加宣扬,让尽可能多的人家觉得去开枝散叶也不错。”

“还有他们那里信的教……”

夏言、唐顺之、严春生都被朱厚熜派去了,他认为只要没什么大意外,那么教导老四的时间恐怕不会太长。

朱厚熜所说的多加宣扬,此刻实则也已经开始。

对象是大明内部业已更加庞大的商人家庭。

余承业已经通过皇明资产局下诸企业的网络向外围不知多少合作商行给出了明确消息:对马岛将设成东洋都护府,照样将是海贸大城。而东瀛那边,将来据一国物力,与大明边贸的牌照资格,就是迁居东瀛。这么些年,随着科举和官制的改动,商人家庭所培养的下一代也初具成果了。

随着在东瀛对于权贵阶层是实质上的“推平”,彻底推翻他们千余年来稳固的地位,东瀛不知有多少跻身上层的机会。去那里做官,去那里经商,去那里安家立业,去了就是人上人。

去不去?

商人终归是更加愿意冒险一些,不管是举家迁徙还是开枝散叶过去,如今大明正在动员的只是这个群体。

但这还不足够,毕竟战事进展如何还不知道。

这种情况很快就开始不同。

到了腊月,不管是从对马岛那边,还是从琉球那边,帮朝廷转运粮草军资的商船不再是空船回来了。

大沽港那边,双屿港那边,码头工人先是呆呆地看着一船一船上走下来的女人。

个子不高,但居然大多都是细皮嫩肉的。虽然低着头局促不安泫然欲泣,却更显别样的柔弱和风情。

而后在寒冬腊月里,消息不胫而走。

还没到冬月,王师已经连克那边所谓九国。如今,有四国之地的那个巨岛已尽在王师掌握,年产银数以百万两计的银山也落入大明之手。

而这些东瀛女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拒王师的那些一方诸侯、家臣武士之后,王师对于这些过去鱼肉百姓、为一己私利而征战不休的权贵,尽皆斩灭,只留女眷遣回大明为婢。

一类则是苦乱战久矣、忠心臣服的一些良家之女,送来大明便为配婿借种。若能成功,便可携美赴东瀛,皆有重用。

大明百姓哪见过这种阵势?

这下不单单是大明天子享受到开疆拓土的附带好处了,现在是明晃晃的色诱!

最先知道消息的南北两京一带顿时沸腾。

“听说了吗?那祖上大多都是王侯将相,前不久还大多养尊处优,个个都是千金大小姐,怪不得细皮嫩肉的!”

“这还只是第一批?老天爷,当真是礼崩乐坏,王师这就贩起了东瀛女人?”

“嗐!话可不能这么说!那里你打我,我打你,都多少年了?想想那里的百姓有多苦,王师运回来的可有贫家女?这些权贵人家害得百姓民不聊生多年,养尊处优之时,何曾想过今日?这正是天道好轮回!”

“……听说那配婿是礼交部主持,也不知有什么条件。你别说,我专程跑到大沽去看过了,姿色都不赖啊……”

离北京更近的,是如今大沽港那边的通驿馆。

现在,这通驿馆里又安排了专门的数个大院落,专门安置这些东瀛权贵之女。

“……旨意还没下来啊!”

这边的主事人头皮发麻,他不知道还有这一出啊。

那些罪敌之后,这回做得有些放肆了。就是作为婢女,由那些帮朝廷转运的商人分买而走,然后再看勋贵富户哪些人家要。

不用想,自然要先教会汉话,教会礼仪。

这一套已经很熟练了,本来唐时就有新罗婢,如今无非添个东瀛婢罢了。

大明王师如今在东瀛做的,无非不是乱抢一顿,都是那边的人上人之家,是大明的敌人。

这一点,只从她们的皮肤就能看得出来:贫苦之家,谁能把女儿这样养?哪个不是风吹日晒、黑瘦粗糙?

所以无非“落地凤凰”罢了。

而如今还留在通驿馆里的,性质则不同。

打一些拉一些,这些就是那些已经真心跪了下来的人家了。

她们可是如今征倭重臣们派回来诱惑、拉拢将来治倭班底的!

说雅致点:互结姻亲、融为一体。

说粗俗点:发老婆了!

所以大沽通驿馆的主事面对问询而来探听消息的一些朋友只能无奈说道:“终归是要有个功名吧?和这些东瀛大家闺秀结亲是有条件的,得去东瀛做官,哪能没个功名?”

“那自然就是秀才就行喽?听说东瀛更大,条件会不会更低一点?没考中功名的行不行?”

“都说了,旨意还没下来!话说你不说家财万贯了,千贯总有吧?你儿子不是在考举人吗?着什么急?”

“嗐!我家老三若有望中举,自然是留在大明。可我家那老二,一直考不上秀才啊!我就做点小生意,想让他结个好亲事也不容易,如今好歹是那东瀛大家之后,还能去东瀛做官的话……”

在大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如今推行了这么多年的新学制之下,识字人口数正在不断增加,但科举各级录取名额毕竟有限。

如今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高不成低不就,是在大明就过上普通的一辈子,还是抓住机会去矮子里鹤立鸡群?

紫禁城那边,朱厚熜也没想到夏言和唐顺之给他来了这么一出。

这其实不在计划里面。

情况是因为形势而决定的,朱厚熜有点啼笑皆非。

“……这也是无奈之举。”严嵩也感慨不已,“倒没想到,偏远小国反倒蓄养了诸多死忠武士,悍不畏死者众。王师要快刀斩乱麻,也只能这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厚熜倒是知道一些所谓“武士道”,而大明兵锋冷峻,又确实是奔着铲碎东瀛如今权贵根基去的。

人家知道必无幸理,自然就只剩下两种选择:要么死战到底,要么像宗家一样甘心臣服、任由摆布。

“为何不用来奖励那些贫苦百姓中的顺民俊杰?”

“陛下……这自然已经是剩余的了,又或者是一些必须由大明好生控制住的重要家族。”严嵩替夏言他们解释了一下,“夏公瑾不是说了吗?那东瀛义子、养子盛行,是能传袭家业的。由东瀛贫家子为婿,按他们的习俗便会视自己为子,那可不便于将来改变他们的想法。相反,我大明百姓为婿,人家能托付家业,大明婿却不会改姓改宗啊!”

“……也是。”朱厚熜摇了摇头,“那这件事就由礼交部去办吧。”

“奏报上说了,数十年乱战之下,东瀛男丁远少于女子。如今只由海船远航运来的,只能是这些可以借之暂时治理已克国土的当地大家。臣以为,还能再于《明报》上刊载捷报,细述多年乱战之余如今东瀛百姓惨状。田土荒芜,男丁稀少,女子多不得嫁……”

朱厚熜也有点麻:“你们看着办……”

只怕也确实是实情。

近百年“战国”下来,死多少人?

如果后面整个都拿下来了,天下安定,当然是要重新开始大规模恢复生产。

夏言他们在那边看到了实情,用出这一计也很正常。

需要通过大明俊杰来消化的一些投诚贵族之家,直接把人送来配婿借种。

还有不必要花费这成本的大量民间家庭、贫家女子,这种阵势一传开,那就是彻底没条件了。

你就算只想过去种地也行,反正那边讨个老婆很容易。

被送过来的大多姿容姣好、细皮嫩肉,传到那些光棍农民那里只怕也臆想的是如此:去了之后,也有花容月貌的老婆?

而因为汉人身份,将来在那边自然也是极其抢手。伸出来的孩子,读书、考举都会优先吧?

没得说,战事顺利,虽然还没最终得胜,但已经准备留在那里的夏言率先用东瀛的“人力资源”对整个大明开始释放“大色诱之术”。

朱厚熜又看向了杨慎,笑了起来:“非常之时,古来未有之功业,用修就不用在意这些细节了。反倒是石见银山已到手,接下来再运军需过去,就能拉银子过来了。东瀛新国未建,这生意却可以先做。这个年,用修能过得安心些吧?”

杨慎是受到比较大冲击的,毕竟是有计划地“贩运东瀛婢”。

虽都是直接与大明为敌的权贵之后,但毕竟有悖“仁义”。

不过皇帝说的也是实情,王师已经进入了以战养战的阶段。虽然粮草因为占领区的治理效率还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那银山可以一刻不停,买卖已经可以开始做了。

很自然,征倭大军里,必定也已经有一些将卒准备好就留在那边。

从此刻开始,他们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利益而战了。

此时此刻,严世蕃刚到陛下所说的大阪湾,这里如今主要被本地人叫做难波。

他很是遗憾,紧了紧冬衣就说道:“轰一轮完事。本来还想着过年前直捣京都的,如今夏制台和唐制台却都只是要合剿九州。轰完这一轮,回那九州!”

别的不说,他是真的想去擒住劳什子天皇和什么攘夷大将军。

本就是所谓天皇,若有合适的女儿,将来作为和王妃子是合适的,会让治理阻力小一些。

最主要的是,薛翰他们之前在朝鲜寻得的一对姐妹花,听说陛下得了之后也颇为宠爱啊!

他严世蕃岂能落于人后?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