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97章 天子出征,太子监国

靖明 第497章 天子出征,太子监国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军改之后,大明常备募兵六十万。

海师水师六万,如今除却南洋海师万五,其余大半都去了东瀛。

京营十五万,已经去了东瀛两万余,也不可能尽数开拔边区。

锦衣卫、南京振武营各约两万,主要是拱卫皇权、弹压京畿、江南。

青甘、河套、宣宁边区,边防军如今是满员的,总计十六万余;蓟辽边区四万余众,如今一半在朝鲜。云南广西,加起来三万余,再加台湾边区万余,这便是大明总计约二十五万边防军。

剩余领土军约十万分布于腹地诸省,平均每省不过万,他们并非机动力量。

过完正月,大明很快就不平静了。

《明报》忽然变成了一周一期,这是现在编排、刊印力量上来了,也是形势需要。

而上面的文章让人很是义愤填膺。

“大明出兵朝鲜,是应朝鲜王子、百姓之请!那时候噩耗传来,那安东公手刃仇凶,谁人不知?逆贼胆大包天,屠尽国主、王储;我大明则耗了多少钱粮赈济难民?岂能说是大明蓄意侵吞藩国?”

“谁说不是呢?灭琉球的是倭贼,琉球君臣百姓尽皆丧命,一国百姓十存一二而已!那王女血书,可是诏告天下了的。为重建琉球,陛下又花了多少银子?倭贼这等丧尽天良的禽兽,岂能不剿?”

“还是陛下说得在理!朝廷好意将来要建交结为兄弟之国,他们竟串通寇边!过去装作恭顺臣服,现下露出真面目了!让他们爱民安民,难道也做不到?说到底,真是民贼!”

“……”

民间议论如何,大明朝廷是在关注,却也不算太担心。

如何通过舆论来引导动员,大明官方如今已经有些心得了,何况皇帝见多识广、懂得更多?

“强调几点。”朱厚熜叮嘱着如今的《明报》总编,“王师英勇善战,战事绝无蔓延至边区以外的可能。新法近二十年,国库充盈、粮食充足,大明这一场自卫反击,绝不加赋于民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故而军情晓谕大明,百姓须知王师是在如何保家卫国。”

对朱厚熜来说,要打一场这种时代“直播”式的仗。

军队的性质,军队与国家的关系,要让皇室、官员、百姓与军人联系起来。

四面皆敌自然不太好受,但恐怕在大明强大的状态里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真正塑造国家的概念,塑造民族的概念。

诸藩为什么明知大明更强,却仍旧要硬着头皮来冒险?

因为大明提出了爱民安民的标准,并以之作为以后国与国关系的基础。

这个底层的价值取向会撼动藩国权贵的法统、地位根基。

大明百姓已经有过这么多年变化的切身体验了,所以他们能分辨出来:这些藩国的胆大包天,确实就是为了自己的地位私利。

对自己治下百姓犹能视如奴隶横征暴敛以卵击石,一旦大明羸弱,彼辈贪欲之下岂会不分而食之?

《明报》上除了皇帝、国务殿及诸部衙的文章,如今也有诸多士子名流投递的稿件了。

二月里,一篇文章经由明报传遍大明。

作者号称太岳,没署真名姓。

但这是一篇雄文,自强汉之后衣冠南渡,到唐宋后汉人沦为两脚羊,遍数历史上的兴衰。

而后话锋一转,争权争地是为什么?

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百姓莫不盼善政。历代君王,不论贤庸,真能够像如今这样将百姓、将人民列入国家正式名称里的,把爱民、为民写入宪条的,将生活于中国之各族百姓一视同仁的,唯此一朝一代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明明已经是最强大的了,周边藩国还有这么多群起而攻的。

诸多新法、改制是为了百姓的大明,和他们已经不一样了。

这便是寰宇权贵想要“清除异己”,毕竟他们都是不管谁称王称霸,一般地吸食民脂民膏、安享富贵。

中国还只是走在新的路上了,就已经成为举世之敌。

但试问中国百姓,还想回到做异族视为奴隶、两脚羊的时代吗?还想回到赋役极重、官吏贪凌的时代吗?

大明的善政还在不断改进,官风也只是有所改善,可陛下年未四十、太子曾游历民间体察民间疾苦。难道走在这条路上的大明,能被藩国民贼打回去、与他们一起同流合污吗?

这雄文一发出来,那才当真是士林争相议论、百姓都有所耳闻。

京城四品以上,无不汗流浃背。

这也是让满朝文武在舆论中心应对内外的一场仗。

力主新法的是皇帝,忠于皇帝的官员是要推行爱民为民的新法,忠于皇帝的将士也是要保家卫国、庇护人民。

皇帝因为这片爱民为民的心,先成了周边藩国权贵“不一起同流合污”的敌人。满朝文武如果不把这条路贯彻下去,是不是也打着和外藩权贵一样的心思?

朱厚熜自然是先审过这篇文章的,现在听着陆炳回报的一些动静,只能感慨地对儿子说道:“看见了吧?这小子自己想招了,不用关照他。”有什么事比这件事更适合张居正这小子来养望?

点出皇帝年轻力壮、太子贤明,他从大明坚持这条路可以稳定地延续下去、让大明越来越好的角度,既帮助朱家把法统权威立得更稳,也让将来想要因为顾忌继续打压他的人仿佛是心怀不轨。

当然,他既然公开说这样的话了,他将来若为官了,也就会被其他人都盯着,万不能有违初衷。

朱载墌只能感慨地点了点头:“父皇慧眼识人,从来无差。”

“这一次,最凶险的反倒是国内。”朱厚熜心情复杂,只感慨着张居正的才华,“若还有对新法不满的旧思想士绅,如今大明面对的险境,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

朱载墌心头一突:“父皇……您威望如此之高,还有人胆敢……”

“不要低估一些人的耐心和胆量。大明也如日中天,还不是有这么多外敌敢跳出来?”朱厚熜冷笑一声,“张居正这篇文章写得极好,朕得感谢他。不过你要清醒,这确实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为此,你要做好准备。”

“儿臣……要做什么准备?”

“爹去宣城,你来监国。”朱厚熜平静地说出来,“这不是爹要蓄意引蛇出洞,只是河套、宣宁极为重要,伱也大婚了,该开始真正历练。爹重实践学,有许多事,你也需要实践。”

朱载墌看着父亲的眼神,心头不禁一阵颤动。

“父亲,此非常之时,儿子……担不起!”

“宣城离北京不远,你自己有了处置意见,再一来一回,误不了大事。要杀人、要做恶人的事,交给爹。朝堂里,臣属众多,你也该以能做一些主的身份来跟他们过过招了。要不然,将来你如何用得好张居正这样的人?”

“可是……”

“也不要装,朕心里有数。”朱厚熜瞥了他一眼,“给你这个机会,就好好去体悟一番。朕说了,你需要实践,朕也并不是要考验你。朕是为了中国千秋万代基业,你也要如此。”

“……儿臣明白了。”

“月余以来,朕和众臣议出来的大方略里,这只是其中一条。既已定下了朕御驾宣府坐镇边区、太子监国理政的大基调,接下来的军务会议,你就正式参加了。诸多谋划,不能不知!”

“儿臣领旨!”

即便要应对如今的局势,也无需仓促调动。

大明的边军本就不弱,没有一溃千里的道理。

何况俺答只怕也看准了大明既已东征、已设两藩国国主,就断没有还没实质收获又仓促弃守。

“鞑子在漠北休养生息也有十余年,俺答在西域征战数年,更不知掳了多少人丁。明知难敌而悍然出手,岂会只有区区不到五万大军?”朱厚熜又冷哼一声,“记住,你监国后,最紧要的是看看有没有人在你面前玩什么辽东军情报到北京、再去宣府来回之间的时间差!”

……

从诸藩国的宣交使馆撤回之后,大明对周边的情报工作自然少了一个网络。

剩余的,大多以边贸的商人为主。

可大明如今在朝鲜的做法,实则自然也触及到其他藩国权贵富户的敏感神经。

不是每家都敢赌自家国主换了姓朱、有了大量大明勋戚官员过去占据显位之后,自己的日子能过得比现在滋润。

大明考虑过这种可能局面吗?

真正以监国身份参与军务会议之后,朱载墌明白了:有考虑过。

或者说,撤回宣交使,本就是给他们机会。在眼线更少的情况下,面对大明给的压力,是亲明派最终占据上风还是别的,总之本就是让他们内部先混乱起来。

只不过大明确实没想到他们居然真能串联起这么大的规模。

朱厚熜仍对那个问题想不通。这可不是有电话的将来,在如今这种时代,绵延何止数万里,从腊月到正月,事情接连发生,没有预先谋划才是怪事。

这近乎不可能。

现在军务会议研判的就是那个还没搞清楚的变数。

“不必先假设是不是国内有人里应外合谋划的,抓住主要矛盾。”朱厚熜指了指舆图上的北面,“有这个实力对大明制造真正麻烦的,始终只有俺答。他兵最多,战力最强。其他方向,只要大明是一门心思先守住,就没有问题。”

毛伯温表示赞同:“依此前所议,最大可能……始终是东北面?”

“放了咸镜道、江原道不管,那边如若突然冒出数万雄兵,朝鲜、东瀛都会后继无力。”朱厚熜皱着眉,“朕只是还没想清楚,此前俺答连年劫掠女真,他们如何能抛弃成见狼狈为奸?”

“此前汗庭所劫掠之女真,大多是海西、野人女真,和建州女真倒没多少仇隙。”

“辽东边墙仍在,除了这条路,大概没有其他真让大明进退两难的方案了吧?”

朱厚熜又指了指鸭绿江那里。

只要女真不仅和朝鲜残兵搅和在一起,俺答真正的主力也能够经女真、朝鲜街道,那么从九连城去朝鲜的鸭绿江两岸一带,就成为蒙古骑兵进入辽东边墙之内最好的路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顺带着,大明去朝鲜的陆上通道断绝,朝鲜形势会发生改变。

也许他们打着女真入主朝鲜、汗庭据辽东的主意?

内外夹击之下,若辽东边墙有一段被攻破,而俺答再扼守住山海关外通往辽东的辽西走廊,大明确实将陷入被动。

东征不力带来的国内矛盾可不会小,那是数以千万计的军费打了水漂。

目前的朝鲜,一切还不算稳。

辽王新建立的班底,与朝鲜百姓之间的沟通还存在语言阻碍,不算顺畅。

留在朝鲜镇守局势的真正精兵,只是刚刚过万。俞大猷过去秋风扫落叶一般打下庆尚道后,就去了东瀛。

“若真选在这里,倒也好!只是转运到辽东,京营动起来也快。”

“别忘了,今年已经定下了江南钱粮不解运抵京。”杨慎沉声道,“大明之内,定有内奸!青甘、河套、宣宁也不得不防,仅以黄淮以北之粮,确实将左支右绌。”

“朕已经安排去查了。”朱厚熜淡淡说完,看了一眼众臣之后说道,“既然几番研判,皆以为战局走向大致如此,那就先按这个走向来准备吧。总之,若是朝鲜有变,号称增援东瀛的京营三万众就从藏身的济州岛断他们后路!若俺答果从河套宣宁而来,朕在宣府,他收获不了什么!”

“京城安危……”严嵩提醒了一句。

“若还能让外贼威胁京城,又或者让内贼在京城生乱,留更多也无用。朕携京营三万增援河套、宣宁,另有各一万奔赴青甘、云南、广西,既为惑敌,也是安大明百姓之心。”

京营十五万,已经出去了两万多,现在又将有三万伴驾北征,还机动增援其余方向共三万、计划了三万增援辽东朝鲜,留在京城的就只有不到三万了。加上锦衣卫和治安总司的力量,可谓京城空虚。

但大明天子再次北征,确实能鼓舞民心士气,毕竟此前皇帝的两次北征都有大捷。

只不过,朱厚熜这次仍是去河套、宣府方向,带的人还不少。如果俺答当真打的主意是在朝鲜、辽东,知道了大明天子去宣府,应该会出手吧?

阳春三月,京营出征。

三万往东瀛,速战速决。

一万去青甘,一万去云南,一万去广西。

而时隔十二年有余,大明天子再度御驾北征。

杨慎目送御驾往居庸关而去,转身之后满脸威严:“咬紧牙关,勠力同心吧!”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