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南宋出圈记 > 第78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南宋出圈记 第78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作者:叫我路人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9:14:06 来源:书海阁

庆元党禁时,监察御史沈继祖奏劾了朱熹“十大罪状”,其中就含有扒灰及**僧尼两项罪名。

当然,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些罪状有很大的可能是敌对的一方,杜撰出来的。

这些罪名不管是不是杜撰的,潘时举是绝不承认自己的恩师,会有此等低俗的行为;

在他眼里,恩师朱文公一身正气,讲“天理”去“人欲”,又如何会违背本心,做出有亏私德之事来。这必定是敌对的一方有意污名恩师,给恩师身上泼脏水。

可是在时下的民间,人们却乐得去听信名人的丑闻,争相以谣传谣,真相却没人肯去寻究。

于是,潘时举阴沉着脸,要发声了。

再说胡言,他特意把“扒灰”一词说出来,就是要故意去激怒潘时举。

别看吴学究和田贲等人跳得欢,他们二人只能算是马前卒和先锋;这些人中真正起着稳定军心作用的是潘时举,他才是在场一众书生心目中的帅旗。

这两军交锋,夺帅才是取胜之道,否则对阵的双方就会没完没了。

所以,胡言的目标就是天台读书人心目中的标杆——潘时举;只要他倒下了,这在场的两百多书生就会溃散,他就取得了胜利。

而潘时举,他原本是不想出头的;

因为他暂时还没有摸清胡言的深浅;他怕贸然出头,万一出现闪失,就有可能会让恩师的名誉蒙羞。

可胡言话中有话,隐隐将矛头对准了他崇敬的恩师,这时就“士可忍而孰不可忍”了;他终于坐不住了。

止住欲反唇相讥的田贲,潘时举冷冷对胡言说道:“今日的主题是讨论孔圣的《论语》,小胡先生却拿一些不实之事来卖弄口舌,哗众取宠,这是不是有亏了你的德行?”

他一开口,现场一片寂静;

数百书生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胡言身上,看他如何去回应潘进士。

胡言并不慌乱,他目注潘时举,淡然说道:“多谢潘进士承认胡某还有些德行,这可是今天胡某来到这讲坛之上,到目前为止,听到的最讲客套的话了。”

说完,他哂然一笑,就朝众人扫视了一圈。

众人见他目光逼视过来,都纷纷偏转了一下头;

他们也略有些愧疚了。

确实,自胡言现身,甚至是还没现身之时,他们可都是左一个这厮,右一个这厮,在言语上对他极尽羞辱;从情理上说,这确实是有些过了。

只是这丝愧疚很快便从他们的脸上被抹去,他们心想:既然你要做我等读书人的公敌,你自然应当有被我们口水淹死的自觉!

胡言对下面这些盲从者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接着又面向潘时举,面上带着嘲讽说道:

“这世上没有空穴来的风。绝大多数时候,人间做出不合规矩之事来的,通常就是那些规矩的鼓吹者。”

“一些人表面上满嘴仁义道德,只不过都是要求别人的,限制他人的;而他自己私下里却男盗女娼,无所不为!”

胡言的话让满场皆惊,他就这样摆明了去挑战权威,让众人感到不可思议。

狂,太狂了!

这厮无法无天,岂不是将圣人也视为了刍狗?

众书生就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狂妄!”潘时举怒喝一声,颌下的胡须乱抖。

他不能让胡言再次在恩师私德问题上纠缠了;这事越辩越乱,越说越有,还是直接切入这次公开辩论的主题,才对自己这一方有利。

于是他质问道:“你批驳朱文公对论语注释多有遗误,可有依据?”

胡言笑了笑,就不慌不忙从布袋中取出朱熹的《论语集注》,翻到了卷首的学而篇。

众人见他这般作派,却没人敢去小视他;因为当初丁不分便吃过小瞧于他的亏;其后裘始才也因蔑视他,就在他手上栽了个大跟头。

“《论语》的价值是毋庸讳言的。自西汉始,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时事如何变迁,只要不故加曲解,它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胡言先为《论语》下了定论,并特意强调了曲解二字。这就为他接下来的辩论,打开了话题。

“孔圣在《易经-系传》上有两句话,即‘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就是说:我们的语言,并不能表达全部想要表达的思想。

而语言变成文字,文字变成书,对思想而言,就更隔了一层。更何况,那时还是在竹简上刻字,要做到惜字如金,只一句话,一个字有时都要衍生出许多意思来。”

要想击败对手,就要用彼之矛去攻彼之盾;胡言当然要用孔子的话,来证明自己对朱熹的注释有异议,是有依据的。

“所以,我们读《论语》,绝不可将它圈断,成为一条条的,只读片言只语;而应当二十篇完整地去读它,才不会曲解了圣人之意。”

这是一个新的提法,过去从未有人强调过这一点。

台上的徐步长和薜县令竖起了耳朵,他们俩知道胡言要拿出本事来了。尤其是徐步长,他通读了胡言送他的《思辨哲学》,就如同经历了长久的黑暗而初见曙光,已经对过往的一切知识都生出了怀疑的想法;他更加迫切地想知道,胡言是如何来理解这部,让天下人推崇不已的治世神着。

潘时举微愣了一下,胡言这几句话,让他心里顿时翻起惊涛骇浪来。

要知道潘时举并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盲从者。他师从过徐大受,继而转投朱熹,是因为他认可朱熹的“理一”论,继而佩服他的学问。

在以往,他随恩师学习《论语》,便是逐字逐句去辨析;而现胡言提出了新的认知,似乎听起来还有些道理;

他自问:难道恩师的方法是错的?

不,恩师的方法不会错!

既然恩师的方法不会错,那眼前这厮就是错的。

可潘时举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出胡言错在哪里。

等等,再等等,且看他下面怎么解释!潘时举暗暗对自己说。

台上的胡言开始讲解了,首先讲解的是“务本”的道理,学而篇。

这是入门篇,在所有读书人的眼里,这几乎没有什么可讲,因为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可从胡言嘴里吐出的一套话,却让所有人大吃了一惊,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原来我们都错了!

就听胡言在台上大声说道:

“譬如学而篇,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若是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孔圣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众人听了,心道:没错,这句话不正是这个意思吗?难道如此简单明了的一句,你姓胡的还能讲出花来?

“胡某以为,不能这样去理解。”

喜欢南宋出圈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宋出圈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