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夏侯弃子 > 第279章 曹叡回邺城

三国之夏侯弃子 第279章 曹叡回邺城

作者:黑千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9:49:18 来源:书海阁

夏侯信都没有想到,曹植会这么快就被踢出局,只能是感叹一句,醉酒误事啊。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初春了,大地冰雪消融,受到秦岭山脉的阻挡,陇西三郡和汉中这边的气候回暖的比较快,也让这边的冰雪融化的比山脉的北侧更快。

夏侯信赤着脚,在小溪边随意的洗了洗脚,就招呼着曹叡先一同回到南郑的府邸。

自从拿下了汉中之后,夏侯信就将自己绝大多数的力量都囤积在汉中,陇西三郡的政务基本上全部都交给了张既去处理,反正屯田已经实行了两年,在那些流民和民夫得到了土地之后,爆发了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

夏侯信又将从草原买过来的耕牛,开始以屯为单位,在几个地方试行合作制,至于选择哪几个屯,夏侯信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选择哪几个奴力耕种,缴粮最多的屯先满足。

这个政策必然会让一小部分人领先几步,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这个还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手段的时代,你想要玩后世的那些经济手段,也极难实现,毕竟基础就只有这么一点,尤其是基础材料方面,铁矿的开采和钢铁的冶炼,虽然已经带来了一定 的进步和影响,但缺乏更好的设备,他即便是再有想法,也没办法实现。

夏侯信从曹清的手中接过了书信,只是大略的看了看信中的内容,书信曹清已经看过。

“父亲这是想要召叡儿回去,夫君是如何想的?”

曹清自然知道,曹叡此时回去,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这么多年来,自己两人带着曹叡在身边也没见曹操说一定要将曹叡接回身边,可偏偏就是曹植被“发配”到了辽东之后,曹操就想起让曹叡回去,这意图就很明显了。

“回去干嘛?回去面对那个漩涡么?此刻叡儿在陇西,就是远离纷争,一旦回去了,就必然会被卷入立嗣。那些个嚷嚷着立嫡立长的人,看到了叡儿回去,恐怕还会再起波澜,而以如今叡儿的实力,回去了,也不过是棋子,还不如继续留在陇西。大不了,到时候带着兵马,打回去。”

夏侯信将手中的书信放在了桌案上,只感觉到如今还是应当苟着。

那些学子还没有真正的成长起来,均田也只是初见效果,没有形成根基和规模。

弱小,太过弱小了。

“可父王的来信,总不能置之不理吧?”

虽然内心中也不舍得让曹叡踏入那个旋涡,可夏侯信这么说话,却让曹清有些难以理解。

“将在外,君令不受。难道你舍得?”

“不舍得又能怎么样?”

“不舍得,就想办法拖着,局面即便再乱,邺城那边也当能够稳住。”

在曹操没有抛出明确的意思之前,他是不会让曹叡回去的,不然的话,名不正言不顺,很多事情就没办法开展,也没有正当的理由去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姑父、姑母,我觉得我这时候还是回去的好。”

两个人正商量着,见曹叡走了进来。

“说什么胡话?如今你回去,谁能保护你?不如就留在陇西,等再过两年,等你再大一点,等邓艾、姜维、徐达他们也再大一点,成熟一点,再陪着你一同回邺城不是很好么?”

夏侯信觉得此时回去太早了。

“姑父且安心在汉中主持战事,此番回去,只消邓艾、姜维等人随我一同回去便成。有些事情,早晚都要去面对,那不如让我早点去看清那些人的真面目。”

曹叡目光灼灼,丝毫不惧,让夏侯信觉得自惭形秽,过完年,自己也不过才三十而已,做起事情来已经瞻前顾后。

“也罢,不过保险起见,还是让元直和你一同回去。”

夏侯信见曹叡如此坚持,倒不再继续反对,只是要求他必须带着徐庶一同回去,徐庶能力非凡,必定能够在邺城对曹叡有所帮助。另外,夏侯信也害怕曹叡和姜维两个人万一脑子一热,干出什么无法收场的事情来。

“姑父,我看汉中大战在即,元直先生还是留在你身边比较好,刘备手下,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法正,都不是什么易于之辈,他留在你身边,对你的帮助更大。”

一听到夏侯信居然还要让徐庶也跟着自己走,曹叡不由得急了。这些年来,夏侯信和曹清两个人一直就将他带在身边,对他和亲生儿子没什么两样,在他的认知里面,只要夏侯信还在,一切就都可以挽回,也能有所依靠,一切事情,自然是要以夏侯信为先。

“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这事还是得听我的,元直跟你去更加好一点,至于汉中,我自然能够应付,接下来汉中的战事,都会是以防守为主,只要严密防守,自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邺城,那边可不是什么良善之地。”

“姑父不是说过么?人,都是磨出来的,此去邺城,未必不是机会,而且四叔如今退下,我过去了,正好可以收拢人手,难不成,姑父以为,就只靠着陇西便能够成事?”曹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夏侯信听完之后一愣,然后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好,那你再选择800人带走,作为亲卫,孟杰也跟随你走。还有,你姑母这些年来,跟随在我身边,却少在岳丈和岳母跟前尽孝,你这次回去,正好可以让你姑母跟随你一道回去,也可以在身边照顾你。”

夏侯信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又将曹清也送回邺城。

“姑父何必如此?”

曹叡觉得夏侯信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过了。

“自古以来,大将驻扎在外,必留家小在内以为人质,如今我已经掌握了五郡之地,汉中和陇西地理位置重要,自然应当遵从。”

“何况,你姑母这次回去,也是要多劝着你祖母,让你祖母能够安养天年。”

夏侯信这话很明显,就是让丁夫人好好的休息,别再掺和到这些事情里面来,虽然丁家和曹家多年联姻,可毕竟如今曹操的地位不同,丁家想要生存和发展,都要仰赖曹操,丁夫人越是懂事识大体,那么曹叡的机会就越大。

自汉初以来,虽然说着后宫不得干政,可后宫、宦官联合外戚一起干政的事情却时有发生,丁夫人如此的性情,只会让曹操对立曹叡有所顾忌,甚至于自己在日后,都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万不可生出怨怼之心。

就在五郡百姓开始了一年之计的忙碌,曹叡带着一千多人的队伍朝着邺城而去,这不是不信任曹操,而是必要的自我保护。

一同随行的,还有徐庶一家,以及曹清,徐氏一家等人,这些人一走,整个汉中就只剩下了夏侯信等几个糙汉子,索性就直接不回在汉中的家里居住,每日里只住在府衙里面,一切衣食住行,都由衙门里面的一众仆役打理。

汉中因为地势原因,现成的良田都已经被豪族占领,那些山腰上土地,因为开垦困难,反而少去触及,夏侯信又定下法令,凡是开垦梯田者,赋税减半,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许多人都纷纷上山,选择那些合适的地方进行开垦,为此,夏侯信还专门设计了梯田的构造,并且让下面的百姓负责人过来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在汉中多囤积一些粮草。

另一方面,又不断的走了武都和汉中一线的地形,对于除马鸣道和阳平关之外,又让人在米仓山脚下设立营寨,开始修筑城墙。

因为筑城耗费时间太长,而且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夏侯信只能选择了一处山口,筑了一座十几米高的城墙,至于城墙上的角楼等设施,全部都没有。城墙的内侧就只是军营。

在武都阴平那边,也在重要点位不断的修筑工事,这些消息传到了成都,诸葛亮对着地图不断的完善着夏侯信的兵力布置,觉得短时间内,他不会发动对成都的进攻,于是便建议刘备加快对益州内部的整顿,和法正等人一起着手制定《蜀科》,又鼓励百姓耕种土地。

在发现了蜀锦被北方士族追捧之后,组织蜀中士族开始官民合办蜀锦作坊,大批量的生产蜀锦,组织商队通过上庸开始倾销到关中地区,并且不断的开始蔓延。

又通过关中,走向关东、河北。

大部分士族都喜爱蜀锦的华美,还有其特殊的花纹,一时之间,供不应求。只是曹操生性节俭,严令自己家人不得穿着,可曹操管得了自己家里人,却管不了其他人。

一路上走了三个月,曹叡终于在六月左右,赶到了邺城,曹操派曹丕亲自前来接曹叡、曹清等人,一家人的见面是如此的亲热和祥和。

“叡儿长大了,不知道这些年来,跟着你姑父学了些什么?”

曹丕极为热情的挽住了曹叡的手,曹叡也不挣扎,就任由曹丕牵着,朝着魏王府走去。

喜欢三国之夏侯弃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之夏侯弃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