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灵异 > 南派盗墓手记 > 第431章 地舆图

南派盗墓手记 第431章 地舆图

作者:十年慰风尘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5-14 10:11:30 来源:书海阁

第431章 地舆图

藏青禅师摘下胸前钺刀,手指一曲弹出。

钺刀如飞镖在空中旋转,砍在尸手处。手指与竹简掉在地上,那手掌也没痛感,许许多多的婴儿手探出缝隙,已经垂到了地面。

我感觉不对头。

抄起铁镐上去,原来我们被大自然耍了一通!

缅北雨林,物产丰富,奇形怪状的什么都有。除了是动物的天堂,还是真菌细菌的温床。

有一种叫“多形炭角菌”的菌类,常在腐叶烂泥之中滋生,最为诡异。这种真菌生长速度快,外观与人手十分接近。

从地里冒出来,就像尸体破棺而出,狰狞崎岖。

胆子小的,真会被吓死。

尤其悬棺的环境中,开遍多形炭角菌,好似千手妖尸作祟,墙缝一眼望去全是手,谁不害怕?

黄师爷表示,皮影都不如多形炭角菌吓人。

大自然才是真正杰出的恐怖大师,看过这种菌类的,再吃蘑菇都有阴影。

嫌菌类碍事,我和谢小雨举起火把,将里面的菌丝全部烫死。缝隙清空,后方别有洞天,竟是糊涂山人的书房。

山里比不得宫廷。

糊涂山人的书房,半边用竹栅栏隔开,有炼丹炉石榴罐。木架上,还有许多干化的中草药,多形炭角菌就是从那里面长出来。

炼丹炉外面,就是书屋,有着颇多竹简,大都散乱不堪。

真正的地仙之宅,形同迷宫,之前我们看见的,不过冰山一角。进入糊涂山人的书房,将里面的菌丝一并烧掉。

谢小雨拿起干朽的竹简,轻轻抖掉尘土。

上面一行行鸟迹古篆,只苍蝇头大小。竹简并未油泡蜡制,因此腐朽严重,基本拾起来就会断裂。

我们只得在地面摊开,用手机快速拍下。

接触空气后,裹在里面的墨迹迅速淡化,只剩一笔浅浅的影子,年代相当古老。

早在清末民初,篆字基本就被破译了。

以先秦“石鼓文”为蓝本,现代破译的篆字准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倒斗不是土匪,也不是蟊贼,确实是一门要求文化的行业。

真正倒斗大师,哪个不是商周秦汉信手拈来,唐宗宋祖了然于胸?

我懒得细看,让黄师爷代为翻译。

书房内的竹简,记录了糊涂山人的生平事迹。

相当于他本人的自传,不过并未流传出去,纯粹晚年无聊,随手写的“日记”罢了。

此人为先秦方士。

秦汉时,以百岁入宫廷为官,受皇帝诏,试炼长生不老药。

精通天象堪舆,阴阳五行,能于大川巨海,顺理龙脉,更懂得一手“北辰定舆”。皇帝喜,乃受三千石官禄,显赫一时。

缅北一代,至于安南,古代曾为中原藩属。

有古国,太古所生,不知岁月。有神迹,宫廷高大,门楼辉煌,其国力鼎盛,威震四方。有附庸八百国,曾与颛顼作对。

颛顼伐其国,破其城,灭其族。

后裔迁入大山,与中原世仇,号“阴泉国”。

始皇帝继位,一统天下,召“阴泉国”王子入秦宫为质。阴泉王不许。后秦王伐百越,分兵十万攻阴泉。

阴泉王大恐,乃献“龙骨”。

龙骨之上,刻有古文,为阴泉国祖先镇守之物。

龙骨运入秦宫,恰逢始皇帝巡游四海,有陨石天降,地火焚山。

皇帝命人查之,陨石之上,刻有古篆,解之,是为“始皇帝死而地分”。陨石文字,与龙骨如出一辙。

始皇帝心惊,命人铸“铜牛”,赐予阴泉国。

铜牛巨大,难以运入深山。

阴泉王贪婪,命人开凿古道,连通云贵,贯穿缅北。这就是最早版本的“滇缅公路”。秦**队顺着这条路,跟在铜牛后,灭了阴泉国。

将国中老幼不分男女,一概坑杀。

从地脉下,挖到了非常不得了的古迹!

于是命令糊涂山人跟随大军,在深山研究地脉的秘密,并判断这个地方,在太古年间,就是“昆仑”所在。

昆仑是一个符号,一种概念。

它不一定是一座山,但它的出现,必然与世界的真相有关。

糊涂山人拷打阴泉国的王子,逼问秘密所在。他们占领此地不久,始皇帝驾崩,转眼改朝换代,秦国灭亡。

糊涂山人索性不再回国。

绝古道,杀将领,统治军队,选择仙人峰作为隐居之地。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他们从古代洞穴,挖到很多丹砂和药材,认为圣人在此炼制长生不老药。于是大造悬棺,准备尸解登天。

竹简上的内容,多为糊涂山人的随笔。

有些地方写的很匆忙,头尾对不上。

黄师爷啧啧嘴,说正经人谁写日记啊。这一看,糊涂山人果真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比叛贼都不如。

自传中,提到糊涂山人奉皇帝密令,在“昆仑”挖掘一处遗址。

竹简形容,那是一座巨型宫殿建筑。

不,那宫殿,完全不是任何已知文明的风格,可能来自天上,甚至上一个世界。没等糊涂山人进去,皇帝驾崩,再去寻找秘密已经没有意义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发掘期间,挖到很多黄金的尸骨。

来自于阿育王的黄金军。

笔记描述,阿育王也没能进去。任何企图接近那个宫殿的,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死亡。

糊涂山人属于旁门左道,没有视死如归的信念,也就放弃了。

糊涂山人认为,阿育王的手下有能人,当时中原还没有佛教的说法,糊涂山人把阿育王那批人,称为“番奴”。

他们建造佛塔,不仅仅为了标志自己的统治地位。

糊涂山人精通堪舆,通过天星捕捉了昆仑的秘密,他看出阿育王建造佛塔,是以佛塔为长钉,欲要钉死地脉。

昆仑为祖龙,关乎天下气运,糊涂山人准备阻止这件事!

后面的,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闲话。比如糊涂山人思念家乡,跟徒弟发生分歧,还有抓捕当地土人试验不老药。

“你看这个。”

谢小雨在竹简下面,找到一只玉盒。

盒上旋有黄金纽,密封极好。当中储着一套“帛书”,不用小篆,用的陶文,像某个青铜器拓印下来的。

文字少,多用黑色线条和图画。

一颗颗大小不等的星辰连为线,组成几何图案,印于天穹,下方三山五岳,四海八荒,九条龙脉出自昆仑,汇成一副巨型堪舆图!

“帛书只有一部分啊。”我轻轻啧了声,帛书是从某个地方拓印的,并不完整。

“在古代,这种东西叫‘地舆图’,靠它能挖出地下的任何东西。非皇族不敢收藏,有抄家灭门的罪过。可惜不完整,应该是糊涂山人寻找昆仑地宫的线索。”

我大呼可惜。

完整的“星象地舆”,迄今为止还未出土。

马王堆汉墓出土过残卷,上有太阳金乌、太阴玉蝉,下有冥神地司,中间为伏羲女娲蛇尾缠绕,手举星辰。

不如糊涂山人的这半截帛书。

这半截的格局很大,把世界微观誊抄在了半米多宽的布帛上,当中九条龙脉,甚至画出了太行碣石的走向!

最下面的山,就是昆仑了。

画着一个胎儿的轮廓,下面是一座宫殿。

那个胎儿,我猜测就是太阴胎。至于宫殿,极有可能葬了海国云帝,一个史前文明的归墟之所!

“嘶。”

见了帛书,黄师爷表情屡次变化,他拿捏不定,最终道:“若我没老年痴呆,这帛书我似曾相识,不,绝对见过!”

“你从哪见过?”

“巴东的巫山悬棺,洞穴之中有这样的岩画!”黄师爷双手一拍,对天发誓,“这种帛书见一次毕生难忘,里面的东西太震撼了,我不会记错。”

谢小雨也道:“我在一些悬棺出土的陶器上,见过星象堪舆的涂鸦,跟你手上的帛书差不多,都是绘画了昆仑上映星辰,下生祖龙的格局。”

两个人都这么说。

我心跳加速,难不成帛书的源头,来自巴东某处悬棺群的岩画?

糊涂山人为秦汉方士,迄今为止不过两千两百年。巴东最早的悬棺,能追溯到东周。仙人峰的悬棺群和帛书,恐怕与内地有些渊源。

仙人峰悬棺群,连起来恰好组成“冥王点尸图”,糊涂山人暗喻海国云帝在此,天下祖龙在此。

藏青禅师道:“恐怕事情不止如此。”

帛书上,画了昆仑。

细看之下,昆仑淡墨的痕迹,居然勾勒了好几座宫殿。

轮廓一致,却有无数分身,藏青禅师猜测:“千百年来,寻找昆仑的人都没成功,想来那座昆仑神宫非同凡响,甚至没法确定方位。”

“会不会像曹操那样,修了七十二疑冢?”

我越是推敲,越觉此事诡秘莫测。

仔细询问黄师爷,与帛书出自一门的星象图,具体在巴东巫峡的哪一段。黄师爷说,除非亲自走一趟,他也说不清楚。

巴东悬棺是世界上最早的,很多还处于原始状态,保持东周原貌。

这几日,我们清理了糊涂山人的手札。

此人能文能武,懂堪舆识阴阳,算得人杰鬼才。由于他进入野人山不再出去,秦公室认定此人叛变,销毁了关于他的一切记载。

他所求,绝不止于一个远避红尘的方士。

手札中,也提到他强迫土人制造的“机械”,那是断绝阿育王留下的秘法的唯一途径!

喜欢南派盗墓手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派盗墓手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