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一千章零六章:许公公送来的礼物

这对联,既是反应高翰文的功劳,另外怕也是指明黄峨未来的工作方向,一个是修桥铺路开山治水,一个就是发行良民定额钞票。

第一个还好,第二个如果是以前很犯忌讳,现在倒没那么多了事。

主要是杭州现在发票证的太多了,几乎各个作坊都有自己合作的几家门市或者市场,凭接作坊票证去购买可以打折。作坊也会发下这些限定用途的票证当雇工福利。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作坊主页可以借机吃另一头商家的返利回扣。

就连布政使衙门都有自己的购物票证,每个节日都有发。几乎每个人都有。只是多少不一。为此布政使衙门能够吃到15%的回扣。当然这个回扣也是进公账的,年底算盈余时多出来的一起再给大伙儿发奖金。

衙门的书吏差役凭空涨了一大截工钱,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

这也是为什么凡事有制服工装的杭州良民都喜欢去一些看上去较奢侈的店铺消费,甚至大手大脚。

因为手里的票证除了买这些限定用品也不能干其他的。何况还有折扣。而不清楚的其他人特别是外地人,为了熟悉杭州人的生活跟着全价购买,那就自然拉动消费了。

也正因为现在杭州遍地票证,这个良民票证一出来,敏感性自然也就冲淡了。

看了看黄峨做的,对比自己弟子郑一冠,高翰文真的有些猫猫叹气的感觉。黄峨对新学的了解基本就是之前徐有知在时过来借阅的一些书籍。

郑一冠不说自己耳提面命吧,但也是各种划重点强调教育出来的。这个分野基本能看得出不同的人对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差异出来。

新学一个基础概念就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良民联合社团作为衙门的延伸,本来也就该先致力于公共物品的供给的。而货币、交通几乎是现代商业所必须的最基础的公共物品了。

很明显,郑一冠抓错了重点,太执着于锦上添花了。

不过,也没办法,学问这东西,有些人压根没学过就能按照这个原则行事,有的人手把手指着念,却只能照本宣科。

好在相比下来,郑一冠还年轻,有足够的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

而且这也算是打配合,一个负责打地基,一个负责砌门墙。就看后续别搞翻脸就行。

虽然根据经验多半是要翻脸的,但别闹到自己面前就行。

——————

过了黄娥的礼物,就是新任镇守太监许仪的新年礼物了。

也是一个盒子装着的。盖得严严实实的,掀开两层都还有包裹,不知道的还以为放着传国玉玺机密似的。

到第四层,才看到东西。一个布袋子。

无语,高翰文看到那个经典的布袋书就知道是什么玩意了。

话说自己之前去逛书城时被出门太监发现了吗?

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高翰文先去关好书房的门窗,搞得明明是大白天光线却有些不足。只能靠在窗边看了起来。

一打开首页这大大的NTR字符标志,真的是尬到脚趾能抠出三室一厅来。

翻到里面的内容才发现这真的是自己那位画师好友的亲笔填色作品。

倒不是凭风格来判断。主要是要素真的很齐全,这剧情,这皮肤关键画面的透视与抛光效果,这浑身的流汗,粘连的口水,迷离的眼神,黄色的头发,口嫌体正直的对话。

这不就是之前在素描长廊吹牛时,自己吹嘘的内容吗?

这么快,已经能够百分百全部复刻出来了?

也不知道这玩意放到后世算不算正经古董。

突然间高翰文有些头皮发麻起来。这不仅表面许仪对自己很客气,更代表这家伙真的把自己在杭州的过往调查了个底朝天。连这等隐秘的小爱好,吹牛内容都给查了出来,还复刻出来了。

这要是公布了,那真的得找块豆腐撞死,从此人间不再来了。

很明显,许仪这太监,端的是够有手段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