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一千一十九章:教案册子点到为止

在要不要提出效用价值论这一块,高翰文一开始是非常保守的。因为在传统的儒学家国同构文化里,是根本没有个人位置的,甚至连家的位置都没有。根本目的就是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也只是手段而已,更别说个人的偏好感受了。个人从来都不重要。

这玩意一写出来,可以想象,好些卫道士该大骂高翰文如何如何的颠覆传统文化,破话家国安宁了。

但是现在被逼到墙角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毕竟,比起强调个人偏好的的效用价值论,劳作价值论那才更是儒学文化的死对头。因为修身是看不见的,而劳作是看得见的。

劳作价值论一下子就使得儒学那种玄之又玄,坐而论道的躺平治国方略显得苍白无力。这本质是在方法论上挖儒学的根基。

而效用价值论还可以拐着弯说修身的人效用更高级或者高质量啥的,毕竟也没法量化观测。至少在方法论上还给儒学留了一点苟延残喘的余地。

既然有人提了大逆不道的劳作价值论,那么自己这个效用价值论也就显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当然,接着说被逼到墙角。

作为必要因的劳作,如果以这个客观的东西来衡量价值,那么会产生另一个严重的后果,难道不客观的事情就不需要定价,就没有价值了吗?

当对于这些非客观的东西,你不定价,我不定价,社会失去了价格参考,那么这些就不需要,不存在了吗?如果还存在,那么他们的定价权又被拱手让给哪儿些人了?

最根本的讲,非客观的或者主观的东西就一定不存在吗?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决定效用价值与劳动价值的分野。

正如之前有人讲的,完美的圆恰恰在客观世界找不到存在的痕迹,总是有些许误差,完美的圆总是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想象之中。

当一个社会否定主观感受,无法得到定价服务时,那像很多心理疾病都会被污蔑为吃饱了的无病呻吟。得到的必然是一个自诩客观公正却片面重视物质的,功利的,跛脚的社会。

否定主观差异,自然会进一步到否定个体差异。任何个人的行动都必须要先寻找到公众的必要性有理或者价值,否则就会被整个社会系统性排斥。理由便是不必须或者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在这么一个僵化社会里面,要寻求进步,几乎是不可能的。

危害是一方面,但大明文化里的崇古风气,以古非今又是另一面了。

如果现在不及时出来跟劳作价值论打擂台,将来必然会有个先来后到排座次。最终柳常青那一套很可能会因为其提出的顺序在前,更古老而天然享有更高的地位。

现在双方也可以说几乎是同时提出的了。至少在先来后到上可不算吃亏。

高翰文小心翼翼地对效用价值论的教案册子内容点到即止。

这玩意,可不兴多写,毕竟岳百户要誊抄上去的。

劳作价值论,所强调的客观性,升华出的公共价值,完全可以通过邀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圣君来观测天下人的劳作,来实现人人的劳有所得。因为其假设劳作客观,都这么假设了,自然可以观测了。

这玩意,从根本上来讲,跟隆庆帝的龙椅是不冲突的。只要隆庆帝宣称自己在认真观测就行了。有问题就可以说是下面谁误导了。毕竟大明可不缺想做官又愿意背锅的人。而隆庆帝在这个体系里面还垄断了非客观劳作的定价权,这是白得的。只要隆庆稍微聪明一点,明白其中关窍,自然何乐而不为,哪怕其全面背叛了儒学。

而效用价值的根本在于不可观测性,只能通过价格等间接度量。因此,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做出自己的偏好表示。而此时,皇帝再想要把自己的偏好嫁接成天下人的偏好就不可能了。因为这玩意看不见,皇帝自然绝对代表不了天下人,甚至成为天下人独立做出偏好表示的障碍。皇帝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玩意,哪怕是隆庆帝好说话,明白过来,恐怕也是绝不容许的。

当然,目前最大的利好是隆庆帝并不怎么爱读书。只要浙江这边一切恭顺,总还是能猥琐发育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