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二十四章:聊哲学的高翰文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二十四章:聊哲学的高翰文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1:42 来源:23小说

与宋应昌谈话,原本以为是简单的探话,结果最终在酒足饭饱之后变成了学术交流。

男人就是这样,酒后不是谈论风月就是谈论哲学。

如今心学已经大兴。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心学名言几乎是个正经举子都能说上来。

但说到“格物以致良知”,宋应昌总觉得缺点什么。

就犹如,这次杭州的“改稻为桑”,如果想不出来“以租代买”,那基本是个无解的局面。

儒家家,“君子不器”,心学讲“本然明觉”

但在宋应昌看来,如果不是高翰文家族经商,是很难提出来的。

如果这样讲,那君子不器就只是个变动的目标。君子的本然与明觉,都是受制于这个器的。

而构成君子器的,或许是器所经历的、所思所想的全部。

这个,话题讨论到哲学上来,两人对什么历代的圣人言就不那么恭敬了。

两人在醉倒前达成的共识是《易经》,后世对儒家经典理解过于局限在于不学易。大明朝科举也不考《易》的,所以看事看物越来越静态化。

高翰文当天迷迷糊糊回到衙门后,就觉得不得了啊。自己好像挖掘了个不得了的土著。他还只是思考没想到明朝人也是有探讨哲学的,而且已经很接近现代了。

感叹于可能明朝这盛世马上就要凋零导致思维封闭的同时,高翰文也得认真整理下哲学了。要不然下次再遇到大牛,可不能次次都靠着酒劲遮掩自己的思维不连贯。

没办法,自己现在好歹是小探花出身,适当的逼格还是需要的。

高翰文还不知道的是,经过这一晚他就多个弟子了。

大中午收到一封信,就是宋应昌着人送过来的,连带着还有拜师的标准礼物。

“我这就当老师了”高翰文有点不敢相信,聊个天都能聊出弟子来。

但看着手里的信笺也不是作假。

不过还没明白其中厉害的高翰文,第一感觉还是比较得意的。

什么让人纳头就拜,这就是啊。

信中,宋应昌约定等明年会试中了进士再来正式拜师,现在做个记名弟子。大有不做进士,不来拜师的意味。

这是无论哪个时代年轻人的性子都好强啊。就跟自己上一世,最开始死活不愿意掏空父母钱包买房一样,等房价涨到彻底够不上,父母的钱包毫无意义的时候,只能安心做宅男了。

高翰文本来有冲动,让人追上去告诉这个弟子:“举人就挺好的了,以他的学识,就是没有功名也够格来拜师的”

但高翰文还是忍住了,很多东西是命,要拼过才知道的。

高翰文这会儿还只是个人伤感,完全不知道,自己治学收徒,对于原本铁板一块的严党,对于严党与清流的对决,对于嘉靖的调理阴阳该是什么样的冲击。

---------------------------------------------

差不多一个半月时间,于老头的歪说三国已经整理好可以正式出书。郑推官的《新编洗冤录》也到了最后校订阶段。

说是最后校订其实就是高翰文一直拖更导致的,因为郑推官写的是本格派的技术推理逻辑,这一块郑推官勤快得很。

而社会派的经济动因分析这一块是高翰文答应不上去的。但是却迟迟拖着不交稿。最近被催得勤了才交初稿呢。

此外,在于宋应昌谈话的启发下,高翰文还补了一个本格派缺乏的审问或者询问技巧。说是补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逻辑三段论嵌入进去,对犯人、证人的回答,要从逻辑性与真实性两方面判断。逻辑性就是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关联性与必然性,真实性不止是结论真实,还要求判断大前提与小前提的真实性。通过这隔套路,方便案件审问,避免屈打成招。

应付完了郑推官,就该是迎接下辖县令的救灾汇报了。

--------------------------------

多谢多谢咸甜豆腐脑一直以来的推荐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