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四百三十二章:大明第一女帝师

话说出南京城的高翰文却是一时间风头无两。

一来是又得功劳,二来是浙江虽无巡抚,但裕王却许了他一个守备中军的巡抚标营。

一个守备中军,一千人的名额。

这会儿可还没到晚明,拥有巡抚标营的巡抚只有极少数,诸如应天巡抚、顺天巡抚,山西巡抚、四川巡抚,还有这段时间缴倭的福建巡抚。前段时间在江苏协调的赵贞吉的巡抚标营都已经被取消了。

高翰文自己守着内廷的钱袋子,因此也分了一个巡抚标营。

更关键的是,为了更好招募巡抚标营,基本是放到幼军预备里面了。

现在的五百幼军预备,直接在李如松的带领下转为正式幼军编制,留在南京戍卫监国了。

剩下的几个非幼军编制的原本是来杭州历练后好回各地转迁升官的武官子弟,在马林的带领下跟着一起回了幼军军营,并在圣旨到来之前协助招募训练新的幼军预备,即浙江巡抚标营。

其中优秀者未来选入幼军,充作监国侍卫。

马林这小子话不多,但干活倒也勤快。出城们时寒暄几句就去布置其他人领着民夫前行了。

高翰文虽然高兴跟宣大总兵攀上关系,但可不敢真去热情联络。现在自己算是文职武官了,再擅自交接武官,这要干什么,不就是授人以柄吗?

原本高翰文是真想借机问问宣大那边蒙古寇边怎么样了。结果看着一路在旁边侍卫的岳百户,也只能憋着了。

---------

高翰文的马车后面跟着的就是沈芸娘了。

这次冒险进京,不仅实现了为父平反,更巧合的是与裕王妃李妃相谈甚欢,两人甚至互认了姐妹。

沈芸娘被李妃留在王府,仔仔细细地讲解了各种杭州话本的消息,特别是徐有知最近刚动笔写的《新白娘子传奇》,沈芸娘去京城时,虽然只是个故事梗概。但其也于李妃描绘的绘声绘色。

其中少不得又聊了些总是能给话本提供绝妙构思的高翰文本人来。

后来嘉靖的敕封沈芸娘为“忠义之后”“梨园大家”,李妃还在裕王府给张罗了一场热闹的酒席呢。

也是闹到后来好些文官都在怀疑是不是李妃要帮裕王纳妾,这事才算消停下来。闹得沈芸娘老大的难为情。但作为报答,沈芸娘自然是知不无言,言无不尽地把杭州这边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说了好几遍,才算完工。

虽然指导多半是裕王再借李妃这个渠道打听,但能给高翰文这种实心任事的好官扬名,沈芸娘还是相当愿意的。

后来跟着裕王、景王殿下一起南下,随行还把嘉靖皇帝给徐有知的旌表也给带来了。

不过十分怪异,虽然都是盖了“制诰之宝”和“广运天宝”的印章,但内容却是大不相同。

因为徐有知编练拼音,简化文字,总结语法主谓宾定状补,以及最近新出的关系词汇小册子,在文臣看来功劳太大了。

任谁其中一个,都是万世景仰的位置。偏偏让一个女子去做了。

赏低了说不过去,赏高了,又怕打击那群文人的自尊心。

不过好在之前又被转运关押在昭狱的徐员外与高员外。嘉靖直接来了个以功抵过,把两方人原地释放了,不过限制居住在京城里,不得出城。

在这基础上,还敕封了“小学大家”,另外还赏了个内书堂教喻的虚职。

但怪异就怪异在这里,因为历来去内书堂教书的,要么是司礼监内部学识渊博的大太监,要么就是翰林院进士。

这个赏赐基本就是不授官的同进士出身了,换后世的称呼该是叫荣誉进士了。而且还是二甲靠前能够进翰林的同进士出身。

当然,内书堂教喻,除了教太监,还有个职责就是在皇子未出阁读书时提前教授孩子。外朝的文官可不太有耐心从偏旁部首教起。皇子的字词句等小学内容学习,基本是再内书堂完成的。哪怕出阁读书了,其作业辅导基本是内书堂这帮人负责的。

所以四舍五入,自己对象这是要成帝师了吗?那可真的是中华历来第一的女帝师。高翰文想着就美美的。

至于刚被放出来,缺衣少食的父母,高翰文愣是一路上没想起来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