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四百七十七章:俞大猷一心养老

“俞将军可有耳闻?”蓙

张居正让管家游七约了就在京城新开的小莲茶庄见面。

一见面,张居正把最新的局势说了说,想看看俞大猷的态度。

然而,现在已经六十八岁高龄的俞大猷着实有些提不起刀了。

自从告祭太庙后,整个人心气都没了。

朝廷虽然赏赐不多,但能以靖海之功,混个伯爵,还是心满意足的。

此外,朝廷虽然赏赐的金银很少,就五百两银子。但嘉靖皇帝走内帑给拨了三千两银子,外加锦衣卫还临时抄了个贪官的京城宅邸转给了俞大猷。

已经完美收官的他,还没来得及回复兵部尚书张居正的试探问话,一激动就当先咳嗽了好长一串。蓙

咳嗽得连周围的人都往两人这边望了望。

“水土不服,咳咳,让张大人见笑”,说完又从袖子里掏出话本《天祚二十五年》来锤自己后辈。

就看这个样子,比之一饭三矢的廉颇都还不如。张居正直接在心里打消了让其亲自出山的想法。

但张居正既然亲自出马来问,也不是那么久容易铩羽而归的。

“将军既将门世家,可有子侄推荐。若能有助于朝廷,也是大功一件。传闻将军家有三子,皆是勇冠三军的人物。倒是父子太庙同唱名,何尝不是一段佳话呢?”

查人户籍,这一点还是让俞大猷有些诧异。因为其大儿子受伤后,就没再带过儿子上战场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大儿子已经是废了,二儿子志不在此。小儿子倒是勇武过人,但也就是勇武而已。蓙

俞大猷也很疑惑,这倒遗传的,三个儿子全没遗传到自己的智慧。而自己老婆也是卫所里远近闻名出挑的,完全没明白这到底是随了谁。

“当不得张大人抬爱。长子之前在福建抗倭时不幸坠马,腿伤难以行走。儿子纨绔无知,只图家业荫蔽而已。幼子虽勇武,如今不过十八岁,当不得大用,何况其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老夫已经拜托高翰文,送他学校调教了。否则,我这一支将门传承也就到此为止了”

俞大猷言辞恳切,张居正也不好再施压。何况确实也不能谁表现好久一直压榨谁吧。

碰了软钉子的张居正终于作罢,但心里仍在盘算着合适的人选。

但大明这些年将星凋零得厉害。排除马芳、俞大猷、戚继光,还真找不到能拿的出手的人了。

张居正一走,俞大猷才长吁一口气。世上哪里有常胜将军。而自己能在东南抗倭并大胜的关键是倭寇并不能左右北京朝廷的决策。自己只需要担心支持抗倭的力度大小而已。

而北边那一片,太复杂了。自己标营都留在浙江了。就地临时招募,那谁跟谁是一伙儿的都搞不清楚。目前也就是个引子。真说俺答汗要放弃漠南蒙古,远走他乡,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不如拖一拖。说不定事情露馅,也就算了。就算是真的,他可不信瓦剌人就消息这么灵通能及时接管鞑靼人的位置。蓙

事实上,关键是俺答汗招募汉人流民修建的板升城,拿下板升城就行了。其余的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比如河套,完全是个添头。因为这个时候黄河的河道路线完全不对路,没人会觉得去河套经营耕作是个划算的买卖。

所以也不知道那个傻瓜引导的,让皇帝突然对河套又感兴趣了。到时上意又反复,有得这傻瓜受的。

为什么要说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