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七百二十二章:吴承恩的自辩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七百二十二章:吴承恩的自辩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1:42 来源:23小说

“没想到,这才开场不到半个时辰,就轮到我这个老头来说话了”吴承恩扶了扶自己座位前面桌上的名牌,继续说道。

“前面三位都很强,我自愧不如,就不参与他们的神仙打架了。我是吴承恩,编撰《西游记》的那位。刚刚李老说的倒不像是儒学,其实跟道家承负的思想更接近一点。高老师的学生李执前段时间还说过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也是承负的体现。我们写话本有时候真的不是一朝一代的事,而更可能是写尽天下事。因而无论拜不拜孔圣,都应当遵守这个要求。这应该是我们话本人的一个自觉操守。”

说我吴承恩向观众席鞠了一躬。

“回到我自己身上。前段时间,于谦,郭小子开始暗黑解读西游记,导致我收到好多骂声。”

“什么吃人长生之谜,什么蟠桃丢失与否,什么玉帝老君如来矛盾等等,什么嘴里三教平等其实却兴佛灭道,甚至还有支出天竺灵山都没了,佛门不可能那么强,那么强还能保护不了老巢?从好勇斗狠到厚黑圆滑启示录?”

“一开始,我是有些生气的。我明明是按照修行,道门的修行与人生的修行来增减编撰的。”

“但后来,我记得我去问高老师,他回复我了一句“其余不论,有一处明显错误,那就是按照太宗后期西域开疆的速度,师徒四人回大唐时,两界关早就不是大唐边境了,当年高昌国都归了大唐。怕是过了荆棘岭甚至狮驼城就该是大唐或者大唐藩属的边境了”

“我当时完全没想到居然还能有这个视角。从那以后我才明白,文字从写下那一刻起,就不再属于作者,而是属于看到它的人。”

“所以这些人的理解也没什么问题。可笑我以三教合一、仁义去编撰西游故事,但唐僧取经14年,足以让大唐拓地万里了。这可不是三教合一,仁义儒学该干的事情。最诡异的是太宗皇帝干得还不错。至少贞观年间大唐境内的百姓相对于前隋,相对于周边突厥都过得不错。至少我们儒学的史书是赞扬的。没有三教合一,没有高扬仁义,却达到了儒学盛世的目标。这是事实。所以,才显得以三教合一,仁义强行去杂糅西游故事的我这个作者才是最大的阴谋源头,别人在我这个阴谋的基础上反向阴谋不也很合理吗?”

“写话本,特别是历史背景的话本,我们所灌注的思想最好是与当时的时代一致。否则,别人总是能看出阴谋的成分。比如唐朝经常是武人入朝当宰相,科举少得可怜,东西南北用兵,这些可不是什么儒学的体现。我这算是教训所在了。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是想引发大家讨论的,也可以就这么干。但此时,希望大家别忘了刚刚李老的嘱托”

“当然,我知道有些人这会儿在担心什么?那就是借古讽今不安全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阴谋,从而消解掉我们正面的企图。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我们华夏的历史足够长,当今一切牛鬼蛇神在历史上都能找到相似的阶段加以创作。这是如果选一段陌生的历史,可能读者一开始有些抗拒,这就考验大家前三回的能力了。当然,另外的补丁就是把目标设置在熟悉的朝廷的反面区域。比如就是唐朝的陇右道。那个各种怪事。虽然陇右道不熟悉,但读者熟悉唐朝也就能减少抵触了”

“好了,我说的就是这些,也算是直接回复大家的疑问。我知道你们都等着问高老师,下面请高老师讲话”

吴承恩顺利地讲话头递给了高翰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