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八百二十八章:银毒何解?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八百二十八章:银毒何解?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1:42 来源:23小说

足足三十页内容。都够上一册书籍了。

嘉靖忍着心中的厌恶一点点看了起来。

好在有一个三百字的摘要,否则,嘉靖绝对没兴趣看完这又臭又长又复杂的东西。

海瑞统计了近一年上海港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大明现在可是海禁着呢,进出口都是要走织造局的渠道,这样反而简化了统计手续。织造局的货物都是分门别类了的。

而且由于织造局与新学一脉关系还可以,虽然不能检查银钱,但查看账务与货物数字是完全没问题的。

经过这么一推算,整个上海港,今年一年,从上年11月截止今年10月,累计出口收入6521万两银子,进口支出984万两银子。

上海港作为当下最繁忙的港口,也自然从港口服务中分润了相当多的白银流入。

结果就是上海县,甚至整个松江府都成了银毒最严重的地方。一句话,白银不值钱了。

因为天下货物的增长远远赶不上白银的流入速度。

而在银毒泛滥的过程中,泰西的金本位与大明的银本位加剧了银毒的恶劣影响。

因为白银在泰西不值钱,换不来什么东西。

泰西商人用当地不值钱的白银来换取大明的财货,然后自己去泰西赚取高价金币。而后又因为大明现在银毒泛滥,金贵银贱,又可以用赚来的金币换更多的白银,买更多的大明财货。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就因为大明使用白银,直接导致大明里外里亏了两次,出口少赚钱,进口成本更高。而这种币制不同,还导致大明的商人在泰西购买不便,进而压缩了进口货物。

泰西人拿着大明的银子是能够大量采购实际货物的,而大明人赚了银子却什么都难以买到。只能干拿钱。除非大明商人铁了心定居番邦,否则其最佳的策略必然是赶紧将白银拿回国内,完成采购,以避免以后白银增多,银贱货贵的风险,这无疑又加剧了银毒。

整个奏疏签名是海瑞与经济大学堂货币学课题组

而内容结构上,既有传统的儒学说理微言大义,又有新学的算学代数推导,还有详实的白银流入流出与物价等相关资料月度数据,甚至还有后附了一个相关性验证。

这么大费周章,总之就是一句话,大明拿实物财富去换泰西缺乏购买力的白银吃亏了。

不清楚高翰文参与这件事有多深,但先前确实提醒过这个金银本位币的差异,只是完全没在意这个事情。

但现在大明内帑有的是银子,要是银毒发作,银价降了,那才真的是吃亏。什么百姓吃亏都是假的,百姓手里有多少银子,而真正吃亏的是嘉靖皇帝这个多处银矿持有人。

但,就算是真的,就要马上改换黄金吗?

而现在泰西有的是黄金,改用大明稀缺的黄金,到时恐怕更加受制于人。更加白白给泰西做嫁衣。更何况金银兑换,这玩意活脱脱的要导致好些家庭家破人亡的。谁持有白银越多越亏损。

皇室成了最大的冤大头。这一点是绝不可以有先例的。如果遇事都要皇室顶在前面做表率牺牲,那再过百十年后,皇室还能有什么?一个名头吗?

“去传杨金水来”嘉靖一个人没什么思绪,而且这东西并不适合直接跟外朝商量,要是一商量大家真的兑换黄金,要嘉靖真的是要坐实这个冤大头了。杨金水目前作为内廷新学第一人,问问他最合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